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是上古三賢王,他們之間禪讓的故事流傳千古。那麼當他們被推舉為共主之後,他們的親戚們會不會來找他們搞事情呢?他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舜的弟弟象就打起了歪主意。
舜帝生於姚墟,後遷於負夏(即瑕丘)。姚墟就在濮陽縣徐鎮老街。2000年底,濮陽縣五星鄉瑕丘村被確認為舜帝故裡。每年的農曆正月十八,瑕丘古蹟大會都會吸引眾多人士在舜帝廟祭拜祖先。
舜與他的弟弟不是一個媽生的,舜與象的母親,他的後媽,也有相當的矛盾。他們之間發生了很多事情,鬧得滿城皆知。他的後母多次設計想要了結舜,都被舜提前發現,躲過了一劫。後來舜娶了堯帝的兩個女兒。因為象見哥哥同時娶了兩個美貌的女子,心生嫉妒,也妄想得到這兩個女子,便欲幹掉舜。最後還是被舜給一一化解了。一家人又重新回到了至少表面上和和氣氣的一家人。後來,舜做了共主,自然就與堯帝的兩個女兒去了都城生活。虞舜都城在蒲坂,位於西嶽華山之北,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永濟市蒲州老城。
但事情還沒有完,舜帝位置坐穩後,這位弟弟又不安分了。他千裡迢迢地跑到舜帝跟前,想要當諸侯。這當了諸侯,就能另外得到一塊封地,一下子脫離窮窩。舜帝並未直接拒絕,而是批評他。大概就是這樣:老弟呀,你看你把我們老家都弄得那麼窮,我怎麼給你封諸侯呀?
象雖然被懟得啞口無言,但是他怎麼能甘心呢?他又再三請求給他封諸侯,就是不肯走。
舜帝當然也知道自己的弟弟是個什麼貨色,怎麼可能因為這麼一番批評就走呢?他接著勸說象,告訴他應該先把自己的部落管理好,讓自己部落先富起來。然後再說。
可是象的部落就是個窮窩子,他自己也是窮了一輩子。本來想自己哥哥當了共主,自己也當個諸侯風光一下,擺脫窮苦命,誰曾想哥哥居然讓自己先讓部落脫貧致富再說。這不是又繞回去了嗎?象嚴重懷疑自己這哥哥完全就是在套路他。
舜帝自然看出了他的想法,又安慰他,自己其實已經有了初步的扶貧計劃。舜帝隨後贈予妹妹蠶種,贈予妹夫桑樹,讓他們通過養蠶繅絲來致富。這就是標準的產業致富呀!而且這產業還是上古高端產業,絕對是快速致富產業。遙想當年嫘祖就是靠發達的養蠶業使得嫘祖部落和黃帝部落都遠比別的部落富足,為我華夏炎黃聯盟之一的黃帝部落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這養蠶產業在象的部落裡發展起來後,果然讓部落迅速擺脫窮困,富裕起來。
舜帝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封了象做了一方諸侯,封地大概就在湖南道縣。最後象就在湖南終老,再沒有給他哥哥惹事了。
這舜帝賢明,卻攤上這樣的弟弟。但最終在他的幫助下,象還是順利解決了部落的貧窮問題。這與他之前化解自己與弟弟和後母間的矛盾一樣困難。世人都從他化解家庭矛盾的故事來講孝道,卻沒注意到舜帝身為共主治理天下的智慧。身為天下共主,可不是有孝道就足夠的。那不過是後世儒家著力吹捧他這一點罷了。舜帝也曾像大禹一樣,為了治理水患而親自跋山涉水,重新繪製了準確的水圖。同時,他也曾帶領各部落工匠,疏浚河道,治理水患。所以舜帝成為上古賢王,是實至名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