扮豬吃老虎的漢宣帝,終於把手伸向了軍隊。電光火石間,漢宣帝掌握了原本霍氏集團才掌握的兵權,把霍氏集團的重要羽翼調到了邊疆。或許從那時候開始,勝負就沒了懸念。
霍禹作為史上最沒存在感的大司馬,一怒之下稱病不朝。這就是甩臉給皇上看,你不是不給我權利嗎?小爺不上朝了!霍禹的秘書,太中大夫任宣前來探病,霍禹滿腹牢騷的說,自從魏相當上丞相之後,皇上對霍家百般削權。現在朝上掌權的都是許家、史家的人,我死都沒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任宣勸霍禹,該上朝還是得上朝,這麼明目張胆的告訴皇上對這個無權大司馬的職位不滿,是沒有好處的。大將軍的時代過去了,過去車丞相的女婿徐仁得罪了大將軍,大將軍照殺不誤,樂成這樣的平民出身,因為得到了大將軍寵愛,不僅位列九卿,還爵封列侯。朝中百官別管職位多高,看見霍家的管家馮殷都不敢抬頭。如今許家和史家是皇上至親的外戚,他們發達也理所當然。不應該這樣跟皇上較勁。
霍禹從善如流,當然了,他的從善如流是因為自己沒注意,所以接茬去上班。上班可是上班,過去百官看見霍家的人連口大氣都不敢喘,現在沒人拿霍家人當回事看,儒生彈劾霍家,甚至都不避著他們。
這一系列的變故,讓霍禹、霍山、霍雲等人感覺不可思議。史書所載,這幾位霍爺在一起開了幾次會,都不明白漢宣帝這是唱的哪一出。都說牆倒眾人推,這牆還沒倒呢,彈劾霍家的人越來越多。彈劾就彈劾吧,還給霍家編排故事,惡意造謠中傷。霍家的爺們沒探究出原因,但終於有一次,霍家全體會議召開,讓霍家的爺們終於明白了問題到底出在哪。
在那次全體會議上,尚書霍山非常生氣的說,如今長安的儒生越來越多,這些人非常的不像話,居然造謠說霍氏毒死了許皇后。這瞎話能胡說嗎?
霍山的義憤填膺,驚起了主座上的霍顯。霍顯後背直冒冷汗,沒想到這麼機密的事,居然破案了。正當霍家的爺們咒罵給他們家「栽贓」的儒生時,霍顯緩緩的道出了實情,那不是編故事,就是事實。許皇后就是她霍顯派人毒死的,千真萬確。
霍家的爺們沉默了。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這個豬一樣的女人會是他們的隊友?有這事您早說啊,這是不共戴天之仇啊,做的還這麼明顯,皇上怎麼可能不知道?早知道這樣,大將軍一咽氣就得造反,還能等到皇上削了權再動手?
霍家還有選擇嗎?顯然沒有了,造反是必然的,唯一的懸念就是如何部署,什麼時候動手,以什麼形式動手。
但是,一定要跟漢宣帝刀兵相見嗎?霍家的家業這麼大,靠的並不是這幾位霍爺。當年霍光手下有一幹能臣襄贊,又有幾位有本事的女婿幫助,才能獨霸朝綱。當然了,霍光這些女婿裡邊,我們能看到有極高水平的,也就是範明友,其他的也就那樣。
霍家的爺們要找人商量大事,首先想到的是這些女婿們。上一章說了,霍家的女婿們好多被調到了邊疆。留在長安的這些,紅有霍光的三位女婿。按順序應該是鄧廣漢、趙平、範明友。鄧廣漢和範明友沒有給霍家出主意,但是趙平坐不住了,他決定給霍家出主意。
且說趙平當年是散騎、騎都尉、光祿大夫,還掌握長安城外的屯兵,老厲害了。現在趙平雖然沒有降職,也沒有外調,但是調兵的印信全給收走了。跟霍禹這個大司馬一樣,是個光杆。趙平有個門客叫石廈,這哥們是個星象學家,他經過佔星後告訴趙平,從星象上看,霍家輕則免職,重則死刑。趙平的琢磨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乾脆跟皇上拼了吧。
該怎麼拼呢?霍雲的舅舅李競更直接。李競有個叫張赦的朋友給他出主意,他覺得皇上一向對霍家很好,就算是毒死許皇后又怎樣?目前霍家的危機,都是許廣漢和魏相搞出來的。這倆是霍家的仇人啊,許廣漢女兒被霍顯毒死,恨霍家正常。魏相被霍家奴僕欺負,恨霍家也正常。So,不用那麼大動幹戈,請太后下旨,弄死許廣漢和魏相,學大將軍廢昌邑王那樣,改立新君,所有的危機都解決了。
那到底是搞流血政變,還是不流血的政變呢?
霍家沒有選擇的餘地了。因為李競剛傳達了廢立這個意見,就被長安群眾張章舉報了。天下竟有這麼巧的事?那是不可能的,張章也不是普通群眾,他和大內侍衛首領董忠是好朋友。只能說張章的出現,說明了漢宣帝身邊也有了類似東廠、粘杆處的組織出現。
漢宣帝非常會處理這個事,事情辦得非常講究。不是有群眾舉報嗎?得,那就讓廷尉介入調查。調查誰呢?不調查霍家人,而是逮捕石夏、張赦這倆外人。霍家人害怕吧,這倆貨肯定一審就撂。這樣,霍家的末日審判就馬上到來了。
但是,下面發生的事,讓霍家看不懂了。漢宣帝特旨下到了廷尉府,要求把石夏、張赦無罪釋放。這事鬧哪出?霍家人慌了。霍山琢磨著,這是漢宣帝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才不追究的。但是這不代表這事就算完了,謀反加毒死許皇后兩件事,霍家倒黴是早晚的事。所以,必須先下手為強。
霍家的女人都去跟自己的丈夫商議,霍家的女婿們都表示避無可避,只能跟皇上拼了。
還沒開始動手呢,霍家又接到了壞消息。有人彈劾李競結交地方上的諸侯王,圖謀不軌。與此同時,霍家的大管家馮殷也被帶走調查。在霍光時代,馮殷雖然不是官,但地位儼然是朝廷的二把手。這回馮殷被帶走調查,能查出來什麼罪過呢?事實上馮殷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大罪,無非是和霍顯有著超友誼的關係,讓霍光在九泉之下隱隱閃著綠光。
這也算不上什麼大罪,但是馮殷可掌握著霍家大量的秘密。到底能審出什麼來,霍家人沒底。弄不好馮殷掌握的秘密,比霍禹還多。而且這是政治鬥爭,馮殷知道什麼不重要,漢宣帝可以用馮殷的名義知道任何事,組織任何霍家的黑材料,都極有說服力。
這個時候,霍家倒是反啊。結果霍禹、霍山、霍雲都失去了勇氣,毫無政治家的素質,嚇得紛紛做噩夢。最後還是霍山又組織會議,打算以魏相減少霍光貢品為由,以太后的名義叫魏相來問話,讓範明友和鄧廣漢召集舊部趁機殺掉魏相,發動武裝政變。廢黜漢宣帝,立霍禹為帝。
但是霍家這幾位爺,繼承了霍光優柔寡斷的傳統。霍光優柔寡斷的時候,有張安世為他打氣,有田延年提他執行。而霍禹優柔寡斷的時候,霍山、霍雲比他還優柔。
這老不動手,漢宣帝都等不及了。說李競的案子牽扯到了霍家,於是把霍雲、霍山革職。皇帝又下詔,說霍光的女兒們對太后無理,抓起來查問。這事怎麼說呢,霍光的女兒都是太后的姨,漢宣帝藉機抓了霍光的女兒們,其實就是切斷了太后跟霍氏的聯繫。
即便是這時候,漢宣帝還是對霍家一副笑臉。霍雲怎麼說都是霍去病的孫子呀,閒著多不好,給他封個大官,乾脆讓他鎮守一方,做玄菟太守。寫漢武帝的時候我說過玄菟郡,那在北朝鮮啊。這一竿子,把霍雲弄到了帝國最東方。霍禹的親信秘書任宣,被調到了代郡當太守,跟匈奴做鄰居去了。沒多久,霍山家裡也來宣旨的太監了。霍山一琢磨,甭問,這是要調到敦煌郡還是交趾郡?
霍山也是想多了,哪有那好事了?聖旨上說了,霍山私自抄寫宮內機密文件,鎖拿查問。三位管事的霍爺,現在只剩下一個霍禹。倒是反呀,霍禹不反。不僅不反,霍顯還給皇上送了一套宅子和一千匹好馬為霍山贖罪。熟悉漢史的朋友都知道,漢朝的法律允許花錢贖罪。但是霍顯的東西送上去之後,漢宣帝批示了三個後世帝王爭相效仿的三字箴言:知道了。
什麼叫知道了?知道了什麼?這算什麼答覆?很快,霍山、霍雲、範明友都遭到了有關部門的問詢:你打算什麼時候殺丞相廢皇上?
這三位崩潰了,又出長安群眾了?如果下了大獄,那是非常恐怖的。想當初周勃是何等烈性的漢子,也對獄吏怕的蜷縮一團。所以,這三位在關鍵時刻終於爺們了一把,紛紛自殺。
這回行了,霍家帶過軍隊的三位都死了。尤其是範明友死了,剩下那些沒打過仗的,根本不足為慮。於是漢宣帝派兵逮捕了霍顯、霍禹、鄧廣漢等等霍氏集團的所有人。統統被判處了死刑,霍禹被判了腰斬。
整個霍氏集團,談笑間灰飛煙滅。涉事的幾千個家庭被滅族,影響力之大,殺人之多,不亞於漢初的諸呂之亂。漢宣帝還一臉的委屈,屢次放過霍家,霍家還要組織謀反,朕能怎麼辦?朕也很無奈。
漢宣帝長舒一口氣,積壓在胸口的這口惡氣總算是出了。許平君,這個漢宣帝最愛的女人,可以安息了。殺妻之仇,漢宣帝終於十倍、百倍、千倍的報了。
回到未央宮,漢宣帝眼前那個專寵後宮的霍皇后,成為了眼中釘。就是因為霍成君,許平君才死於非命。而漢宣帝還得假裝愛霍成君這個女人,假裝愛一個恨的人,裝的越久,恨意越深。如今的漢宣帝,已經恨到了殺了霍成君都不解恨的地步了。
所以,一道聖旨之後,霍成君被廢掉皇后,被囚禁在上林苑的昭臺宮。霍成君從此過起了生不如死的日子。十二年後,漢宣帝又把霍成君放到了條件更差的雲林館。霍成君忍無可忍,終於自殺。
霍氏集團,終於敗亡。漢宣帝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那麼強大的霍氏,為什麼會敗的這麼徹底呢?我們下一章來聊聊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