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lywood·美劇】黑鏡第三季:那個並不遙遠的未來

2021-02-08 我在好萊塢

2011年英國Channel 4推出了一部只有3集的迷你劇,名為《黑鏡》(Black Mirror)。在播出前Channel 4並沒有進行什麼宣傳,一幹主創大多默默無聞,只有幾位演員算是臉熟,但這在巴掌大的英國演藝圈中並不奇怪。唯一能看出點端倪的只有編劇查理-布魯克 Charlie Brooker,因為同年他剛剛製作了一部六集的BBC紀錄片《看電視毀人生》(How TV Ruined Your Life),此劇中他盡顯個人惡趣味,無限放大了電視文化的負面影響,還把英國史上最雷人的電視劇橋段做了個整體大串聯!布魯克因此被冠上鬼才之名,犀利、諷刺、重口成為他的標籤。

此時,大家還沒意識到,對布魯克來說可不僅僅是犀利、諷刺和重口那麼簡單。。。。。。。

於是,「默默無聞」的《黑鏡》播出了。。。。。。。

然後,看過的人都不好了。

無數人表示「被震撼」、「受到衝擊」,甚至有人產生「噁心」、「反胃」、「呼吸急促」的不良肢體反應,亦有個別案例長時間沉浸在此劇帶來的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直至影響到正常生活接受治療。隨後就是對這部劇集的瘋狂解讀,而查理-布魯克則迷之微笑的看著這一切。

隨後的2年間,查理-布魯克又打造了《矢在弦上》(A Touch of Cloth)這部神經大條、足以讓人笑成二逼的罪案惡搞劇,再次讓人質疑他的大腦迴路到底是什麼構造?同時在2013年推出了《黑鏡》第二季。這次他解釋了劇名「黑鏡」的由來——當你關掉手中的電子設備後,那逐漸黯淡的屏幕就像一面黑色的鏡子,看見的只有你自己!

這個說明詮釋了布魯克在這部劇中揮之不去的科技情愫,以及最常用的近未來時間設置,但同時也漸漸被扣上了「科技唱衰論」的帽子。很多評論人認為他對科技的發展持悲觀態度,進而唱衰人類的未來,有刻意醜化的嫌疑。對此,布魯克依然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去年,美國電視產業的新霸主Netflix買下了《黑鏡》的製作和播映權,意味著《黑鏡》正式「嫁」到美國,由英劇變為美劇。此消息一出四方譁然,贊者認為這對《黑鏡》本身來說是好事,畢竟美國的電視劇製作流程更加「規範」,不像英劇那種「想起來拍,想不起來等幾年」的任性。損者認為英劇轉美的失敗案例太多,從最早的《皮囊》、《IT狂人》、《我欲為人》、《火炬木小組》再到近期的《小鎮疑雲》,大多慘不忍睹,更何況是《黑鏡》這樣的大神劇!隨著Netflix公布《黑鏡》第三季容量為12集!更是讓人產生多而濫的擔憂。不過奈飛很快就放出消息安撫大家情緒,稱還會沿用編劇查理-布魯克,並加大資金調動資源以示重視。

如今第三季的前六集已經全部放出,一如預期的那般引發大討論。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查理-布魯克的一些變化,他真的是「科技唱衰論」的擁護者嗎?為什麼宣傳海報中會出現「Future is Bright」的字樣?Netflix真的是一個出色的神劇「接盤俠」嗎?今天就讓我們來一一解讀。

大牌卡司群

可以看出,Netflix這個「新爸爸」還是為乾女兒花費了不少心血,最直觀的就是卡司團的擴容,由於劇集容量猛增,我們也看見了越來越多的熟面孔。

從電影圈跑來的有著名導演朗-霍華德(正在我國公映的《但丁密碼》導演)的女兒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

而她的上一部影片正是全球橫掃16億的《侏羅紀公園》

「師姐」菲伊-馬賽

  

「傭兵波隆」傑羅姆-佛林

不過,最大牌的還是這位 

處女作就是被奉為經典的《猜火車》,出演過《大西洋帝國》,如今一座艾美在手的凱利-麥克唐納!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紙牌屋》的麥可-凱琳,新版《根》的主演馬拉基-卡比,強大的卡司團隊保證了表演層面的優秀。而這也是「美劇」《黑鏡》的一個主要變化,畢竟英劇更注重故事性,美劇則是個人角色的塑造

並不遙遠的未來

有人說,喜劇其實就是將生活中的一些莞爾提煉出來再誇張變形,最終達到爆笑人生的效果。查理-布魯克這個曾執筆過《看電視毀人生》、《矢在弦上》的諷刺大師,自然明白誇張手法的精妙之處。而細細想來,其實《黑鏡》也是如此。

回想一下堪稱經典的「首相X豬」開山集,《一千五百萬的價值》乃至《聖誕特別篇》等等,布魯克不過是提取了現在已有的某種雛形科技,將其誇張(完善)甚至極端化,最終延伸至道德層面進行碰撞——這是他在《黑鏡》中最常用的手法,同時也是故事時間點往往設置在「近未來」的原因。

而改嫁後的第三季,自然也跑不了。

首集中全民評分的社交軟體,第二集的VR技術已真實存在;第四集的聖朱尼佩洛系統,第五集的麥斯系統,第六集的機械蜂(來自於「當蜜蜂絕跡後,人類只能存活四年」的論調)都已具備理論雛形並在研發之中。而Netflix選擇《急轉直下》作為首集和主推集,自然是因為與現實的相近性。

前不久剛我看過一篇名為「為什麼我發朋友圈就一定要回你消息」的文章,事情源於作者在外遊玩時,沒顧上回復某人的消息卻發送了朋友圈,導致對方大發雷霆,進而引出社交軟體也能引發道德綁架的話題。而在《急轉直下》中,社交軟體已不是綁架這麼簡單,而是變成為整個社會評判的標準。這樣的生活看似荒謬,但真的離我們很遠麼?

如今無數人在朋友圈中精心修飾自己的生活是為何?為什麼大家如此關注微博的粉絲數,Ins、Twitter、facebook的followers數?你上淘寶購物前是不是要看看店鋪評分?選外賣、滴滴、優步時是不是也要看看綜評?甚至前不久我親耳聽見一位大媽在介紹對象時說到:「把對方的微信加上,看看朋友圈不就知道這個人是啥樣了麼?」

劉慈欣曾指出過貧富差距崩潰的臨界點——「知識直接寫入大腦」,布魯克也點明了社交媒體的邊界——當「點讚之交」從言論層面拓展到現實與身體層面,第一集中社會評分替代了我們的個人形象,進而影響到生活的種種;第六集中言論攻擊轉化為實質性傷害——還是最高級的死亡傷害,而這就是前幾年諸多「網絡人肉」「扒皮」的心理起因!當攻擊不再是「鍵盤專利」而是會產生實質性後果時,會怎樣呢?

同樣,真正體會過VR科技的朋友相信都明白,想嚇死人根本不需要巨型蜘蛛、謀殺女友的輪番上陣,大家愛看恐怖片是因為從一開始就明白自己處於安全的環境中,當VR模糊了你的帶出感,嚇死人可能真的只需0.04秒。

這就是查理-布魯克每次都能震撼我們的原因,那個未來並不遙遠。

新瓶裝老酒

布魯克其實並非一個堅定的創新主義者,他尤其長於對某些經典論調的再包裝。第三季上半段中除了科技,我們還可以看到兩個「老生常談」的主題——隱私和歧視。

隱私在兩集中有所體現,第三集中主人公因為某些「不檢點」行為被抓住把柄,被迫執行一系列任務,最後儘管完成了一切,秘密依然被洩漏。第六集遍布全國的機械蜂,雖然只是為了維持生態,卻也在政府的威逼下加入了監視功能。

而布魯克的出彩之處在於,他沒有重複別人已經討論了無數次的話題,而是拔到了新的高度——這些竊取他人隱私的黑客,看似維護了正義,但主人公至始至終都沒有傷害他人,只是有不良取向而已。而且若真是為了正義,大可直接暴露這些不可見人,卻偏要脅迫他人搶劫銀行甚至自相殘殺,難道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變態私慾?

第五集《戰火英雄》的歧視話題更為常見,優等基因人群視劣等基因族群為毒瘤,不惜動用武力將其屠殺,這正是人種歧視發展到極致的體現(例如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此類型的作品比比皆是,而布魯克再次將它和觀感科技相結合,成功讓你產生心塞之感。

Future is Bright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加州發生了一起兇殺案,兇手是一個小男孩,他在路邊小攤上購買了一把水果刀後刺殺了一名妓女,當警察找到攤主時,攤主張開雙手說:「我只是賣了一把水果刀而已,這件事只能怨人,不能怨刀」。

每當有人大肆批判手機或社交軟體將人們變成低頭族時,我都會苦笑一番。真的是手機和社交軟體的錯嗎?從最早遍地架設的IC卡電話亭,到俗稱 「BP機」的傳呼機,再到摩託羅拉生產出的第一款磚頭手機,直至現在的智能行動裝置,人們對便捷式通訊的渴求無可厚非,賦予社交軟體過度權力的,是我們自己。同樣,VR技術最早的開發目標群是地產漫遊、商業招租的虛擬樣板間、場館仿真、多專業協調等領域。本季中的聖朱尼佩洛系統初衷是幫助治療老年痴呆,麥斯是緩解士兵們的PTSD,機械蜂巢更簡單,就是代替已經滅絕的蜜蜂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運行而已。

至於這些科技剝離了「靈魂」和肉體造成存在危機(聖朱尼佩洛),分離了意識和行為使人成為傀儡(麥斯),甚至淪為新式殺人工具(機械蜂巢),真是技術的錯嗎?

科技沒有錯,只是我們自己用壞了而已!

——只能怨人,不能怨刀

所以查理-布魯克真的擁護「科技唱衰論」嗎?第一集中女主角的弟弟和路上偶遇的老婦人,他們游離在評價體系之外依然生活的怡然自得。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同樣有大批不刷微信、微博只將其視為工具的朋友們。第三集的聖朱尼佩洛系統更是成就了一段跨越地域、種族、性別和年齡的感情,完善了臨終關懷,若有一天上傳到「雲端的」他們厭倦了這種生活,同樣可以選擇二次死亡。

布魯克寫下的這些劇情,似乎讓人覺得不那麼《黑鏡》了,但實際上卻是他乃至《黑鏡》的真實自我定位——《黑鏡》只是技術樂觀者的讚歌和技術悲觀者輓歌之間的不和諧音調,音頻等同於警報而已。從播出伊始它就時刻警告我們,不要讓片中所演變成現實!

畢竟,只有人類自己,才能讓Future is Bright!

Netflix還是好爸爸

雖然英劇轉美的死亡案例數不勝數,但依然出現了美版《辦公室》、《紙牌屋》這樣的優秀案例。而輪到《黑鏡》第三季,它不可避免的帶有了美劇的某些特徵,比如說政治性增強,必然要關注LGBT群體,總得給涉及一下種族問題(並安排一個黑人主角),但也最大範圍地給布魯克提供了發揮空間。

另外一點就是雄厚的資金注入,這一點從一季擴容12集、每集增量1小時就能看出,視覺呈現還有整個第四集的懷舊風情,第五第六集細緻入微的動態特效等等,Netflix一直給人後臺強硬之感,每次預算都深不見底(當然也很少公布),近幾年推出的劇集更不乏燒錢的主兒。從10月份Netflix公布的財報來看,僅今年第三季度就燒掉了5.04億美元,前三個季度的燒錢量更是達到13億!就這,官方發言人還稱他們未來的原創投資將突破60億,這對可以預見的《黑鏡》第四季甚至第五季來說,都是好消息。

來自新浪娛樂

相關焦點

  • 《黑鏡》第三季換"金主",英劇變美劇?
    《黑鏡》第三季開播了。它從一部英劇變成了「美劇」—— Netflix以更高的出價,搶贏了英國電視4臺,拿到了《黑鏡》的播放權。這一季一共有12集,按照Netflix一次性放出的慣例,10 月 21 日先上線了 6 集。每一集都圍繞一種虛構的「近未來黑科技」,展現出被技術所左右的人類世界。先簡單介紹下每集的主題。
  • 《黑鏡》第三季究竟好不好?取決於你是當英劇還是美劇看
    原標題:《黑鏡》第三季究竟好不好?取決於你是當英劇還是美劇看2011年,英國電視4臺播出的三集迷你劇《黑鏡》,由英國編劇查理·布魯克製作,每集一個故事,篇幅短小但劇情和主題彪悍。該劇劇名大意是指,在眼下的高科技時代,手機或電腦等屏幕就像一面黑鏡子,人們每天面對黑鏡的同時也照出人性的各種特點,包括黑暗面。
  • 美劇《黑鏡》第三季: 從「魯迅」到時代棄兒
    》第三季用足夠多的集數來證明自己的力不從心,注水的代價就是質量和口碑的下滑。《黑鏡》系列在英美劇迷當中一直以神作的姿態供人膜拜,從第一季到聖誕特別專輯,七個故事仿佛七座豐碑,長久地屹立在劇評高地之上。當第三季來臨時,我們理所應當地期待這依舊是回歸的神作。然而,當期待值從高聳的雲端墜落時,我們依然無法接受這個系列從神壇跌落的殘酷現實,失望,只有失望。
  • 《黑鏡》第三季終於來了,但它能滿足變得更挑剔的你嗎?
    時隔兩年,《黑鏡》回來了,迎接它的是一群愈發挑剔的觀眾,和一個更趨近於未來的網際網路世界。而與前兩季相比,這一次的《黑鏡》也不一樣了——全新的金主和播出方式,更捨得花錢的預算,以及包含更多「熟臉」的卡司。
  • 《黑鏡》第三季好多人給差評,為什麼?
    第三集,神秘黑客,用隱私操控戀童癖。第四集,女同在虛擬世界中得到永恆的幸福。第五集,被植入高科技晶片、蒙蔽感知的未來戰士,消滅「蟑螂」。第六集,人類用智能蜂代替蜜蜂,最終卻失去控制,被用來殺人。簡單來說,《黑鏡》的核心幾乎就淪為一個母題的同義替換:技術反噬人性,異化我們的生活。
  • 科幻神劇《黑鏡》第三季,依然不容錯過的當代寓言
    兩年後,《黑鏡》推出第二季,依然保持高水準。最終,《黑鏡》以兩季和一個聖誕特別篇,共七集的內容奠定下科幻神作的地位。《黑鏡》第三季歸來,雖然播放平臺已經從原來英國的Channel 4換成了美國的Netflix,劇集容量也從一季才三集的英式迷你劇形態變成了一季十二集的正統美劇,但不變的主創核心查理·布魯克,還是讓《黑鏡》第三季保持住了「黑鏡」系列立意的一慣性。
  • 《黑鏡》第三季中的黑科技
    《黑鏡》這部劇第三季一次放了6集相信不少人都已經看過了,一如既往的好不過今天我們不討論劇情,我們來聊聊《黑鏡》中的黑科技
  • 英國神劇《黑鏡》第三季回歸,帶來了可怕的近未來!
    英國這部腦洞堪比黑洞的神劇《黑鏡》第三季終於回歸了!前兩季的《黑鏡》每季三集,都保持在較高的水準,豆瓣評分均在9以上。而新出的第三季,則遭到了些許質疑。納尼?《黑鏡》真的爛尾了?影sir帶著大家一起看一看。
  • 《黑鏡》第三季:表面探討「黑科技」,實則反思「黑人性」
    在劇集的結尾,女主角被關進「小黑屋」後終於可以肆無忌憚地說各種髒話,和關在對面房間的黑人小哥互相對罵,他們想盡辦法說著辱罵對方的話,卻並不覺得生氣,漸漸地微笑反而出現在彼此臉上,在最大聲的互罵中,兩人露出了久違的、真實的笑容。從第二集開始,《黑鏡》轉為美劇模式。
  • 《黑鏡》第三季:有一種毒品,人人都在吸(文末福利)
    不過不是第三季太爛,而是前兩季太好。有學者評價:英國的社會處處是超現實的,這是英國的傳統。《黑鏡》需要說出那層超現實的哲學意味,只能是英國人來拍。所以第三季看著有前兩季餘韻的部分,都是英國導演,美國導演的部分,充滿血腥、犯罪,和最致命的過分戲劇化。
  • 《黑鏡》第三季終於來了,範兒姐的三觀又要原地爆炸了!
    範兒姐當初看《黑鏡》還是上大學的時候,一看簡直停不下來,瞬間被S1E1驚人的大尺度和現實性徵服。這部二年才更一季、一季只有三集的超低產作品,對比幾十集甚至上百集的美劇,英國人真是出名的「摳貨」。《黑鏡》的製片和編劇——查理·布魯克說:「我當時就在想,這是誰的錯?」 畢竟每位候選人一定都有這種心力交瘁詛咒別人的時候,布朗當時也以為自己是處於「絕對安全」。 所以我們能從《國歌》這個故事看到,查理著力描繪著現代社交網絡裡的「惡意」。事實上《黑鏡》系列一直在強調網絡發展所帶來的問題,不管是未來科技還是公知暴力。
  • 《黑鏡》第三季6集同時放出 好多人給差評為什麼?
    今天我們要談一下《黑鏡》。 最近,這部開腦神劇一口氣放出第三季全六集。 但第三季對於這個主題的反思,太陳舊以及太廉價了。 有人說這是英劇轉美劇的鍋,不完全是。創意衰竭的主要原因,恐怕也是一個遺留問題。 關於《黑鏡》,我們只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黑鏡》為什麼不設想反抗?
  • 美劇《黑鏡》想告訴我們什麼
    《黑鏡》(Black Mirror)是一部極具個性氣質的英美迷你劇。該劇最初由英國電視四臺也就是Channel 4推出,後由美國Netflix公司出品。早在2011年12月即播出第一季,到今年已播出四季。
  • 一晚上刷完《黑鏡 第三季》的我,無論如何要把它推薦給你
    作者:早優夫斯基The future is bright,《黑鏡》是最荒謬也最發人深省的現代啟示錄。花了一晚上,一口氣把《黑鏡 第三季》的前 6 集刷完,雖然有不滿意,但依舊想把這部劇推薦給所有人。對於英劇美劇之間差別的討論永遠是個撕不完的話題,不過 Netflix 接手後的《黑鏡》的確少了些英劇特有的冷眼旁觀的感覺,而多了些美劇的歇斯底裡和情節的緊湊。諷刺的是,對於這樣的改變不小一部分人評論說「Netflix 毀了黑鏡」、「太失望」、「什麼玩意兒」……那些看著盜版、打著一星、罵著狗屎的人,像極了黑鏡系列劇中一直在諷刺的網際網路。
  • 盤點:美劇《黑鏡》中的彩蛋,你發現了幾個?
    如果這輩子只能看一部美劇的話,想必不少人會選《黑鏡》。很久之前,網上就有一種猜測,那就是《黑鏡》這部美劇中的故事都發生在同一個宇宙中。為此,小編盤點了幾個劇中的彩蛋以及互相關聯的地方,看完才知道,為什麼這部劇會被奉為「神劇」!
  • 《黑鏡》第三季終於回歸,媽媽又要問我為什麼要跪著看劇了
    等待了這麼久,《黑鏡》第三季終於要回歸了,而且一播就是12集!不一樣的地方是,第三季由曾製作過《紙牌屋》《馬男波傑克》《毒梟》等神劇的Netflix接手,從此《黑鏡》要從英劇變成美劇了。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其中幾集大致的劇情走向:搬去未來世界居住、讓反對戰爭的人殺死敵人、通過私人的電腦攝像頭偷拍、給每個人進行1-5顆星的打星評價(這個設定倒是蠻豆瓣的)……每一集的極具話題。在10月的多倫多電影節上,《黑鏡》第三季已經提前為媒體播出兩集,我們獨家翻譯了來自Collider網站的文章,看看新的一季都有哪些亮點。
  • 《黑鏡》第三季強勢歸來,十月又有好劇追了!
    近日,Netflix公布了《黑鏡》第三季的首播時間,這個由查理·布洛克打造的科幻諷刺電視劇將於今年10月21日在Netflix上放出前6集,後6集將於明年播出。前日,已有傳聞流媒體大戶Netflix欲接手著名諷刺黑色英劇《黑鏡》。今日,Netflix正式確定已預定《黑鏡》第三季,共12集。
  • 《黑鏡》第三季,讓人覺得特別可惜
    凱莉·麥克唐納的出現是第三季給我的唯一的安慰《黑鏡》第三季的六集一口氣全播完了。罵它的人很多,罵罵它的人的人很多,當然贊它的人也不少。作為一個超愛這部劇前兩季及聖誕特輯的人,我對第三季是特別特別失望的。當然光噴沒有用,咱們還是得看看第三季可能的問題到底出在了哪兒。
  • 《黑鏡》第三季終於回歸,是走下神壇還是水準依舊?
    本周,超人氣高分劇集《黑鏡》回歸,是走下神壇還是水準依舊?年度最汙動畫《香腸派對》也來了,小孩子千萬別看哦~最值得推薦的影視內容,都在這裡了!黑鏡 第三季  Black Mirror Season 3豆瓣評分:8.8導演: 歐文·哈裡斯 / 喬·賴特 / 詹姆斯·瓦特金斯 / 雅各布·維爾布魯根
  • 黑鏡 第一季至 第三季 豆瓣評分8.7+
    黑鏡 第二季的劇情簡介 · · · · · ·  和上一季相同,本季的《黑鏡》也由3個故事組成,向觀眾展現了一個殘酷而又現實的未來世界。 黑鏡 第三季 Black Mirror Season 3 (2016)導演: 歐文·哈裡斯 / 喬·賴特 / 詹姆斯·瓦特金斯 / 雅各布·維爾布魯根 / 詹姆斯·哈維斯 / 丹·特拉亨伯格編劇: 查理·布魯克 / 拉什達·瓊斯 / 麥可·舒爾主演: 古古·姆巴塔-勞 / 麥肯茲·戴維斯 / 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 / 凱莉·麥克唐納 / 傑羅姆·弗林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