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新基建」在深圳率先火起來!

2020-12-27 SZNEWS

原標題:新華社:「新基建」在深圳率先火起來!

今年以來,「新基建」頻頻出現在媒體和熱搜上,成為疫情下各地推動經濟快速恢復發展的「利器」。深圳立足得天獨厚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將5G、AI、雲計算、大數據等廣泛應用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用超前的戰略眼光和果敢的實際行動推動「新基建」發展駛入快車道。

那麼,這座創新之都如何讓「新基建」發展與疫情防控、復產復工擦出別樣火花?又是如何成為這輪「新基建」浪潮的引領者?讓我們到實地一探究竟。

一、超前謀劃、主動布局,「AI+5G+8K」為引擎的新基建駛入快車道

「發力新基建、培育新動能,戰疫情穩經濟、兩手抓兩促進,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注入更強動力。」早在今年3月,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就對深圳新基建作了動員部署。

深圳市長陳如桂也敏銳地洞悉到,「深圳市正面臨新一輪重大發展機遇,而這一機遇的核心就是『新基建』。」為此,深圳把目光聚焦在以AI、5G等為代表的「新基建」上,針對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基建領域,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部署了一大批重點項目。其中,「AI+5G+8K」為引擎的新基建正展現強勁的動能。

5G成深圳「新基建」

當仁不讓的「領頭羊」

無論是在5G技術,還是5G網絡建設,深圳均已走在全國乃至世界前列。2019年9月深圳就召開了全市5G動員大會,推出《深圳市關於率先實現5G基礎設施全覆蓋及促進5G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0年率先實現網絡全覆蓋。

作為首批5G試點城市,深圳2019年已建成5G基站1.55萬個,大部分區域5G連片規模組網,平均覆蓋密度全國最高,2020年規劃新建3萬個5G基站,8月底前可以率先實現5G網絡全覆蓋,成為全球領先的5G之都。「5G智慧電網」、「5G智慧港口創新實驗室」、「未來機場」、5G遠程雙師課堂、VR沉浸式教學等一大批5G應用示範項目在深圳「遍地開花」。

AI成深圳「新基建」

發力的「生力軍」

深圳已形成完整的人工智慧產業鏈,涵蓋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三個環節,構成梯次接續的企業生態體系。深圳依託良好的產業基礎,瞄準人工智慧領域持續發力。去年5月出臺《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提出培育20家以上龍頭企業,打造10個重點產業集群,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深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啟動、深圳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揭牌、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深圳)廣東省實驗室獲批……僅在過去一年,深圳人工智慧重大項目和平臺建設提速,深圳打造人工智慧高地駛上「快車道」。

8K成深圳「新基建」

發掘的「新藍海」

隨著5G的加快商用,8K超高清視頻有望成為5G時代第一個實現萬億元規模的領域。深圳率先瞄準這一領域發力,去年就制定出臺了我國第一個地方性8K產業專項規劃政策《深圳市8K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提出實施20個8K超高清視頻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建成8K產業發展高地。

深圳多家8K領域企業都已推出「5G+8K」超高清屏系列產品。其中華為、創維、康佳、TCL華星光電等一批深圳企業,不僅在8K自主技術研究及落地應用上位居全球前列,在8K領域的布局步伐也不斷加快,有力帶動了深圳8K產業的整體發展。

此外,深圳還在工業網際網路、新能源充電樁、數據中心等領域全面發力。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還透露,深圳正在研究制定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首批85個新基建項目,涉及投資共4020億元。

深圳的「新基建」,正奏出時代的最強音。

二、市場導向、企業主體,企業成為深圳「新基建」主力軍

「優質企業多、市場化程度高,是深圳的優勢。「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認為,深圳發力新基建要繼續發揮這個優勢,堅持市場導向、企業主體。

在深圳首批新基建項目中,社會投資項目有31個,總計2282億元,佔首批「新基建」項目總投資比重的57%,市場主體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龍頭企業爭當

「新基建」排頭兵

華為是5G、數據中心、雲服務等領域的領軍企業,也是積極的參與者,在全球範圍內拿下了高達91份5G商業合同,也是全國5G實驗室和基站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同時,華為還全面參與數據中心建設,陸續與宿州、襄陽、烏蘭察布、黔西南、玉溪、鹽城、雲浮、錦州、大慶等地籤署戰略合作,並在當地建設數據中心,提供雲服務。

騰訊也加大在雲、大數據、AI、IoT、區塊鏈等各項服務的建設與應用,參與投資國家北鬥大數據灣區應用創新基地,聯合寶安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特色產業示範基地,為企業提供安全復工平臺WE智造小程序,已經被11個城市的工業區和企業採用等。

此外,邁瑞參與建設廣東省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西門子能源集團投資建設西門子能源深圳創新中心,富士康參與工業網際網路示範項目建設,工業富聯基於工業雲平臺Fii Cloud打造的「熄燈工廠」,已在深圳、成都、鄭州、太原等試點。

「新基建」重點企業

均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數據顯示,騰訊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增長26%,視頻服務會員數同比增長26%至1.12億。華為在疫情嚴重影響情況下,憑藉在新基建領域的出色表現,仍在今年一季度實現增長1.4%,淨利潤率7.3%。

2月10日復工以來,大疆創新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遠程巡防、物資運輸等重要作用,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34.8%;優必選科技提供機器人測溫消殺等智能服務,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09.6%。3-4月份,深圳通信設備製造重點企業日均銷售額為2月的1.82倍,率先實現突破式增長。

三、創新驅動、技術引領,爭搶新基建科技競爭主動權

技術領先方能在新基建競爭中掌握話語權和主導權。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數據中心這些新基建領域,離不開晶片、軟體等大量基礎技術提供重要支撐。深圳市科創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依託龍頭企業和研究機構,加大核心技術和標準的研發投入,在5G、8K、AI等新基建領域的一些核心技術處於領先水平。

引領5G技術發展潮流

作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的重鎮,深圳集聚了華為、中興等一批領軍企業,在5G標準制定、技術研發等方面走在全球前列。截止2019年3月,華為申請必要5G專利1554件,穩居全球首位,中興1208件,居於第五位,比排名第六的高通多了將近50%。在目前5G推行的進程中看來,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深圳企業成為我國爭奪全球5G話語權的主力軍。

人工智慧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深圳人工智慧企業總量超過630家,在自動駕駛、安防、醫療、金融、建築、智能製造、智慧交通等領域的AI化水平不斷提高。2018年,深圳人工智慧專利數量為2313件,高於上海的1733件、廣州的1440件、杭州的1106件,僅低於北京的4668件。

超高頻領域技術居全球前列

深圳4K晶片技術達到世界水平,4K電視晶片佔全球16%,機頂盒晶片佔全球30%;TCL集團是行業唯一4K電視全尺寸覆蓋的企業,其推出的110英寸4K電視為全球最大;廣東省四大超高清視頻企業裡,深圳佔了3家。

深圳多家8K領域企業都已推出「5G+8K」超高清屏系列產品,其中華為、創維、康佳、華星光電等一批深圳企業,在8K自主技術研究及落地應用上居全球前列。

四、催生新業態、促進新消費,新基建助燃經濟發展新引擎

「疫情發生以來,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但在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上發揮了巨大作用,也改變了現有的商業業態,帶動了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生鮮電商、遠程醫療等新業態,促進信息消費等新型消費快速增長,成為經濟恢復發展的一股新勢能。」深圳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騰訊針對疫情期間企業對線上辦公的需求,開發騰訊會議服務,緊急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投入的計算資源超過100萬臺,後來還緊急研發了國際版應用VooV Meeting,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上線,在潮湧的線上辦公需求下,騰訊會議國際版用戶增長了6倍。近日,騰訊還發布全新雲會展解決方案,打造有別於實體觀展模式的新會展形式,包括線上展覽、智慧展會、雲展覽等,助力各行各業實現智慧化會展模式。

平安銀行藉助AI智能視訊等科技,疫情期間為客戶提供線上產品諮詢及認購服務,通過AI客服,為客戶提供全產品諮詢,推動AI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深圳移動則聚焦九大行業,全面推進「5G+AICDE」應用創新,推動5G融入千行百業,先後打造全國首個商用5G智慧電網、全國首個5G智慧園區、全國首例5G神經介入遠程手術、全國首個5G智慧港口等項目。

與此同時,深圳通過下大力氣布局5G網絡等「新基建」,進一步激發了5G、AI、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智能經濟的發展潛力。一季度,這類商事主體新登記4552戶,同比增長38.3%,相關產業也蓬勃發展。深圳數字經濟一季度逆勢增長4.9%,新設立的數字經濟企業增長92.7%。

「新基建」是新消費的基礎,新消費是「新基建」的市場。據了解,深圳為持續完善配套設施帶動新能源汽車消費,截止2019年底,已建成各類公共充電樁8.3萬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36.28萬輛,均居國內城市首位。5G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智能服務機器人、4K/8K超高畫質電視、全自動測溫儀、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醫療設備、無人機等智能硬體產品和服務均表現出供需兩旺的喜人態勢,成為深圳拉動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例如,3月份5G手機銷量超100萬部,深圳的5G手機用戶佔到全國18%。

五、智慧防控、精準施策,新基建在超大移民城市疫情阻擊戰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據深圳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騰訊、華為、平安、雲天勵飛、優必選為代表的科技企業為科學抗疫提供了堅實保障,5G、AI、雲計算、大數據等廣泛應用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助力疫情防控

在深圳市內各大醫院,5G+無人防疫車輕巧行走在主要出入口,噴灑水霧快速完成現場消毒作業,根據遠程指揮進行紅外測溫、巡邏監控和物資運輸,減少一線工作人員的感染風險。在福田區、南山區疑似病例者和密切接觸者的集中隔離點,配餐機器人承擔起了送餐、送藥等工作。華大基因依託在基因檢測等方面的強大實力,短時間內就研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被廣泛應用於武漢和湖北抗疫「保衛戰」以及全國復工復產篩查工作,目前已累計生產該試劑盒1000多萬份。

助力復工復產

在深圳製造生產廠區,雲天勵飛等研發的智能紅外體溫監測系統設置在廠區、食堂、宿舍等重要出入口,讓廠區管理中心及時掌握員工體溫檢測情況。大疆T20植保機在工業園區的消毒殺菌作業中,憑藉著優異的噴灑特性,有效提升了消毒殺菌的整體質量與效率,保障了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健康。騰訊會議日活躍帳戶數超1000萬,企業微信會議功能累計服務2.2億人次,成為復工利器。安全復工平臺「WE智造」小程序已被42個地區的2.8萬多家企業用於解決復工過程中的棘手問題。

助力居民生活

在物業管理小區,金蝶我家雲、物業產業服務雲,為物業企業上線「社區防疫」服務,協助小區記錄業主人員健康情況及出行情況。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臺「平安好醫生」7×24小時接診,疫情發生以來新註冊用戶量快速增長。在深圳各地鐵線路,啟動軌道交通乘客掃碼登記措施,通過乘客出行信息的數位化管理,為重點疑似病患相關密切接觸者的後續追溯提供數據支持。此外,深圳還整合三大運營商及網際網路公司流動數據,利用人臉識別、車牌識別、視頻門禁等手段快速編制疫情地圖,與公安、社區和社康中心共享共用,預報和跟蹤重點地區人員返深信息。

疫情防控新常態下,「新基建」將繼續為深圳這座超大型移民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有序生產、創新發展保駕護航,支撐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資料來源:新華社 瞭望智庫 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相關焦點

  • 權威發布|深圳如何加快推進新基建?請看發布會實錄!
    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提到要加快「新基建」部署步伐。發力「新基建」,既是對衝疫情給經濟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助力短期逆周期調節的有力手段,又有利於經濟的中長期高質量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的「雙區疊加」的形勢下,深圳作為一座以「科技」和「創新」著稱的城市,必須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率先發力,走在全國前列。
  • 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上海5月9日電 題: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周琳、龔雯、朱涵  從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積極響應;從企業主動投資,到資本市場熱捧,2020年伊始至今,新基建正式站上風口。  這三大領域不僅在於新興產業的「新」,更指挖掘新增長點。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是擴大有效投資、賦能新經濟發展、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發展理念,它是擴大投資的倍增器。作為數據、計算、網絡的基石,數據中心被認為是基建中的基建。「據測算,它對產業支撐的溢出帶動效益明顯,單位機架間接產出是直接產出的近20倍。」
  • 全國率先出臺「新基建10條」廣州開發區打造數字經濟新樣板
    該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搶抓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機遇,當天在全國率先推出《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 廣州高新區加快「新基建」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十條》(簡稱「新基建10條」),以「新基建」為抓手,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樣板。
  • 深圳規劃首批新基建項目總計95個,總投資4119億元
    「新基建項目寧缺毋濫,不搞貪多湊數,不能『新瓶裝舊酒』,更不搞一哄而上重複建設。」熱炒了幾個月的新基建建設,對於深圳具體怎麼建,今天上午,在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基建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曾堅朋介紹,深圳首批規劃了新基建項目總計95個,總投資4119億元,預計本年度可形成投資1006億元。
  • 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牢記經濟特區使命,當好「兩個重要窗口」
    王偉中分別接受新華社《瞭望》雜誌和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專訪牢記經濟特區使命 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一周年。
  • 特發信息:新基建帶來新機遇
    8月17日上午,在「點亮深圳,5G智慧之城」發布會上,深圳市市長陳如桂正式宣布深圳市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深圳率先進入5G時代。同一天,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賈興東在深圳表示,截至8月14日,深圳已建成46480個5G基站,截至7月26日,深圳已建成5G基站4.5萬個,提前一個月完成深圳此前8月底前完成4.5萬個5G基站建設的目標。目前,深圳5G產業規模、5G基站和終端出貨量全球第一。
  • 解碼「新基建」:物流行業的數位化新生
    面對這樣的形勢,今年我國政府已經釋放出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以對衝經濟減速的信號,尤其是著重強調的「新基建」投資方向,十分引人注目。  隨著未來新基建的推進,由 5G、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正在加速滲透  到物流與產業鏈各個環節,自動化、智能化、少人化的物流技術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各類智能物流設施和設備必定伴隨著新基建的鋪設進入更多應用場景。
  • 天眼查聯合網易科技發布新基建報告:「新基建」激活新經濟市場主體
    盤和林指出,面對疫情,應運而生的新基建,開足馬力駛入了快車道。「燃」起來的新基建,流量不會止於一時,或將成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頂流」擔當。以下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演講的部分內容:很高興受主辦方邀請,來解讀天眼查數據研究院一份關於新基建的報告。
  • 90年代美國新基建讓美國崛起,今天,中國新基建將帶領中華強盛
    面對2020年的全球變局,中國再次殺出基建狂魔的大招,這一回是全球的新基建概念,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可以看出,科技是這一輪國家基建的重頭戲。
  • 【南方都市報】北科生物創始人胡雋源: 「新基建」給生命科學和...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進度。「新基建」頓時成為經濟領域的熱詞,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新基建」同樣掀起熱潮。
  • 「BATH」:新基建的企業力量
    科技企業正在成為新基建的重要力量。  百度與中國計算機學會(簡稱CCF)日前聯合成立「CCF-百度松果基金」支持海內外青年學者研究,推動發展中國自主可控人工智慧技術。重倉新基建的除了百度,還有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
  • 新基建之首——5G建設節奏繼續「高歌猛進」
    5月 萬眾矚目的2020全國兩會將 「新基建」再次推向熱潮 !「增強發展新動能」成為政府重要工作內容,其中科技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後對數字經濟發展將有重大貢獻的是新基建,其規模將達到幾十萬億元。那麼,「兩會」和「新基建」所關注的科技領域都有哪些新增長點呢?
  • 體育綜藝要火?深圳衛視《中韓夢之隊》19日率先「開戰」
    【導語】9月14日,由深圳衛視、耀客傳媒聯合韓國KBS共同打造的明星體育競技節目
  • 工博會上訪臺企:「尋機」新基建 發力數位化
    新華社上海9月17日電(記者潘清 何曦悅)兼具照明、監控、電動車充電等功能,能實時檢測溫度、空氣品質等指標,還可通過無線網絡向後臺提供基礎設施大數據……眼下,這種集成式智能路燈已經在北京、上海等地陸續「上崗」,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 破題四大行業痛點 智慧社區新基建的「實地樣本」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剛剛過去的2020年裡,國內科技領域的最熱話題莫過於「新基建」。50萬億投資明晰了未來的方向。在中國經濟新十年由量向質的蝶變中,科技正成為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勝負手。地產行業也不例外。當雲計算、AIoT、5G開始進入千家萬戶,新老基建的融合不僅豐富了人居服務體驗的科技內涵,也極大拓展了行業的邊界與想像空間。
  •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是什麼?誰來建?能帶來什麼?有何趨勢?圍繞這一國家重大部署,《瞭望東方周刊》聯合有關機構進行了專題調研,推出《新基建,來了!》專題報導,共十篇,此為第一篇。因此,如果說疫情是發力新基建的直接動因,廣闊市場空間是新基建發展的條件,那麼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則是新基建時代到來深層次的推手。「每一次產業技術的興起都會伴隨著新基礎設施的建設,進而帶來傳統利益格局、產業體系、制度文化的重構。」
  • 天眼查大數據:「新基建」激活新經濟市場主體
    提及2020年的熱詞,「新基建」必須佔有一席之地。與提起基建就想到「鐵公基」對比,「新基建」主要是指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數位化的基礎設施。 事實上,中央對於「新基建」的謀劃布局早已展開,而「新基建」也與普通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區塊鏈電子發票攻城記|新基建·產業科技②
    上一期,我們已經從整體上分析過「新基建,誰來建」的風口與機會。接下來,圍繞新基建誕生的各類產業科技機會,我們來看看巨頭們的2B&2G大計劃。近日,區塊鏈電子發票除了落地北京,又在不同場景有了新的應用。例如線上買房也能開發票了,算是區塊鏈電子發票在不動產場景的首次應用。且除了深圳之外,雲南昆明的區塊鏈發票應用也從「景區」開到了「公共運輸」領域。
  • 山東「新基建」發力網、雲、端 打造「中國算谷」
    新華社濟南3月23日電(記者王陽)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2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日前山東印發《山東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明確了推進新基建和傳統基建數位化升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22年底,山東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 新基建發展的「攔路虎」,你「白給」了嗎?
    新基建的浪潮襲來,仿佛整個圈子都開始「沸騰」,紛紛轉戰「新基建」相關領域,仿佛大家都「無視掉」了其中所要突破的難點,畢竟火及一時的「電商」最終成功登上寶座的就那麼幾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折戟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