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細胞》中的科普知識與疏漏之處

2020-10-12 烷烯炔烴

我早在去年10月就把《工作細胞》刷完了。作為一個生物愛好者,除了欣賞萌噠噠的血小板以外,從中提取生物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

《工作細胞》大部分講的是免疫,免疫學極其複雜,反正高中黨的我學的免疫學知識幾乎連皮毛都不算。

反正據說免疫學是這樣的:

白哥在故事中發揮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先後與肺炎鏈球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流行性感冒病毒,腸炎弧菌(副溶血弧菌),杉樹花粉,蠟樣芽孢桿菌等病原體作戰。立下汗馬功勞。

在人體中,白細胞在免疫系統中也承擔著重要角色,主要參加非特異性免疫。所謂非特異性免疫,是指天生就有的免疫。它作用範圍廣,反應較快,具有遺傳性。非特異性免疫有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組成。第一道防線包括皮膚,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線包括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白細胞就是吞噬細胞的一種。

下面選取部分故事概括科普知識。

第一話主要講述了肺炎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又稱為肺炎雙球菌。學過高中生物的童鞋們都知道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這個實驗開啟了人們探究遺傳物質之路。

第二話便是可愛的血小板啦。當人體受傷時,血小板會迅速奮不顧身地聚集起來,釋放凝血物質,形成血栓,從而達到止血的作用。所以我們應當由衷地感謝可愛的血小板。

第三話涉及的免疫學知識頗多。T細胞與B細胞家族都參與的與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戰鬥之中。此時便涉及了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是人體後天通過與抗原的接觸獲得的。特異性免疫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體液免疫主要由B細胞參加,細胞免疫主要由T細胞參加。體液免疫是指:當吞噬細胞吞噬病原體時,會暴露出這種病原體特有的抗原,並將抗原傳遞給T細胞,T細胞會向B呈遞淋巴因子,淋巴因子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包括白細胞介素,幹擾素等。但少數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這會促使B細胞增殖分化,B細胞大部分分化為效應B細胞(漿細胞),少部分分化為記憶細胞。效應B細胞會產生專門針對這種病原體的抗體,與之結合形成沉澱或細胞集團,抑制其在人體內的增殖和對人體細胞的黏附,最終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當同種抗原再次侵入人體時,記憶細胞受其刺激迅速增殖分化為大量效應B細胞,效應B細胞產生大量抗體,這便是二次免疫。二次免疫具有作用迅速、強烈的特點,可以在人體感染病原體但尚未患病之前殺滅病原體。人患某些疾病痊癒後,可以終身免疫這種疾病,如天花、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這其中便蘊含了二次免疫的道理。

但是很多病原體如病毒以及部分細菌(結核桿菌,麻風桿菌等)會進入人體細胞中增殖。由於抗體不能進入細胞中,這就需要細胞免疫發揮作用了。受到抗原刺激的T細胞會增殖分化為效應T細胞與記憶T細胞,效應T細胞會與被病原體感染的宿主細胞密切接觸,使之凋亡,釋放相應的病原體,效應B細胞此時便可以釋放抗體,殺滅病原體。

體液免疫圖解

第五話是杉樹花粉過敏。過敏反應是由於人體免疫系統反應過度引起的。此外,免疫系統反應過度還可能引起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等。

第七話講述了癌細胞。癌細胞的產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導致的。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特性,並且其細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含量降低,使其彼此之間的粘著性降低,這便是為什麼惡性腫瘤容易發生轉移的原因。正常人每天都會有癌細胞產生,不過會及時被免疫系統清除。

第九話講了胸腺細胞,也就是T細胞的前身。T細胞種類繁多,包括初始T細胞,殺手T細胞(學名細胞毒性T細胞,殺傷性T細胞),效應T細胞,記憶T細胞,輔助性T細胞,調節性T細胞等。T細胞產生於骨髓,但成熟於胸腺。

初始T細胞

在《工作細胞》出場的所有病原體中,最強大的要數金黃色葡萄球菌了。這在第十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僅可以攻擊白細胞,還可以攻擊巨噬細胞,血小板。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強的致病性,可以引發敗血症、肺炎、腸炎等疾病。不僅如此,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性也很強,對大部分青黴素均不敏感。但這並不意味著金黃色葡萄球菌沒有弱點。萬古黴素、紅黴素可以用於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以下是我認為《工作細胞》的一些疏漏之處。

首先便是白細胞的壽命問題。白細胞的壽命通常只有幾天,而且通常會在吞噬病原體後死去。而紅細胞的壽命可達120天。所以白細胞和紅細胞是不可能在你的身體裡談戀愛的。不過,這是為了編劇的需要,我們沒有必要糾結。

其次,白細胞殺滅病原體時是通過吞噬作用,而不是用「刀子」。

還有,殺傷性T細胞不能追殺細菌。在第一話中,輔助T細胞曾派出殺傷性T細胞追殺肺炎鏈球菌。但據我所知殺傷性T細胞並不能追殺細菌,只能使人體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或癌變的細胞發生凋亡。

此外,B細胞不能分泌抗體。在第三話第五話中,B細胞都與抗原作戰,分泌相關的抗體。但一般的B細胞其實是不能分泌抗體的,能夠分泌抗體的細胞叫效應B細胞,也就是漿細胞,它由B細胞分化而來(前文中已經講到)。

還有就是,番劇中對於流行性感冒的病情描述有不妥之處:

「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分為甲、乙、丙(A、B、C)型。可引起38℃以上的高熱及頭痛、關節痛、肌肉痛等症狀。其中A型流感病毒內變異性居多,易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其中「38℃以上的高熱」有錯誤。高熱是指體溫在39.1℃-41℃。38℃以上不一定是高熱。發熱是人體十分常見的生理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人體免疫系統活化。

話說了這麼多,但我還是非常喜歡《工作細胞》的,畢竟這種優秀的科普動畫可謂屈指可數。並且這種寓教於樂的形式值得推崇。

最後補充一句:你身體所有的細胞都在為你拼命工作,那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本文持續更新)

相關焦點

  • 《工作細胞》工作細胞知識科普筆記
    1.今天有約37兆2千億個細胞在精神十足地工作。2.紅血球:因含有大量血紅素而呈紅色,通過血液循環輸送氧氣和二氧化碳。3.白血球(中性粒細胞):主要工作是清除從外部入侵體內的細菌及病毒等異物。中性粒細胞佔血液中白血球的半數以上。4.紅血球的工作:在體內來回奔走,把氧氣輸送到身體各個角落的細胞中,將二氧化碳輸送到肺部。
  • 還有哪些像《工作細胞》一樣硬核科普知識的動畫?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我們吧去年7月一部《工作細胞很多人在看過《工作細胞》後,都驚呼原來硬核知識還可以這麼科普,能如此有趣,看動畫的時候還能學知識,比那些後宮戀愛賣腐賣肉的無腦爽番要強多了呀!此言差矣,其實比《工作細胞》還硬核的動畫作品非常多,只能說大眾的關注點從來都不在動畫對於知識的科普上。今天社長就推薦幾部知識點超豐富、而且耳熟能詳你一定看過的動畫!
  • 工作細胞:上海電視節獲獎、新春登陸央視、漫畫中文版引進...日本科普動畫《工作細胞》為啥這麼火?
    獲取更多精彩動畫、漫畫和動漫情報請關注以下公眾號《工作細胞》漫畫簡體中文版將先推出1-5冊儘管資深粉絲們早在3年前就通過「嗶哩嗶哩」(B站)一睹過芳容了,但當它出現在CCTV-6(央視電影頻道)的螢屏上時,大家依然歡呼了一把。這就是日本科普動畫《工作細胞》!
  • 《工作細胞》工作細胞觀感
    《工作細胞》是一部融合了喜劇元素和生物科普的細胞擬人化動畫。把人體比作社會,細胞比作各個崗位上各司其職的工人,共同維持著體內的秩序。劇情「硬核」有趣,人物生動形象,冒失的紅細胞,帥氣的白細胞,熱血的T細胞,姨母笑的巨噬細胞,萌出血的血小板。動畫展現了身體在面臨各種危機時體內各細胞的運作,以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科普了枯燥複雜的生物知識。
  • 《工作細胞》的策略:科普為外殼,背後是日本殘酷的世界
    作為一部合格的科普向作品,《工作細胞》無論是漫畫還是改編動畫都體現出了一定密集度的知識點,然而其另一值得尊敬的地方在於對科學細節的注重。比如我們所知的「僅允許單個通過」的毛細血管,紅細胞會產生一定的形變。Emmmm,以後媽媽再阻止我看動漫,我就要理直氣壯的說:「我看的是生物知識考點!」
  • 《當代動畫》|《工作細胞·細菌大作戰》:基於擬人角色的成功科普動畫
    在B站專門發布影視數據統計短視頻的Up主「脫髮的兔子」於2020年初的一個關於「追番人數」的數據顯示,《工作細胞》在所有番劇中總排名第二,拿到了6387205的追番人數,(1)僅次於當季新番《鬼滅之刃》。除去原作,如今僅B站自發創作的相關短視頻及原創文章就有上千個之多。
  • 滿滿都是知識的漫畫,除了工作細胞,還有更加硬核有趣的
    漫畫作為一種表達媒介,其實能夠承載的內容和思想,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程度都是相當高的,所以漫畫作為一種科普知識的途徑,也是十分有效的,倒不如說,相比於滿是文字理論的專業書籍,不少年輕的受眾更加願意接受科普類型的漫畫,一邊看著有趣的圖面,一邊也確實可以學習到知識。
  • 細胞們正精神滿滿地工作著!| 中青報導
    工作中的血小板鄧小柒(化名)同許多劇粉一樣因為血小板才觀看《工作細胞》。而在看過劇情之後,她發現其他角色的有趣之處,比血小板有過之而無不及。《工作細胞》在科普方面做得很好,但劇情稍顯單薄。其他擬人主題的動畫我也看過很多,我個人更喜歡像《寶石之國》(Orange改編的電視動畫作品)這種劇情更加豐滿的作品。」《工作細胞》作為一部知識性動漫,在講故事上雖有不足,但不至於低齡化,劇中偶爾出現的劇情「官方吐槽」也很戳觀眾的笑點。人氣動漫《工作細胞》煉成爆款的首要因素仍是其科普性主題。
  • 《工作細胞》科普番都做到這樣了,給五星好評又怎麼了
    工作細胞終極預告!春天來了但是當你看完《工作細胞》,會讓你對整個生命和人體健康充滿了好奇心,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注意個人健康習慣!!(樹狀細胞)揭示抗原信息並傳遞給T細胞。,讓人在不知不覺學到了醫學知識,卻不枯燥!!
  • 關於《工作細胞》的選集雜談
    基於此,工作細胞被予以好評,實至名歸。人世間的規章制度不也是在不斷有疏漏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的嗎?請注意!此刻這種想法,只能在現實社會起作用。這部動畫是因為擬人了,才將各種細胞賦予了情感。但事實是:真實細胞沒有任何情感與頭腦,它們是絕對的服從機器,永遠都不可能自主思考。所以此番是「半擬人」番:細胞們只被賦予了喜怒哀樂,但面對規章制度是不會變通的。所以,此話的道理應為:1.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無缺的。
  • 家庭之星育兒:每周推薦:影片—《工作細胞》
    《工作細胞》是一記來自日本的強勢科普動畫,說的是我們每個人身體的故事。可以說,這世界上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及我們的身體勤奮。一年365天,全年無休,你工作它在工作,你休息它還在工作,你受傷了它要採取防護措施,你的喜怒哀樂它都不會閒著......各種各樣的細胞,各種各樣的器官組織,你真的了解它們嗎?知道它們是怎麼工作的嗎?
  • 突破了一億播放量的科普動漫《工作細胞》
    我打開看了一下,人物可愛,劇情緊湊曲折,科普知識也是過硬!忍不住一直看了下去。心想這樣學習,簡直是不要太享受……這是一記來自日本的強勢科普動畫,說的是我們每個人身體的故事。一年365天,全年無休,你工作它在工作,你休息它還在工作,你受傷了它要採取防護措施,你的喜怒哀樂它都不會閒著.各種各樣的細胞,各種各樣的器官組織,你真的了解它們嗎?知道它們是怎麼工作的嗎?《工作細胞》用擬人化的方式一次為你解答。在這裡,我們的身體不再是一片紅色幽暗的世界,而成了一座明亮有序的現代化都市。
  • 《工作細胞》原來科普也可以用可愛的動畫形式來呈現
    果然名不虛傳,賞心悅目,還能讓人學到知識。如果孩子們看,更是再適合不過了。這是一部動畫片,也是一部科普片,它以有趣的動畫形式,可愛的動畫影響講述了有關人體各種的知識以及它們工作的程序。動畫還把細胞擬人化了,根據它們不同的作用賦予它們不同的個性和形象。
  • 【科普知識】「少白頭」是因為黑色素細胞提前合成減少嗎?
    【科普知識】「少白頭」是因為黑色素細胞提前合成減少嗎?與老年人不同的是,青少年生白髮是由於頭髮髓質和皮質裡黑色素顆粒減少或被空氣填空的緣故。若黑色素顆粒在毛乳頭、毛球部的形成過程中遇到障礙,或雖然形成但因某種因素不能運送到毛髮中時,便會造成毛髮髓質、皮質部分的黑色素顆粒減少或消失時就會出現白髮。 到目前為止,引起「少白頭」的具體原因還沒有定論,很可能與精神因素、營養失調、慢性疾病、遺傳因素等有關係。當然,「少白頭」也有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的警示。
  • 日本大熱科普動漫《工作細胞》,春節期間將登陸央視電影頻道
    1月22日晚,央視電影頻道官方微博@CCTV6電影頻道發布了一張《工作細胞》的宣傳圖,並配發文字稱:「春節的驚喜何止一套《工作細胞》#CCTV6春節片單#」,確認了消息的真實性。《工作細胞》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義的科普類動漫,通過將人體內部37兆2千億的各種細胞擬人化,展示了人體內各種類細胞如何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生命體活性以及抵禦各種病變或外部細菌病毒侵害的生物學知識,片中「硬核」的醫學知識,也得到了日本醫學專業人士的稱讚。
  • 工作細胞第2季登場,將於2021年1月播出,最強的生物科普動漫
    在2018年暑假的時候,一部科普向動漫登場了,本來作為一部科普動漫,應該是很少人喜歡看的,但是這部動漫依靠著可愛的蘿莉角色瞬間引爆了動漫圈子,這部科普向動漫就是《工作細胞》,都說日本漫畫家喪心病狂什麼都可以娘化,結果還真就是如此,把人體細胞全部擬人化了,而且還將血小板畫出了超級萌的小蘿莉
  • 《工作細胞》強勢科普,講述我們每個人體內細胞的故事!
    一年365天,全年無休,你工作它在工作,你休息它還在工作,你受傷了它要採取防護措施,你的喜怒哀樂它都不會閒著.各種各樣的細胞,各種各樣的器官組織,你真的了解它們嗎?知道它們是怎麼工作的嗎?《工作細胞》用擬人化的方式一次為你解答。
  • 漫遊二次元之《工作細胞》發生我們身體裡的那些事兒
    出現在90後腦海中的答案可能是早已被奉為童年經典的《藍貓淘氣3000問》,這部在上個世紀開播的動漫作為中國第一部大型科普動畫系列以「知識卡通」的藝術創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藍貓淘氣3000問》而00後的回答大概率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主角《工作細胞》,這部在近期被「央視「列入官方片單將要在春節期間放送給全國觀眾的動漫作品  " target="_blank">可以得到央**特別青睞,這個動漫一定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其實對於大多老二次元來說,早在2018年《工作細胞》就憑藉腦洞大開的將人體內細胞擬人化的設定和可愛的蘿莉血小板成功出圈
  • 超萌血小板回歸:《工作細胞》第二季新PV大公開,科普番再度來襲
    於2018年首播的《工作細胞》在當時可謂是人氣滿滿,無數觀眾都被番劇中努力開朗的紅細胞,勇敢體貼的白細胞,還有無敵可愛的血小板圈粉。這樣一部可愛度爆表,同時又是一部優秀的科普番讓許多觀眾都意猶未盡,紛紛表示想要了解更多的細胞知識。
  • 工作細胞:用最萌系的方式講最科學的知識,這樣的動畫請多來一點
    這類醫學知識一般而言都是枯燥且乏味的,但是有一部動漫卻將這些繁瑣的知識變成了生動有趣的故事,這就是《工作細胞》。《工作細胞》是由日本漫畫家清水茜於2015年3月開始連載在《水刊少年天狼星》上的漫畫,動畫版於2018年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