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故事#
唐章正原創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在江西、福建的贛南、閩西建立了中央根據地,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為保衛根據地,當地湧現出許多兄弟、父子、夫妻、叔侄踴躍報名參加紅軍的景象。一九三一年在長汀縣童坊鎮禾生村(原名禾倉坑)一位22歲的童啟揚和17歲的童旺揚親兩兄弟同時參加了紅軍。
可是不久,結婚才一個月再次上戰場的童啟揚在贛南蘇區的反圍剿戰鬥中光榮犧牲了,成為共和國的一名烈士(烈士證是解放後由民政部頒發的)。他唯一的兄弟童旺揚自參加紅軍起,一直參加對敵作戰和五次反圍剿的各個戰役。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旬,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童旺揚隨中央主力紅軍退出中央根據地,離開家鄉,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徵。長徵途中,他是紅五軍團三十四師的一名戰士,一直跟隨師部首長做通訊勤務工作。湘江戰役中英勇作戰,卻不幸中彈負傷走不動,只好在山裡東躲西藏,幸遇道縣仙子腳(今壽雁鎮)空樹巖的好心瑤胞盤爺爺收留。在他家養好傷後,一直打聽紅軍的下落,想方設法與紅軍聯繫。因各種原因無法找到部隊,就做了盤爺爺乾兒子,作為他們家的成員,改童姓為盤姓,名為旺武,在盤家一起砍山挖地,靠種植茶子、桐子、菽穇、紅薯維持生活。
六年後盤爺爺夫婦親自牽線,將他介紹到廣西灌陽縣水車的上泡村成家,按瑤族規矩改盤姓為俸姓,成為俸家的兒子,取名旺桂。俸旺桂與部隊受傷失散後,將自己視為生命的一個公文包(文件已經銷毀)和一把刀,藏在山裡一個隱秘處,險惡局勢過去後,才把公文包取回家裡珍藏,他要將此作為再次找到自己隊伍的信物。夜深人靜時,思念部隊首長和戰友,想念家鄉的親人們,會拿出來看上幾眼。俸旺桂作為失散在廣西灌陽的紅軍戰士,一直對黨忠誠,熱愛勞動,勤勞節儉,睦親和鄰,憨厚善良。雖然是失散紅軍,但從不對組織說困難、提要求,而是紮實履行一個普通農民的義務。他言傳身教感化教育他的後人和周邊鄉親如何做人做事、遵紀守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經常講:不要忘本,本分做人,老實做事。他於一九八四年正月離開了人世,享年七十一歲。
留下來的這個珍貴的公文包就是那段歷史的見證。
版權所有,轉載須經作者授權
3湖南攸縣史志工作者考察紅34師紅軍犧牲軍官遺物
多位國內特型演員結伴在廣西全州考察紅軍長徵遺址
民國全州風雲人物蔣餘蓀16:他有一個革命的女兒
入冬感懷(當代詩作)
五十四塊五(軍旅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