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20後名字公布「車釐子」「趙氏孤兒」成現實 網友:野

2021-01-17 京譽教育一對一輔導

引言:老師說:「梓涵同學,放學後幫助子涵同學、梓晗同學和子晗同學一起打掃衛生,另外請梓萱,子萱,和梓軒同學的家長明天來趟學校。」

對於中國家長而言,能給孩子起名字可是一件重要的事,很多家長都表示,名字意義重大牽涉的內容博大精深:五行、八卦、乾坤、陰陽......可謂是包羅萬象。大多數家長的兩次智商巔峰,一次是高考,另一次是給孩子起名字!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花」「霞」「豔」「鳳」「建國」「國慶」等老一輩「爆款名字」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現在不同了,年輕人都講究標新立異,仿佛各個孩子都是從偶像劇裡面出來的霸道總裁,軟萌女主。

前不久,京譽君在網上看到了一份起名排行榜,妥妥地上了熱搜!

在男孩子裡,「梓*」一路上揚,從2016年到2017年的梓軒、2018年的梓洋,一直到蟬聯兩屆冠軍的「梓睿」,穩定中求發展。至於「俊」「宇」「朗」「傑」這樣的字眼,就更是有些爛大街的意味了。

而女孩子則是更加執著了,「梓晴」這個名字已經是五年的榜首了,穩固程度無人能及。

與梓諧音的「芷」,也成為很多家長的最愛,隨便選一個名字出來,都仿佛是90後初中偷偷讀的小說中,那一抹難以忘懷的意難平。網友忍不住留言,這屆父母是看一批偶像劇長大的嗎?

以上這些名字雖說是重複度比較高,但總體意境還算「文雅」。當京譽君看到以下這些名字時,真的是「如坐針氈」「如鯁在喉」「如芒刺背」......

「名字好聽」自然人們喜歡,按說人們追崇「爆款名字」也沒有啥,誰不想給自己的孩子取一個「好聽的名字」!然而,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爆款名字」背後的迷失現象。

「爆款名字」由何而來,真的是家長們心有靈犀嗎?

為什麼現在父母給孩子起名偏愛"涵、軒"等字?

京譽君發現,大概從2010年左右開始,父母給孩子取名字,"軒""涵"等字出現的頻率特別高,原因可能出於以下兩點:

①"軒"、"涵"兩字釋義美好

軒:指古代有圍棚或帷幕的車或是有窗的長廊或小屋。《說文》中記載:軒,曲輈藩車。

涵:通常指包容蘊藏,如涵養。在《歸藏易》中"涵"代表人緣,貴人緣;在《九丘》中"涵"代表好運,錢財。

②俗話說:男楚辭,女詩經

8090後的家長普遍都認為"軒"、"涵"這些字眼充滿文藝範,給人感覺很有文化的樣子。

而且父母大多信奉"男楚辭、女詩經","軒"、"涵"這些字在人名中一般引申為生機勃勃、茁壯成長、自強不息、生命力頑強等含義,寓意不錯。

明確了「爆款名字」的含義,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家長們都願意扎堆起名了,但也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這些有意義的名字真的是家長們起的嗎,大家起名字的時候難道是翻的同一本書嗎?其實並不是!

其實,很多「爆款名字」並不是爸爸媽媽的「力作」,而是花錢買來的。在網絡上有一批打著「傳統文化」的取名公司,有的叫「周易起名社」,有的叫「文化起名社」,有的叫「傳統起名社」。

儘管名字不同,可是屬性都差不多,那就是「以傳統文化的名義」賺取利益,這些「爆款名字」還都有一個「特質」,那就是「用電腦打分」的時候,給出的分數都特別高,也因此受到了家長的喜愛。

「爆款名字」的背後是文化與迷信的碰撞

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佳名。可見起名的重要性。從古至今「名字文學」一直被大家重視,也被視作一個人一生的開始,但隨著時代的不斷轉變,起名已經從一門藝術衍變成為了一門「玄學」。

許多家長由於受書本所限,不能創造出一個所謂「高大上」的名字,於是「起名公司」揭竿而起。很多「爆款名字」都是「起名公司」的傑作,而且不是結合了「金木水火土」就是結合了「人生大定律」,這也增添了名字的迷信色彩,這本質上是文化的一種迷失。

而很多起名公司為了讓名字看起來「高大上」,往往確是「咬文嚼字」,有意製造一些拮据拗口的名字,還有一些體現在筆畫較多。京譽君以前就聽說過一個學生的名字叫「謝碧懿」。具體有何含義我們不清楚,但可以明確的是,考試的時候別人都答完第一道題了,這位同學怕是名字才剛寫完!

這些名字雖然好聽但卻不便於書寫,也不便於記憶,更不便於稱呼,有的「起名公司」給出的名字更是在電腦裡都打不出來。家長一味「花錢給孩子起名」,也就導致了自我的迷失,孩子的「爆款名字」裡並沒有「父母的痕跡」,而是「電腦的推薦」而是「他人的建議」,讓孩子的名字失去了色彩,失去了美好的意義。

怎樣給孩子起個好名字?

名字是一個人的符號,父母給孩子起名時一般都非常慎重,希望孩子能夠更好地被別人記住。那怎樣給孩子起個好名字呢?有幾個點可以了解下:

①取名字不要用生僻字

取名字必須謹記一點,那就是名字是用來叫的。如果孩子的姓名,老師拿著點名冊叫不出來,同學看了不認識,大家都來亂念,這不僅有損于姓名的尊嚴,也有背於取名的初衷。

②取名字最好是要好聽

因為好聽的名字很多人都喜歡叫,上學時,一個好聽的名字,老師和同學都喜歡,小孩子的人際關係也會因為它變得很好。

③取名字不要用歧義字

有一些名字取出來會產生歧義,一定不要取,比如:"秦壽"、"麥銀"等,很容易被人誤解,甚至會因此而受到大家的恥笑。

④取名字要取易記的

畢竟名字伴隨人的一生,如果太複雜,不僅叫起來不順口,寫起來難度也高,還容易讓人忘記。一個容易記的名字會給人增分不少。

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文化和主題,從名字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得到相應的反饋,所以「名字」這樣一個代表時代印記的文化,決不能因為跟風而被「摧毀」。

以前起建國、鐵柱的名字是跟風,現在起子涵、梓涵的名字也是跟風,不同的只是每個年代的風不一樣而已,時代風總是會變的,所以不管你是在哪個年代起名跟風的結果都一樣。

因此,奉勸起名的父母們不要跟風,不隨潮流,比如李清照,上官婉兒等名字,在哪個年代都不顯過時。讓名字和別人不一樣,才會有特色,也就不容易重名了。

您怎麼看待現如今的「起名文化」呢?您覺得這種「起名文化」是由什麼因素造成的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我的名字叫可汗》今公映 《趙氏孤兒》忙接力
    《我的名字叫可汗》曝光中文版海報 (記者 喻德術)今天,年內最後一部進口分帳大片《我的名字叫可汗》(印度)將在國內公映。到了12月,《趙氏孤兒》、《讓子彈飛》等國產大片將壓軸出場。 近段時間,為了迎接黃金賀歲檔,各路大大小小的影片像在跑接力棒比賽,倒數第二棒傳到了《生化危機4》、《哈利·波特7》(以下簡稱《哈7》)等幾部進口大片手裡,倒數第一棒則是《趙氏孤兒》、《讓子彈飛》和《非誠勿擾2》等幾部國產大片。
  • 在線觀看 | 「京劇電影工程」系列影片之《趙氏孤兒》
    在全國京劇界、電影界藝術家的積極投入、通力合作、辛勤耕耘下,國家重點文化工程——「京劇電影工程」歷時7年,成功推出了《龍鳳呈祥》《霸王別姬》《狀元媒》《秦香蓮》《蕭何月下追韓信》《穆桂英掛帥》《謝瑤環》《趙氏孤兒》《乾坤福壽鏡》《勘玉釧》等第一批10部影片。
  • 「趙氏孤兒」真相:被掩蓋的姦情、內訌和陰謀
    公孫杵臼認為我能成就復興趙氏的大業,所以先我而死。現在我不報與他知,他會認為我沒有把事情辦成。」說完,拔劍自刎而亡。趙武則為程嬰「服齊衰三年,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絕」。韓厥言於晉侯曰:『成季之勳,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其懼矣……』乃立武,而反其田焉。」這段話信息量很大,簡單翻譯一下:趙嬰齊被趕出國境三年後死亡,趙莊姬因此借通姦情人之死,向自己的弟弟晉景公進讒言,說趙同、趙括將要起兵作亂。晉國其他兩大家族欒氏和郤氏,同時為趙莊姬作證。於是,當年六月,晉景公出兵滅了趙同、趙括。
  • 看《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在看完《趙氏孤兒》回家的路上,父親又同我講了一路搜孤救孤的故事,或許是父親有意在培養我對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吧!      現根據相關資料,將其復盤如下:    《趙氏孤兒》是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故事:奸臣屠岸賈抄斬趙氏滿門(譚富英飾趙盾)。趙媳莊姬公主(張君秋飾)因是晉侯胞姐,得以避回宮中,產下一子。草澤醫人程嬰(馬連良飾)為保趙氏血脈,進宮救出趙氏孤兒。
  • 趙氏孤兒---劇本
    趙氏孤兒其實,網上關於趙氏孤兒的說法形形色色,電影有電影的說法,電視劇有電視劇的說法,文筆類的說法有分為N種,此文只表達自己觀點,不喜勿噴。春秋時期的晉國,由於戰功起家的趙氏家族的權勢和聲望日益膨脹,在位國王晉靈公感到恐懼,默許屠岸賈誅殺趙氏一族,而趙氏孤兒(趙武)就是趙氏家族趙朔的遺腹子,趙氏孤兒主要講的就是趙武在母親趙莊姬、將軍韓厥、晉國大夫公孫杵臼等人的幫助下脫離脫離屠岸賈虎爪得以健康長大的故事。
  • 談談電影《趙氏孤兒》
    當年看《史記》《東周列國志》時,曾經被「趙氏孤兒」的故事深深地感動。後來聽說拍成了電影《趙氏孤兒》,就帶上兒子一起去欣賞。
  • 《趙氏孤兒案》數度重播 練束梅成螢屏女王
    大型經典歷史劇《趙氏孤兒案》又迎來重播熱潮,劇中飾演宋香的青年演員練束梅將程嬰之妻的市井小民形象演繹的淋漓盡致,在網上引起熱議,頗受好評。《趙氏孤兒案》。網易娛樂9月25日報導 著名導演閻建鋼執導,匯聚了吳秀波、練束梅、孫淳、應採兒等眾多知名演員的大型經典歷史劇《趙氏孤兒案》又迎來重播熱潮,劇中飾演宋香的青年演員練束梅將程嬰之妻的市井小民形象演繹的淋漓盡致,在網上引起熱議,頗受好評。
  • 《趙氏孤兒》用來替換的到底是誰的兒子?
    轟動歐洲的「孤兒」《趙氏孤兒》不但聞名全國,還蜚聲海外。早在清朝雍正年間(公元1735年),它就被翻譯成法文,傳到了歐洲,然後又被翻譯成英文、德文、俄文等國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電影版2010年,電影《趙氏孤兒》上映,成為對元雜劇《趙氏孤兒》最新的改編作品,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了「趙氏孤兒」的故事。
  • 【周一影院】免費看大片《趙氏孤兒》!!!
    時間 2016年11月21日 周一下午15:00點地點  天影生活館 影片 《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趙氏孤兒》,由陳凱歌執導,葛優、王學圻、黃曉明、範冰冰、海清、鮑國安、張豐毅、趙文卓、王瀚、趙文浩等人主演電影。
  • 趙氏孤兒的真相(五千年的點滴)
    趙氏孤兒的故事,很多人通過各種戲劇都有所了解,最早是元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後來是京劇,也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大戲。
  • 從戲劇到電影《趙氏孤兒》跨越時間的「變身」帶給觀眾不同的感受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被「趙氏孤兒」這個故事感動,卻從來沒想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其實趙氏孤兒的故事,是《史記》當中虛構的。後世的《東周列國志》繪聲繪色改編,成為一個故事。元雜劇《趙氏孤兒》,講的是春秋時期晉國,一批捨生取義的壯士犧牲自己的性命來保全趙氏孤兒的性命。
  • 《趙氏孤兒》真相:一樁由亂倫通姦引發的血案
    ,18世紀時,這個膾炙人口的復仇故事甚至漂洋過海流傳到了歐洲,被當時的法國大文豪伏爾泰改編成了歌劇《中國孤兒》,風靡歐洲。前幾年,導演陳凱歌甚至又以此為素材,拍了個同名電影,賺了不少票房,可見《趙氏孤兒》流傳之廣,生命力之強。然而這個流傳千年的《趙氏孤兒》其實有兩個版本,而我們所熟知的那一個,其實是假的。
  • 本周公演 | 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
    為救忠良遺孤「趙氐孤兒」,給晉國留下伸張正義的火種,草澤醫人程嬰及其妻兒、公主莊姬、乳娘卜鳳、下將軍韓闕、退隱大夫公孫杵臼前赴後繼、英勇獻身,譜寫了一曲為社會正義不惜犧牲的壯烈詩篇……"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由泉州市木偶劇團創排,取材於我國古典四大悲劇之一的《趙氏孤兒》,此前《趙氏孤兒》已先後被改編成戲曲、話劇和影視劇,而運用提線木偶進行表現還是首次。
  • 歷史的真相—趙氏孤兒案
    中國幾千年的政治中,男人主持,女人參與,形形色色,一些桃色事件經常引發一場大的政治鬥爭和家族鬥爭,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被神話的趙氏孤兒案,還一個清白
  • 《史記·趙世家》「趙氏孤兒」故事的來源與演變
    中國古典四大悲劇之一就有元代紀君祥的雜劇《趙氏孤兒》;法國文豪伏爾泰也受其啟發創作了詩劇《中國孤兒》;2010年還有陳凱歌導演,葛優、王學圻等主演的同名電影。在不同的作品裡,「趙氏孤兒」的故事有略微區別,但梗概基本都是一致的,而這個故事大綱,則可以追根溯源到《史記·趙世家》中。
  • 下宮之難後趙氏為何還能崛起?與趙氏孤兒相比,真實歷史更為傳奇
    關於趙氏孤兒的戲曲,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真正的趙氏孤兒與趙氏之後崛起的傳奇。
  • 微電影社︱趙氏孤兒影評
    屠岸賈對趙氏家族的怨恨,起初是嫉妒趙家的軍功卓越,位高名重,其實,這裡,王學圻的演技可以算是精湛的,將他內心活動的變化展露出來。中國奸臣會如此之多,很多時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看到別人比你好,就使出渾身伎倆來讓別人身敗名裂,身首異處。假傳聖旨,屠殺趙家三百餘口的事情。在沒有做之前,內心是有掙扎的,可是心裡的惡魔還是在別人的挑唆下冒出頭,血腥無比。
  • 《趙氏孤兒》獲年度推介 王學圻三年三戲獲最佳
    搜狐娛樂訊 12月16日,國家廣電總局年度唯一推介影片《趙氏孤兒》,在北京為外國駐華大使、文化參贊等人舉行特殊放映場。由陳凱歌(在線看影視作品)執導的該片,囊括了王學圻(在線看影視作品)、葛優、範冰冰、黃曉明、海清等明星陣容,上映後頗受觀眾好評。
  • 《趙氏孤兒》南京宣傳 王學圻反派也柔情
    11月30日,賀歲大片《趙氏孤兒》在南京舉行發布會,陳凱歌(在線看影視作品)導演、製片人陳紅攜主創王學圻、範冰冰(在線看影視作品)、黃曉明等一同亮相,為影片宣傳造勢。影片在南京的試映大受褒獎,劇中有精湛演技表現的王學圻頗受媒體關注。
  • 蘇力 | 復仇與法律:以《趙氏孤兒大報仇》為例(上)
    在元雜劇《趙氏孤兒》中,屠岸賈是一個迫害忠良的奸臣,因此受眾很容易認定屠氏罪該萬死。但如果從《史記》看,屠、趙兩家的衝突更多是一種權力之爭,其背後甚至有晉景公(《趙氏孤兒》中為晉靈公)為維護自己的王權「借刀殺人」——削除宮廷重臣——的影子;司馬遷對趙、屠兩家恩恩怨怨的記載基本是中性的,對趙、屠兩家沒有明確的褒貶,筆下流露更多的是對公孫杵臼和程嬰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