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肇銘 芍藥 1962年 中國畫 69.8×36.4cm
張振鐸 紫藤雙雀 1975年 中國畫 105×59.5cm
徐勇民、李全武 連環畫月牙兒 之九 1982年 54×38cm
王霞宙 紫藤 1964年 中國畫 179×48cm
唐一禾 七七的號角(畫稿) 1940年 油畫 33.3×61.2cm
唐小禾、程犁 大壩的兒女 1984年 油畫 140×157cm
尚揚 爺爺的河 1984年 油畫 100.5×149.5cm
許奮 花開的時候 2014年 版畫 90×120cm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琳
12月13日,「美在湖北——中國美術館藏湖北藝術家作品展」在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展。中國美術館將館藏的100件湖北藝術家最具代表性和最高水準的作品送到湖北展覽。經典之作家鄉聚首,吸引了眾多家鄉人觀展。
「這些作品回到故裡,面向家鄉人民,既是反哺,也是尋根,還是對原生文化語境的禮敬!」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為展覽作序。他寫道,湖北大地,曾經是華夏先祖的活動之域,先賢智慧的生發之處和赤忠深情的醞釀之地。今天,一個戰勝疫魔的英雄湖北,更是成為中華民族在面臨劇變之際所體現出來的承受力、感召力、凝聚力、執行力和責任感、使命感的縮影,得到全世界的欽佩與敬重。這片富於智慧、深情和堅韌的熱土,為國家、民族、人民孕育了無數的優秀藝術家,他們用畫筆、塑刀為民族解放、為社會主義建設、為改革開放、為新時代留影、畫像、立碑、評傳,創作了無數精彩的作品。
展覽中,有湖北「三老」張肇銘、王霞宙、張振鐸的作品。他們三人因藝術創作和美術教育生涯,共同匯聚於荊楚之地,成為現代湖北中國畫的重要推動者。其中,王霞宙作品《紫藤》長179釐米,寬48釐米,徐悲鴻曾評價「雄才絕倫,除倉石、白石二家外,罕見如此奇筆」。
唐一禾作品《七七的號角》(畫稿)是1940年為創作巨幅油畫而製成的草圖,表現一支由青年學生組織的宣傳隊奔赴城鄉進行抗日宣傳的情景。儘管因教學的繁重和生活的不安穩,此畫沒有最終完成,但就遺存的草圖來看,畫中人物既有個性特徵,又揭示出那個時代熱血青年的共同氣質,隊列的行進感和樸實無華的暖色調很好地表現了這一主題,極有號召力。
唐一禾之子唐小禾和夫人程犁共同創作的《大壩的兒女》也在參展中。這幅油畫作品是兩人創作的《葛洲壩人》三聯畫《大壩中堅》《大壩的兒女》《工地上的母親》中的一幅,生動質樸地表現了三峽大壩建設者們的豐功偉績。
油畫作品《爺爺的河》是畫家尚揚的代表作。在這幅作品中,作者以有力的筆觸,洗鍊而簡括的造型,通過對黃河、爺孫二人及一條小木船的刻畫,傳達了他對黃河、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思考。
1984年,湖北畫家徐勇民和李全武聯手創作的連環畫《月牙兒》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金獎。這是兩人年僅27歲時的作品,繪畫精細,手法嫻熟,主人公月牙兒被刻畫得栩栩如生,令人動容,兩人用連環畫的藝術形式完整地敘述了作家老舍的中篇小說《月牙兒》。
一堆枯萎的葉子中還盛開著花朵,植物世界的這一過程讓人思考生命的規律和價值。湖北美術學院院長許奮的版畫作品《花開的時候》通過8個印版的繪製並進行疊加套版印刷完成,採用了油墨、紙本材料。具象而細膩的平板繪製,表現出人們熟悉的對象。
據了解,參展的多件作品都曾參加過「偉大曆程 壯麗畫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展」等大型展覽。
此次作品展,既是湖北美術學院慶祝百年華誕系列展覽中的一項內容,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的組成部分。湖北豐厚多樣、絢麗浪漫的荊楚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千湖之省的靈秀、九省通衢之地勢,積澱與滋養出融匯南北、異彩紛呈的湖北美術及其不斷創新、發展的繁榮態勢。展覽中的大部分作品也是湖北美術學院各個歷史時期任教藝術家的代表作,再現了學校在百年美育之路上的思考探索及努力成果,也全景式反映出湖北美術的豐厚成果和文脈延續。
參觀者認為,經典之作走進基層,走進校園,不僅是對湖北傳統歷史文化尤其是湖北繪畫史的一次「活化」與普及,亦是藝術惠民的有力舉措。
【來源:湖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