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漢專屬」的加特林機槍,為何屢遭美國大兵吐槽?

2020-09-27 冷熱軍事史

作者:雕鴞

1986年,加特林機槍(M134)首次在大名鼎鼎的科幻驚悚電影《鐵血戰士》中亮相大熒幕。不久後的《終結者2:審判日》更令它聲名遠揚,和當時如日中天的好萊塢著名硬漢阿諾德•施瓦辛格一道成為了一代「超級硬漢」的標配。

時至今日,「硬漢+加特林機槍」的傳統搭配在好萊塢大片、電子遊戲等領域中仍然層出不窮,例如道恩•強森在速度與激情7中手持加特林掃射,而《俠盜獵車手》、《使命召喚》系列遊戲中也出現了「手持加特林掃射」的情景。

然而,就是這麼一款被譽為硬漢代表的超級武器,在現實中卻過得並不那麼如意,甚至頻繁遭到士兵們的吐槽和抱怨。那麼問題就來了,這款看似兇猛的大殺器,到底有哪些壞毛病呢?

加特林機槍

拿著走?做夢呢

電影中的肌肉猛男扛起這玩意就能開始瘋狂掃射,以摧枯拉朽之勢幹掉敵人。但這樣的場景不可能發生在現實中。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美軍嘗試將M134打造為單兵武器時,一個巨大的困難浮現在他們的面前:這玩意實在太重了。

早期的M134機槍全重達到39公斤,即使經過後期改進、大量採用航空鋁和鈦合金來降低重量的M134D-T,重量也達到了19公斤。看上去,這個重量可以接受。但如果再算上約重16公斤的彈鏈,這個重量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了。這還沒完,因為M134是由外部電源驅動的轉管機槍,這意味著你還得再帶上一塊約重14公斤的電源,才能把它「拿起來打」。

就算真的有哪個超人解決了重量問題,又一個問題擺在了美軍的面前:這玩意的後坐力太恐怖了。眾所周知,M134機槍的射速最快可達每分鐘6000發,最慢也有每分鐘2000發,而使用7.62mm全威力彈的M134在連續射擊時產生的後坐力是任何人類都無法承受的

M134機槍

即使美軍通過調整電機將M134的射速降低到每分鐘1000發,其產生的後坐力也重達11公斤。巨大的後坐力帶來的後果,就是射手很可能因為控制不了後坐力的方向而失去平衡和對武器的控制,這門威力巨大的「硬漢神器」分分鐘有可能變成屠戮自己隊友的兇器

無奈之下,美國陸軍只能放棄「讓M134成為單兵武器」的痴心妄想。但這並不是加特林機槍尷尬軍旅生涯的終點。很快,不甘心放棄M134的美國陸軍就開始盤算著「如果不能讓士兵拿著走,為什麼我們不把它裝到悍馬車上去呢?」

尷尬的車載武器

事實上,把M134裝上悍馬的嘗試倒是挺順利的。只需要稍微改進悍馬的電力控制系統,就能穩定輸出24-28伏的直流電,直接驅動機槍運行而不必再攜帶沉重的電池。

從二十一世紀初期開始,因為特種部隊乃至常規部隊在進入城市時,經常會遭到伊拉克當地武裝分子的襲擊,美國陸軍開始在悍馬上安裝M134機槍以增強火力。但很快,美國大兵們就發現這玩意也就看著嚇人,其實並不那麼好用。

首先,M134使用的是7.62mm口徑全威力彈,而在掩體眾多、環境複雜的城市環境中,它的穿透力和火力壓制能力明顯弱於使用12.7mmBMG機槍彈的「老將」白朗寧M2HB

M2HB重機槍

曾在費盧傑戰役中使用M134機槍的美國大兵喬治•威爾弗坦言,比起能夠準確擊穿厚牆、打出一連串精確點射進行火力壓制甚至「狙擊」遠距離目標的M2重機槍,M134雖然能夠輕鬆毀滅一些無裝甲敵對目標,但面對一些厚牆、厚金屬大門就無能為力了。他調侃稱,當時他們只能在建築表面打出一連串灰塵,而M2則能夠直接撕碎牆後面的敵人。

除此之外,因為M134的工作特性,它沒有半自動射擊模式,不能像M2機槍那樣「扣一下扳機就射出一發子彈」,這種瘋狂的戰爭機器只能進行密度極高的掃射。然而前文也提到了,M134的射速最低都有每分鐘1000發,而其出廠標準射速則是4000發每分鐘。

在這種情況下,悍馬車上那點彈藥根本不夠它打個幾秒鐘。一般來說,一輛悍馬上最多可以存放的機槍彈藥為1500發,而這點彈藥甚至不夠M134連續射擊25秒。即使M134的射擊往往只會持續3-5秒,但這對彈藥的消耗仍然是巨大的,而它的持續作戰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

這麼多子彈,M134不到40秒就打完了

更好玩的是,它曾在一段時間內被稱為後勤殺手,幾乎每一個後勤人員都痛恨M134。眾所周知,越複雜和精密的武器,它的平均故障率就會越高。而相比起非常容易就能拆解保養、更換槍管的M2重機槍,M134複雜的維護過程簡直令人抓狂。

後勤人員要把它從車上拆下,卸除六根槍管,拆解電動機進行保養,再調試完成,最終再把它完整地裝回去,如果遇到零部件損壞,還得等上幾周甚至一個月的時間去申請配件。因此,直到現在,美軍的裝甲車上仍然將M2重機槍作為主要武器,而M134?就算是為了後勤人員著想,也還是算了吧。

有點用,但是很昂貴

看上去M134挺沒用的,但真要把M134當作車載武器和單兵武器本就是強「槍」所難,因為這玩意本就不是為了這些任務而開發的。在越南戰爭中,美軍直升機上的M60機槍火力不足還容易過熱卡殼,在對地支援時非常力不從心。

於是,通用電氣公司在M61火神轉管機炮的基礎上,改進出了發射7.62mm彈藥的M134機槍。而它作為直升機的主要火力輸出手段,也的確是不辱使命:在極短的射擊窗口時間內,它能夠靠著自己極高的射速迅速向地面傾瀉數以百計的子彈,其高密度、高強度的對地火力打擊能力讓它成為了機載武器中的「目標收割機」。

M134大部分用在直升機上

有著類似需求的美國海軍,也在二十世紀初期將M134系列機槍搬上了自己的武裝硬殼突擊艇和小型巡邏艇。事實證明,在面對海盜、毒販和武裝分子等無裝甲目標時,M134的表現極為優異。因此時至今日,M134仍然是美軍直升機和快艇、巡邏艇的標配武器之一(其實M2HB也是)。

但是,它還是有一個致命的軟肋,這個軟肋直接導致它的使用面積非常狹窄:這玩意的價格實在是貴得嚇死人。一挺M240機槍的價格是6600美元,一挺M2重機槍的價格是14000美元,而一挺M134機槍全系統的價格已經超過20萬美元了。

比起M134,M240機槍更受美軍歡迎

因此在美軍內部,有大兵調侃它是「只有空軍買得起的大玩具」。而在民用市場上,由於它的流出量極為稀少,因此在2017年的一場網絡拍賣上,一挺二手M134機槍拍出了30萬美元的高價,就連它一套電機轉子零件加上備用槍管的價格,也高達30000美元。

寶貝還是雞肋?

M134到底是美軍的寶貝還是雞肋?不可否認的是,它作為直升機對地火力支援武器來說,其強大威力無與倫比。但是,它並不是完全不能替代,有一部分直升機也使用M2重機槍,畢竟便宜耐用。作為地面載具武器來說,它高價格、易損性、高故障率和艱難的後勤保養過程,都讓它在地面上舉步維艱,難以和老大哥M2重機槍相提並論

操作M2HB的綠色貝雷帽

作為虛擬作品中的「硬漢神器」和現實中的火力怪物,M134機槍的確很強大,它也有自己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只要用對了地方,這把看似雞肋的機槍也能成為戰場上的明星。只是適合它存在的地方,似乎太少了點。

相關焦點

  • 「硬漢專屬」的加特林機槍,為何現實中卻屢遭大兵吐槽
    不久後的《終結者2:審判日》更令它聲名遠揚,和當時如日中天的好萊塢著名硬漢阿諾德•施瓦辛格一道成為了一代「超級硬漢」的標配。時至今日,「硬漢+加特林機槍」的傳統搭配在好萊塢大片、電子遊戲等領域中仍然層出不窮,例如道恩•強森在速度與激情7中手持加特林掃射,而《俠盜獵車手》、《使命召喚》系列遊戲中也出現了「手持加特林掃射」的情景。
  • 好奇心:加特林機槍這麼強,為何沒有成為坦克機槍
    【話說軍世】說到機槍,遊戲中的「大菠蘿」M249機槍是知名度比較高的,作為美軍的幾種知名機槍,M249、M60以及0.30機槍分別代表著美軍的不同時代,不過常被調侃為「冒藍火」的加特林,似乎在步兵單位和裝甲單位中都不是很常見,更極少看到特種部隊會抱著加特林出任務,一般都是在影視劇中出現加特林橫掃的畫面,這是為何呢?
  • 都是機槍,為什麼馬克沁機槍能夠替代加特林機槍?
    從1861年4月12日 ——1865年4月9日,美國爆發了一場大規模內戰——南北戰爭。1861年,43歲的美國醫生理察·喬丹·加特林也參加了這場戰爭。加特林是一名軍醫,在美國一家軍隊醫院服役。加特林機槍的射擊原理是: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圍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與當時流行的傳統槍械相比,加特林機槍的優點顯而易見:它射速高,每分鐘能夠射出200發子彈。它能保持較好的持續火力,讓士兵的裝填、擊發和退彈動作減低到最低限度。此外,加特林機槍的殺傷力也大於傳統機械。所以,加特林機槍發明後,被世界各國廣泛仿製、使用。
  • 登上央視,國產加特林機槍或將裝備,成為直-20貼身保鏢?
    其實加特林機槍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自動武器,是一位名叫理查·喬登·加特林的美國軍醫所發明的,而在同治十三年就進入了中國。20世紀50年代以後,為了提高機炮的射速,美國開始將其原理運用於現代化機炮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國空軍的20mm火神機炮。由於第一代空空飛彈可靠性極差,美軍不得不將機炮重新裝上飛機。而大量美軍戰機在越戰中被擊落,很多機炮樣品都被中國軍事人員獲得,因此中國對於該機炮並不陌生。
  • 遊戲王:持有加特林機槍的古代機械士兵騎上戰車,攻擊力高達1900
    古代的機械戰車卡牌效果:名字帶有「古代的機械」的怪獸才能裝備。裝備怪獸的攻擊力上升600。這張卡被破壞送去墓地時,給予對方基本分600分傷害。這張卡是遊戲王GX動畫原創卡出身,卡圖就是我們以前最喜歡使用的「古代的機械士兵」了,雖然添加的攻擊力微不足道。
  • 靠火力出名,注重火力的解放軍為何沒有加特林機槍?有更好替代品
    【軍武次位面】作者:leon作為輕武器中靠火力強度聞名於全世界的重型槍械,加特林機槍在開火時傾瀉出的子彈想必在全世界重型槍械中都難覓敵手,事實也確實如此,憑藉著多根槍管,類似於加特林這種多管式旋轉機槍確實能夠達到一種非常恐怖的射擊頻率,在各類影視劇中
  • 「加特林」為何至今火不起來|輕武專欄
    ,「加特林」機槍的數量就多如一戰中的「馬克沁」。>而現代意義上的加特林,除了在機炮方面有所應用外,在傳統的機槍領域反而沒有太多存在感。堪稱硬漢標配的M134「米尼崗」機槍,更多的則是出現在電影銀幕當中,而很少被當今軍隊作為制式裝備採用。
  • 【軍武漫畫】機槍的殺戮傳奇
    雖然他們還算不上現代意義上的機槍,但是這些火器的出現已經體現出了古人對射速和火力的渴求。1861年,天才發明家理察.喬丹.加特林設計成了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第一支實用化的機槍——加特林機槍。由於名字可譯為格林,所以該槍又叫做格林機槍。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後,加特林機槍傳入中國,當時稱其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
  • 科幻電影中手持加特林夢想成真,世界最小米尼岡機槍面世
    在片中,僱傭兵們使用了一種手持式的多管加特林機槍,多挺機槍一起開火連大海怪的觸手也不得不退縮。這種槍成為很多小夥伴們童年的記憶。但是,影片中的這種槍其實只是一種道具槍,在那個年代這麼小的可以手持的加特林機槍還不存在。無獨有偶,在阿諾·施瓦辛格主演的科幻影片《鐵血戰士》、《終結者2》中,也都出現了手持式的米尼岡機槍的身影,這種機槍橫掃一片的場景非常霸氣!
  • 中國公開12.7毫米新型轉管機槍,國產加特林,1500米內難有倖存者
    這種機槍中最出名的是加特林機槍,而且它很早就被引進了中國,清朝的格林快炮就是根據加特林仿製的,當時,這可是清軍為數不多的先進機槍。甲午戰爭時清軍就已經裝備了格林快炮,但是因為士兵素質低下,指揮官思想落後,最終也沒有發揮出什麼作用。那麼,我國此次公布的這款機槍情況如何呢?
  • 罪惡都市到《GTA5》的「加特林」機槍發展史,還記的秘籍嗎?
    貌似很多玩家接觸俠盜獵車手遊戲都是從罪惡都市開始的,當然也有些玩家是從GTA3開始,不過大部分玩家對之前的2D版GTA並不是很了解,可能是因為還沒小霸王機遊戲好玩吧,罪惡都市是很多玩家都善於背秘籍的一款遊戲,也不知道跟誰學的,反正也是偷學來的,也有些玩家很懶不想背秘籍,所以每次都會抄在紙上,然後去網吧的時候拿上,我記得當時罪惡都市的加特林秘籍很簡單,nuttertools這便是武器秘籍了,簡直倒背如流啊
  • 帶一把彈量無限的加特林機槍去古代,能守住城池嗎?得看怎麼守!
    而提到加特林機槍,相比最先出現在大家腦海中的,必然是其千萬發子彈宛如暴雨來臨一般的兇猛場景。探究其歷史,誕生於美國內戰時期,可謂是槍械界的元老了。不過百餘年過去了,加特林機槍在現代武器裝備中,依然風採不減。且先不說改良之後的神速,就是最開始的1分鐘600轉的瘋狂射速,都足以讓敵人不敢向前。
  • 兵器丨中國警察銷毀槍枝驚現加特林?這等大殺器到底哪來的?
    因為就算是中國軍工,造出一款國產加特林機槍都花了10年之久,普通人還想搞到真正的加特林機槍難如登天。 加特林轉管機槍可以說是機槍的鼻祖,加特林醫生在19世紀就發明了加特林手搖機槍,初代產品缺點多多,也無法掩蓋這種劃時代武器的光芒。
  • 哪款遊戲的「加特林機槍」最厲害?《CF》只能算及格,而它無敵!
    加特林機關槍不知從何時開始,成為了眾多遊戲中常見的武器只有,作為一款重武器,它的能力可非同小可,現在不是好多網遊都有生化模式之類的嗎,那麼這款武器就有大用處了,不過很多遊戲中這款武器都是屬於收費道具,很多平民玩家也只能看看別人玩了,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會有玩家給你丟槍出來呢,這感覺真的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言語的
  • 世界上射速最快的加特林機炮,來自蘇聯,性能比美國貨更優越
    加特林機炮其實也就是加特林機槍,在最開始的時候,它單純就只是作為機槍來使用的,後來到了50年代,美國對其進行了改造,將其運用到了小口徑的航炮以及防空炮上。美國的GAU-8/A復仇者機炮就是加特林機炮,它的威力、殺傷力、規模,包括重量,都在美國的武器庫裡排名前列。
  • 加特林,一裝能裝幾發子彈?
    其實這問題就要看發彈箱、彈鼓、彈匣的容量,在1861年的時候加特林彈匣為20發,經過改進為200發,再到至今的發彈箱為4000發,也就是說,根據不同時代,加特林機槍就上一臺階。
  • 「蘭博機槍」究竟好不好用?-你所不知道的M60(二)丨火器
    相信許多朋友對M60機槍的初了解都來自電影《第一滴血》,並稱它為「蘭博」機槍。片中正值壯年的史泰龍端著M60,向敵人猛烈掃射的畫面震撼了不少當年的懵懂少年,也讓M60的硬漢機槍形象深入人心。(沒有看過之前節目的小夥伴,可以點擊上圖傳送)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編介紹了M60機槍的起源,這次我們接著上回,來談談為何在銀幕上風光無限的M60,卻在現實中表現差強人意。
  • 美國大兵紋身泛濫,為何中國漢字成了主流?大概有三個原因!
    紋身在我國古代時是犯人的專屬,可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在街上隨處都能見到身上有紋身的青年。雖說紋身在我國也成為了現代的時尚,但放在軍隊裡是絕對不允許的,而且部隊對於紋身是零容忍。可在美國軍隊裡卻是截然相反,幾乎每個大兵身上都有紋身。
  • 美軍開始為魚鷹安裝先進機槍轉塔,中國的直升機機槍緣何剛剛起步
    電影中有一個要點就是美軍高層為了不擴大事態而禁止動用AC-130炮艇機,只能使用黑鷹直升機上的加特林機槍對地面目標掃射來支援部隊。加特林機槍開火時獨特的電機聲和嗡嗡的轉管聲,漫天掉落的彈殼是最令軍迷們激動的場景。而在另一部梅爾吉布森主演的越戰電影《我們曾經是戰士》中,對於美軍最早的機降作戰表現也同樣精彩。
  • 武器進化知識科普:最早的機槍
    但僅僅糾結於這個外文詞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加特林機槍也不叫Machine Gun而就叫Gatling Gun,如果只有Machine Gun才叫機槍的話,那加特林也不叫機槍了,豈不荒謬。而范登堡機槍的子彈基本處於一個平面上,可以更有效地在較近的距離內大肆殺敵,擊潰敵軍的衝鋒。總的來說,這是提高槍械射速、以機械之力代替人力、更有效率殺敵的一種嘗試,為未來的現代機槍鋪平道路。最後需要說明一點,蒙蒂尼機槍雖然誕生年代比加特林機槍(1862年)要早,但在早期機槍歷史上,蒙蒂尼機槍確實影響力不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