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卓是一個特別的演員,這份特別在於,看過她演的電影、電視劇的人,都會記得她的角色,卻認不出她這個人。
我也是從今年才知道,原來她就是《Hello,樹先生》中的聾啞「小梅」,《我不是藥神》中的劉思慧,《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
前年是譚卓的轉折之年,她出演的《我不是藥神》大火。去年她出演的三部電影陸續上映。其中,正在熱映的電影《誤殺》成票房黑馬,她也因此被媒體稱為「票房副將」。
出道十年,她「紅」了,從小眾的文藝片女神成為票房靈藥。
譚卓,1983年出生於吉林長春。
她的父母經商,和大多數的中國家長不同,對她始終是鼓勵式教育。她從小到大,耳邊始終伴隨著讚揚。
她笑稱,這讓她擁有一種盲目的自信,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
這讓她有一種,想去做什麼,就直接去做的底氣。也讓她始終覺得,自己只要努力,就什麼都能做到。
她從小在優渥的環境中長大,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這種富足讓她的內心很強大。
所以,當她讀高中,家裡突然破產時,她就散發出一種寵辱不驚的力量,展現出勇敢和擔當。
回想起當時,雖然年紀不大,但她並沒有害怕或惶恐,而是坦然地說「OK,我來解決這些」。周一到周五,一放學她就在家備課,周末一大早起來就去做家教,找培訓班當老師。
由此可見,精神上的富足對一個人的影響。
譚卓成為演員,完全是一場意外。
她年少的時候比較叛逆。讀高三的時候,因為曠課被抓,為了解圍,編排了一個藉口,稱自己「準備藝考參加課外補習班」。
之後,她騎虎難下,為了圓謊,只得去參加藝考,就讀播音主持專業。
畢業後,她到電視臺工作,經常要說一些模板式的話,這讓她感到厭倦,就轉行做了演員。
2009年,她因出演婁燁導演的《春風沉醉的晚上》而出道,併入圍坎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回想起這部片子,譚卓表明自己當時完全是依賴於直覺,憑本能去表演,所以角色的狀態並不穩定。
兩年後,她和王寶強主演了電影《Hello,樹先生》,在片中飾演聾啞女孩小梅。之後,她主演並擔當製片人的電影《小荷》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之後又陸陸續續出演了一些文藝片電影,因此一度被稱為「文藝片女神」。
她表示,自己對明星、演員沒有代入感,因此能做到隨時離開。
所以,2015年,她跑到美國待了一年,身邊的朋友都認為她「息影」了。
在異國他鄉,一個人需要面對很多問題,這段經歷讓她變得成熟。
回國後,她對於表演有了新的想法,想要實踐。另外責任感越來越清晰,覺得自己需要賺錢,所以陸陸續續接拍了一些電影和電視劇。
這時,她對於表演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體現到角色中,就是慢慢成為職業的演員,開始塑造人物。
她每年都會出演一部話劇《如夢之夢》,最初表演時,可以看出她的不自信、不確定,到後來,她開始逐步穩定,展現出人物的光輝。
這和她本身的成長和對人生的思考是相輔相成的。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她對自己的認知越來越清晰,認清了自己的選擇方向,對人對事有自己的原則。
這種堅定就投射到了她所扮演的角色之中,塑造出更飽滿、豐富的人物想像。
她是公認的對自己特別狠的人。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她扮演劉思慧,有一段20秒的跳鋼管舞的鏡頭。她不會跳舞,練了三個月,一直練到腳踝軟骨粉碎。
她戲稱,每拍一部片子,就學會了一門武藝。
出演《西曉河的夏天》之前,她連續幾個禮拜,跟著越劇演員老師學會了越劇。
出演《延禧攻略》的高貴妃,她學會了唱崑曲。
因為她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努力做到最好。
正因如此,她才完全沉浸到角色之中,一度讓人們忘記了演員本身,只記住了其中的角色。
正因為對自己有要求,她才愛惜自己的羽毛。
她雖然說過自己是為了賺錢而演戲,但從來不盲目地接片,因為比較要強,自尊心也比較強。
對於「火」,她看得也比較淡然。
她清醒地意識到,名利是一把雙刃劍。
紅了,就有更大的能量,更大的影響力,可以傳遞有價值的東西。壞的自然也有。
她覺得自己身上原來有一個「殼」,以前會在乎很多,臉皮薄,別人跟她開玩笑,她就接受不了。現在隨著成長,很多事沒那麼在乎了,這讓自己獲得了一些解脫,也開始不在意別人的評價。
因為她意識到,很多事都需要放鬆,才能做得很好。人生的狀態也是如此,要做到靈魂的自由,才是很厲害、很高級的。
譚卓是一個很「真」的人,這讓她在娛樂圈裡顯得有點「不合時宜」。
她出演的兩部電影,《被光抓走的人》和《誤殺》,都在去年12月13日上映。
在電影《被光抓走的人》首映的時候,她突然開口推薦另一部電影,一旁的王珞丹趕緊捂住了她的嘴。
譚卓嚮導演、製片人說了她的想法:
「我是覺得這兩部電影,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方面是希望在現場活躍一下氣氛,因為大傢伙都特別正經嚴肅地探討一些問題,觀眾就開始玩手機,渙散了。
所以你就通過一些事,調動他們興奮,他們覺得好玩,他們才能幫你去宣傳。我在這邊宣傳那個,在那邊宣傳這個,讓兩撥不同的群體更知道,1+1是大於2的。
曾國藩不是說過嗎,利可共而不可獨。就是大家一起,你才能做到更好,而不是說壓制和貶低。」
只是這種想法,在滿是人精的娛樂圈,很難被人們理解。
譚卓去年36歲,在談到「中年女演員危機」「人到中年,無戲可拍」等備受關注的話題時,,她表示:
「我不認為我到了中年女演員的界限裡面,我覺得我還挺年輕的呀,我剛30多,我們也不要自己把自己定義得那麼老,中年女演員看起來是一個博眼球的話題,但其實是有點貶低或者過於自嘲了。
30歲是多麼有活力的年紀,一切剛剛開始,從懵懂到有些成熟,這是一個非常寶貴的年華,是最有創造力的時候。
首先從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我不認為我那麼早進入到一個中年人的階段,其實人到五六十歲才到中年階段,所以我們還是年輕的孩子,這麼年輕不要把自己弄得布滿了灰塵。」
譚卓並不認為自己人到中年,她用一個詞形容自己的現狀:「青年」。
在她看來,青年是長大了,有所追求,什麼都敢於嘗試,敢於冒險,充滿了各種可能性。
希望我們都能和譚卓一樣,在心態上,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