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簡二家
以前大家糾結:我要買什麼牌子的電視。
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糾結:我要電視還是投影儀。
科技的更新,帶來了更多甜蜜的煩惱,也撼動了電視的馳騁江湖多年的霸主地位。
五花八門的選擇,挑花了眼。
我今天這篇,不是專門來安利or貶低投影儀/電視的。畢竟每個人預算不同,訴求不同。
有人想要高清,不care屏幕大小。
有人想追求大屏幕,然囊中羞澀。
有人不想做選擇,高清和大屏他都想要。
……
你看,不同檔位的電視和投影儀,存在即合理。
我能做的,不過就是提供更多的信息,消除一些片面的誤解,輔助大家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否則可能就跟有些朋友一樣,當年跟風買的投影儀,沒用過幾次,就因為畫質太差,閒置了。
當我們在糾結電視和投影時,我們在糾結什麼?
承認吧,我們糾結的主要矛盾其實是:我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是選大屏,還是選高清。
當預算可以如水閘般放開時,其實往貴了走即可:高清和大屏,我都要啊。
然而更多的情況是:我預算只有2000/3000/5000,我應該選電視還是投影?
在這個預算下,請認清現實:高清和大屏(此處我指的是100寸往上),基本只能二選一。
萬元以下的預算:
投影儀可以滿足你100寸的大屏需求,然清晰度最多只能擇1080P。
電視可以輕鬆體驗4K的超高清畫質,不過100寸是別想了,55寸、65寸將就以下吧。
魚和熊掌你都想要?
請狠狠往上加預算。
2017年3月,王思聰微博上曬出了當時國內購買到的第一臺索尼旗艦電視新品——100吋的索尼Z9D。
一搜價格:50萬。
打擾了。
王思聰的例子比較極端,我們再看看市面上其他大屏電視。
100寸的紅米:19999。
85寸的三星:20999。
很多人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選擇投影儀,大多是奔著「大屏」和「攜帶方便」去的——
「王思聰50萬才能買到的100寸,我2000塊就可以買到了。100寸&120寸是目前主流家用投影儀幕布尺寸。雖然清晰度不咋地,但是咱也不介意啊!要的就是氛圍感!沉浸感!身臨其境感!租房子搬家還可以直接帶走,不香麼~」
而很多5000以下預算的人被投影儀勸退,大多是因為它的清晰度——
「你大是大,可是不清晰啊!2000塊的電視可以輕輕鬆鬆上4K,你卻只能徘徊在1080P,客廳窗簾遮光度若不夠,還不配白天看電影了!這怎麼忍!更何況我也不需要你這麼大,我家也不大,看這麼大屏幕宛若在第一排看電影,怪累的。」
萬元以下的預算,忍耐以下,大屏和高清,請老老實實二選一。
剛才我們討論了五六千以下的電視和投影儀的主要矛盾:高清or大屏。
當然,也有人並不care高清or大屏,更看中「護眼」這個點。
那麼,投影儀一定更不傷眼麼???
非也。
普遍的認知是:電視是自發光,有藍光,有頻閃;投影儀是漫反射,無頻閃,肯定後者更不傷眼啊!『』
這個認知沒有錯,但,不全面。以上只是其中一個維度。
電視自己會發光,看電視好比你直視太陽這個大光源;而投影你看到的是光的漫反射,好比你直接看月亮。從這個角度,確實看投影比較護眼。但是,別急著下結論。
此處需要科普一個護眼小知識:不要關燈看手機/電腦/電視。
瞳孔是用來調節光線量的。身處黑暗環境時,瞳孔會不自覺放大,為了放進來更多的光線。關燈時,環境光黑黢黢,於是我們的瞳孔會放大,以放進來更多光線。此時眼前的屏幕就格外「刺眼」。
另外,環境光和屏幕的亮度相差太大時,瞳孔和眼部肌肉需要來來回回切換模式,以適應光線變化。長此以往,眼壓升高,視力下降,甚至……誘發青光眼。
同理,小朋友寫作業時,除了打開檯燈,還得開個頂燈。此舉可以有效降低和環境光的亮度差,為眼球大大減負。
等等,這和投影儀有什麼關係呢?
別忘了大部分投影儀的軟肋:見光死。
市面上大部分投影儀(泛指5000元以下的),基本都需要關上遮光度賊好的窗簾or夜間關燈使用,越夜越美麗。
電視可以開燈看,但是投影儀必須在黑暗中看啊!
從這個維度講,投影儀對視力的殺傷力,要遠遠大於電視。
這還沒完。
投影儀的第二個軟肋是,畫面清晰度低。
3000塊的預算,720P的投影儀,or 4K的電視。
而我們擁有強大調節能力的眼睛,會在畫面不清晰時,不知疲倦地進行自我調節。
視疲勞的後果,就是視力下降。
所以這一局,對不起,投影儀又輸了。
無怪乎有些人看投影儀久了,會覺得眼睛發酸發脹——它不停處於調節狀,著實很累。
倘若你是奔著「投影儀比電視更不傷眼」去的,然後買了一個白天不拉窗簾不能看的低清晰度投影儀,很可能會大失所望。
總結來說,要護眼,少看屏幕,多出去戶外走走,比什麼都強。
白天不關窗簾能看投影麼?
很遺憾地告訴大家,市面上5000以下的投影,都不太行。
B站上有個up主@駑馬星球,買了10幾臺不同價位的投影儀,分別做了測試,從1000+到8000+。
在打開窗簾的情況下,除了這裡最貴的愛普生tw5800,和當貝X3,能看到些微畫面,其他基本都撲街了,白茫茫一片。(原視頻可以去B站找~)
而電視的畫質,屹立不倒~
(截圖來自B站up主@駑馬星球)
視頻中up主還測試了白天合上窗簾的畫質。
我猜測,視頻中測試的窗簾遮光度應該一般,所以大部分便宜的投影儀一樣撲街了。
5000左右及以上的投影儀,非常努力且掙扎地在詮釋「一分價錢一分貨」。而電視畫質,依然yyds。
當然,見光死的投影儀們,一到關燈的晚上,齊刷刷都可以了:
為什麼大部分投影儀在白天不合窗簾的情況下,都紛紛撲街呢?
因為亮度有限。
而亮度,也是投影儀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直接決定你白天能不能直接看投影。投影儀的大屏營造的家庭影院感,確實是電視不能輕易給予的。
在考慮了上述所有問題後,倘若你你依然毅然決然想投身於投影儀的懷抱,該怎麼挑合適的投影儀?
最簡單粗暴且有效的挑選法則:看價格。
沒錯,一分錢一分貨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至少它在90%的投影儀上是適用的。
對不起,沒有推薦。
1500以下的投影儀,請別浪費錢了。除非你真的真的一點也不在意480P的渣畫質,和每次必須嚴絲縫合拉上窗簾營造伸手不見五指的黑。
相信我,1500以下的投影儀,大概率是積灰的存在。這個檔位的畫質,和你想像中身臨其境的「家庭影院」簡直是兩碼事。
截取幾個千元檔投影儀的畫質。
「你看這畫面,又大又糊」,韋斯·安德森看了想打人(這還是全黑環境下的畫質哦):
看畫面色彩和mac pro的對比
幾乎變成黑白片了
品牌我就不截圖了
參考一下價格和畫質
感受一下亮度、飽和度、偏色問題
都這畫質了,再大有什麼用。直接開電腦看不香麼!
終於來到可以為之花錢的3000元檔了。
這個檔位,比較適合預算緊張的租房黨。畢竟電視這樣的龐然大物,著實不適合如浮萍般漂泊的租房黨。
3000左右投影儀,部分良心產品可以達到720P,可算作入門款(是的剛才的1500元檔,連入門款都算不上)。
諸如極米Z6X,堅果J9,是這個價位檔的性價比王者。
(極米Z6X,參考價3049)
(堅果G9,參考價2899)
等等,市面上不是有3000左右的投影儀,宣稱可以達到1080P麼?
別被商家忽悠了。
3000元檔的1080P,基本乃「偽1080P」。本質還是720P。
這張圖可以感受一下3000元檔和5000元檔的差別。
白天合上窗簾(遮光度一般的窗簾)後的表現,5000元檔的要清晰很多,3000元檔的「白霧感」更強。
晚上開燈的對比:
5000-6000元的投影儀,畫質進階到了更清晰的1080P,終於有點「家庭影院」內味了。
這個檔位平衡了性價比和畫質。清晰度、色彩還原程度、偏色程度都相對優秀了,我比較建議普通家庭入手。努力挑一挑,甚至還能挑到白天都能看的那種投影儀(比如當貝X3)。
480P/720P/1080P的區別如下圖
且,這個區別,屏幕越大越明顯
這個檔位推薦幾款值得買的機型:
當貝X3(最推薦的機型)
參考價:5999元
3200ANSI流明,實打實的1080P
為數不多白天不關窗簾還能看的一臺投影儀
屬實難得
白天開窗簾的情況下
幾乎只有它還能看得比較清晰
白天拉上窗簾後
更清晰一些
看這個葉子的綠色,比其他的鮮亮很多
晚上關燈後
飽和度就出來了
極米H3S
參考價:5600元
除了白天看起來的畫質遜色於上面的當貝X3
其他維度的表現都還不錯
價格比當貝低一丟丟
價格再往上,就是土豪之選——4K投影儀。
如果說4K以下的投影儀(480P/720P/1080P),都是以犧牲清晰度達到的大屏。那麼4K的投影儀,就是真·高清+真·巨幕的結合體。
對於3000元和6000元預算的朋友來說,糾結的通常是——我要高清還是大屏。
要高清吧,選電視,但是屏幕就65寸將就一下吧。
要大屏吧,選投影儀,但是清晰度就1080P湊合一下吧。
小孩子才做選擇,有錢人——全,都,要。
4K,甚至8K的投影儀,就是把高清和巨幕合二為一。
不過4K投影儀,又分為真·4K,和抖·4K。
前者價格三萬起步,無上限。
後者你可以理解為,並非真·4K。價格在1.5萬-2萬左右。
高端玩家的配置:高端投影儀+幕布+專業音響。沒個10萬都下不來。
這才是真·沉浸式·家庭影院。
通常有這種設備的高端玩家,還會滿足於只在客廳或者臥室順便看電影麼?人家通常會折騰出一整間影音室。
圖的就是高清+大屏的沉浸感。足不出戶,包場影院。
還是那句話,魚和熊掌如果都想要,請狠狠加預算。
咳咳,對於一年都看不了幾部電影的業務玩家,還是老老實實選擇60一張的杜比視界電影票吧。
吃了這12款神仙速食,我再也沒點過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