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現在很多顯示器,包含家用電視、家用投影機、電腦屏幕等等,都會標榜具備4K UHD(Ultra HD)畫質,那到底什麼是4K UHD呢?它跟我們過去熟知的Full HD有什麼差異呢?
什麼是Full HD?
Full HD與4K UHD這兩個名詞都是代表顯示器的解析度,解析度是構成畫面的像素點數量(pixel),Full HD解析度,簡單來講就是1080p,也就是1920×1080解析度的畫面。
什麼是4K UHD?
2013年下半年,全球影像產業開始導向全面4K化趨勢 ,所謂的4K UHD,就是指顯示器材或影像內容的水平解析度達到4000像素(pixel)的水準,但與Full HD不同的是,4K UHD解析度在專業領域會有一些規格上的差異,存在許多水平像素×垂直像素的定義。以家用顯示器來說,4K UHD的規格包含3840×2160與4096×2160兩種,但4K UHD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市場現行主流的4K UHD顯示器,絕大多數都是以3840×2160解析度為主,只有極為少數產品是4096×2160解析度。
需要達到4K標準,除了面板解析度必須為4K之外,你還要注意相關配備是否也能完整對應,像是HDMI接口是否為HDMI 2.0版本、播放USB裝置時是否支持H.265高效率視訊編碼(與H.264相比更能降低4K影片播放時所需的流量)、是否採用HDCP 2.2並向下相容HDCP 1.4版本(才能播放包含HDCP 2.2版權保護機制在內的4K影片)等等,這些都是你購買4K顯示器時一定要注意的規格,因為規格越齊全,你才可以觀看各種來自於4K播放機、USB檔案與網路影音平臺的4K內容。
4K UHD跟Full HD差別大嗎?
4K UHD跟Full HD影片看起來有很大的差異嗎?這個問題其實跟當年Full HD藍光BD剛推出時人們的疑問一樣:「DVD畫質已經很好了,我們真的需要Full HD嗎?」但事實證明,只要是看過BD的人後來通通都回不去了! 4K UHD跟Full HD也一樣,只要你有經過比較,絕對可以感受新舊規格的差異,最明顯的地方就是解析度提升帶來更豐富的影像細節,4K UHD不僅能帶給你畫質更清晰、效果更自然的畫面,也能勾起感官上的由衷感動。
普通電視上轉成4K效果好嗎?
之前高清範就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來解釋1080p與4K的區別,感興趣的用戶不妨可以進行一番查閱。
如果要讓4k電視3840×2160解析度的面板完整發揮出應有的性能,就應該配合原生4K的影視資源,這樣才能稱之為「真4K」。但市面上其實存在許多偽4k的顯示設備。通常都是通過4K上轉技術,來達到4K顯示的效果,而這類產品往往是在Full HD1080p輸入狀態下,通過顯示器內部的影像處理器,把原本1920×1080的影像型號,經過運算以「插補」的方式加入更多像素,最終上轉成3840×2160,達到接近「真4K」的效果。
為什麼要說接近呢? 1920×1080像素數約為207萬,經過影像處理器的「像素變換」過後插補成原本的4倍,不過在4K面板上顯示時,當中卻有3/4都是假信號(由影像處理器生成的信號),插補轉換過程是去計算、比對出虛擬像素來達到接近真實4K的效果,即便數位處理技術非常到位,甚至達到人的肉眼難辨真假的程度,但始終無法媲美「真4K」的顯示畫面。而且不同品牌不同產品所採用的4K上轉技術也都不一樣,所以Full HD上轉成4K的效果,需看每個產品的數字處理技術與顯示性能而定。
市面上很多標榜為4K投影機的產品,其實根本沒有達到4K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