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波斯灣局勢越來越緊張。5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再次恐嚇伊朗,說如果輕舉妄動,將會面臨巨大的軍事回應。這是繼5月19日他發出戰爭威脅之後的第二次強硬表態。而伊朗總統魯哈尼則回應稱,談判已經不可能了,抵抗是唯一的選擇。而就在此時,沙特也站出來,公開指責伊朗,並同意美軍在其境內重新部署。5月24日,據俄羅斯衛星社報導,川普表示,美方將向中東地區增派約1500名士兵。同一天,據德新社報導,美國政府以與伊朗關係緊張為由,繞過國會向沙特、阿聯和約旦啟動共計22項、總價值約81億美元的軍售。
美國步步緊逼,伊朗毫不示弱。阿聯《海灣報》26日報導稱,伊朗外長扎裡夫為消除海灣阿拉伯國家的疑慮,提出共同籤署「互不侵犯條約」以示誠意。此外,伊朗繼續向歐洲施加壓力。魯哈尼日前公開宣布,給《伊核協議》歐洲方60天的期限,如果談判不成功,那麼伊朗將全面投入核武製造。波斯灣空氣緊張得讓人透不過氣來。
那麼,川普接連發狠,這是受什麼刺激了嗎?是跟巴格達的美國大使館附近爆炸有關嗎?
國際問題專家李紹先
國際問題專家李紹先分析認為,川普在伊朗問題上被忽悠了。
5月以來,隨著美國步步緊逼,不斷地進行軍事部署,伊朗準備反擊、準備防衛這方面的部署也在加緊進行,波斯灣的火藥味越來越濃了,這個大家都能感覺到。雙方口頭上的對抗也越來越激烈,劍拔弩張。隨著對抗的日益緊張,這個地方的局勢出現了一系列讓人非常擔憂的事件,這其中有兩個非常敏感的事件,一個就是5月12日,在阿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地點,富查伊拉港,發生了四艘商船「遭到蓄意破壞」的事件。緊接著5月13日,沙烏地阿拉伯就說這四艘商船裡面有兩艘是沙特的油輪,其中一艘裝載著石油要運到美國,可以想見這個敏感度,而且沙特還明確指責是親伊朗的人所為;再一個事件是5月19日,美國駐伊拉克的巴格達大使館附近,空地上受到了火箭彈的襲擊,當然沒有人員傷亡,這說明什麼呢?說明緊張的氣氛一觸即發。
據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一個中東問題專家分析認為,梳理整個事實脈絡來看,川普被忽悠了。被誰忽悠呢?被他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給忽悠了。因為川普是一個「素人」,特別是在國際關係方面,對中東完全是「素人」,但他敢決策,比如他把大使館搬到耶路撒冷,據他自己公開講,聽了助手包括他的女婿一個多小時匯報後他就拍板了。川普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實際上他並不知道深淺,所以這些人一忽悠他,說伊朗一壓就屈服、一下就垮,他就步步向戰爭方向推演。直到現在軍方跟他一匯報,打伊朗不是那麼簡單,很可能是一個很大的戰爭,這不是他所要的,所以他有點兒著急了。在這種情況下,緊張局勢一觸即發,有可能「火星」一出來,美國就不得不動手,所以這個時候,川普就把危險的聲調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