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華社:「新基建」在深圳率先火起來!
今年以來,「新基建」頻頻出現在媒體和熱搜上,成為疫情下各地推動經濟快速恢復發展的「利器」。深圳立足得天獨厚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將5G、AI、雲計算、大數據等廣泛應用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用超前的戰略眼光和果敢的實際行動推動「新基建」發展駛入快車道。
那麼,這座創新之都如何讓「新基建」發展與疫情防控、復產復工擦出別樣火花?又是如何成為這輪「新基建」浪潮的引領者?讓我們到實地一探究竟。
一、超前謀劃、主動布局,「AI+5G+8K」為引擎的新基建駛入快車道
「發力新基建、培育新動能,戰疫情穩經濟、兩手抓兩促進,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注入更強動力。」早在今年3月,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就對深圳新基建作了動員部署。
深圳市長陳如桂也敏銳地洞悉到,「深圳市正面臨新一輪重大發展機遇,而這一機遇的核心就是『新基建』。」為此,深圳把目光聚焦在以AI、5G等為代表的「新基建」上,針對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基建領域,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部署了一大批重點項目。其中,「AI+5G+8K」為引擎的新基建正展現強勁的動能。
5G成深圳「新基建」
當仁不讓的「領頭羊」
無論是在5G技術,還是5G網絡建設,深圳均已走在全國乃至世界前列。2019年9月深圳就召開了全市5G動員大會,推出《深圳市關於率先實現5G基礎設施全覆蓋及促進5G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0年率先實現網絡全覆蓋。
作為首批5G試點城市,深圳2019年已建成5G基站1.55萬個,大部分區域5G連片規模組網,平均覆蓋密度全國最高,2020年規劃新建3萬個5G基站,8月底前可以率先實現5G網絡全覆蓋,成為全球領先的5G之都。「5G智慧電網」、「5G智慧港口創新實驗室」、「未來機場」、5G遠程雙師課堂、VR沉浸式教學等一大批5G應用示範項目在深圳「遍地開花」。
AI成深圳「新基建」
發力的「生力軍」
深圳已形成完整的人工智慧產業鏈,涵蓋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三個環節,構成梯次接續的企業生態體系。深圳依託良好的產業基礎,瞄準人工智慧領域持續發力。去年5月出臺《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提出培育20家以上龍頭企業,打造10個重點產業集群,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深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啟動、深圳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揭牌、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深圳)廣東省實驗室獲批……僅在過去一年,深圳人工智慧重大項目和平臺建設提速,深圳打造人工智慧高地駛上「快車道」。
8K成深圳「新基建」
發掘的「新藍海」
隨著5G的加快商用,8K超高清視頻有望成為5G時代第一個實現萬億元規模的領域。深圳率先瞄準這一領域發力,去年就制定出臺了我國第一個地方性8K產業專項規劃政策《深圳市8K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提出實施20個8K超高清視頻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建成8K產業發展高地。
深圳多家8K領域企業都已推出「5G+8K」超高清屏系列產品。其中華為、創維、康佳、TCL華星光電等一批深圳企業,不僅在8K自主技術研究及落地應用上位居全球前列,在8K領域的布局步伐也不斷加快,有力帶動了深圳8K產業的整體發展。
此外,深圳還在工業網際網路、新能源充電樁、數據中心等領域全面發力。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還透露,深圳正在研究制定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首批85個新基建項目,涉及投資共4020億元。
深圳的「新基建」,正奏出時代的最強音。
二、市場導向、企業主體,企業成為深圳「新基建」主力軍
「優質企業多、市場化程度高,是深圳的優勢。「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認為,深圳發力新基建要繼續發揮這個優勢,堅持市場導向、企業主體。
在深圳首批新基建項目中,社會投資項目有31個,總計2282億元,佔首批「新基建」項目總投資比重的57%,市場主體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龍頭企業爭當
「新基建」排頭兵
華為是5G、數據中心、雲服務等領域的領軍企業,也是積極的參與者,在全球範圍內拿下了高達91份5G商業合同,也是全國5G實驗室和基站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同時,華為還全面參與數據中心建設,陸續與宿州、襄陽、烏蘭察布、黔西南、玉溪、鹽城、雲浮、錦州、大慶等地籤署戰略合作,並在當地建設數據中心,提供雲服務。
騰訊也加大在雲、大數據、AI、IoT、區塊鏈等各項服務的建設與應用,參與投資國家北鬥大數據灣區應用創新基地,聯合寶安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特色產業示範基地,為企業提供安全復工平臺WE智造小程序,已經被11個城市的工業區和企業採用等。
此外,邁瑞參與建設廣東省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西門子能源集團投資建設西門子能源深圳創新中心,富士康參與工業網際網路示範項目建設,工業富聯基於工業雲平臺Fii Cloud打造的「熄燈工廠」,已在深圳、成都、鄭州、太原等試點。
「新基建」重點企業
均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數據顯示,騰訊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增長26%,視頻服務會員數同比增長26%至1.12億。華為在疫情嚴重影響情況下,憑藉在新基建領域的出色表現,仍在今年一季度實現增長1.4%,淨利潤率7.3%。
2月10日復工以來,大疆創新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遠程巡防、物資運輸等重要作用,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34.8%;優必選科技提供機器人測溫消殺等智能服務,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09.6%。3-4月份,深圳通信設備製造重點企業日均銷售額為2月的1.82倍,率先實現突破式增長。
三、創新驅動、技術引領,爭搶新基建科技競爭主動權
技術領先方能在新基建競爭中掌握話語權和主導權。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數據中心這些新基建領域,離不開晶片、軟體等大量基礎技術提供重要支撐。深圳市科創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依託龍頭企業和研究機構,加大核心技術和標準的研發投入,在5G、8K、AI等新基建領域的一些核心技術處於領先水平。
引領5G技術發展潮流
作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的重鎮,深圳集聚了華為、中興等一批領軍企業,在5G標準制定、技術研發等方面走在全球前列。截止2019年3月,華為申請必要5G專利1554件,穩居全球首位,中興1208件,居於第五位,比排名第六的高通多了將近50%。在目前5G推行的進程中看來,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深圳企業成為我國爭奪全球5G話語權的主力軍。
人工智慧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深圳人工智慧企業總量超過630家,在自動駕駛、安防、醫療、金融、建築、智能製造、智慧交通等領域的AI化水平不斷提高。2018年,深圳人工智慧專利數量為2313件,高於上海的1733件、廣州的1440件、杭州的1106件,僅低於北京的4668件。
超高頻領域技術居全球前列
深圳4K晶片技術達到世界水平,4K電視晶片佔全球16%,機頂盒晶片佔全球30%;TCL集團是行業唯一4K電視全尺寸覆蓋的企業,其推出的110英寸4K電視為全球最大;廣東省四大超高清視頻企業裡,深圳佔了3家。
深圳多家8K領域企業都已推出「5G+8K」超高清屏系列產品,其中華為、創維、康佳、華星光電等一批深圳企業,在8K自主技術研究及落地應用上居全球前列。
四、催生新業態、促進新消費,新基建助燃經濟發展新引擎
「疫情發生以來,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但在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上發揮了巨大作用,也改變了現有的商業業態,帶動了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生鮮電商、遠程醫療等新業態,促進信息消費等新型消費快速增長,成為經濟恢復發展的一股新勢能。」深圳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騰訊針對疫情期間企業對線上辦公的需求,開發騰訊會議服務,緊急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投入的計算資源超過100萬臺,後來還緊急研發了國際版應用VooV Meeting,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上線,在潮湧的線上辦公需求下,騰訊會議國際版用戶增長了6倍。近日,騰訊還發布全新雲會展解決方案,打造有別於實體觀展模式的新會展形式,包括線上展覽、智慧展會、雲展覽等,助力各行各業實現智慧化會展模式。
平安銀行藉助AI智能視訊等科技,疫情期間為客戶提供線上產品諮詢及認購服務,通過AI客服,為客戶提供全產品諮詢,推動AI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深圳移動則聚焦九大行業,全面推進「5G+AICDE」應用創新,推動5G融入千行百業,先後打造全國首個商用5G智慧電網、全國首個5G智慧園區、全國首例5G神經介入遠程手術、全國首個5G智慧港口等項目。
與此同時,深圳通過下大力氣布局5G網絡等「新基建」,進一步激發了5G、AI、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智能經濟的發展潛力。一季度,這類商事主體新登記4552戶,同比增長38.3%,相關產業也蓬勃發展。深圳數字經濟一季度逆勢增長4.9%,新設立的數字經濟企業增長92.7%。
「新基建」是新消費的基礎,新消費是「新基建」的市場。據了解,深圳為持續完善配套設施帶動新能源汽車消費,截止2019年底,已建成各類公共充電樁8.3萬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36.28萬輛,均居國內城市首位。5G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智能服務機器人、4K/8K超高畫質電視、全自動測溫儀、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醫療設備、無人機等智能硬體產品和服務均表現出供需兩旺的喜人態勢,成為深圳拉動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例如,3月份5G手機銷量超100萬部,深圳的5G手機用戶佔到全國18%。
五、智慧防控、精準施策,新基建在超大移民城市疫情阻擊戰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據深圳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騰訊、華為、平安、雲天勵飛、優必選為代表的科技企業為科學抗疫提供了堅實保障,5G、AI、雲計算、大數據等廣泛應用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助力疫情防控
在深圳市內各大醫院,5G+無人防疫車輕巧行走在主要出入口,噴灑水霧快速完成現場消毒作業,根據遠程指揮進行紅外測溫、巡邏監控和物資運輸,減少一線工作人員的感染風險。在福田區、南山區疑似病例者和密切接觸者的集中隔離點,配餐機器人承擔起了送餐、送藥等工作。華大基因依託在基因檢測等方面的強大實力,短時間內就研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被廣泛應用於武漢和湖北抗疫「保衛戰」以及全國復工復產篩查工作,目前已累計生產該試劑盒1000多萬份。
助力復工復產
在深圳製造生產廠區,雲天勵飛等研發的智能紅外體溫監測系統設置在廠區、食堂、宿舍等重要出入口,讓廠區管理中心及時掌握員工體溫檢測情況。大疆T20植保機在工業園區的消毒殺菌作業中,憑藉著優異的噴灑特性,有效提升了消毒殺菌的整體質量與效率,保障了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健康。騰訊會議日活躍帳戶數超1000萬,企業微信會議功能累計服務2.2億人次,成為復工利器。安全復工平臺「WE智造」小程序已被42個地區的2.8萬多家企業用於解決復工過程中的棘手問題。
助力居民生活
在物業管理小區,金蝶我家雲、物業產業服務雲,為物業企業上線「社區防疫」服務,協助小區記錄業主人員健康情況及出行情況。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臺「平安好醫生」7×24小時接診,疫情發生以來新註冊用戶量快速增長。在深圳各地鐵線路,啟動軌道交通乘客掃碼登記措施,通過乘客出行信息的數位化管理,為重點疑似病患相關密切接觸者的後續追溯提供數據支持。此外,深圳還整合三大運營商及網際網路公司流動數據,利用人臉識別、車牌識別、視頻門禁等手段快速編制疫情地圖,與公安、社區和社康中心共享共用,預報和跟蹤重點地區人員返深信息。
疫情防控新常態下,「新基建」將繼續為深圳這座超大型移民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有序生產、創新發展保駕護航,支撐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資料來源:新華社 瞭望智庫 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