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看到繪戰爭的電影和電視劇。抗日戰爭是我國偉大的反侵略戰爭,描寫抗日戰爭的電影作品也非常多。但是,由於製作者的不尊重、不嚴格,其中很多情節違背了真實的狀況。在很多抗日劇中,日本的侵略者看起來非常低能,經常被中國人團結起來。
這樣看起來很爽,但他們沒想到日寇真的這麼低能量,抗戰怎麼會這麼辛苦呢?這完全是不尊重抗日先烈的表現。此外,情節中還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情節,比如什麼5公裡之外將敵人爆頭之類的,完全是信口開河。
這些奇怪的場面暫時沒有說話,但是在比較認真的電影劇中,士兵中槍後也會勇敢地向敵人衝鋒。這樣的場面看起來很熱血,但事實並非如此。老特種部隊的士兵說:別傻了,電視劇是謊言,誤解觀眾。在真正的戰場上,普通士兵被子彈擊中能活多久?大家看完本文後,不要再被電影劇騙了!
在人類軍事史上,槍無疑是劃時代的發明。正是因為槍的出現,人類淘汰了冷兵器時代的盔甲,因為盔甲在面對槍枝時完全無能為力,更不用說人體了。如果槍的威力不大,怎麼可能連以前西歐騎士的鋼板甲都輕易穿透?槍當然不能成為改變人類歷史的武器。
戰場上被子彈擊中頭部、重要內臟和大動脈等要害部位,基本上只有當場死亡的結局,一秒也活不下去,這也是現代戰爭傷亡率高的原因之一。狙擊手這種兵種誕生是為了用高精度的射擊殺死敵人。
當然,在真正的戰場上,子彈往往不會擊中要害。這種情況能繼續戰鬥嗎?其實可能性也很小。即使四肢這個非要害部位被子彈擊中,瞬間也會產生劇烈的疼痛,失去行動力,失去意識。
有些人在生活中經歷過骨折這樣的事故,會感到痛苦,甚至會因為劇烈的痛苦而昏迷。何況在戰場上呢?在受傷的情況下繼續戰鬥,打敗健全的敵人是不可能的任務。
事實上,在戰爭中發生的傷亡中,許多人不是在戰場上直接死亡,而是因為受傷太重或傷口引起的併發症而死亡。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當時中國的醫療條件非常落後,士兵受傷後只能進行比較基本的救治,重傷只能聽天由命,但也許不太活。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現代戰爭中,防彈背心被廣泛應用,有效地減少了槍擊造成的傷亡率。但是,防彈背心的作用也有限。例如,只能遮擋軀幹部分,面對大口徑槍械也無能為力。要知道大口徑槍連裝甲車這種軍用器械都能破壞。更何況,只有穿防彈背心的士兵?面對這種武器,即使是特種部隊也無能為力。
因此,我們不要被這些不尊重事實的電影作品誤解。戰爭對普通人來說非常殘酷,決不是戲劇。我們尊重歷史,也是尊重我們現在幸福生活的先驅們,更加珍惜現在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