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八佰》的人,大部分都認可:這是一部史詩級的大片,是近幾年抗戰題材少有的,讓人刮目相看的一部好劇。
但是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認為該片有戰爭場面不實,原型人物刻畫不真等等。為了證實這樣的言辭對於否,小編近日查了有關資料。
關於淞滬會戰,關於影片主角,杜淳飾演謝晉元的原型。《八佰》影片這樣介紹: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副團長,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指揮官。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頭腦敏銳,英勇善戰,頑強抗敵,堅守上海最後一道防線,是中國抗戰史上慘烈戰爭之一。
經過查百度百科、宋希濂《淞滬會戰》、梅州日報APP,閱讀了記者對謝晉元的次子謝繼民的採訪實錄等等。
圖片來自網絡
認為《八佰》真實再現了淞滬會戰和謝晉元的原型,基本沒有脫離事實真相,所反映和演繹的事件是真實的,資料反饋如下:
*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於2014年8月29日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其中,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被追認為英雄群體。這就是謝晉元414名壯士。這與《八佰》一致。
圖片來自網絡
*宋希濂的《淞滬會戰》(2010年9月1日出版),這樣描述:中國軍隊與敵人現代化裝備懸殊,在陸海空聯合作戰的強烈炮火下,頑強抗戰,以血的代價,使日軍死傷四萬多人,迫使敵人從國內多地抽調兵力,四次增援,但均被我軍擊敗,堅持了3個多月,直到四行倉庫保衛戰。
四行倉庫保衛戰一共414人,而為了迷惑敵人,謝晉元對外宣稱800人,所以才有800壯士的說法。影片也是從這裡延伸的。
編輯搜圖
圖片來自網絡:謝晉元一家
*24號,該片上映第三天,記者採訪謝晉元次子謝繼民,他說:這是第二次觀看《八佰》。
稱讚導演很會選題材。四行倉庫保衛戰在中國抗戰史上是著名的保衛戰之一,淞滬會戰是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戰爭。影片再現了當年的戰場。這是謝繼民對影片的肯定。
他還說:影片宣揚了「八佰」將士身上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對弘揚愛國精神和凝聚人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他寄希望年輕一輩:要時刻記住革命先烈,以他們為榜樣,勇於克服困難。這部電影總體來說還是值得看的。
謝繼民《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一書裡面詳細介紹了淞滬會戰和謝晉元的事跡。
編輯搜圖
圖片模糊,建議替換或刪除×
圖片來自網絡
*梅州日報APP介紹:謝晉元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真正的英雄 ,臨危受命,早已做好必死的決心。晉元廣東梅州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也是梅州人的驕傲。英雄不問出處。
另一個原型,鄭愷飾演陳樹生。是一營二連二排四班副班長。
陳樹生,1934年參軍,被編入革命軍第88師第一營。
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官兵們共計留下298封遺書。其中,最為感人的是陳樹生在汗衫上,用自己的血當墨,手指當筆,給大巴山的老母親,寫下一行悲壯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該片再現了此情此景。
10月28日那天,也是保衛戰第三天,戰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程度,在日軍又一次突襲中,敢死隊員陳樹生,身上捆綁手榴彈,拉響導火索,從六樓縱身跳下,與日軍同歸於盡,當年才21歲。譜寫了青年強則中國強的壯烈詩篇。影片此時讓人淚目。
影片中關於陳樹生的人物刻畫,基本沒有刪改和添加。尊重了歷史。
編輯搜圖
圖片來自網絡:謝晉元生前照片
《八佰》為了劇情的銜接和完整性,還塑造了其他英雄,雖然無據可查,但是任何藝術作品都是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
淞滬會戰就是骨架,演員就是血肉,他們有機地融為一體,才可以塑造出有靈魂的作品,才有《八佰》的問世。
因為觀眾看作品的角度與導演拍戲的角度總是有差距的,任何作品問世都不會滿足所有人。但《八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點讚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