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退休那些事-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2021-01-17 上遊新聞

孔子曾說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

原本70歲是人從心所欲的階段

但在關於「退休」的歷史裡

古代官員有許多限制

文| 陸棄  圖| 準辛 孤城煢狼 will 張少偉

「退休」這個概念,我們當代人並不陌生。尤其是2015年以來,國家人社部提出將逐步向社會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引發了民眾大規模的討論。目前,我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男性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

誠然,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之一,但回望古代,真正意義上的「退休」概念出現較晚,並且在很長的時間內沒有退休工資。現代人享受的退休待遇,是經過漫長的歷史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的。

「人到古來稀」時才退休

退休這碼事,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有了。只不過,那時候不用「退休」一詞,而叫「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傳》裡說:「退而致仕」。「致仕」即把權力交還給君王。從這一層意義上講,古代只有官員才有「退休」。因為只有官員才涉及將權利交還給君王,其他階層不存在這種情況,也就無「退休」一說。 

▽▲  圖為《禮記》,其成書於漢代,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

那麼,古代官員多大歲數才被允許退休?《禮記·曲禮》做了最早的規定:「大夫七十而致事」。也就是說,古代官員70歲才允許退休,這在古代是高齡中的高齡。唐代大詩人杜甫曾作《曲江》一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意思是得享70歲高壽的人從古以來就不多見。

▽▲  圖為杜甫。

學者林萬孝在《我國歷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一文中估算:周、秦時人的平均壽命約為20歲,漢代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杜甫在《羌村三首》中說自己「晚歲迫偷生」,其實他做這詩時才46歲,就已經稱自己是「晚歲」了;而另一個大文學家蘇東坡,寫「老夫聊發少年狂」中的「老夫」時,也僅僅只有38歲。如果不算上嬰兒的夭折率和戰爭的因素,按《人口論綱要》文獻估算,古人平均壽命能達到60歲左右,確實是相當短。

▽▲  圖為蘇東坡。

70歲退休,對於平均壽命本就不高的古人,基本可以算是「終身制」。因為沒有幾個人能來到「退休」的歲數,就故去了。直到明清兩朝,當權者大概覺得70歲實在太高壽,故將官員的「退休」年齡降了下來,變成了60歲——「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60歲「退休」較為合理,幾乎和現在一樣。

歷朝歷代「退休」待遇各不同

「退休」一詞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是什麼時候呢?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在《復志賦序》一文中說:「退休於居,作《復志賦》」,這是文獻記載的關於「退休」一詞的最早記錄。可以說,是韓愈「發明」了退休一詞,後人用之,漸漸流行開來。《宋史·韓贄傳》有「退休十五年,謝絕人事,讀書賦詩以自娛」的語句,已比韓愈晚了幾百年。 

▽▲  圖為韓愈。

關於「退休」待遇,各朝各代是大不相同的。比如漢代規定,年歲70,官員達到一定級別(年薪兩千石以上),「退休」後可領取在任時俸祿的30%作為退休金。達不到這個條件則沒有「退休工資」。年薪兩千石的標準高不高?漢代的「太守」年薪兩千石,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幹部,級別相當高。這樣一來,古來稀的年紀再加上級別的控制,真正能享受到「退休」待遇的人依然很少。

這一情況到了唐朝有所改變。唐朝皇帝的朝堂實行差別化「退休工資」待遇制,功臣元勳是第一級,經皇帝特批「退休」後,與在職時享受相同全薪,只是沒有權位;五品以上「退休」官員給「半俸」;六品官以下「退休」後則無「退休金」,有「唐致仕官,非有特敕,例不給俸」的規定。但為了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可以分配一定數量的土地作為補償。

到了大明朝,貧民出身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官員特別「摳」。一般情況下是不給「退休」官員發放「退休金」的,但會免除「退休」官員的賦稅和徭役。並且,若經調查發現「退休」官員家裡實在太窮的話,「有司月給米二石,終其身」,算是另一種名義上的養老補貼。

▽▲  圖為朱元璋。

相對來說,「退休」官員待遇最好的是宋朝。宋朝重文輕武,是文人的黃金時代,經濟又高度發達。尤其宋神宗以後允許帶職「退休」,除了沒有了實權,官員待遇不變。而且為了鼓勵「退休」,「官員」退休時皆晉升一級,「退休」後仍然擁有加銜晉級、參與朝政的權利。

▽▲  圖為宋神宗。

官員告老還鄉「乞骸骨」

「伴君如伴虎」,在古代,當官可以說是冒著生命危險。如果伺侯了半輩子皇帝,僥倖不死熬到退休,也算是人生幸事一件。官員和皇帝坐在板凳的兩頭,對板凳這頭的大臣來說,功業已建,激流勇退是明智的選擇。如果當退不退,惹得皇帝動怒,反為不美,甚至引來殺身之禍。對坐在板凳那頭的皇帝來說,大臣們知道很多秘密,一旦不在御前,有點「放虎歸山」的意味。雖然這「虎」老了,但還是要隨時監控,以防生事。

大臣們申請「退休」,常常用到一個詞,叫「乞骸骨」。在古人的觀念裡,他們做官,等於將身體賣給皇家,退休時不僅交還了權力,還要乞求皇帝將自己這一把老骨頭還給自己,以期能埋在老家。大臣可以「乞骸骨」,但最終能否退休,還是天子說了算。

漢代著名經學家張禹多次申請退休,皇帝從不答允:有病太醫給你看,無論如何不準「退休」。到了宋朝,大臣告老還鄉,當權者不允的事更是時有發生。譬如兩朝元老向敏中,到了「法定退休年齡」70歲,皇帝仍不準退,直到72歲死在宰相任上;老臣孫固雖多次請辭,太皇太后也不心軟,感念朝廷知遇之恩被拒後「強起視事」,75歲死在任上;老臣孫沔71歲被宋神宗委以守邊大臣的重任,最終因不忍長途跋涉之苦,死在赴任途中……

班固在《白虎通·致仕》篇中提出「懸車致仕」,就是說原本在70歲的高齡,耳不聰目不明,此時將車高高懸掛再不適用,是告老還鄉,安居在家的好事。所以,對古代從政的大臣們而言,如果能順利「退休」安享晚年,便完成人生中一件從一而終、得了善終的事業。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冬日暖陽 - 上遊新聞·匯聚向上的力量
    https://www.cqcb.com/county/nananqu/nananquxinwen/2021-01-15/3582599.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d/file/county/nananquxinwen/2021-01-15/a4bf5ba66f2da61b2df54bca2445b4cf.jpg",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 「富得流油」,原來是真的-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在西北油城克拉瑪依市南部的獨山子區有一座呈東西走向不與其他山脈相連的獨立山體孤獨地屹立在戈壁灘上從去年底開始這座山中的數個溝谷內便不斷有石油湧出地表成為了獨特的石油湧泉景觀這些石油或是匯聚於低洼處形成油沼
  • 大自然的少女心-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開展重陽節活動-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全民健身讓城市更活力-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區將繼續打通公共體育服務「最後一公裡」,深入實施為民惠民行動,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全民健身體育運動中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繼續辦好國際馬拉松賽等活動,使體育賽事成為連結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紐帶,為經濟社會發展匯聚起新動能、新力量,推動新時代潼南體育創新發展。
  • 大到超乎想像的淡水魚類-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在古代,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淡水區域,在歐洲曾發現1.2億年前的化石。到後來,只分布分布在北美洲及其附近。鱷雀鱔卵有毒,肉可食,但在美國中部和北部幾乎從不被人食用。在俄羅斯抓到過一些六須鯰魚,它們的胃裡有人類的殘骸,大部分專家認為那些受害者在被鯰魚吞下之前已經淹死,鯰魚只是吃了人類的屍體。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本組圖:王奉琳 攝今年的春天似乎還沒感覺到就已經快到夏天就讓我們再看一次2020年的花開因為它代表了一種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人生的最高境界:半-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無論人還是事,少有能一直維持在頂點的。即便達到了「滿」的狀態,也不會持續多久。如果總是執著於終將失去的東西,到頭只會是一場空。太滿留不住,太空又生哀。其實半,反而是一種擁有。往後餘生,萬事宜半。事實上,能扛得住壓力的,往往也是那些懂得解壓的人。 02 欲望宜「半」欲望這種東西,人皆有之。但高境界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成為欲望的奴隸。
  • 加強鐵路常態化巡查 - 上遊新聞·匯聚向上的力量
    {"title":"加強鐵路常態化巡查",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hechuanqu/hechuanquxinwen/2021-01-07/3538607.html", "image":"",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id":
  • 「包姐」的麻辣生活-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上遊新聞記者 錢波 劉波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社會各界捐款捐物473萬元-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2月5日,我區舉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捐贈儀式,眾多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紛紛伸援手,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企業家和愛心人士的社會擔當,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區委書記滕宏偉,區委副書記、區長張果等出席捐贈儀式。本次捐贈儀式上,共有10家企業和部分愛心人士積極捐款捐物,籌集資金和物資共計約473萬元。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各地群眾歡天喜地慶元旦-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希望通過此次表彰活動,號召和感染更多的群眾加入到志願者這個社會群體中來,為共同奔向美好幸福的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月陽社區2020年度最美抗疫志願者劉朝華表示,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他將繼續做好志願服務,為社區平安、墊江平安盡綿薄之力。
  • 降雨不停 巡查不止-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田坎警察」鑄就不凡警心-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平日裡碰面陳警官總是樂呵呵地噓寒問暖,辦起事來雷厲風行一點都不含糊,之前電瓶車被偷全靠他才得以找回。」當地居民楊先生談起陳小峰就豎大拇指。今年上半年,從事農產品銷售的楊先生一早來到市場準備早市,突然發現前一晚停放在農貿市場外的電瓶車不翼而飛,他當即報警。
  • 低卡美味的紅薯卷-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原標題:低卡美味的紅薯卷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王菲,50歲的第一天-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王菲包辦詞曲、竇唯編曲的《出路》,就是這段記憶最鮮活的見證——「聽說1999年是世界末日 / 到時候我們一定要結婚 / 並且有個孩子 / 在他還沒做太多壞事之前 / 讓上帝把他帶進天堂 / 也許我們也能沾光 / 我有很多問題 / 解決不了的問題 / 我缺乏耐性 / 沒什麼事能讓我滿意 / 我常得罪人 / 這好像是天生的本領 / 我討厭當明星 / 卻希望引人注意……」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朝天門由於佔盡了重慶水路交通的便利,它逐漸發展成了長江上遊最大的港口碼頭。▲ 碼頭不僅聚斂大量的貨物,也收集了人氣,過往的商人、遊客、船工、挑夫……三教九流的人匯聚於此這艘花了21天時間從宜昌通往重慶的輪船開到朝天門這事徹底改變了一個城市的命運。 此後,重慶被徹底捲入了全球市場。
  • 張曼玉鍾楚紅:決裂八年-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別人問她,「那個年代阮玲玉遇到這種事就自殺,你要遇到同樣的事會不會自殺?」不斷有人出重金邀請鍾楚紅復出拍戲,她都沒有答應:「從那些送來的劇本中,我發現人們只想看二十年前銀幕上的鐘楚紅,而不是現在這個我,還是不要令他們失望吧。」
  • 巫山旅遊走進四川宣傳營銷-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