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一小學班主任反映,班裡一名9歲男童疑似遭繼母虐待,孩子雙手被繼母開水燙傷,被診斷為深二度燙傷。班主任還表示,從一年級下學期至今,僅她發現男童受傷就有四次。
問及雙手燙傷原因,小雨稱,是因為有一天手上有三個傷口洗手沒洗乾淨,打開水龍頭用最熱的水衝小雨雙手,雙手就被開水燙傷了。小雨想要掙脫,但又被繼母抓住無法掙脫。
對此小雨的繼母稱,燙傷真正原因並非小雨所言,是自己用完熱水忘關熱水器才導致小雨洗手時被燙傷,水溫也就七十五到八十度。而小雨的父親稱,自己每天早出晚歸極少與小雨交流,完全不知道小雨受了傷。
除此之外,小雨邊哭邊說道,平時他和繼母在家,繼母經常打罵他。自己寫作業的時候如果不認真,繼母會用腳踢自己的背或者是把小雨往地上推。
小雨班主任其老師表示,早在2019年5月,生活老師在給小雨洗腳時就發現小雨的腳受傷流膿,小雨表示是被陀螺扎了。而自小雨腳傷之後,就開始出現反常情緒和行為,與此同時身上還經常出現傷痕,在學校坐在椅子發呆並瑟瑟發抖,太大的聲音甚至會把小雨嚇到摔倒。提到此處,其老師忍不住紅了眼。
在我們的生活中,虐童事件時刻都在上演。鵬鵬案,辛怡案,蕭然案,蘇麗案,還有雲南被虐致死女童,親奶奶摔踩致死女嬰,親爸吊打致死男童……每一個案件都觸目驚心,都讓人心疼得撕心裂肺。嚴懲施虐者是毫無疑問的,但人們也不得不追問,為什麼後媽如此狠毒呢?有些網友稱:後媽定律,對親生孩子怎麼寵都行,不是自己的和仇人似的,因為你佔用了家庭的資源,對親生的越寵,對你就會越狠。
然而,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為何家庭虐童事件仍舊一次次被曝光出來挑戰我們的心理底線呢?是什麼樣的家庭環境造成了如此慘劇?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虐童事件時有發生?
在這些虐童事件中,可以發現他們都有一些共性:
1、虐童的父母或者家庭裡有性情古怪脾氣暴躁的情形
不少施虐父母事發被抓後,當媒體或警方的詢問他為什麼要打孩子時,很多人都會表示自己平日脾氣比較急躁,工作壓力大,所以孩子不聽話時一時太生氣就忍不住打了。可有的虐童父母平時老實巴交,和街坊鄰居也很少來往,虐童事件曝光後認識他的人都表示很驚訝,一是平常並不知情,二是往日並沒覺察孩子的父母有什麼異樣,甚至認為對方人還挺不錯。
2、施暴和受虐出自於同一個人
一個人的成長受其家庭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幼年時期。很多虐童案中的父母都曾坦言,自己小時候也經常會被父母打罵,當他們長大成人之後,會不由自主把上輩的這種行為潛意識地模仿過來。孩子最信任、最能夠依賴的只是他的父母,所以他會不加選擇地相信並全盤接受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他們會將父母給自己的「負面投射」變成現實。
3、虐童父母生活壓力大,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識淡薄
虐童案中的家長多半來自於農村或城市農民工等低收入群體,他們都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有些是因為覺得孩子是累贅而毒打女兒致死的,還有因事業不順遷怒於孩子的……因為賺錢養家的壓力大,再加上文化水平不高,導致內心的負面情緒無法自我排解,一旦遇到不順心或者孩子調皮不聽話時就極容易遷怒於無辜弱小的孩子。
我們應該怎麼做?
1、管教不是虐待的藉口
「管教」,這個詞或許大家都不陌生,它時常出現在家長的口中或是行動中。的確,孩子當然需要管教,但又有多少虐待和暴力是假管教之名而行?
虐待性的管教危害極大,不僅傷害孩子身體,也嚴重傷害孩子心理。實踐證明,經常被體罰的孩子,通常帶有很強的主動攻擊性,比較容易有暴力傾向;而經常被譏諷的孩子,通常會失去孩子應有的活潑、興趣、好奇心,更嚴重的會失去獨立的人格。
2、父親的缺位
父親、丈夫角色不到位助長虐童行為。不少繼母虐童案的背後,都有一個不稱職的父親。丈夫平時對妻子言聽計從,不太關心孩子。可以說,後媽如果沒有孩子親爹的縱容默許,是不會毫無顧忌地虐待孩子的。
3、社會監督的缺位
事實上,無論《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是《反家庭暴力法》,都針對家庭虐待兒童行為提出了嚴格的懲處和保護規定,只要及時報告,便可以有效地制止暴力。因此,這並不是一兩個人的暴戾,熟視無睹的每個人都是虐童暴力無意識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