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泰國佛牌的都知道,佛牌的功效與督造佛牌的師父修為有很大關係,一尊功效好的佛牌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因此很多佛牌在介紹時都會帶上督造佛牌師父的名號,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古巴」、「龍婆」和「阿贊」,那這些師父的稱號有什麼差別呢?
其實,這與泰國僧人地方性差別有關,泰國是黃袍之國,泰國僧人按照地方區域劃分,主要分為南部、北部和中部三個地區,這三個地區對僧人的稱呼也有所不同,泰國北部稱呼僧人為「古巴」,中部稱呼僧人為「龍婆」,南部稱呼僧人為「婆禪」,而「阿贊」屬於尊稱,一般為弟子稱呼師父的用語,在這裡泰聖閣一一為各位善信介紹。
古巴(Khruba)
古巴通常居於泰國北部,屬於一閣派別的僧人,身穿深褐色袈裟,也即是「大師」。在泰國北部如清邁、清萊等地區,僧人常被稱做古巴,主要修行派系以古巴洗威猜或阿姜曼為其核心。當代最為著名的古巴稱號師父有孔雀王,古巴阿里雅查等。
龍婆(Luang Phor)
龍婆一般稱呼僧人資歷深以及中年的僧人,有父親的意思。一般年齡在30到60歲的僧人都會被稱為龍婆。龍婆後面的字為僧侶的本名,例如龍婆術、龍婆添、龍婆培、龍婆坤等。
在泰國,寺廟數量眾多,有兩萬多所,在其中僧人的數量也非常龐大,一龍婆為例,在泰國,至少有三位師父叫做龍婆判,有多位師父叫做龍婆添,主要是因為本名是添的師父數量實在太多,而為了區分,有的師父就會被另命名,例如其中一位師父就被稱為「歪頭添」。龍婆是對大師的尊稱,而術或添則是名字的簡稱。中國很出名的明星李小龍和成龍,都叫做「龍」是一個道理的。
阿贊(Archan)
阿贊也被譯為「亞贊」,一般為弟子對師父的稱呼,學生稱呼教師也為阿贊,有老師的意思。阿贊也可指僧人,尤其是泰國森林派的僧人,如果我們看到泰國僧人卻又不知道該如何稱呼,又擔心自己失禮時,那我們就可以稱呼師父為阿贊。
此外,阿贊亦可指在家修行的居士和外道法師。阿贊有白衣阿贊和黑衣阿贊之分。一些穿著白衣在家的修行者,也會被泰國人稱為白衣阿贊,這些白衣阿贊除了懂得佛理外,還會修行一些法術,例如刺符和降頭等。而身穿黑衣的阿贊,通常居住在柬埔寨、緬甸一帶,他們多精通於巫術和下降頭。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許多在家修行的阿贊本身與泰國森人的制度是沒有關係的,他們並不要需要遵守戒律,可以喝酒、結婚等等,但是真正達到修者級的阿贊是需要遵守五戒,八戒或十戒的戒律。
在這裡泰聖閣再為各位善信介紹一些泰國僧人其他的尊稱以及泰國的封號,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龍批(Luang Phi)
龍批一般稱呼年齡比較年輕的僧人,有兄長的意思。
龍普(Luang Phu)
龍普一般稱呼僧人資料較深以及年齡較大的老僧人,有祖父的意思,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從60歲起到100歲的僧人,都會由龍婆改稱為龍普。
龍達(Luang Da)
龍達一般稱呼為較為年老的僧人,多為親人之間的稱呼,有外祖父的意思。
婆禪(Potam)
婆禪在泰國南部一些州府,人們喜歡稱呼當地的僧人為婆禪,同時,在馬來西亞的北部,例如吉打州等地,很多華人也喜歡稱呼僧人為婆禪。
泰國僧人的封號:
崇迪(Somdej)
崇迪又稱「順德」,泰國佛教界的最高稱呼,有聖僧的意思,是泰國7級僧人中最高的一級,用來稱呼僧王長老或者副僧王,這個稱號必須通過泰國國王冊封才能或者這一殊榮。
周冠
周冠是僅次於僧王地位的僧人,是按照僧侶監管辦公室評選出來的,評選的原則主要是看僧人對於國家的貢獻以及人民愛戴的程度等,這個稱號也必須是有泰國國王冊封而來。
昭坤
昭坤是泰國僧人制度體系中掌管一個省府的僧人,昭坤的權利包括財務分配,資源分配以及寺廟的管理等。
僧王
僧王是泰國僧人制度體系中最高長官,掌管泰國所有僧人的身份證、護照,同時負責資源分配,是寺廟管理的最高機關「僧王寺」最高長官。全泰國佛教界只有一位僧人會被封為僧王,僧王是泰國佛教界的最高權威者。
歡迎各位留言更多師父稱呼的問題,更多佛牌知識泰聖閣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