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候會那麼鍾情一首歌
因為他的歌詞裡有我們相似的故事
李健曾經唱過一個首歌,叫做《八月照相館》,第一次聽到就感覺這首歌的背後一定有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後來偶然發現原來有一部韓國同名老電影叫做《8월의 크리스마스》
中文譯名《八月照相館》,反覆看過很多遍。李健說:一直也說不清楚為什麼會喜歡這部平淡無奇的同名電影,他會如此的牢牢的抓住我的心,讓我有衝動為它寫一段音樂,就把它獻給所有鍾情於此片的朋友吧。我知道愛情會褪色,像老照片,唯獨你永遠美麗,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這句臺詞和歌詞存在默契,電影讓歌延伸豐滿,歌讓電影悠遠沉澱。
男主角:正元(韓石圭飾)
女主角:多琳(沈銀河飾)
《八月照相館》是我最喜歡的韓國電影之一,相比中文譯名,我更喜歡《八月聖誕節》這個原名。當反覆的看過幾遍,就會越發的讓你心疼,你很真切的感覺等不到幸福的絕望,生命的殘酷和愛情的無奈。對於來不及的事情,我們遺憾,我們發瘋,我們無奈.
我喜歡這個故事,可能源於我一直喜歡那種關乎生命親情回憶愛情等介質的散文或電影,而《八月照相館》給我的就有這樣的一種電影文學感。我喜歡電影那些時刻流露出情愫的平凡細節,喜歡這部電影裡的似水流年。
電影開始於男主角永元從睡夢中醒來,遠處隱約傳來附近小學開學典禮廣播聲。永元騎著車去醫院檢查病症,一路扭頭看校園內學生們的熱鬧。在醫院等候看病的閒暇裡,還不時的逗正在對面掛水的小朋友開心。結束檢查的永元跑到校園內玩著單槓、坐在操場邊回憶小時候的情景。畫面中永元旁邊有兩個孩子一直在玩沙子,似乎在還原當年的情景。同時,畫外音的永元說著:我小時候,同學們都走了,我仍獨坐操場,想念逝去的母親。這些鏡頭將這個童心未泯的男人心底的溫柔和懷念細緻地勾畫出來。
永元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人,在漢城的郊外,正元經營著一家小照相館。父親上了歲數,這家照相館是他從父親手裡接過來的。照相館的牆上掛著許多照片,有全家福,有姐姐正淑和初戀情人志媛的黑白照片,還有正元父親拍的照片。永元得了絕症,一開始他便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整部電影就是一場告別接著另一場告別的故事,只是這種告別只在永元個人的心中,旁人無從知曉。
有時我會在想,假如換成我們,知道一個月後我們將死去,你會怎麼做?
多琳是一位女交警,每天都開車小車在街上轉來轉去,經常到永元的照相館衝洗照片。永元在生命最後的生命裡,結識了這位可愛美麗的姑娘德琳。當他和德琳的愛情日漸滋生的時候,永元一直處於糾結中,以至於有時候想把真相告訴德琳。當這朵愛情之花即將開放時,一切便隨著永元的默默離開和逝去,畫上了句號。
如果卸去那些細微的動人描寫,只看劇情的大致輪廓。這部電影也是一部稀鬆平常的片子,甚至可以說有些俗套。但電影不緊不慢的講述正元的故事,從每個細節到到內心壓抑的情感,從不刻意放大,也不肆意渲染。那段潤物細無聲的愛情和永元面對死亡時的淡然與平和,以及他與父親、與朋友們告別時,顯示出來的那份最後的溫柔和貪戀,就像是一根針一樣,輕輕觸碰到你,就擊中你心,動容的無法言說。
永元約他的好朋友到酒館裡喝酒,玩笑著說自己快要死了,他知道朋友不會相信甚至都沒有往心裡去,朋友卻認為那是永元用來騙酒喝的小伎倆。而永遠只好拿事實開起玩笑,他們喝的很多,帶著醉意兩人在街上玩耍,就像他們年輕時一樣。因為酒喝多了,他們進了派出所詢問室,面對吵雜的環境,帶著酒勁的永遠歇斯底裡的哭了出來,哭的很無奈。就在這種看似默契的打鬧裡悄悄的釋放自己的對死亡的害怕和對人世的流連。
永元與父親告別,父親喜歡看年輕時同母親一起看過的電影,但他卻不會使用影碟機,永元教過父親好多遍,父親卻還是弄錯。終於他大發雷霆,憤然離去。夜裡,永元將如何使用影碟機的步驟一步一步工整的寫到紙上。另一天雷雨夜的晚上,大家都已睡下,並不抽菸的永元在父親那兒偷來煙,笨拙在窗邊吸過後,又躡手躡腳的睡到父親的邊上,也許就如同他的小時候一樣。
像這樣動人細細品嘗間教人異常溫暖的小細節,整部電影中比比皆是,永元與姐姐一起坐在門前吃西瓜,大力的將西瓜籽吐到很遠的地方,兩人便默契的相視一笑,這很天真,又很幸福。永元為多琳拍攝證件照時,說把嘴巴沾溼一點會好看一些,而下一次見面時,多琳便為他開始畫上淡淡的唇妝。
照相館裡每天都會有不一樣的故事,導演偏偏把這一幕展現給觀眾,有一家人在永元的照相館裡一起拍個全家福,拍攝完畢,兒子希望給母親單獨照一張相片,母親說遲些也可以。想必是作為遺照用,話說的很小心,說來都來了順便照一張吧,老奶奶的表情裡有一種難言的滋味。下雨的夜裡,老奶奶又單獨來到照相館找永元,換上了她最好的衣物,讓永元再為她拍上一張,永遠不斷的幫老奶奶調整,希望把她最好的一面記錄下來。
一天,永元在為自己拍攝遺照時,也是對著照相機,整理良久,換各種姿態和表情。人到世上走一遭,快離開時,還是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下來。
永元病症復發住院,沒有告訴多琳。多琳隔三差五到照相館找永元,每次都把寫好的信通過門縫隙塞進去。有一天晚上,多琳又來到照相館發現永元還不在,氣的撿起小石子把照相館玻璃砸碎。多處體現多琳對永元的關心與愛意。
電影結局時,多琳再也見不到已經逝去了的永元,卻在照相館的櫥窗上發現了自己的照片,笑了笑,轉頭離開.那可能是永元生前最後的留戀和溫柔。
一切未來得及也不能說出的情愫,全然留在這張永恆的黑白照片上。
電影最後,永元的畫外音:愛情的感覺會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長留我心,永遠美麗,直至我生命的最後一刻。謝謝你,再會。
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態。我們無法知曉,但永元這樣平靜淡然的接受,以及深刻的流連讓人感動不已。在他最後的日子裡,面對來的太晚的愛情以及身邊所有人事物時,儘管有時也會顯得暴躁和悲慟,大多時候的樂觀和從容卻是那般的難能可貴。
這是一部平凡的老電影,平淡而深刻的故事,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愈發的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