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起母親,賈玲都會忍不住泣不成聲,母親的離開對她而言,是一個遺憾,很多次午夜夢回,她都會想起母親的模樣。
子欲養而親不待,恐怕是賈玲,也是我們這一輩子最難以跨越的一道坎。「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原來,這句話這麼真實,這麼扎心。電影也好,小品也罷,賈玲都用她擅長的喜劇逗得觀眾前仰後合。偌大的舞臺上,只有賈玲一個人,在昏暗的燈光下哭的撕心裂肺。
「媽,那件綠色的皮大衣我也幫你換好了,你穿一定很好看」據說,那天節目播出後,賈玲給她父親打了個電話,問小品演的怎麼樣。實際上,當晚父親就崩不住,抱著妻子的遺像哭了好久。我們總以為,父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可等我們長大之後才發現,父母早就不再年輕。他們的雙手變得顫顫巍巍,他們走路也開始搖搖擺擺,從前扛著我們上下樓都不費勁的他們,如今總會覺得疲憊不堪。歲月在他們的身上留下痕跡,但我們從未做好跟他們分別的準備。我們不敢想像,當意外快於明天先到,那會是多麼絕望的一件事。世界在發展,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和父母之間的代溝也越來越大。我們總是藉口工作很忙,卻有時間跟朋友出去吃飯唱歌通宵;我們總說沒時間給家裡打電話,卻可以跟朋友煲好幾個小時的電話粥;我們總說節假日要加班沒空回家,卻可以提著行李去看世界的千變萬化。其實我們也不是不能感受到父母的變化,但總是抱有一絲僥倖心理。直到他們累彎了腰,無法再為我們遮風擋雨,我們才開始後悔,當初為什麼不多給予一些,多付出一點兒。你要試著把他們帶入你的生活,不要粗暴地將他們推開。父母要的很簡單,一句惦記,一聲問候,一聲想念,就是他們最好的滿足。作為從教二十餘年的人民教師,從電影《你好,李煥英》中,看到了父母對子女的愛,也看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更看到了一位平凡母親對待子女教育的感悟,劇中「李煥英」常說的一句話值得所有家長反思。
父母的愛一直都在劇中的賈曉玲在小時候調皮搗蛋,褲子經常被摔破,從來不拿針線的母親能成為針線活高手,賈曉玲的調皮「功不可沒」,這難道不是每個人年少時的寫照。
賈曉玲上了中學以後,成績特別差,被請家長請經常的事情,這又是多少人中學時代的回憶。那麼重要的高考,竟然找一個辦假證的做了一個假的一本通知書,連這事都能辦出來的孩子,平時父母怎能少操心。
提前穿越的「李煥英」看到隨後就到的「賈曉玲」,張開雙手去接自己的孩子時的一句「我寶」,讓無數人落淚。當賈曉玲知道自己穿越之後,想讓自己的母親更快樂,以彌補自己曾經的無知,殊不知母親李煥英為了讓自己高興,卻和賈曉玲真真切切的演了一場戲,直到最後賈曉玲才大徹大悟,流著淚跪在母親面前。這是哪怕孩子穿越,也要提前穿越,讓孩子快樂的偉大母愛!
但是面對「賈曉玲」這樣的孩子,哪一位父母不都一直默默地陪在孩子的身後。不管孩子有多少缺點,哪怕是「問題青少年」,做父母的也從不會放棄對子女的愛。
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值得家長反思父母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家長是否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
父母對子女的期許,要「做最大的努力,最壞的打算」。如果孩子能月入八萬,出人頭地,這最好不過,當然這樣的孩子畢竟是少數的。做父母的更應該知道,我們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數終將平凡,就像我們今天在街頭遇到的路人甲。
現實中一些家長拼命地給孩子報各個輔導班,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卻不怕孩子「累死在起跑線上」。過度教育的情況非常嚴重,以至於「教育內卷」被大家熱議。我們的孩子必須考上985、211大學嗎?有多少高中生在高壓的學習狀態下,產生心理問題,這是我們想要的嗎?
「李煥英」穿越的是「靈魂」,這個穿越的「靈魂」一直在告訴大家,她對孩子的期許。當問到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長什麼樣?希望有什麼成就的時候,「李煥英」反覆強調一句話「健康、快樂就好!」。
李煥英的「健康、快樂就好!」是對賈曉玲說的,更是對天下父母說的,做家長的都應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