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印發的《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保障春耕備耕農資儲備供應,今年完成春耕播種面積197萬畝;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種植蔬菜面積105萬畝;合理布局全市240萬頭的生豬產能,加快溫氏、新希望、康達爾等大型養豬公司落地投產;加強非洲豬瘟、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打造3萬畝水產高效生態健康養殖示範區,推動農業生產「快馬加鞭」,為徹底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三農」支撐。
做好「三穩三增」
3月5日,江門市2020年春耕生產現場會在臺山市海宴鎮南豐村舉行。空中,多架植保無人機實施播種和精量施藥飛行作業;地面,旋耕機、水稻直播機等機械無縫對接,聯合進行春播作業。疫情防控當下,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推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江門抓好春耕生產的重中之重。
我市主動加緊打通農資供應、農機作業、農民下田等堵點,指導各級技術人員深入春耕生產一線,通過三級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推廣良種良法;落實落細國家糧食生產保險、地力補貼及農機購置等政策,穩定農民種糧積極性;組織農機服務春耕生產工作,提高全市農業機械化水平,現在全市機耕率達99.1%,水稻綜合機械化率達89%。
2020年江門全市計劃春耕播種面積197萬畝,其中水稻計劃播種面積125萬畝,比去年增加4.8萬畝。截至3月27日已辦田約122.665萬畝,完成計劃面積98.132%;插秧面積約125.616萬畝,完成計劃面積100%;已插秧約103.7萬多畝,完成計劃面積82.96%。
另一方面,我市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推動全年種植蔬菜105萬畝。當前,我市蔬菜種植面積約30萬畝,基本與上年持平。「接下來,我們一方面積極引導農戶及時採收已成熟蔬菜上市,做好產銷銜接,保證市場供給。引導農戶搶種補種速生類葉菜,加強田蔬菜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提高產量,延長上市時間;另一方面優化蔬菜區域布局和結構調整,統籌安排好品種結構和生產布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合理布局生豬產能
合理布局生豬產能,儘快穩定和恢復生豬生產,是當前亟須解決的重要命題。
我市根據土地承載力和本地實際情況,出臺《江門市種養循環發展規劃(2019—2025年)》,更科學、合理地布局全市生豬產能,優化生豬產業結構,統籌全市生豬養殖指標,確保完成省「菜籃子」考核目標。
鶴山市綠湖農莊有限公司是一家自繁自養的大型現代化畜牧企業,近年來堅持創新健康生態養殖模式,化廢為寶,把豬糞和豬尿等廢料投入沼氣處理系統,發酵處理後作為飼料和有機肥料;另一方面利用沼氣進行發電,創造經濟效益,成為立體式環保生態養殖場。「去年我們新增3億元投資改擴建兩個養殖場,建成後年產商品豬約30萬頭。接下來,我們將加快推動地方生豬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保護生豬基礎產能。」該公司總經理黃祖康說。
我市主動對接引進康達爾、溫氏、新希望等養豬企業投資大型生豬產業項目,建設高標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並及時了解企業困難,加快項目落地投產。
與此同時,我市以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抓手,大力發展綠色清潔養殖;出臺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種養循環發展規劃,整縣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目前,全市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分別達87.7%、98.1%,達到省規定的年度任務目標。
推行生態健康養殖制度
連日來,市、縣兩級動物疫控部門對全市37家活禽經營市場、12家屠宰場、3300多家養殖場實行全覆蓋不間斷抽樣監測,確保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加強動物基礎免疫,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發生的有效措施。1月份以來,全市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2400萬羽,口蹄疫免疫34萬頭,應免畜禽免疫密度達到100%。
此外,我市正著力打造萬畝水產高效生態健康養殖示範區,貫穿綠色發展理念於水產養殖生產全過程,推行生態健康養殖制度。該示範區主要分布在臺山市廣海鎮烽火角,成片養殖魚塘面積達3萬畝。廣東遠宏水產集團有限公司是示範區主要成員之一,籤約拿地8000多畝用於日本鰻養殖。「所有魚塘改造已經完成,目前已經投入3500萬尾日本鰻。」該公司辦公室負責人徐愛寧說。此外,江門年豐生態漁業有限公司已籤約拿地1.25萬畝,主要養殖烏鱧、鯽魚、斑點叉尾鮰等名優水產品;中洋漁業江門有限公司已籤約拿地9200多畝,主要養殖東方暗紋豚、斑點叉尾鮰等品種,目前已逐步投苗生產。
(文/江門日報見習記者 畢松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