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真心真情真幫扶 群眾感激暖人心丨興義市烏沙鎮普...

2021-01-18 天眼新聞

我叫鄒永弟,是興義市統計局的一名工作人員。我和同志一起幫扶的是烏沙鎮普梯村李金洪戶,該戶共有九人,兩個老人在家照顧五個小孩,五個小孩都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收入來源主要為李金洪夫妻二人務工收入,全家住的是以前老學校改的房子。

按理說,以李金洪夫妻二人的勤快和工資是不愁吃穿的,但我們一開始到其家中走訪時並不順利,李金洪父親總是告訴我們家中沒有糧食,沒有吃的了,並經常到村委要糧等。

鄒永弟為貧困戶兒童送去新書包

我們和單位派駐的第一書記一同對其做思想工作,經常走訪,關懷身體健康狀況等,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與老人家也有了感情,變得情切了許多。

不僅如此,我們還隨時關心和慰問家中成員的健康狀況和小孩的學習情況,兒童節時為小孩送去禮物,在李金洪和他的父親母親生病住院時,我和同志一起掏腰包去看望,送上真誠的關心。

有一次,李金洪父親在黔西南骨科醫院看病時,沒有帶手機,李金洪夫婦又在廣東務工,無法聯繫上,後來老人家害怕受騙,同時需要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相關證明,才能辦理住院後續醫療費用、生活費用的補助。

鄒永弟看望貧困戶

無奈之下,老人讓醫生給我們打了電話,接到電話後我們立馬趕到醫院,讓他不要擔心,我們自己開車到烏沙扶貧辦為其打建檔立卡戶的證明,最後協助李金洪父親成功辦理住院,並告訴他們有什麼困難或疑問都及時打電話給我們。

在經濟上,我們努力宣傳政府的相關優惠政策和補助政策,我們為其申請院壩硬化、「三改」補助、就業補助共8900元。另外,我們還為其申請「特惠貸」5萬元入股村委會,每年分取4020的紅利,共12060元。

在小孩的教育上,我們積極為其申請生活和住宿補助,了解小孩的學習情況,在兒童節時為幾個小孩送去禮物和關懷。在疫情期間,根據政府「停課不停學」的相關政策,我們詢問李金洪戶的4個小孩是否能在家學習網絡課程,是否能達到每人一臺智慧型手機、電腦或者電視觀看,直到確保家中已安上網絡電視,有無線網,有3部智慧型手機。

鄒永弟為貧困戶送去米和油

上網絡課程的條件達到了,由於李金洪夫妻二人已外出務工,家中只有兩個老人和小孩,我們又擔心,小孩獨自在家不安全,於是多次打電話給李金洪父親,了解情況。

在這四年的相處中,我們逐漸變得相信和理解對方,不再陌生。在以後的脫貧路上,我相信我們的相處一定會更加的和諧與友好,我們一定會用心、用力、用情的幫扶。他們對我們的滿意度也會越來越高。

【人物小傳】

鄒永弟,興義市統計局工作人員,興義市烏沙鎮普梯村幫扶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譚支樂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李姐」脫貧奔幸福丨興義市烏沙鎮幫扶教師...
    我叫聶大裕,是興義市烏沙鎮中心校的一名教師。2016年9月,我跟趙維雲老師成為興義市烏沙鎮大興寨村羊寨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學琴戶的幫戶責任人。李學琴的丈夫前兩年因病去世,兩個女兒均已出嫁。現家中只有她和兒子兩人,兒子在貴州省財經大學就讀大三。
  • ...群眾感激暖人心丨興義市烏沙鎮普梯村幫扶幹部鄒永弟
    我叫鄒永弟,是興義市統計局的一名工作人員。我和同志一起幫扶的是烏沙鎮普梯村李金洪戶,該戶共有九人,兩個老人在家照顧五個小孩,五個小孩都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收入來源主要為李金洪夫妻二人務工收入,全家住的是以前老學校改的房子。
  •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地秤顯真情,真心幫扶暖人心 ——記...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地秤顯真情,真心幫扶暖人心 ——記洮南市那金鎮裡仁村駐村幹部王立軍 2020-12-20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與貧困戶建立起深厚情誼丨興義市烏沙鎮中心幼兒...
    我叫唐前進,是興義市烏沙鎮中心幼兒園的老師,我和磨舍村興寨組胡金一家人的緣分是從2016年9月份開始的。第一次去胡金老家第一次的走訪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家房子十分破爛,家裡孩子比較多,有三個。大女兒上二年級,幼兒園是在我們在這裡畢業的;二女兒正在我們幼兒園上小班;小兒子即將上幼兒園。就是因為這層特殊的關係,我找到了和胡金一家人的共同話題,在此後的走訪中漸漸打開心扉,後來我的搭檔換了幾批,而我就成了包保胡金家的「頂梁柱」。
  • 「我的扶貧故事」激發內生動力 促進自主脫貧丨興義市烏沙鎮普梯村...
    我叫車勝宏,自2016年以來,我和單位同事孫龍香與烏沙鎮普梯村猴子箐組劉文軍戶結為脫貧幫扶對子。為紮實推進該戶增收脫貧,我們多次走訪,與幫扶對象共同商量,結合其家庭實際擬定幫扶措施,幫助該戶脫貧。劉文軍和母親共同生活,家中有土地1.8畝左右。
  • ...故事」用實際行動來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丨興義市烏沙鎮...
    我叫溫彬,是興義市烏沙鎮小學的一名教師。我們學校在興義市市委市政府、烏沙鎮扶貧辦的正確領導下,轟轟烈烈地展開扶貧行動,我有幸成為了烏沙鎮幫扶責任人中的一員。還記得剛拿到幫扶貧困戶名單時,我連忙認真地對貧困戶的有關基本情況進行了查看:戶主王廷瓊,家住烏沙鎮納姑村二組,家裡有個在校學生叫劉玉蘭。看到這個信息,我立馬通過學校老師詢問,知道劉玉蘭同學在我校讀二年級。從班主任那裡得到了戶主的電話,以後聯繫起來就更方便了。2016年6月,我和學校的眾多同事一樣,拿著資料袋,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帶著真情抓扶貧丨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第一...
    我是許莉,2018年8月,我被組織委派到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任第一書記,永安社區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社區,這裡既有易地扶貧搬遷的新市民,也有當地拆遷安置的群眾。初來乍到,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社區黨建工作、環境衛生、新市民就業、新市民子女就學、新市民的融入等等,忙得心力憔悴,但想到自己是第一書記,便在心中默默地告誡自己,一定要用真心真情抓好各項工作,為社區群眾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初到社區,每天都會看到一個婦女總是衣衫不整、性格及行為都比較古怪。
  • 「我的扶貧故事」特色農業種植助推群眾增收丨興義市烏沙鎮普梯村...
    我叫李顯軍,曾任興義市烏沙鎮普梯村第一書記,曲指算來,離開第一書記的這個崗位已有25個月,但在那個偏遠的省級一類貧困村的日日夜夜、點點滴滴,卻始終銘刻在我的記憶深處,難以忘懷。2016年3月,我被組織派到普梯村。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丨興義市烏沙...
    我叫李鑫,是一名基層工作者,曾經在計生站、農服中心、綜治辦都工作過,根據黨委政府的安排,2017年3月調入烏沙鎮扶貧站,從哪一刻起,我就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名扶貧幹部,開啟了我的扶貧生涯。,烏沙鎮貧困人口481戶2026人,全部順利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施仕照:真情暖人心 真心惠民生 情懷終不悔
    【我的脫貧故事】施仕照:真情暖人心 真心惠民生 情懷終不悔 2020-10-15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讓我們成為朋友丨興義市清水河鎮補打村幫扶...
    我是高首睿,兩年的扶貧時光轉瞬即逝,回想剛開始去餘順波家時,大家都很拘謹,到現在每次去他家時,他都會像迎接老朋友一樣熱情招呼我去喝茶。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心裡的真誠和感謝,也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高首睿在幫扶走訪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後,我立即走訪了幫扶的興義市清水河鎮補打村白石巖組的餘順波戶,詳細了解他家的基本情況,掌握扶貧第一手資料。
  • 「「第一書記」徵稿選登64」錢澍雨:真心真情暖群眾
    抓實事 情暖民心「腳上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了多少真情。」這是錢澍雨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馬崗村是貧困村,共有人口3544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57戶117人。自2018年任職以來,錢澍雨紮根馬崗村脫貧一線,用腳丈量幫扶路、用真心傾聽民聲,他學習鄉音、了解鄉情,把村裡的事、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慢慢地「駐」進了群眾的心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錢澍雨帶領馬崗村黨員幹部和駐村工作隊隊員投身到農村疫情防控第一線,線上線下發放黨員倡議書,引領黨員幹部帶好頭作表率。錢澍雨和同事寒夜在疫情防控卡口執勤。
  • 「我的扶貧故事」心若向陽,芳香自來丨興義市烏沙鎮扶貧幹部但志軍
    「我做了一些辣椒醬,專門給你做了一瓶,你帶回去吃早餐。」一天晚上我到灑金街道辦慄坪社區李加素家走訪,臨走時她把自己做的辣椒醬硬塞給我,因為李姐平時都在外打零工,回家很晚,要到她家走訪,基本都是晚上才行。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很苦,但更多是感動」丨興義市魯布格鎮...
    初次聽到「精準扶貧」這個詞彙是大學的時候,在大學生資助政策裡看到過,但並未了解,只是偶爾聽同學說起。再次聽到便已經成為我的工作之一。我叫張倩,我所幫扶的對象是一位五十中旬的老漢,名叫呂天友,家住魯布格鎮新土界村太陽平組。
  • 「我的扶貧故事」看著貧困戶的日子好起來,我很自豪!丨興義市烏沙...
    我叫呂家偉,是一名小學教師,2018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調動到興義市烏沙鎮革裡村革裡學校任教,作為共產黨員的我自然而然加入到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我包保的一戶是易地扶貧搬遷戶,現住在興義市灑金安置區24棟3單元,家中有4口人,戶主王志宇和妻子肖支連均在市區打零工,兒子王明濤在市灑金小學讀四年級,女兒王明瑤在市五中讀高中二年級。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付出、真心幫扶|織金縣三塘鎮布利村駐村第一...
    我叫毛勇,是織金縣第六中學的一名教師。2018年3月26日,我服從組織安排,赴三塘鎮布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駐村幫扶工作。剛進村,只見山高坡陡,土地貧瘠,4個村落零星散落在大山之中,這讓我深知以後的幫扶工作任務不輕。與同事一起座談村子發展開展工作前,我深知明確第一書記中心任務和工作職責,才能理清工作思路。於是找來有關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拿出幫扶手冊,認真學習,做好筆記。
  • 「我的扶貧故事」毛草灣的「金鳳孃」丨興義市豬場坪鎮毛草灣村...
    我叫何金鳳,是興義市水務局馬嶺片區水務站的一名職工。2019年7月,我被組織選派到豬場坪鎮毛草灣駐村,任陶家灣組、李子灣組的網格員,結對幫扶陳志友、彭憲國等4戶。毛草灣村位於豬場坪鎮政府西面,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距興義市政府所在地55公裡,屬一類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林文全:用真心、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贏民心...
    我叫林文全,是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派駐黎平縣雙江鎮高構村的第一書記。從踏進高構村的那一刻,我把高構村脫貧攻堅的使命扛在肩上,內心把群眾謀發展促脫貧的願望作為工作出發點,把幫扶「造血」放在工作落腳點。我決定採取用真心、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贏民心「五心」工作思路和措施,打贏脫貧攻堅戰。用真心,讓群眾更認可更信任多少個夜晚,村辦公樓燈火通明;多少次走訪,襯衫幹了又溼。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群眾當家人 群眾把我當親人丨荔波縣茂蘭鎮洞...
    2019年,根據工作需要,我和10名隊友來到洞流村駐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從此我和2個網格組群眾、10戶包保戶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剛到村裡時,我一片茫然,不知從哪裡開始上手工作,為了儘快熟悉扶貧工作,準確掌握包保戶和網格組內每家每戶的信息數據,我虛心向老隊員們請教學習,認真的整理原有的扶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