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蟻科技前身叫雲蟻科技(是的,就是因為與小米的合作而改名),最近因為與小米合作推出了智能家庭攝像頭而受到很多關注。小米也入股了小蟻,後者成為小米在智能家居布局中的一家重要公司。關於小米為什麼選擇小蟻,雷鋒網採訪了小蟻的CEO和聯合創始人宋燁。
小蟻的前身雲蟻是去年9月成立的,專注於視頻和圖像這個領域。宋燁說:「因為現在的大趨勢是軟硬結合,是智能硬體的偉大復興時期。我們在這個大潮中,就好比是人的眼睛,因為眼睛在人體中吸收的信息量是最大的。」
「我們成立的時間不長,所以規模也不是很大。具體的融資金額不便透露,但是我們確實獲得了小米的投資,我們是小米生態鏈的企業之一。」
與小米合作關係的確立並不是突然的決定,小蟻的幾位創始人都認識雷總,跟負責智能家庭這一塊的唐沫相處也比較融洽。小蟻專注於做視頻,而當時正好小米正在做智能家庭的大布局,
「(他們)看中我們在這一塊的專長。最主要是我們的產品定位符合小米智能家庭的一些想法。所以我們是小米生態鏈的一家企業,應該這麼說。」宋說。
宋燁認為智能家庭這個概念是個大風口,但風吹不吹得起來還不知道。不過作為攝像頭整個家庭傳感器的一個部分,一定要和一個大的品牌合作。
「我們在國外看到的案例是以谷歌為代表的智能硬體,它選擇了Nest和Dropcam。應該說我們的這套理念與谷歌的做法還是比較類似的。當初我們只想做一款智能硬體,但後來發現單品的智能硬體是很難存在的,如果想真正的實現智能化,由於萬物互聯,智能硬體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必須Smart和Connect。在這點上我覺得小米的思考比較深也比較遠。近期蘋果也推出了HomeKit,通過HomeKit這個平臺給第三方智能家居產商提供了一個載體。我認為小米在研究國外競爭對手以及生態鏈上的布局考慮都比較長遠。小米給了我們一個更大的載體,我們不再是以一款單體存在,而是存在一個更大的智能家居概念之中。」
智能攝像頭雖然是一款小產品,但技術上也非常複雜,用宋的話來說是「比冰箱、電視(非智能電視)都要複雜」的產品。與小米的合作能讓他們把這款「複雜的產品」進入一個更大的平臺,共生共贏。小蟻仍然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但憑藉小米的平臺,他們一上來就可以在一個比較大的量級上參與市場競爭。還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好處是:小米有很多米粉。對於好處,宋燁總結了三點:
首先,小米理念是不斷進化,這點我們非常欣賞,可以不斷地升級;
其次,它提供一個Platform,這個平臺讓我們可以和其它的萬物聯起來,同時讓我們的產品研發在單點上可以更加深入了;
第三點,我覺得現在是個用戶體驗的時代,在小米的平臺上有很多粉絲,特別是有很多對電子產品很發燒的粉絲,與這些粉絲的互動可以讓我們收到很多反饋,得到粉絲的喜歡,這樣在產品上市迅速獲得比較大的市場群體。這對創業企業和一個想把產品做好的企業非常好,因為你總是想聽到一些很好建議,然後根據這些建議,和用戶一起把產品做到極致。
不過問及小米能夠帶來多大的銷量時,她表示無法給預計,對於具體的出貨數量也表示不便透露。已知的情況是,像其它小米產品一樣,小蟻攝像頭在開賣當日幾十秒內就售罄。
然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小米的銷售數據不可信任,「幾十秒售罄」的炒作成分太多。
宅客君(Letshome)認為,在沒有明確銷量數據的情況下,很難評定小米平臺給小蟻帶來了多大的實質性銷售影響。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小蟻的曝光率大大提高了。
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在產線上代替人工,但如何完成人機之間和諧相處的飛躍?回復「033」查看《人類和機器人能在富士康愉快地玩耍嗎? | 宅客快評》
↓↓↓ 點擊「閱讀原文」,與更多怪宅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