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小林
我國是公認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我國的GDP總量大概是美國的三分二左右。由於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比較快,未來很有希望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因此,圍繞我國GDP總量何時能超美國的話題,也是經常有人討論。不過近日的一份報告卻說,我國GDP總量早已經超過了美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近日世界銀行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早在2017年,我國的GDP總量就已經超過了美國。世界銀行作為一家權威性較高的國際性銀行,給出的報告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而且這份報告是歷經4年才得出的,中間做了大量統計和研究,進一步表明了它的可靠性。
不過,世界銀行在這份報告中得出的我國GDP總量超過美國的結論,並不是按匯率計算的GDP總量,而是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總量。按照這個方法計算,我國2017年的GDP總量達到了19.6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當時的19.49萬億美元。
除了我國之外,還有幾個國家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總量也有較大提升,比如印度,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出的GDP總量居然超過了日本排到了第三位,如果按照匯率計算,其GDP總量僅能排在全球第五位。此外,俄羅斯和印度尼西亞按匯率計算的GDP總量都沒能進入前十,而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總量分別為第六和第十名,義大利和加拿大則被踢出前十。
其實按照購買力計算出的我國GDP總量超過美國的說法並不算新鮮,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得出過同樣的結論,而且時間還要更早。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說法,我國按購買力平價算出的GDP總量在2014年就已經超過了美國,當時我國的GDP總量超過了18萬億美元,而美國僅17.5萬億美元。
對於我國的GDP總量已經超過美國的說話,並不值得沾沾自喜,反倒要更加認清自己的地位,誰知道這是不是有意吹捧我國,然後想讓我國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以購買力平價衡量各國經濟規模的大小之所以不能成為主流,是它還存在一些缺陷,不能反應一國的真實經濟實力和在全球的影響力大小。所以美國至今仍是全球經濟實力最強、影響力最大的國家。
況且就算是我國GDP總量超過了美國,但富裕程度仍然不及美國。按照19.6萬億美元的GDP總量計算,2017年的人均GDP也不過才1.4萬美元,距離富裕的發達國家還有不小距離,而美國2017年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6萬美元。所以毫無疑問,我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想要成為富裕國家仍需繼續努力。
當然,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出的GDP也並不是完全沒意義,至少可以反映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與富裕的發達國家差距有縮小。比如我國2017年的實際人均GDP不到8800美元,可這8800美元在我國的購買力就相當於的1.4萬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這是因為我國的物價水平更低,買同樣的商品花的錢就比較少,而美國卻恰恰相反。
審核:李閏
鄭重聲明:本文內容為希財網作者版權所有,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本站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否則,本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