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農村的經濟發展雖說落後,但正是在這樣的慢節奏的生活裡才能保留一絲淳樸天然的氣息。不得不承認,有不少古老的「物件」確實是存在於尋常百姓家的。遠的不說,就說20年以前的農村也已經與現在的鄉村生活無法比擬了。但是在村民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富裕的同時,反而卻對過去的一些「老物件」更鍾情了。
很多人都說,過好日子了後,以前的苦日子就再也不想去回憶了。但是當好日子真正過起來的時候,卻對過去的一些事難以忘懷,尤其是對那些過去天天見,看得見、摸得著,如今不見蹤影的「老物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細數一下農村逐漸消失的「老物件」,很多農民都表示棄之可惜,但是留之亦無用。一起來看看,你贊同嗎?
土灶
土灶這個詞,很多城市人看到了可能會不知道是什麼,其實就是用泥、磚頭壘起來的用於做飯、燒水的爐灶。在土灶上的鍋,一般都是直接砌在灶上了,算是一體的,而且土灶上的鍋是比較大的。擱以前,家家戶戶都是用土灶來做飯;再後來,爐子流行了,村裡面的土灶逐漸用得少了,但是逢年過節還是會用土灶上的大鍋來熬菜、煮餃子。直到近兩年,土灶在農村開始逐漸消失,它不再是家家戶戶的廚房裡的必備品了。土灶的消逝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煤改氣」工程的推進,土灶和天然氣共用的話會存在安全隱患;二是環保問題,土灶做飯都需要燒柴火,那就少不了冒煙。
座鐘
小時候老家裡面有一個座鐘,據說是母親結婚時候陪送的,倒退四十年,那個座鐘當時好像是20元買的,說是石英座鐘。那時候手機非常不普及,連尋呼機都少見,家家戶戶一般都是買個座鐘來看時間,而且這種座鐘不用按電池,是機械的,只要給它定期 「上勁」就可以。對於80後的人來說,這種座鐘應該是童年的一種回憶了,因為座鐘上面有個鐘擺,到半點和整點的時候都會有響聲,像是對人們的一種時間上的提醒,那時候80後還是一群小孩,早上7點起,無論醒沒醒,反正是聽到座鐘響7聲後才會從床上跳下來。但是現在這種座鐘早已經消失在我們的生活裡了。
吊扇
在一些村民家裡,可能還保留著吊扇。吊扇,顧名思義就是安裝在房頂上的電扇,有三個扇葉,分為一檔、二檔、三檔,可以調節扇葉的速度。其實人們逐漸對吊扇減少使用也是有道理的,一是掉在屋頂上面影響美觀,也會落塵;二是夏季開弔扇遠沒有空調的涼意來的給力;三是吊扇不如落地扇可以隨意移動。但是吊扇也不是一無是處,最起碼只要哪個房間安了吊扇的話,吊扇給的風力是均勻的、柔和的。但是它還是在與村民的生活漸行漸遠。
雖然這種簡易的吊扇在逐漸消退,但是取而代之的則是另一種衍生吊扇,那便是燈扇。很多村民家裡將這種影響美觀的吊扇取下,將燈扇安裝在臥室裡,這也算是一舉兩得,既安裝了電燈,又有了電扇。平時只要開燈就可以了,燈扇的扇葉只有在使用風扇功能的時候才會張開,其他時候都是處於摺疊狀態,深受人們的喜愛。
結語: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現在,將來還會有更多的常用物件被新事物所取代,新老更替不僅存在於生命之間,還存在於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任何事物上面,我們能做的也不過是欣然接受罷了。關於農村正在消失的這3種「老物件」,老農覺得棄之可惜,你贊同嗎?你還知道農村哪一些消逝的物件呢?一起來說一說吧。
如果喜歡筆者文章的話就關注筆者、點個讚、評論一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哦~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文中有不足之處,還請提出寶貴意見,歡迎大家來說一說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