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句話流傳甚廣,源頭已不可考據。但它最早記錄於元代名曲《馮玉蘭夜月泣江舟》第二折,意思是說夫妻就像一片林子中的鳥兒一樣,但災難來臨的時候,那就只能各顧各的了。
正所謂「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現實生活之中,「同林鳥各自飛」的例子不勝枚舉,即使是血濃於水的親人,到了危難時刻,也不一定會與你共患難。臺灣著名音樂歌手「萬沙浪」就是一個例子。
▲萬沙浪
1949年,臺灣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裡誕生了一名男嬰,父母給他取名叫做「王忠義」,也就是後來的萬沙浪。萬沙浪的姐姐曾是一名歌手,或許是受到姐姐的影響,耳濡目染之下,萬沙浪對於音樂越來越著迷,他從小就體現出與眾不同的音樂天賦,並且暗自發誓,一定要成為一位傑出的音樂家。
▲臺灣夜景
長大後,萬沙浪和朋友一起組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樂隊。他們穿著卑南族的服飾,口中高唱著當時流行的民族音樂,很快就在歌壇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1972年萬沙浪通過一首《風從哪裡來》迅速火遍大江南北。鄧麗君、劉家昌、吳秀珠等一大批歌壇重量級歌手紛紛翻唱這首歌,但人們依舊認為,萬沙浪那粗獷低沉,意境開闊的嗓音搭配上這首歌曲,無人能夠超越。
▲萬沙浪青年照
自《風從哪裡來》之後,萬沙浪又相繼創作了 《娜魯灣情歌》以及《美酒加咖啡》等眾多成名曲。這也使得萬沙浪這個名字,在七八十年代裡,一度紅遍整個東南亞和大陸。
1988年,39歲的萬沙浪成功登上了央視龍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他和內地當紅女歌手韋唯,共同演唱了一首互訴海峽兩岸人民思念心聲的《相聚在龍年》,唱到最後萬沙浪淚流滿面,與在座的嘉賓觀眾緊緊相擁,感人至深的畫面至今仍令人難忘,萬沙浪也因此爆紅。
▲萬沙浪(左)照片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萬沙浪結婚之後,與妻子生了四個小孩,一家五口都需要他來養活,並不富裕的萬沙浪想著去經商做點生意來補貼家用。沒想到幾年之內,賠的一塌糊塗。投資失敗的萬沙浪重新回到臺灣,卻發現家中早已人去樓空,打聽一下才知道妻子聽說他經商失敗,連夜帶走了家中所有錢財,和四個孩子移居美國了。
▲萬沙浪(中)與友人合照
震驚悲痛的萬沙浪遭受一連串的打擊,愈加消沉。他拋棄了所有的事業,終日借酒消愁,每日喝的酩酊大醉,不曾想在一次聚會中,醉酒之後從樓梯下摔了下來,頭部受到重創,使得變成智力只有6歲的低能兒。變成殘障人士的萬沙浪每天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要是沒人照顧,自力更生的能力都沒有。
▲萬沙浪(右)
這一切仿佛是老天爺跟他開了一個玩笑,誰也沒曾想到,曾經紅極一時的萬沙浪會變成如今這副模樣。常言道「富貴時高朋滿座,落魄時車少人稀。」萬沙浪成為殘障人士之後,他遠在美國的妻子得知此事以後,對他完全不管不顧,仿佛沒有此人一樣。就連他最親近的兄弟姐妹們,都沒有一個人出手幫助他,甚至對他拳腳相向,將他當做垃圾,肆意丟棄。
▲萬沙浪與女友朋友合照(右二)
就在大家紛紛看戲的時候,一個女人站了出來,這個女人叫做郭淑芳,她是萬沙浪曾經的情人。郭淑芳家中做珠寶生意,家境殷實,當她第一次聽到萬沙浪那獨特的嗓音以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萬沙浪。
為了治好萬沙浪,郭淑芳在他身邊一直不離不棄,帶著他跑遍亞洲各地,不惜花重金為他尋求良醫。後來,萬沙浪的病情逐漸好轉,2004年萬沙浪智商逐漸恢復,想及這些年的種種,萬念俱灰之下服藥自殺卻被救回。死過一次的萬沙浪重整旗鼓,在2005年重新登臺演唱,儘管早已不復當年,但他還是選擇了前行,與郭淑芳好好活下去。
錦上添花永遠比不過雪中送炭,當你從巔峰落入低谷的時候,你會看清這個世界原本的模樣。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請記住那些與你患難與共的人,因為他們,才是對你最好的人。
參考資料:
《馮玉蘭夜月泣江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