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華仔主演的經典電影《天若有情》上映30年,電影於1990年6月14日上映,一轉眼就30年了!
三十年前的華仔,年輕的臉帥氣非凡,氣息生猛,略卷的長髮,樸素的牛仔裝,偶像的包袱還沒有卸下,簡簡單單的帥無非形容,
那就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帥氣,驚為天人!
三十年前的吳倩蓮,眉目裡都是十幾歲少女的清純和倔強,濃密的黑髮,無懼的眼神,愛你無悔的信念。
這是一曲深情又慘烈的愛情悲歌,兩個不同階層的青年男女,
以飛蛾撲火般的勇氣,演出了愛情的耀眼光芒,
《天若有情》總不老。
《天若有情》是由陳木勝執導,杜琪峯監製,華仔、吳倩蓮、 吳孟達主演的愛情電影。
1990年6月14日影片在香港上映。
1991年吳孟達憑藉此片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天若有情》是陳木勝執導的第一部作品,但是華仔表示他一直不知道陳木勝是導演,
一直以為那部戲的導演是杜琪峯,因為杜琪峯的話太多了,
後來第二部華仔沒有參演,因為拍攝《天若有情》華仔與杜琪峯反目。
電影拍攝結束後,兩人再也沒有往來,直到《天若有情》第三部開拍!
不流鼻血,怎麼好意思騎摩託車!當主題曲的旋律響起,總會莫名的心酸,
《天若有情》中關於愛情的很多細節,到今天都能輕易的打動人。
因為華仔,她第一次撒謊,並且為了他次次撒謊;
吳倩蓮哭著從車上下來,說「今天我生日,所以來找你」,吹蠟燭後把蛋糕扣在華仔臉上;十幾歲的乖乖女獨自乘船追到澳門,
在殺伐的漫天棉花裡無懼微笑;潔白的婚紗,赤腳在街上飛奔;飛馳的摩託車,抱緊的雙臂,不斷滴落的鮮血。
都說香港電影已經沉默許久,這話並不假,《天若有情》這樣的電影,陳木勝能拍出來,
更多的香港導演其實都有這樣的能力,但為什麼如今再也沒有如此韻味的港片出現了呢?
華仔這樣的小人物,如今很難出現在屏幕上,原因是什麼?
如今的電影丟掉了宿命感的營造,摒棄了人生的暗湧,以一種泛娛樂化的內容態度去塑造現今的電影內容。
科學昌明的今天,一切都講究規律和證據,人生的命運之說,
已經被踩到腳底,各種激勵昂揚的雞湯充斥每一個角落。
要成功先發瘋,不顧一切向前衝!這樣的座右銘比比皆是。
成功人士的現身說法,更是加劇了全民追求名利的心態,其實背後的內幕他們總隱藏的很好。
當年《天若有情》引進入韓國後,連映九個月不衰,轟動整個亞洲,
華仔塑造的華弟被奉為香港電影的經典形象,代表了忠肝義膽、情深似海的男性形象,
華仔也被韓國觀眾譽「最受歡迎的外國男星」。
在韓國,華仔與周潤發以及張國榮被認為是香港電影的領軍人物,韓國觀眾至今仍將《天若有情》與周潤發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並稱為「香港最經典的三部電影」。
而華仔在韓國發行的英文單曲《to you》更在韓國流行音樂排行榜上蟬聯27周冠軍,寫下韓國驚人的成績。
90年代華仔連續3次擊敗以傑克遜為首的西方藝人蟬聯3次「韓國最受歡迎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