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7:20與你一起,書寫百分百的人生
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每天會在ins或者studyaccount超話裡看其他人的學習打卡,反正我是有這個「癖好」的。
雖然已經離開學生時代挺久了,但每次看到字跡工整、重點明晰的學習筆記,總是覺得身心舒暢。
還記得前幾年看日本電影《墊底辣妹》,村花飾演的女主角在劇中開始刻苦學習之後,滿滿的筆記、輔助記憶的便利貼、騎單車都還在記單詞,讓人鬥志滿滿、特別燃,就恨不得立刻開始認真學習。
寫手帳的這些年,我也確實發現有許多日本作家寫作並出版的筆記書簡單易懂又乾貨滿滿,給我在學習和記錄的過程中提供了許多新的靈感和幫助。
讀研期間發現的4本關於筆記記錄、信息整理的寶藏書,學習之後我的筆記也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變化。甚至到了現在的工作中,都有許多可以持續使用。
今天,就想把我看過的幾本書中的精華,總結一下,說給你們聽,希望也能幫到愛學習的你們。
關鍵詞:課堂筆記、學生黨、個人管理
思維層面:
1.做筆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複習,因此筆記頁面應當能讓自己一秒讀通。
2.要會邊記錄、邊預判、邊篩選,無需記錄所有的板書,也無需逐字記錄講師講內容,而是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下筆前就能夠斷舍離。
3.筆記本就是要奢侈地用,重要地不是節省本子,而是提升成績。
技巧層面:
1.讓行間距、字間距變大,儘可能地多留白,讓頁面的可讀性和速度性增強,也便於之後的二次整理和備註。
2.只在筆記本的右側頁面書寫,方便二次整理時通過剪貼來篩選內容。複習完這本筆記之後,挑選出自己有疑問的、尚未記住的、特別重要的部分,將它們剪下來,貼進新的一本筆記裡,方便繼續複習。
3.筆記本頁面要設置分區,在A4活頁本的頁面上,左右兩側各距3.5cm的地方畫線,左側是分類主題(小標題)、中間是記錄區、右側用來寫行動方案(反思)。
4.用一些自己的語言習慣簡寫內容,在確保自己能讀懂的情況下,提升記錄速度。
5.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區分不同的內容、記憶程度。
碎碎念:
這本書裡其實還有關於便利貼的使用、日程管理的優先級排序、複習筆記的技巧等多方面內容,精華確實非常多,還配合了許多圖解,方便大家理解和吸收。
唯一讓我有些遺憾的的確是邏輯體系性稍顯薄弱,重點有些零散。
關鍵詞:讀書筆記
思維層面:
1.讀書時,「一味讀下去」等於沒有讀過。讀完每一本書都應該有紮實的收穫,通過讀書筆記讓自己快速吸取書中的營養,並能夠更好地理解、運用。
2.通過筆記去閱讀,有一套結構化的流程: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在這個過程中收集整理信息十分重要。
技巧層面:
1.做讀書筆記就是做思想輸出,過程應當從速從簡。最重要的是寫下對自己重要的事情、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
2.剪報式讀書筆記法,把重點的信息都剪貼在本子上,方便自己重讀。比如書腰、信息卡片、書籤等,如果不捨得剪貼書籍,也可以複印後剪貼。同時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想、評論,促進自己去理解和思考。
3.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在筆記頁面先寫好日期、書名和作者名,然後開始記錄。
將書本中標記好的地方摘錄下來,並在每個摘錄前畫上○,自己如果有些想法、評論以及其他的補充說明,就可以用另外的符號標識,比如☆。
碎碎念:
這本書或許沒有太多直接的版式可以給到大家參考,但是卻把閱讀這件事情的整個流程剖析得很透徹。
尤其是關於指導你如何通過收集、整理信息來找到最適合自己、對自己有用的書,意義真的很大。
奧野宣之老師不僅教我們讀書筆記,也分享了很多如何「學以致用」,讓筆記和書本的效益最大化。(附錄彩蛋還有文具推薦哦!)
關鍵詞:信息收集整理、一元化、時序化、索引化
思維層面:
1.學習、製作筆記是為了讓自己更有知識生產力,即能夠通過信息收集整理後,產出新的信息。隨身攜帶筆記,就能將收集到的信息作為知識生產的素材而靈活使用。
2.比起刻意分門別類,不如all-in-one,更加簡潔簡單不混亂、高度自由且不會有書寫壓力。簡潔的信息才最實用。
3.根據直覺,在筆記本上收集和記錄你覺得最有趣、最酷炫、最美麗、最可愛、最想要、最想嘗試、最能對自己工作和生活有用的那些信息。
技巧層面:
1.每日的筆記用6位日期做好標識、在書脊和切口處為筆記本編號,便於日後建立索引機制。
2.關於速記和簡寫,可以用漢語拼音的首字母來略記,如SH、SZ。
3.將經常書寫的內容符號化,比如R代表閱讀、F代表美食、T代表旅行目的地。
4.善用分割線,一天之內記錄的不同內容之間和兩天記錄的內容之間,用不同的分割線來作為區分,更便於我們區分信息。
5.給自己每一次的記錄附上小標題。
6.注意多多留白,便於後期補充、加工。
碎碎念:
奧野宣之先生的書真的是寶藏,不愧被稱為日本的「手帳大神」。他的記錄方式,不僅僅適用於筆記的記錄,甚至擴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實當你把所有的信息搜集到一起,才更有機會碰撞出令人驚喜的靈感。雖然自己做不到完全的all-in-one,但是這本書給我的啟發以及我能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運用的乾貨,真的是太多了。
關鍵詞:圖解思考、模型思維
思維層面:
1.將大段的文字「翻譯」成簡明易懂的圖形,過程中個人的理解會加深,也更便於他人的理解。
2.圖解思考是一種將複雜情況簡單化的思考方式,會使得結果呈現更加一目了然。
3.不要害怕自己「不會畫畫」,只用最基礎的線條和圖形就能夠完成圖解思考的筆記內容。
4.要有一些基礎的模型思維和框架思維,會讓我們整理時更加有邏輯、條理清晰。
技巧層面:
1.矩形和箭頭是最基礎的元素,可以做出許多不同內容的表達。
2.靈活運用組成要素、絕對量、比例、變量、評價軸、時間軸六大分解軸的基礎模式,可以快速分解和簡化大量信息。
3.靈活選用樹形圖、矩陣圖(圖表)、流程圖、衛星圖、循環圖、(坐標)圖表圖這六大框架模型,來記錄信息。將這六大框架模型和5W2H結合,可以表達更多內容。
4.在運用好基礎圖形和框架的基礎上,適當利用一些極簡的簡筆畫小圖標來作為「圖形文字」,讓筆記更加簡明。
碎碎念:
當時看完這本的時候覺得茅塞頓開,很多複雜的內容、整頁整頁根本看不下去的文字,如果用圖解化的方式表達出來,真的會變得簡潔又易於理解。
而且用畫圖的方法,即使是跟語言不通的外國朋友交流,都能夠讓人GET你所表達的信息。
我們的筆記本身就是為了幫我們更好地理解、吸收我們需要記錄、整理的內容,用這樣的方法會事半功倍哦!
今天把自己壓箱底的四本書拿出來和大家做了一些簡單地小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總結一下,看完這些書之後我覺得做筆記的要點就是——
有分區,會留白,補充思考不犯難;
宜簡寫,畫圖解,快速高效記錄完;
標符號,有框架,邏輯清晰重點明。
其實不管是學生時代還是社畜時代,筆記和我都緊密相連。
從課堂筆記到讀書筆記,從網絡學習筆記到會議筆記,都需要自己不斷地打磨自己的記錄能力,才能夠把真正的「寶藏」留存,也才能夠真正做到記錄後靈活運用、創造新的價值。
所以這篇文章,你們好好做筆記了嗎?
-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