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革命?「離子推進」是什麼黑科技?

2020-11-21 騰訊網

翼展 5 米,重 2.45 公斤,平均高度僅 0.47 米的情況下能持續飛行 60 米,一架由麻省理工學院團隊打造的十分特別的飛機,在學校的體育館內完成了首次飛行。它是人類發明的第一架不配備任何活動部件、採用「離子推進」引擎的飛機。

最令人稱奇的是,它的「離子發動機」是懸掛在機翼下的兩排八列電線/翼型電離器,可以在超高壓電源轉換器製造的4萬伏高壓下,將氮氣和氧氣電離,從而產生了每千瓦5牛頓的推力,與噴氣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相當。

在試驗中,研究人員用彈射器將飛機彈射出去,在沒有使用離子發動機的情況下,它可以滑翔10米遠;而打開離子發動機後,飛機可巡航飛行60米遠。飛行試驗一共進行了10次,飛機都能穩定飛行,滯空時間在8至9秒左右。

研究人員認為,整個系統的效率還很低下,僅2.5%左右,遠低於傳統飛機;如果建造更大更快的飛行器,還可以將整體效率提高一倍,而不需要對底層設計做任何更改。

自第一架飛機在 100 多年前飛行以來,天空中的幾乎每架飛機都藉助於螺旋槳、渦輪葉片和風扇等活動部件飛行,這些部件由化石燃料的燃燒或產生的電池組供電,伴隨著它們整個飛行過程的是惱人的噪音和持續的排放。

而這架電動飛機和則完全不同,它沒有螺旋槳、沒有渦輪機,由帶電空氣分子碰撞而成的「離子風」提供了飛行所需的推力。正如飛機的發明者、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副教授史蒂文·巴雷特說:「這是史上第一架推進系統中沒有任何活動部件的飛機,將為飛機帶來新的可能性,未來的飛機會更安靜,機械設計更簡單,並且不會排放燃燒物。」

圖丨史蒂文·巴雷特(圖源:MIT)

他預計,在短期內,這種離子風推進系統可用於飛行較少的嘈雜無人機。但在更進一步的發展中,巴雷特設想離子推進系統將會和傳統的燃燒系統相配合,以打造更省油的混合客機和其他大型飛機。

飛機的設計。

本項研究表明利用離子風的空氣動力,可以推進飛機穩定水平的飛行。

靈感源於星際迷航

巴雷特透露,團隊的靈感部分來自科幻作品「星際迷航」。在他小的時候,他就非常喜歡這部片子,其中,那些看起來能夠毫不費力地在星際中穿梭的未來主義飛行器更是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

「這讓我不禁幻想,在遙遠的未來,飛機不應該有螺旋槳和渦輪機,它們應該只有藍色光芒的軌跡,安靜地在星際中飛行」,他說。

(圖源:MIT)

大約在10年前,巴雷特開始著手設計沒有活動部件的飛機推進系統。最終,他選擇了「離子風」(ionicwind),它也被稱為電動力學推力(electroaerodynamic,EAD)。

這種技術最初在 20 世紀 20 年代被提出,簡單來說,它描述了電流在薄電極和厚電極之間通過時可產生風,或者說推力。

而當施加的電壓足夠大時,電極之間的空氣可以產生足夠的推力來推進小型飛機。理論上來說,使用非常高的電壓時,基於 EAD 的推進器會在兩個電極周圍的空氣中產生離子,電極之間產生的電場將離子從較小的電極「甩到」較大的電極上,這些離子在行進時與正常的空氣分子碰撞,產生離子風並向前推動機器。另外,由於離子可以在兩個固定電極之間移動,因此機器不需要活動部件來為其供電。

(圖源:MIT)

這種技術目前已經被 NASA 開發,並用於外太空,部署在一些衛星和太空飛行器上。由於太空的真空環境,這樣的系統電離的是氙氣,而巴雷特的飛機電離的是環境空氣中的氮分子。

那麼,為什麼科學家一直沒有在我們的飛機上使用這種技術呢?要知道,在太空中運用離子推進比在大氣中容易得多。衛星在重力牽引下環繞地球飛行,離子推進器只是用作簡單的航向校正。相比之下,大氣中飛機必須要產生足夠的推力以保持其高空飛行,還要克服恆定的空氣阻力。

早在 20 世紀 60 年代時,研究人員也得出結論,這種技術無法創造維持飛行所需的推力水平。因此,多年來,EAD 主要是業餘愛好者的項目,其應用大部分僅限於小型臺式「升降機」,這些升降機與大型電壓源相連,為小型飛行器在空中短暫懸停創造足夠的風。人們普遍認為,在持續飛行中不可能產生足夠的離子風來推動更大的飛機。

2009 年,當時已是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學教授的史蒂文·巴雷特開始仔細研究這項技術時,他相信自己看到了其未開發的潛力。「受到飛機和宇宙飛船的相關科幻想法的啟發,我聯想到了物理學可以允許的東西」,他說。

他回憶道,有一次,他因為時差問題在一家酒店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我在思考這個問題,並開始尋找可行的方法。我做了一些背後的計算,發現它可能成為一個可行的推進系統,」巴雷特說,「事實證明,我們多年的努力才實現了這個首次試飛。」

數百次失敗後的成功:比萊特兄弟的第一次飛行更遠

在進行了多次計算機模擬後,巴雷特團隊決定設計一架翼展 5 米,質量為 2.45 千克,大約只相當於一隻雞重量的飛機。

為了產生足夠強的電場,研究人員在飛機的機翼下方安裝了類似百葉窗的電極組,每個電極由帶正電荷的不鏽鋼絲和由鋁覆蓋的帶有大量負電荷的泡沫片構成。該飛機還帶有一個定製的電池組和一個變壓器,變壓器可以將電池的電壓從大約 200 伏升至 40 千伏。高壓充電的電極暴露在飛機外,但它們可以通過遙控器打開或關閉,因此可以避免安全風險。

巴雷特團隊在麻省理工學院的體育館內對飛機進行了飛行測試。該體育館是他們可以找到的最大的可以進行試驗的室內空間。飛機產生的離子推力維持飛機飛行了 60 米(體育館內的最長距離)。實驗人員重複了 10 次飛行,都達到了相似的表現。

巴雷特說,「我們經歷了數次史詩般的撞機事故」。最終,該團隊設計了一個類似彈弓的裝置來幫助飛機起飛。經過數百次失敗的嘗試後,飛機終於能夠用自我推進保持空中飛行。研究人員在本周的 Nature 報導中說,在 10 多次的試飛中,這架飛機在大約 10 秒內飛行了 60 米,平均海拔高度為半米,比萊特兄弟的第一次飛行更遠。

但是,如果要商業化應用,這種飛機還需要在重量、可靠性、成本方面多加考慮,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的因素,還有安全、續航裡程也需要考慮。

「我們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我們需要改進很多事情才能實現這個目標。我認為沒有什麼能夠讓它從根本上變得不可能」,巴雷特說。比如,推力可以通過改進變壓器系統和電池,變得更加高效;測試不同方式產生離子,或將推進器集成到飛機的框架中可以減少阻力。法國國家研究機構 CNRS 和土魯斯大學的流體力學研究員 Franck Plouraboué 表示,連接在飛機頂部的超輕型太陽能電池板可以為 EAD 飛機提供動力。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電氣工程師 Daniel Drew 認為,「這是偉大的一步。」Drew 正在研究EAD 微型機器人,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圖源:MIT)

然而,Drew 警告說,「如果他們想要將飛機尺寸做得更大,就會遇到很多問題。」他說,基本問題是放大會不成比例。隨著飛機尺寸的增加,其重量將比其機翼面積增長得更快。因此,為了保持高空飛行,一架更大的飛機每單位機翼區域必須產生更多的推力,「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難以實現的」。Drew 認為,未來我們更有可能先看到一系列較小的 EAD 飛機。

一次裡程碑式的開端

巴雷特說,「這是我們可以設計的最簡單的離子推進飛機,它證明了離子推進飛機可以飛行。這離一架可以完成實用任務的飛機還有一段距離。實用飛機需要更高效,飛得更久,而且是室外飛行。」

(圖源:MIT)

團隊也相信,就像 100 多年前萊特兄弟的早期實驗一樣,這樣一個小小的開端最終會改變航空的面貌。

「我們只用了幾年時間開發這項技術,」巴雷特說,「常規推進已經發展了 100 年,但我認為我們可以實現新的目標。」

(圖源:MIT)

1903 年,萊特兄弟發明的著名飛機「飛行者一號」第一次飛行成功時,引起了轟動。當時,飛行者一號使用的是原始的汽油發動機,通過傳動鏈使雙螺旋槳旋轉提供動力。

將近 115 年後的今天,我們終於看到了另一種飛機的雛形,它在飛行時像幽靈一樣安靜,而且沒有任何活動部件。未來的飛行究竟會如何演進,我們大可放飛想像。

來源:航空製造網、DeepTech深科技、徐德文O戴維科學

相關焦點

  • 行業觀察|飛機革命?「離子推進」是什麼黑科技?
    它是人類發明的第一架不配備任何活動部件、採用「離子推進」引擎的飛機。 而這架電動飛機和則完全不同,它沒有螺旋槳、沒有渦輪機,由帶電空氣分子碰撞而成的「離子風」提供了飛行所需的推力。正如飛機的發明者、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副教授史蒂文·巴雷特說:「這是史上第一架推進系統中沒有任何活動部件的飛機,將為飛機帶來新的可能性,未來的飛機會更安靜,機械設計更簡單,並且不會排放燃燒物。」
  • 太空黑科技——微型射頻離子發動機首次飛行驗證!
    2015年,團隊研發的第一套射頻離子發動機——RIT-4點火成功,之後,團隊根據不同的推力範圍需求,開展了射頻離子發動機系列樣機的研發,分別研製了RIT-2、RIT-2.5和RIT-5。研發團隊憑藉多年對射頻離子發動機的研究基礎和寶貴的航天工程經驗,在2018年8月承擔了「太極一號」衛星射頻離子微推進系統的研製重任,限時一年。
  • 星際迷航的序曲:「離子風」無人機究竟帶來了什麼?
    這項技術的神奇之處在於,它不是依靠引擎、螺旋槳等傳統推進裝置產生飛行動力,而是通過「離子風」(ionic wind)為飛機提供升力,妥妥的《星際迷航》既視感好嗎?「離子風」無人機是如何工作的?「離子風」,簡單來說就是讓空氣在流動時帶有被電離了的分子,這其實是一個早就被應用廣泛的技術。
  • 營造健康生活的黑科技 神奇淨化離子松下納諾怡™全面深度解析
    ·納諾怡™為健康生活而來,秉承松下黑科技實力當然,科技的發展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驚喜,一種營造健康生活的全新黑科技亮相了——松下納諾怡™,英文名nanoe™,取自nano-tech-nology中的「nano」以及「帶電的」單詞「elecrtic」中的「e」兩者結合而成,寓意為微小的身體擁有強大的力量。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發研發利用離子推動無人機起飛
    這就是MIT工程師用來測試其離子推進力的飛機的樣子。 照片:麻省理工學院電動飛機計劃 世界上第一架非移動飛機是由美國劍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開發的。不像帆船,它可以靠自己的動力起飛。目前航程只有60米,但這並不是由於飛機的原因。
  • 松下水離子黑科技!能護髮塑型的電吹風,快速幹發更健康
    其實護髮沒我們想的那麼複雜,當你發現用什麼好的護髮素、洗髮水也還是乾燥枯黃時,不妨換一個松下負離子電吹風。畢竟擁有一把好的吹風機,除了是維持完美髮型的需要,還是保護和保養頭髮的關鍵哦。負離子黑科技,深層護髮,讓你擁有理想效果很多電吹風號稱膠原蛋白技術,能在吹風時帶出膠原蛋白離子,附在髮絲表面形成保護膜,防止頭髮受損,還能起著順滑作用。這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我們的髮絲那麼多,表面積那麼大,要想頭髮在高溫受損錢形成保護膜,似乎有點不切實際。
  • 團品①:捷博納米離子吹風機
    團品一 捷博納米離子吹風機
  • 《火星救援》中都有哪些高大上的黑科技
    雖然原著作者筆下描寫的是二十年後的世界,但美國NASA其實正在研發很多影片中出現的「黑科技」。毫無疑問,科幻作品與現實世界的時差已越來越小。那麼片子中都出現了哪些高大上的科技呢?咱們來見識見識!火星農場4.水資源再生  男主在沒有任何與水有關係的資源情況下,他利用著陸器中的推進裝置與燃燒肼研發了一套水供應系統,儘可能地收集所有水以求自己生存和種植土豆用
  • 松下納諾怡黑科技吹風機,告別春季秀髮困擾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松下最新資訊 > 正文 松下納諾怡黑科技吹風機,告別春季秀髮困擾
  • 八大黑科技!你所不知道的安培魔鏡799~
    什麼是黑科技?是指凌駕於現有的科技之上的技術或產品 其實不只《火星救援》有黑科技在行車記錄儀市場橫掃市場的AMPE安培魔鏡799也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八大牛X黑科技都有哪些?咱們一起來見識見識!黑科技二:不得了不得了,免費電話任性打!  國內記錄儀支持的藍牙電話功能,但是注意了,只是實現了電話功能在機器上撥打而已,但是資費照樣要付的。  誰說沒免費的午餐?
  • 超級黑科技誕生,充一次電可供手機用五天,手機行業又一新革命
    手機行業的新革命關於電池這方面,可以說電池續航以及充電技術早已經在不知不覺之間成為用戶「吐槽」最多的槽點之一。電池技術一直是制約手機、平板、以及筆記本等電子設備甚至新能源汽車和電車等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智慧型手機日新月異的今天,電池容量拼命增加,充電速度一天換一個的研發。電池技術依然沒有出現顛覆性的發展歷程。
  • 「IF·創新領軍者盛典」鄭新立:數字經濟伴生四大科技革命 將會...
    2021年1月14日,在由經觀傳媒、《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0-2021IF·創新領軍者盛典」上,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先生表示,中國在數字經濟革命中,應當由對世界科技的跟隨、同步,轉變為引領。
  • 白皮書系統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推進能源革命歷史性成就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介紹,《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系統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推進能源革命的歷史性成就,全面闡述了新時代新階段中國能源安全發展戰略的主要政策和重大舉措,旨在讓國內外社會全面了解中國能源政策和發展狀況。白皮書重點介紹了五方面內容:  第一,集中介紹了新時代中國能源的發展戰略和政策理念。
  • 鬚眉科技攜手黑奧秘推出「小霧梳」 「硬體+精油」方式護理頭髮
    當代人們對健康理念的不斷轉變,含有違規化學物質的護髮產品、費錢又耗時的護髮機構顯然已無法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5月28日,天津鬚眉科技有限公司全新革命性產品小霧梳在南京隆重發布,以健康、安全生活方式為倡導,堅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致力於打造出最適合中國人的護髮產品,就此掀起護髮新革命
  • 國家郵政局: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國家郵政局: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我國郵政快遞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就在昨天上午,快遞業務量突破了800億件,又一次創造了我國快遞發展史上的新紀錄。」這是12月22日,國家郵政局副局長趙民披露的數據。
  • 松下宣布對納米水離子nanoe中文命名「納諾怡」
    全球領先的電子產品製造商松下集團昨天(3月21日)正式宣布,其獨有的黑科技、從水中誕生的新一代健康離子nanoe(納米水離子)的中文名正式定為「納諾怡」。納諾怡基於松下獨有黑科技研發而成,是從水中誕生的新一代健康離子,富含的大量OH自由基,能夠通過奪取異味、細菌、過敏源等有機物中的氫(H),使其分解或失去活性,最終達到除菌除味除過敏原的效果。
  • 關於亞美科技車智匯-U淨負離子淨化,你知道多少
    去年,亞美科技發布亞美科技車智匯-U淨隨身空氣淨化器,該產品是採用負離子為淨化因子的空氣淨化裝置,內置的負離子發生模塊經過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等機構的相關檢測,產生的負離子濃度在距離15cm處可達300萬個/立方釐米。
  • 負離子黑科技,淨化隨行—AirTamer愛塔梅爾
    於是,人們開始不斷的把負離子科技應用到生活中去,不斷研發出新型的負離子產品。如今,負離子的黑科技應用在可穿戴式淨化器領域,刷新了人們對淨化器的認知!科技真正的實現了:淨化隨行,無處不在!它以先進的離子技術發出恆定的健康負離子流,使空氣中的汙染物遠離個人呼吸空間,確保用戶每一次呼吸都更加清潔和健康。這是許多傳統空氣淨化器(如HEPA原理的淨化器)望塵莫及的。AirTamer的電源升壓技術提供比其他同類產品高出9倍的清潔電力,且其淨化過程皆於零噪音中進行。高效能的設計確保產品可以在一次充電後,連續工作180小時。
  • 騰訊重金投資大學生發明可以充電的飛機,到底是什麼黑科技呢?
    其實不是,它們還投資了一個大學 生的創業項目,創業者們是畢業於國外知名大學——慕尼 黑工業大學的工程師和博士生,項目研究對象是電動懸 浮飛機。這款新型的電動懸浮飛機叫做「百合號」,外表看上去 是一座橢圓形的白色物體,內部可以容納兩個人,兩邊 翅膀配備著起落架和歐翼門,相比起費油費力的普通飛 機,電動懸浮飛機採用的是由320千瓦可充電的電池,機 身內部由一臺涵道式風扇發動機的電力驅動,可能你會 覺得電力驅動的會沒有柴油驅動的動力大,但是這款飛 機的創作者最厲害的就是
  • 了解什麼是離子液體以及它的性質應用
    了解什麼是離子液體以及它的性質應用離子液體(Ionic liquids)是完全由離子組成的液體,是低溫(<100℃)下呈液態的鹽,也稱為低溫熔融鹽,它一般由有機陽離子和無機陰離子所組成。早在1914年就發現了第一個離子液體―硝基乙胺,但其後此領域的研究進展緩慢,直到1992年,Wikes領導的研究小組合成了低熔點、抗水解、穩定性強的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鹽離子液體([EMIM]BFa)後,離子液體的研究才得以迅速發展,隨後開發出了一系列的離子液體體系。最初的離子液體主要用於電化學研究,近年來離子液體作為綠色溶劑用於有機及高分子合成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