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第五次理事擴大會議於2020年10月19日下午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來自學會各分支機構、單位會員及地方學會的理事、會員代表和負責人共計26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熊盛青副理事長主持,會議主要內容如下:
一、 郭建秘書長做1-9月份工作總結,他匯報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會建設
1、根據中國科協科協函學字〔2014〕36號《關於全國學會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審批有關問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經十屆七次常務理事會審議並通過,我會依法依規成立了以下分支機構: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大地測量與遙感專業委員會,擬任主任金雙根教授;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核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擬任主任陳國勝研究員;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金屬礦勘查專業委員會,擬任主任呂慶田研究員。
2、2020年學會受理了普通單位會員28個,理事單位會員8個,常務理事單位會員6個,截止到9月底我會單位會員總數共計182家。截止2020年9月30日我會會員總數為21842人,新入會580人,其中女會員78人。
(二)學術活動
1、國內交流:2020年9月底前學術會議完成情況:2020年計劃完成學術會議25個,已完成會議11個。36屆學術年會與2020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聯合舉行,設有92個專題進行學術交流,其中有關地球物理的專題51個。收到論文3200篇,31個分會場同時進行學術交流,學術年會繼續使用了在線投稿、在線審稿和在線註冊,收效良好。
2、國際交流:第九屆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國際會議(ICEEG2020)於2020年10月12日至10月14日在長春舉行。主辦單位: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承辦單位:吉林大學。來自全球8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位代表參加了會議。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稿件161篇,最終錄用158篇。
(三)承擔與學科相關的項目
1、《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地球物理學:截止2020年9月底,地球物理學12個分支中已有4個分支(地球重力學、流體地球科學、應用地球物理學、空間物理學)全部回稿,完成初審、一審、部分完成三審,剩餘已經入二審狀態。6個分支(綜論、地震學、地球內部物理學、地球動力學、地球熱學、海洋地球物理學)部分回稿,已回稿件均進入二審狀態;2個分支尚未收到稿件。
(四)科普工作
2020年1-9月,按照中國科協的抗擊疫情、加強科普工作的要求,科普委員會將科普宣傳的重點從地球科學轉移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上來。2020年2月-4月疫情期間,編寫抗疫科普文章5篇在網上宣傳。上天入地科普公眾號連續發表和轉發14篇抗擊疫情的文章。在疫情初期就利用微信科普公眾號宣傳抗擊新冠肺炎的科普知識。連續9年為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
1、學會現已組建科學傳播專家團隊8支。1-9月,各團隊共開展科普講座20餘場,科普成效顯著。
2、科普信息化建設 學會建設了「地球科學探秘」和「上天入地」兩個科普公眾號,推送科普圖文。
3、世界地球日 每年的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Earth Day),該節日的設立旨在呼籲民眾重視世界環境保護問題,並通過提高民眾的環境意識,動員更多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來,共同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活動期間專家們回答了網友關注的300多個地球問題。活動當日總計曝光量約為2200萬人次,三場問答頁面累計180萬次閱讀 。
(五)服務創新
1、2020年承擔中國科協學會公共服務支持項目三項:(1)分領域發布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試點項目;(2)承擔2018-2020年第四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2018-2020年度)項目 4人(其中科協經費2個,自籌經費2人);(3)承擔2019-2021年第四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2019-2021年度)項目6人(其中科協經費2個,自籌經費4人)。
2、完成2019年註冊地球物理工程師考試、考核答辯,最終47人通過,通過率為95.00%。2020年註冊地球物理工程師培訓、考試、考核答辯工作將於11月進行,目前各項工作正在進行中。
3、開展職稱資格認證(試行)工作,有關專業委員會、地方學會按試行辦法開展了評審工作, 2019年度會員職稱評審評定正高4人,副高5人,中級19人。2020年職稱申報工作正在進行,預計12月份進行評定。
4、2020年為1家地球物理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 ,考察地球物理重點實驗室1家,科技推廣試點單位2家。
5、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主辦,成都理工大學承辦全國大學生「創新杯」地球物理知識演講大賽,2020年參賽院校24所,重磁隊23支,地震測井20支,固體地球物理16支,計59支隊伍參賽。
6、加強了科技成果的評價和推薦工作,我會於2016年12月出臺了《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科學技術成果評價管理辦法》, 2020年完成鑑定成果3項。
7、中國地球物理學會2016年10月28日發文,球會字(2016)第15號「關於印發《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2020受理團體標準申請4個。
(六)宣傳出版
2020年地球物理科技期刊集群網絡平臺建設初見成效,期刊集群網絡平臺分手機版和電腦版,加盟期刊約40家,目前正在試運行階段。期刊集群將整合現有期刊,實現平臺統一、信息共享、數據積累和大數據分析各項功能。更通過數據的整合,形成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獨有「資源」。掌握了學術引領主動權。分領域發布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試點項目正執行中。為進一步方便廣大會員,會員證、註冊工程師證書均採用電子證,隨時可查,手機端現場註冊系統完成,創新了聯繫服務廣大會員的機制和手段,加強了智慧學會建設,提升了學會網上聯繫、網上服務、網上引導、網上動員廣大會員的能力。服務會員信息化服務手段進一步提升。
(七)表彰獎勵
1、由學會推薦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姚華建、毛竹教授,雙雙入選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中國地球物理科學技術獎 2020中國地球物理科學技術獎評選工作順利完成,經推薦、初選、終評、公示,有12個項目分別獲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2個候選人分別獲得科技創新獎二等獎;
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地球物理工程獎 202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地球物理工程獎評選工作順利完成,經推薦、初選、終評、公示,有10個項目分別獲金、銀、銅獎;
4、顧功敘地球物理科技發展獎 經推薦、審議、常務理事會通過,一人獲得2020年「顧功敘地球物理科技發展獎」;
5、傅承義青年科技獎 經推薦、專家評審、常務理事會通過和本人在年會上做大專題報告,8位會員榮獲2020年「傅承義青年科技獎」;
6、陳宗器地球物理優秀論文獎 根據期刊檢索系統對《地球物理學報》論文引用率查詢統計的結果,四篇論文榮獲2020年「陳宗器地球物理優秀論文獎」。
7、劉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獎 2020年度(第十屆)劉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獎評審工作在劉光鼎科學基金會的指導和評委的共同努力下揭曉,5位會員榮獲2020年「劉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獎」。
二、張東寧副理事長宣布審議有關事宜,會議審議並表決通過以下各項事宜:
1、關於增補吉林大學儀器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林君、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李振洪、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肖立志、西藏珠峰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李紅軍、湖北省地質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隊李成香、南方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陳永順、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劉祜、武漢中儀物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鄭洪標、內蒙古有色地質礦業(集團)綜合普查有限責任公司牛興國、江蘇地球物理學會秦緒英、雲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院崔子良、四川中成煤田物探工程院有限公司張光大、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鄒安德為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理事的建議;
2、增補吉林大學儀器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林君、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李振洪、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肖立志、西藏珠峰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李紅軍、湖北省地質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隊李成香、南方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陳永順為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的建議;
3、增補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底青雲研究員為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建議;
三、郭建秘書長代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獎勵評審委員會分別介紹了2020年中國地球物理科學技術獎、202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地球物理工程獎、2020年顧功敘地球物理科技發展獎、2020年傅承義青年科技獎、2020年陳宗器地球物理優秀論文獎推薦經過和評選情況,到會理事鼓掌通過。
劉光鼎地球物理科學基金會評獎辦公室王緒本教授介紹2020年(第十一屆)劉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獎評選情況,到會理事鼓掌祝賀。
四、張東寧副理事長宣布2020年新入會單位會員名單並為單位會員頒發單位會員證書,為新增理事、常務理事頒發聘書。
五、陳曉非理事長宣布院士專家工作站、地球物理重點實驗室及科技推廣試點授牌單位名單,並為院士工作站、地球物理重點實驗室及推廣試點單位授牌;
六、郭建秘書長宣讀設立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青海辦事處批覆文件,並為辦事處授牌。
會上,理事長陳曉非院士、滕吉文院士、潘永信院士及我會副理事長底青雲、熊盛青、張東寧還分別為獲得2020年中國地球物理科學技術一、二、三等獎;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地球物理工程獎的金、銀、銅獎;2020年顧功敘地球物理科技發展獎;2020年傅承義青年科技獎;2020年陳宗器地球物理優秀論文獎和2020年(第十一屆)劉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獎的獲獎者頒發了獎金和榮譽證書,理事長陳曉非院士、滕吉文院士、潘永信院士和副理事長底青雲、熊盛青、張東寧及郭建秘書長為2020全國大學生「創新杯」地球物理知識演講大賽獲獎選手進行了頒獎。
2020年中國地球物理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獲獎項目代表和202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地球物理工程獎金獎獲獎項目代表在會上分別做了獲獎發言,會議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學會秘書處)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第五次理事擴大會議紀要》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