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說中的上古神獸到龍崗舞麒麟,這些故事你根本想不到

2021-02-07 掌上龍崗


舞麒麟,也稱「武」麒麟、麒麟舞,既有「舞」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又有「武」的強身健體功能,二者缺一不可。逢年過節,人們舞起麒麟,以表達迎祥納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


在龍崗區,舞麒麟有著上百年歷史。如今全區在冊的共有30多支麒麟隊,廣泛分布於各街道、社區。其中,坂田永勝堂舞麒麟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另有多支麒麟隊被列入省級、市級、區級非遺名錄。




今年立春,也是農曆戊戌年的最後一天。這一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坂田永勝堂舞麒麟送吉祥。麒麟隊十幾人統一著紅色T恤、黑色褲子,或敲鑼打鼓,或吹奏嗩吶,兩隻五彩斑斕、精神抖擻的麒麟舞動著進入張氏祠堂。


在嗩吶、鑼鼓、鈸等樂器伴奏下,一人舞動麒麟頭,一人舞動麒麟尾,通過多變而默契的肢體語言,將麒麟的喜、怒、哀、樂、驚、疑、醒、睡等動靜神態表現得惟妙惟肖。這麒麟儼然是大型貓科動物,搖頭晃腦、左顧右盼、歡喜騰躍,既神秘古老,又趣味十足。待拜了祠堂,麒麟走街串巷,坂田社區家家戶戶開門迎接麒麟拜旺陰陽四角。拜年後,人們會給麒麟一個「紅包」,寓意「利利是是」。


俗話說,百姓愁,麒麟走;天下和,麒麟舞。春節期間,龍崗區各街道、社區、居民小組無不沉浸在舞麒麟帶來的喜慶中,百年客家「豪宅」也不例外——大年初二的茂盛世居、元宵節的鶴湖新居均有麒麟拜年、表演。在龍崗人心中,舞麒麟這一傳統民間藝術不僅是祥瑞的象徵,有著久遠的歷史淵源、極高的藝術價值,還寄託著海內外遊子深刻的鄉愁。


鶴湖新居門前,群眾欣賞舞麒麟。


上古神獸四靈之首 

兩千餘年圖騰信仰


麒麟圖騰已存在2000多年,舞麒麟無疑是對這一圖騰的膜拜、升華。在深圳,有記載的舞麒麟已有300多年歷史。


麒麟是上古神獸,屬四靈之首(其他三靈為龍、鳳、龜),擁有綿長的壽命,還有送福、送子、闢除不祥等靈力,成為2000多年來民眾崇拜的圖騰。麒麟匯集眾多瑞獸特點:龍頭、犀牛角、獅眼、蛇鱗、牛尾等,充分體現了農耕時期的「集美」思想。


傳說舞麒麟成型於唐代,原是宮廷慶賀豐年節慶的儀式,被稱為「麒麟聖舞」。至明朝滅亡,舞麒麟的藝人流落民間,將這一帝王家的儀式傳播開來。隨著客家人第四、五次大遷徙,舞麒麟進入福建、廣東等南方地區,成為擁有深厚群眾基礎的傳統民間藝術。在廣東地區有「西獅東麟」一說,即以珠江為界,珠江西岸流行舞獅子,珠江東岸流行舞麒麟。


麒麟走街串巷為居民送福。


深圳有記載的舞麒麟已有300多年歷史。「清代,深圳的麒麟隊出了2位武舉人和13位武秀才。」龍崗區文化館副館長、廣東省非遺促進會理事、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周剛說起舞麒麟,可謂是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雖然我國南北方都有舞麒麟,但北方麒麟粗獷,南方麒麟精緻。龍崗地區的麒麟身長五六米,最寬處達一米多,白色布條上繡著「國泰民安」或「風調雨順」等祈福語。「客家人初來龍崗,曾在年節時由年輕人身披五色布(極簡版麒麟)在宗祠跳躍舞動。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麒麟的樣式也越來越繁複、美觀,但不變的依然是背上的五色。」周剛介紹,麒麟背上的黑、白、青、赤、黃五種顏色,對應的是中國古老的五行。其中,脖子上那一抹黑色代表水德,古代帝王將相尤為重視;白色是正色,在殷商時期頗受推崇,象徵著權力。



工藝精細色彩華麗 

開光點睛寓意吉祥


麒麟的製作不僅十分講究,還要適合舞動。完成開光點睛這一古老而繁複的儀式,才能登臺表演。


麒麟屬於工藝美術作品,其頭較醒獅小而精,又要適合舞動,故製作相當耗費時間:先用竹篾紮成骨架輪廓,然後用白紙和皮把竹片密封,選用特殊的繪畫顏料,繪就牡丹、桃花、蝴蝶等帶有吉祥色彩的絢麗圖案。麒麟的額頭微微向上凸出,頭頂長有鐵角,呈半月形,另有三個呈三角錐型的玉角,眼眉上有「鰭鼓」、鱗片裝飾物,下巴可靈活翕動。


麒麟製作好之後、開光之前,要用紅布或紅紙蒙住雙眼。古老的開光點睛儀式選在良辰吉日,意味著麒麟顯靈、逢兇化吉,將為人們帶來好運。該儀式一般設在半夜,去時停鑼息鼓,直到用毛筆蘸雞血點好眼睛,完成開光並採青回來後才能鳴鑼打鼓。舞麒麟的伴奏音樂抑揚頓挫、喜慶熱鬧、極富動感,多為民間樂曲,傳承方式與舞麒麟相同,通過師傳,無曲譜記載。而所謂的「青」,通常由一把生菜捆束而成,取「生生發發、生意興隆」的好意頭。


開光第二日要設隆重的開光酒宴。隨後,麒麟便可在各種場合舞動、送祥瑞了。在表演套路方面,龍崗區各麒麟隊彼此步法、造型相似,特色套路上各自創新、各展風採。表演套路俗稱「麒麟套」,大多包括拜四方(朝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跪拜)、轉圈、舔腳、打瞌睡、滾翻、採青等。


最後還有武術表演,多為拳術、棍術、搏鬥術等。因此,各麒麟隊成員均具備武術技能。


國字招牌屢獲大獎 

追溯歷史近兩百年



龍崗區的非遺「國字招牌」永勝堂舞麒麟可以追溯到1840年。在歲月流逝中,永勝堂見證了家與國的滄桑巨變。


目前,龍崗區在冊的麒麟隊共30餘支,廣泛分布於各街道、社區。其中永勝堂舞麒麟創於1840年,朱古石、大康舞麒麟等創於民國初年,均有百年歷史。此外還有不少誕生於改革開放後的麒麟隊,比如安良、沙塘布麒麟隊的傳承人及所在轄區都深受舞麒麟影響,見識了這一傳統文化習俗的魅力,均順利組建麒麟隊。


在永勝堂麒麟隊的表演中,我們可以看到,十幾名隊員的小腿肚子都扎著紅色的腳猛,上面繡著龍鳳,又稱為龍鳳腿;腰帶也分為黃、紅、黑三色,其中系黃色腰帶者剛入門,系紅色腰帶者入門過了三年,系黑色腰帶者則入門十年、二十年了。嗩吶聲響起,麒麟宛如調皮的大貓,隨著音樂有節奏地展現出洞、嚼腳、弄麒麟尾、打瞌睡、擺青、踢青、採青、水仙花、十字青、鷯花園(在花園中愉快閒逛)等具有傳統與個性的系列套路。


其中,弄麒麟尾尤為亮眼,只見小尾巴間歇性抖動,麒麟頭轉動,正準備撲上去,小尾巴又沒了動靜。反覆了幾回,麒麟前爪終於撲倒了麒麟尾。這時,麒麟尾一動不動,麒麟頭不明所以,只好挪開。沒一會兒,小尾巴又開始隨著嗩吶抖動,麒麟前爪又一次逮住了小尾巴……直到另一隻麒麟加入,該環節才結束。


待麒麟表演結束,隊員們輪番使用快耙、大刀、長棍、藤盾等十多件「冷兵器」,或單獨表演棍術、拳術等,或以二人一組的方式使用不同武器對抗。觀眾圍了裡三層外三層,掌聲不斷。


永勝堂舞麒麟已傳承十一代,如今該麒麟隊員多為當地人,家境優渥者不在少數,之所以學習舞麒麟,一來是為鍛鍊身體,二來是為傳承社區百年驕傲。


永勝堂舞麒麟傳承人、總教頭張志明說起這「國字招牌」背後的故事,追溯到了179年前。那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那一年,也就是九龍海戰後的第二年,清王朝式微,內憂外患。為避免被外村人及強盜欺負,新安縣坂田村(今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坂田社區)請來了花名為「鰲頭四」的武術教練,教村裡20多名年輕人腿腳功夫,以此強身健體、增強凝聚力、保家衛村。其時村裡人口不多,且十分窮困,為了讓大家有點經濟收入,鰲頭四決定在傳授武術的同時教大家舞麒麟。


原本珠江東岸便流行舞麒麟,鰲頭四還結合貓虎捕食、打鬥、玩耍等動作及喜怒哀樂等神情,集合多地舞麒麟的優點,加入了武術基本步伐和套路,創編出獨具特色的舞麒麟招式,並以「麒麟永遠勝利」的寓意命名為「永勝堂舞麒麟」。每逢年節、嫁娶、新房架大梁時,鰲頭四便帶領20多人的麒麟隊去表演,受到今坂田、布吉、平湖及香港元朗、上水群眾歡迎,影響甚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永勝堂代表寶安縣、深圳市、龍崗區多次參加省內外乃至國外大賽,屢獲大獎,其中包括2008年在廣東省第二屆麒麟舞大賽中摘得一等獎,在2009廣東省傳統龍獅、麒麟比賽中獲一等獎,2017年摘得中國(深圳)首屆「麒麟王」爭霸賽「麒麟王」桂冠。同時,該麒麟隊還受邀到深圳其他區傳授舞麒麟技巧、前往馬來西亞比賽、交流經驗。



做好挖掘保護傳承 

兼顧引進來走出去


多年來,龍崗區在挖掘、保護、傳承等方面下大力氣,讓轄區更多人感受到舞麒麟的魅力,並積極鼓勵多支麒麟隊走出深圳、走出國門。


在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席王程太眼中,舞麒麟是集音樂、舞蹈、體育、武術、美術等為一體的藝術活動。而龍崗則是深圳十個區(新區)中的一個特別存在——客家人聚居,客家文化影響深遠,因而舞麒麟分布相當廣泛、深受群眾喜愛。在過去的大龍崗地區,每個村都有麒麟隊,坪山、大鵬也有年節期間麒麟拜年送祥瑞的古老習俗。


2005年至2009年,我國第一次大規模開展全國性的非遺普查活動,龍崗區第一時間全面鋪開相關工作,聘本地老同志普查收集,加上區文化館相關力量,發掘了一系列非遺項目,建成了龍崗區非遺名錄體系。截至2018年2月,永勝堂、朱古石、楊美村、大康、鵝公嶺、群舞堂、甘坑、安良等多支麒麟隊先後列入國家、省、市、區級非遺名錄。


舞麒麟無疑是龍崗區非遺的重要部分,是中華文脈的一支。在保護傳承方面,龍崗區以保護為主、傳承為輔,積極鼓勵非遺進校園、企事業單位等。「在坂田街道文體服務中心和區文化館支持下,永勝堂成功入駐坂田小學,在增強體質的同時,還讓孩子們對舞麒麟這一傳統文化藝術有了特殊的感情,便於這一國家級非遺傳承。」周剛和張志明均認為,小孩記憶力好且動作靈活,比成年人更容易掌握舞麒麟的套路。2018年7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傳播基地在坂田小學揭牌。其實,早在2012年,永勝堂便已進入該小學,教三年級以上的男孩女孩舞麒麟。


同時,龍崗區通過舉辦、參加麒麟王爭霸賽和交流會等方式,不僅引進來還走出去,讓各麒麟隊有了學習、切磋的機會。龍崗區文化館還計劃通過數位化傳播系統,讓群眾通過電腦、APP學習舞麒麟的一招一式,讓這一傳統延續下去。


此外,各麒麟隊也紛紛以各自方式保護傳承舞麒麟,不僅定時訓練、交流切磋,還不斷吸收新鮮血液,不乏來深建設者的身影。


其中大康山子嚇、沙塘布麒麟隊的「領頭羊」恰恰是當地特別有影響力的居民小組黨支部書記、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長,他們身體力行帶頭推廣舞麒麟,走近居民身邊,讓舞麒麟走進了居民心裡。「我的祖父、父親都是麒麟隊的教頭,可是,這支有著百年歷史的麒麟隊卻隨著社會發展被遺忘了。


2016年,我擔任大康社區大萬居民小組黨支部書記,便決心重建這支隊伍。」大康山子嚇麒麟隊傳承人廖俊傑感慨地說,為了組建隊伍,他獲得了股份合作公司支持,為年輕的「低頭族」灌輸正能量,終於成立了一支有10多人的麒麟隊。如今,這支隊伍已有30多名成員,表演也越來越精彩。而成立於2016年的沙塘布麒麟隊則師承永勝堂,短短三年獲獎無數,還與朱古石、大萬世居等四支麒麟隊一起出席了2019年馬來西亞沙巴州首屆麒麟舞交流大會,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成果和魅力。


舞動的麒麟,見證了這片土地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人們越來越幸福的生活。毫無疑問,舞麒麟這一生在帝王家的儀式、流落民間的古老習俗,早已成為現代人廣泛好評的傳統文化藝術。在龍崗舞麒麟上,還寄託著人們的鄉愁與夢想。


不能忘卻的根 

不曾磨滅的鄉愁


3月17日,坂田街道坂田社區張氏宗祠一派熱鬧。在嗩吶聲、鑼鼓聲、喝彩聲中,永勝堂麒麟隊登臺表演,來自馬來西亞的數十名宗親激動不已,連連叫好。


龍崗舞麒麟到馬來西亞交流。


「時間越久遠,感覺越親切,比如家鄉的宗祠、舞麒麟,還有老房子。我總覺得這一切寄託了我們的鄉愁,也展現了宗族的凝聚力。」出生於馬來西亞沙巴州的張福強用較為流暢的普通話說,雖然自己在沙巴也經常能看到舞麒麟,但還是家鄉的最精彩。自其祖父紮根沙巴,迄今已有一個多世紀,他記得,祖父和父親都會舞麒麟;他還記得,自己的根就在坂田。因此,去年,同在沙巴的族人張平華第一次回坂田參加祭祖大典,返回沙巴後說起此事,張福強便格外留心起來。今年,他果斷帶上母親、妹妹跟著張平華來了。


「我們每年春分期間都會舉辦祭祖大典,延續300多年了。」香港深圳坂田村同鄉會會長、坂田商會副會長張建榮說,清末民初,不少坂田人下南洋謀生,如今已有千餘坂田籍後人生活在馬來西亞。他們的祖輩或曾跟著鰲頭四學習舞麒麟、或曾在家鄉多次欣賞舞麒麟,一個多世紀後的今天,舞麒麟成了鄉愁的象徵,還有人沉迷於精彩表演和強身作用,加入到舞麒麟的隊伍之中。那些在海外觀看舞麒麟大多孩子也知道,千裡之外的家鄉有一支歷史悠久的麒麟隊。


說到馬來西亞,就不得不提永勝堂舞麒麟的創始人、曾留下花名的鰲頭四。原來,鰲頭四去了馬來西亞,其後人已有八旬,祖輩名字始終刻在記憶中——「鰲頭四原名陳雍達。」據說,陳雍達抵達馬來西亞之後,還教出了兩支麒麟隊,至今仍在發揮作用。優秀的傳統藝術是有生命力、滲透力的,馬來西亞當地人也對舞麒麟非常感興趣,不僅學習舞麒麟,還成立了麒麟隊。每逢年節、婚嫁祝壽、開業喬遷,這些麒麟隊便會敲鑼打鼓,送上喜慶和祝福。


百餘年前內憂外患的祖(籍)國,終於變得越發強盛。在加拿大、奧地利、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華人華僑,每每看到舞麒麟這一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精神圖騰,無不感動、歡喜。

相關焦點

  • 傳說中的上古十大神獸!
    在我們的神話傳說中,上古有十大神獸!看一看他們是何方神聖?第一神獸:白澤白澤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常與麒麟或鳳凰等,視同為德行高的統治者治世的象徵。「白澤」是個傳說中的神獸,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驅除的方術,所以從很早開始,就被當做驅鬼的神和祥瑞來供奉。尤其到了中古時期,對白澤的尊崇更是隆重。
  • 鄭和下西洋帶回一神獸,是傳說中的「麒麟」,如今動物園也有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麒麟一直被視為祥瑞之獸,據說只要是有麒麟出現的地方就會有吉祥的事情出現,有時候人們還會將德才兼備的人比喻為麒麟,可見麒麟在我國的地位並不低於龍。作為稀有動物,從古至今從未有人見過麒麟的模樣,人們對它的認知僅次於畫像上威武的身軀,或許正是因為它的神秘引發了更多人的好奇。
  • 傳說中的上古十大神獸:其中有三名是龍族,還曾經拯救過人類
    麒麟,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的瑞獸,傳說他的壽命是兩千年,凡是他出現的地方,必然有祥瑞的事情發生。
  • 上古超能神獸中,有一兇獸尤為厲害,只能自生自滅
    在上古的神獸中,這些異獸奇珍都屬於法力無邊,不具常形,來無影去無蹤,千般萬變。但是歸其根底大多還是以上古靈神最為經典,特別在奇門遁甲和六爻等古易書又經常出現,起到很大的作用。因為這些應用和名字的經常出現,所以又讓很多人認為這些本不該存在於世的異獸神靈,在遠古時代是存在的。
  • 上古神獸
    從最早的《山海經》,到西周時期的《周易》《尚書》,再到明清時期的《封神演義》《西遊記》《聊齋志異》,中國神獸活躍在字裡行間,又延伸到雕塑、壁畫和建築裝飾之中,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逐漸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的,有關中國神獸的文明宇宙。
  • 上古十大神獸的始祖,第1個是麒麟的祖宗,應龍是2種神獸的結合
    眾所周知,上古有十大神獸,分別是太陽燭照、太陰幽熒、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黃龍、應龍、騰蛇、勾陳。當然還有一種書法是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重明鳥、畢方、饕餮、腓腓。不管究竟是哪些,排位又是如何,它們都是十分威猛的,法術價位高強的猛獸。它們或是祥瑞的象徵,或是兇惡食人的異獸。
  • 古人腦洞大開之傳說:《山海經》中的上古神獸們
    中國神話中的一種獨角獸, 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獸,可日行18000裡,通曉四方語言,只有明君,它才捧書而至,護駕身旁。古書中這樣描述:《上林賦》:「其獸則麒麟、甪端。」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 上古神獸白澤究竟長啥樣?
    相傳4600年前,軒轅黃帝巡遊東海之濱遇到了神獸白澤。白澤向黃帝提供了11520種精靈神怪的信息和避御方法後,從此消失。黃帝後令圖寫之,以示天下,《白澤圖》由此傳世,白澤也就成為了後世闢邪的象徵。上述這段故事,就是有關白澤的傳說,但白澤的具體形態卻一直是個謎。據說國內唯一的白澤石雕可能就在戶縣渼陂湖,戶縣渼陂湖原存兩尊石雕,後遺失一尊,當地人也不清楚石雕究竟為何物,都稱其為「獅子」。
  • 奇聞異事—上古最強神獸
    一、燭龍在《山海經》的上古神獸中,甚至在整個中國神話中,都是當之無愧的神獸之王,燭龍人面蛇身,它體長千裡,住在北方極寒之地,睜開眼就為白晝,閉上眼則為夜晚,吹氣為冬天,呼氣為夏天,能呼風喚雨,據說它常常銜著一枚蠟燭,
  • 么么雜談:上古十大神獸——說人語、通萬物
    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驅除的法術,所以從很早開始,就被當作驅鬼的神獸和祥瑞來供奉,最早記載於葛洪的《抱樸子》中,而非網絡傳言的《山海經》。尤其到了中古時期,對白澤的尊崇更是隆重。當時《白澤圖》(又稱《白澤精怪圖》)一書非常流行,到了幾乎人手一冊的程度。書中記有各種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驅除的方法,並配有神怪的圖畫,人們一旦遇到怪物,就會按圖索驥加以查找。
  • 上古至尊神獸水麒麟靈尊為什麼會喜歡身懷至邪魔物噬血珠的張小凡
    首先介紹一下上古至尊神獸水麒麟靈尊!2019年電影《誅仙1》靈尊的形象靈尊是誅仙世界第一大修仙門派青雲門的鎮山神獸,名曰:『水麒麟』,年齡:6000歲+是千年前青雲門史上最偉大最厲害的掌門青葉祖師當年徵戰八方降妖除魔時收服的,靈尊水麒麟是上古異獸
  • 上古神話中十大海神獸,第一鯤,第二大角軒轅,第三玄武,第四犼
    神話可以分為近古神話和上古神話,相比於近古神話,上古神話沒有文字記載,所以更加撲朔迷離。不過整體上,人們都認為,上古神話世界,是一個神獸橫行的奇妙世界,上古神獸,遍布三界海陸空,例如陸上跑的上古神獸,獸王要數毛犢,毛犢是所有陸地神獸的始祖,空中飛的上古神獸,獸王要數羽嘉,羽嘉是所有空中神獸的始祖,羽嘉和毛犢談了個戀愛,便生下了應龍,應龍是三界第一條龍,是長有翅膀的龍,這與西方神話中的龍,恰巧相通。
  • 上古十大神獸有哪些
    麒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現實中常認為長頸鹿是麒麟的原型,常用來比喻傑出的人。  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牛尾於一身,乃是吉祥之寶。據古籍的描述,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鹿;尾 巴像牛;蹄子像馬;圓的頭頂,有一對角。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麒麟長壽,能活兩千年。
  • 遠古傳說中的十大神獸,很多都是祥瑞的象徵
    在我國古老的神話傳說中有上古十大神獸,可是根據不同的記載卻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以記載在青銅器皿上的太陽燭照和太陰幽螢為首的十大神獸,它們分別是太陽燭照、太陰幽螢、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黃龍、應龍、騰蛇和勾陳。
  • 《封神演義》中每人都有坐騎,這些上古神獸到底是什麼來頭?
    除了打神鞭、番天印這樣的大殺器,以及十絕陣、誅仙陣等奇特的陣法外,令人難以忘卻的還有書中異士能人胯下的坐騎神獸。它們不僅有著奇怪且難以書寫的名字,還具備令普通飛禽走獸打怵的外貌和本領,令人不禁想探尋這些珍禽異獸的出處何在?又究竟有著怎樣的形貌?
  • 上古神話中掌控火的七隻神獸!第二是只烏鴉,第一是創世神!
    其實,在上古神話中,能夠駕馭「火」這種強大元素的神獸,不但有著秒殺人類的強大實力,就連其他異獸也是望塵莫及。今天,阿草就來為大家盤一盤,上古神話中,能夠御火的七種神獸。第五:畢方我們之前說過,畢方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大火之兆,畢方的名字有可能來自竹子和木頭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響。畢方的外形象丹頂鶴,但是只有一條腿。傳說黃帝在泰山跟鬼神戰鬥時,畢方還幫助了他,後來,畢方也被稱為火神的侍寵。
  • 上古神獸與五大瑞獸、四大兇獸.
    上古神獸應龍應龍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與夸父而成為功臣
  • 上古獸類如何劃分,貔貅、狻猊、饕餮、麒麟分別有什麼來歷出身
    在傳統文化中,人們習慣將上古獸類按照性情、戰力和善惡,劃分為四大神獸、四大聖獸、四大瑞獸、四大靈獸、四大兇獸(也有劃分為十大之數的)。人們更為熟悉的貔貅、饕餮和麒麟,分別有什麼來歷、其象徵意義是什麼呢?
  • 上古時代的瑞獸是麒麟,兵獸、威獸、法獸、災獸又是誰?
    瑞獸——麒麟說到瑞獸,其實龍、鳳、龜都可以被稱為瑞獸,但在我國民間信仰中,頭號瑞獸自然是四靈之首兼走獸之首的麒麟,它不僅代表了仁聖,同樣也有吉祥、太平的意義,傳說麒麟能活兩千年,因此又被譽為長壽的象徵神獸。
  • 多數人都不了解的上古十大神獸之白澤,你知道長什麼樣子嗎
    多數人都不了解的上古十大神獸之白澤,你知道長什麼樣子嗎?白澤相傳是上古時期生活在仙境崑崙山上的神獸。它通身雪白,能洞悉萬物性情,通曉萬種語言。每逢聖人治世才會出現在人間和麒麟一樣是盛世太平的代表。民間關於白澤的傳說:白澤能克制一切妖魔鬼怪,相傳白澤能感應到世間所有妖魔鬼怪的樣貌及隱藏地並能將之消滅掉為人們帶來安康。所以人們常把白澤的畫像貼在家裡驅邪避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