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牛油果的生活觀
ID:nygshg
近日,港媒拍到陳奕迅14歲的女兒竟然和男生談戀愛了。照片裡,陳奕迅女兒和一個長相帥氣的男生十指緊扣,時而依偎在男生的肩上,親密無間的樣子,像一對熱戀中的小情侶。
據悉,陳奕迅女兒2004年出生,在香港著名女校讀初中,學習成績很好。
她平時喜歡跑步、滑水,更是學校手球隊的成員,代表學校出外參賽。
陳奕迅的妻子徐濠縈接受訪問的時候表示,女兒長大之後就變得害羞,不但抗拒拍照,甚至不允許父母到學校看她比賽,因為她很享受還沒有被朋友認出來是「陳奕迅女兒」的自由。
關於女兒談戀愛的事情,徐濠縈迴應,其實我知道她談戀愛,我也見過女兒的男朋友幾次,談戀愛很正常的。
當被問及陳奕迅是否會見女兒的男朋友,徐濠縈說,陳奕迅思想很開放,他也覺得男孩比較帥。
網友們的觀點分為兩派,一派認為14歲就談戀愛,還是太早了,應該以學業為重;
另一派認為,這對父母好開明,支持女兒在情竇初開的年紀,去體驗美好的愛情。
我認為,凡事都是有好有壞,先說好的一面吧。
陳奕迅夫婦的做法相對於我們那個年代的父母要開放許多,我們的父母對於孩子多大談戀愛是有硬性要求的,比如20歲以後,甚至大學畢業以後才可以談戀愛。
這就直接導致我們20多歲的時候,還沒有開始戀愛,就要被迫去相親。
相親時最怕的就是自己沒有看上的人,全家人喜歡得不得了,拼命的撮合不來電的兩個人。
記得我28歲那年,父母催婚已經到了一種魔障的境界。
我媽甚至說,只要你結婚,我們就獎勵你兩萬元錢。你都快30歲了,再不結婚別人會笑話的,我們的老臉往哪兒擱?
那段時間我很壓抑,我還沒有好好談一場戀愛,就到了適婚的年齡,參加各種相親會,把簡歷掛在相親市場被人挑三揀四。
我究竟做錯了什麼?我一個人反思了很久,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校園戀愛。
記得第一次喜歡一個男生,是14歲那年,他坐在我的前排,不經意的轉過頭都會令我臉紅心跳加速。
那時候,父母和老師禁止學生早戀,我們都是乖孩子,只能把這份喜歡深埋在心裡。
等到上高中,他考上了重點高中,而我上了一所很爛的學校。
一直到了他上大學以後再見面,我們才發現彼此是喜歡過,卻再也回不到從前的那份純真和美好。
24歲以後,我開始被動相親,經常要回答工作、收入、房車、家庭背景等問題,我覺得那不是找對象,更像是買菜。
從那以後,我經常鼓勵年輕的孩子們,18歲以後,不妨談一場戀愛,不用考慮對方的條件,只需要相信彼此相愛就好。當然,最好不能做越界的事情。
我們再來說一下,孩子早戀壞的一面吧。
電影《早熟》講述了一對早戀的小情侶,為了愛情輟學同居在一起,後來男生去做兼職養家,而女生已經懷孕在家養胎。
雙方父母亂成一團,互相指責互相埋怨,最後女生把孩子生了下來,兩個年輕人的前途盡毀。
我在想,如果當時女方的父母對她多一些關心,沒事陪她聊一聊心事,男方的父母對兒子多一些青春期教育,可能會避免悲劇的發生。
所以我不提倡孩子早戀,畢竟身心還不成熟,我也不反對孩子在情竇初開的年紀去喜歡一個人。
你可以去喜歡,去表白,把愛的美好延續到學習上,約定一起考上好的大學,若有緣說不定也能成就一段好姻緣。
說回陳奕迅女兒,她才14歲,已經到了叛逆期,有的時候父母越是反對,她可能越會有逆反心理。
徐濠縈的教育理念可能是先和女兒成為朋友,女兒才會把自己的事情都告訴媽媽。
先建立孩子對自己的信任,再逐步建立威信,和男孩子認識是為了提醒他,你們可以談戀愛,但一定要有分寸感。
之前有一條新聞,女兒早戀被父親打骨折,現在面臨的是轉學問題,親子關係也出現了危機。
可憐天下父母心,關於孩子早戀,父母該怎麼做,我想給家長們幾個建議:
1、不要打罵孩子,孩子處在青春叛逆期,家長用暴力制止孩子早戀,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2、不要鬧到學校,孩子也要面子,如果把事情鬧大了,孩子會產生厭學心理。
3、不要去找對方父母,這樣你的孩子會怪你的,以後你說什麼他都不會聽。
4、多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不是怕他戀愛,是怕他遇見壞的朋友。孩子的青春期最容易學壞,父母是愛他才會怕他受傷。
5、和孩子商量,兩個孩子見面的時候,父母跟在身邊也能減少不必要的因素。
6、父母以後多陪孩子,給孩子多一些安全感,多給他講講早戀的後果。孩子早戀不可怕,家長的態度很重要。
教育專家說過,孩子早戀是有象徵意義的,早戀意味著過早的成熟和走進社會,意味著在家庭以外尋找在家庭中滿足不了的心理需求。父母給孩子多一些愛和關心,孩子會慢慢地回歸家庭。
父母的三觀,藏著孩子的未來,面對孩子早戀,打罵是下下策,不如大大方方的去和孩子談一談,孩子反而會醒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