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呢,昨天大家開開心心的過端午節,然而卻有網友爆料說李子柒發端午節視頻遭韓國人舉報下架。
理由很簡單:端午節韓國人不吃粽子!
中國廣大的網友可不答應。
毋庸置疑,端午節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而韓國因為申遺了一個江陵端午祭,就想將端午節作為他們的專屬節日?
實在是個心機boy!
事實上,中國的端午節跟韓國申遺成功的端午祭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01.端午節起源於中國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古代,時間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也有說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人們又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
吃粽子、放紙鳶、掛艾草菖蒲、打馬球、浴蘭湯是中國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我們再來來看韓國端午祭(不是節哦)都有哪些項目呢?
全稱是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陵地區農民在端午節氣時間裡特有的一種巫俗祭祀活動,並不是特指一種節日。
看得出來,韓國的端午祭就是一種地方的祭祀活動,而中國的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
換句話說,韓國的端午祭,既不吃粽子,也不賽龍舟和紀念屈原。
自然與我們的端午節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稱謂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端午節已於2009年成功申遺,成了中國最早入選非遺的節日。
02.如何不讓我們自己的文化被他人「搶走」?
如果不是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我們會一直以為端午節同中國的其他文化一樣,無需多說就是我們中國的節日、中國的文化。
然而這樣的想法卻一次次被鄰國打臉,泡菜和端午就不說了,還有拔河、儒學學院,甚至連孔子都差點成了韓國的。
而據報導,中國象棋已被印度申遺6次。
在一次次被「搶」的背後,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對於很多傳統的優秀文化,遠沒有有些國家重視和傳承得好。
比如對於節日的參與感就在降低。
我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看賽龍舟賽、戴香囊、掛艾葉、喝雄黃酒,那種節日氛圍就非常濃厚,但是後來,就越來越淡,甚至沒有。
因此,要好好繼承和發揚我們的優秀文化,不讓我們自己的文化被他人「搶走」,我覺得要做到以下幾點。
俗話說的落後是要挨打的,提升國際影響力我們需要做好硬實力和軟實力雙重輸出。
軟實力即國家形象和影響力,最近中國經常性舉辦國際大型賽事:G20峰會、財富論壇等,均已彰顯大國實力。
而硬實力自然是需要科技與人才的支撐了,中國品牌華為、騰訊、大疆無人機、中國高鐵均已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
隨著國家提出中國製造2025,技能強國已成為全民共識,作為國家科技和經濟領先的粵港澳大灣區更是身先士卒努力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技能人才,其中廣州市白雲工商技師學院更是其實最鮮明的代表。
做為廣東地區在校生最多的技師學院,白雲秉承「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理念,過去七年連續評為「廣東技工教育20強第一名」。
在去年的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中更是獲得了服裝設計類的冠軍,被廣東省授予「記大功」單位。
成績的獲得來自不易,未來的日子,白雲也將緊隨國家發展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