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5日,中國傳統的七夕情人節,在這個浪漫的節日,有不少情侶選擇去看一場電影來渡過這溫情脈脈的時光。
片方也抓準機會,在七夕節當天有兩部有關於愛情的電影同時上映,那就是鍾楚曦、馬思純、黃景瑜主演的《蕎麥瘋長》,以及李鴻其與李一桐主演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
情人節浪漫且獨特的氛圍很容易讓小情侶忽略掉電影本身的質量,反而沉迷於電影營造的噱頭之中,而我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單身人士,也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看完了《蕎麥瘋長》這一部電影。
在電影院裡度過了漫長的兩個小時之後,我發自內心的想要吐槽一句:鍾楚曦和馬思純都這麼美了,為什麼非要演這麼爛的電影?
在電影放映的過程中,我親眼見證著放映廳從座無虛席到紛紛離場,從開開心心到鴉雀無聲,著實證明了《蕎麥瘋長》這部電影不太符合小情侶在情人節的觀影喜好。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為什麼《蕎麥瘋長》不適合在七夕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上映。
這部由陳正道擔任監製,徐展雄導演編劇,馬思純、鍾楚曦、黃景瑜主演的電影《蕎麥瘋長》,把時間背景放置在了90年代,三個性格不同卻同樣對未來充滿憧憬的青年,因為漂泊而被命運緊緊的牽連在一起,電影聚焦了小人物的成長,但是逼迫他們成長的社會現象卻不夠接地氣,諸如偷窺和強暴等沉重的話題也讓故事沉不下來。
在電影中雲蕎(馬思純飾)選擇漂泊的原因是想讓自己的人生「活成一部電影」,她熱愛歌曲,渴望像電影一般活的轟轟烈烈,但是現實卻用慘痛的教訓告訴她,電影也分為喜劇和悲劇。
李麥(鍾楚曦飾)是一個既漂亮又有天賦的舞蹈演員,她在小城市擁有著一眼看得到盡頭的人生,這讓她十分嚮往更大的舞臺,但是命運就是這麼不講理,偏要你浮浮沉沉得不到解脫。
吳風(黃景瑜)最嚮往平凡人的生活,他一拳又一拳打的瀟灑,卻被迫捲入無法抽身的泥沼中。
《蕎麥瘋長》為了突出三個人命運的轉折,把所有的事情都往最沉重的方向去刻畫,並且過於藝術化的手法讓整部電影看起來像是一部抽象的文藝片,實在是讓人提不起來興趣。
在這部電影中,兩位女演員都美的驚人。
鍾楚曦飾演的李麥像一朵開到荼蘼的花朵,在舞臺上跳舞的樣子美的驚人、豔光四射,簡直就是顛倒眾生。
而馬思純飾演的雲蕎則像是一團迅速蔓延的火焰,把她的痛苦、她的不甘、她的絕望變成火焰的養料,讓觀眾也能感受到雲蕎在電影中的熱烈。
雖然整個電影爛到不知所云,但是兩位女主的演技還是把劇中人「我命由我不由天」,轟轟烈烈奮不顧身去追逐夢想,卻最終無奈向現實屈服的故事演的淋漓盡致。
壞就壞在,《蕎麥瘋長》的男主演是黃景瑜,他所飾演的吳風在設定上是心中嚮往平凡生活,但卻身陷囹圄,像是整部電影裡最乾淨和美好的化身。
但是看完他的表演我只想說,這是演了個啥玩意兒?
臺詞爛,表情僵硬,整部電影除了笑的時候,不管是悲傷憤怒還是絕望都是一個調調,把本該是電影中最出彩的角色硬生生的演成了一個連接兩位女主角的工具人。
這次七夕看到《蕎麥瘋長》,很像是上一次跨年的時候打著末世之戀旗號去營銷的《地球最後的夜晚》,但是《地球最後的夜晚》不管怎麼說都把氛圍和質感做到了極致,就算不討情侶的喜好,也很得影評人的讚賞。
而《蕎麥瘋長》則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偽文藝片,劇情空洞、線索混亂、主線支線一塌糊塗,關於命運的暗示拍攝的不知所云,也許是導演想要拍出電影的文藝片質感,但是因為功力不足而顯得無病呻吟且矯揉造作。
這部電影的時間線設定在90年代,但是三個人分頭去追夢的時候,宛如在三個不同的時空中,並且滿滿都是支離破碎的拼湊感,若不是因為導演在採訪中說影片的內核是「突出異鄉艱難打拼的小人物的命運」,我在電影中還真的很難感知到。
電影到底好不好看,不是搞一些花裡胡哨的噱頭來掩蓋,最終是還要觀眾說了算。
《蕎麥瘋長》上映已經超過了十個小時,卻才破3000萬票房,而與它同臺打擂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僅僅五個半小時票房就超過了兩億,連《八佰》票房都輕鬆過了億。
這部《蕎麥瘋長》你覺得值得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