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多爛片,低成本小製作意味著廉價的質感和無腦的情節,但很多時候如果抑制住我們聰明的智商,忽略掉不合邏輯的填坑,就只圖看個爽,來釋放下被工作生活憋壞的壓力也沒什麼壞處。以下重口味恐怖片推薦可能會產生不適,口味清淡者退散。
1. 別敲兩次門 Don't Knock Twice (2016) 豆瓣評分5.0
故事大概講述了一個釘子戶和惡魔鄰居之間的愛恨情仇,核心設定是被惡魔寄生的老太太家有一扇黑科技大門,敲一下是喚醒惡魔,敲兩下打開地獄大門,這也應和了片名。果然,機智的中國人一般都是敲三下或者按門鈴。
片中惡魔特效拙劣,乍一看像一頭變異的犛牛;各方角色的妝容也很粗糙,完全沒有一般恐怖片大咪咪美少女的標配。總之畫面上不要奢求太多,身經百戰的群眾們放心觀影沒有太過刺激的辣眼睛畫面,驚嚇效果還依靠音效的省錢套路。
故事情節上能看出編劇的野心,但是可惜的是整體節奏把握的有些跑偏,前半部集中挖坑嚇人,後面填的有些毛躁膚淺,情節上的脫節讓觀眾難免有出戲的感覺。結局可以給個贊,循環往復的惡魔尋找僕人的反轉也算有點突破。
故事的胚子不算太差,如果換組演員,修飾下劇情,多追加點投資,本片應該能算的上黑馬,可惜小成本讓整體顯得太過粗糙,總的來說可以勉強一看。
2. 人類削減計劃 The Thinning (2016) 豆瓣5.3
故事設定類似《人類清除計劃The purge》,情節上仿照北野武的《大逃殺》,選角上超低配《嘲笑鳥》系列。劇情大概講述了架空的未來美國,為了消減龐大的教育開支決定對學渣們進行慘無人道的內部屠殺,感覺有點諷刺殘酷考試制度的意思。
這種殺戮片各種精彩的死法是一大看點,本片當然該有的基本配置也還齊全,但新鮮的道具殺人套路卻缺乏創新,血漿灑一灑湊合看吧。男主角的選定是吐槽的重點,女主口歪眼斜讓人誤以為畫面變形,男主根骨清奇下巴猶如廚房裡的開瓶器。不得不說好歹也是青春校園片,走點心上兩個顏值在線的也能拉高下群眾的整體平價。
情節上沒有什麼亮點,套路還是按照之前的前輩們的格式來。先是一幫學渣互懟,死了一圈人留下幾個有身份有背景有能力的下陰招刷套路,最後男女主角在光環下贏得遊戲。片中唯一有點意思的是皆用州長兒子的參賽隱喻了美國社會目前教育界的走後門的現象,但是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個我們也都習以為常不用多說。
總之,低成本的殺戮恐怖片,看個爽就好了,隱喻什麼的都不重要,誰看恐怖片還帶腦子來?
3. 末世孤行 Here Alone (2016)豆瓣5.4
拍爛了的喪屍病毒肆虐後的廢土設定,喪屍還是那種缺胳膊少腿滿臉爛肉的喪屍,廢土還是那種山清水秀如同史前文明的廢土,另類的是導演借著喪屍的殼拍了一部討論人性抉擇的文藝片?
畫面拍的很精緻,各別場景讓人有一種恍然是人與自然紀錄片的感覺,有一場女主洗天體浴裸露XX的戲,不過山巒溝壑猶如平底鍋上的煎蛋,圍觀群眾還是散了吧。女主無感無愛,男主低配版行屍走肉裡的瑞克,總之一點都不帶感。
劇情上太過文藝,前半段絮絮叨叨末日生活的場景,節奏太過緩慢讓人一直以為種子是愛情動作片卻錯下成了葫蘆娃。最後關於人性的救贖其實也就那麼個套路,沒覺得有多震撼,更多的只是驚嘆那喪屍的無聊。如果這麼個強度的喪屍都能讓人類滅絕,那其他喪屍片中的怪物估計已經可以佔領宇宙。
披著喪屍片外衣的文藝片,完全不嚇人,口味很清淡。其實每一個喜歡喪屍片的朋友應該都有拿電鋸粉碎喪屍潑一鏡頭血漿的情懷,只可惜本片風格上有點跑偏。
此《解凍》並非美國恐怖片冰川下寄生蟲的那版,這個講述了冰封的漢江融化後露出無頭女屍的連鎖殺人魔事件。片中精神分裂和真假幻覺的套路依然存在,探案的套路大家都已知曉,依賴男主的演技過硬,雖然有點一驚一乍的故弄玄虛但好在也算精彩。
畫面上高能預警,看完吃不下肉系列,各種屍體的特寫鏡頭充分滿足窺屍癖的變態心理,也能順帶達成助你減肥的良好效果。韓國的演員演技基本上都在合格線上,這個給個好評。
劇情上有些詬病的就是套路其實誰都明白,但是硬玩套路就有點讓人覺得反感,如果你喜歡那麼經常性的反轉會讓你覺得爽嗨,如果你厭惡那麼你覺得這和東野圭吾的作品比就是一個垃圾。其實話說回來,能和你心中大神做對比就代表了本片起碼是部合格的作品。
綜合來說推薦指數最高,只要不太挑剔,能讓你很爽的過完一百二十分鐘的觀影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