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艾木子
導演祝東寧跟想像中的不大一樣。
儘管也曾執導過一系列情感題材的影視作品,但翻看祝東寧的簡歷,《戰地獅吼》、《鐵血榮耀》、《桐柏英雄》……這些過於硬核的劇名以及充斥著主旋律的抗戰題材歷史劇,讓人很難想像,他能夠拍出滿屏充斥著「戀愛粉色泡泡」的《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
作為《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的姐妹篇,《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講述了氧氣少女司徒末與物理天才顧未易意外合租後發生的暖甜逗趣的戀愛故事。
憑藉著接地氣的故事情節和劇中細膩的情感互動,《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最終以8.0的高分順利收官。
這也讓網娛君頗為好奇:如此「硬核」的導演是怎麼憑藉甜寵劇出圈的?
在《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收官後,網娛觀察聯繫到了正在籌備新戲的祝東寧,聽他講了講一個「主旋律」導演的青春劇故事。
中國的情感劇
缺的是「由點到線」
《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大結局衝上微博熱搜榜的當天,祝東寧正在廈門籌備即將開機的情感題材的新戲——《酋長的男人》。儘管題材看似奇幻和無釐頭,但這部劇仍然是憑藉著愛情故事的核心打動祝東寧的,就像當初的「小時光」一樣。
「小時光」收官當晚,祝東寧發了一條朋友圈表示:「微博熱搜第一不是花錢就能來的,拿第一得靠實力。」,欣喜之情難以言表。
但其實,《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如此高的關注度,對祝東寧來說,是一個「意外」。
他並不是第一次拍感情戲。此前的《戀愛的那點事兒》、《那年我們青春正好》等都市情感劇也都曾是祝東寧的指導作品,但很遺憾,這些劇都沒在當時引起太大的話題關注。
接手《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的項目,是由於祝東寧在該劇的內容上獲得了情感上共鳴。他對網娛君描述了對這個項目最初的印象:沒有什麼狗血的劇情和做作的情感故事,只是單純的講述對愛情懵懂的氧氣少女司徒末與物理天才顧未易從產生感情,到學習如何經營情感的過程。
這正是他所擅長的情感表達。
從外表上看,出生於陝西的祝東寧,留著大鬍子,皮膚偏黑,有著西北漢子的粗曠和爽朗。但很多人在了解後會發現,在「硬漢」的外表下,他其實對情感有著十分細膩的理解。
祝東寧常用「點線面理論」來剖析中國影視劇市場的很多情感題材劇集。在他眼裡,這些既有的青春劇常常是直接地「由點到面」——主角相遇後迅速墜入愛河、繼而結婚,生子。
在這些劇情中,結果往往大於感情產生的過程。
但祝東寧在乎的,更多是由「點」到「面」的那條線。
圍繞這根「線」的,包括兩個人如何獲得對方的信任,如何把情感託付給彼此以及如何在情感上達到共識,需要通過戀愛時雙方內心的小心思和各種細節來堆砌。
《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恰好就將這一點作為了故事的核心。這與祝東寧希望表達的東西正好契合。
作為導演,祝東寧同時也很清楚當下年輕人的情感需求。
他表示,與上一輩強調的詩意、委婉的感情表達不同,如今年輕一代需要的是更直白、更直接的表達方式。因此,在《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中,祝東寧把很多情侶相處時的內心想法都用視覺化的東西表現出來,從而來引起觀眾的共鳴。
而為了更好的達到這種共鳴,祝東寧在演員的選取上也十分謹慎。
「我不需要一個長相很苦情的人,小時光的基調是溫暖、美好的,即使有不好的東西,最後也會被美好衝淡。」也是在這樣的標準下,他選中了男主角林一。
「他的陽光是能從胸腔裡散發出來的,如果你在地鐵裡碰到他,你的關注點可以一下子集中在他身上。」祝東寧說道。
而他選用新人演員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由於新人對於情感表演上的懵懂。這種懵懂使新人在劇中「談戀愛」的時候會表現出不加過多雕飾的青澀,這正是青春劇中所需要的。
擺脫「5.2分導演」的標籤
然而,在《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之前,祝東寧常調侃自己是一個「5.2分的導演。
出生於1984年的祝東寧,畢業於西安電影製片廠培訓學校。在2005年入行前,祝東寧的專業是表演。像很多由臺前轉到幕後的導演一樣,祝東寧在輔修了導演課程之後,對導演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繼而,開始報名參加一些製片人和導演開設的培訓課。
但由於並非科班出身,畢業後,祝東寧最開始還是以演員的身份去接觸劇組,直到2005年,才開始參與劇組的幕後工作。
但相比於很多導演一開始做的編劇、場記以及執行,祝東寧在劇組做的最多的工作是CG技術的指導。
這份工作需要用到很多的「導演思維」。
「中國前期很多影視作品中的特效做的不真實,很大的原因就是由於後臺做特技的工作人員不懂影視,」祝東寧向網娛君解釋道,「做特效,你需要首先在心裡建立起整體的畫面,將特效與畫面相結合,才能做的更真實。」。
這份工作被他視為自己嚮導演轉型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成為了他轉型到導演後的一個優勢。
2010年,祝東寧以導演的身份,拍攝了自己行業生涯中的第一部劇《戰火中青春之血染風採》。
如片名所言,這是一部抗戰劇。
儘管並不是心中最理想的題材,但是對於當時的祝東寧來說,這部劇代表著一個機會。他需要有一個進入導演圈子的機會,這比賺錢更重要。
而他運氣很好。
《戰火中青春之血染風採》之後,他接連拍攝了《囧人的幸福生活》、《桐柏英雄》、《戀愛的那點事兒》、《戰地獅吼》、《華麗上班族》等一系列電視劇,雖然沒有聲量特別高的作品,但也讓他在導演的路上日漸成熟。
由於本身是演員出身,祝東寧偶爾讓自己過過戲癮。他大多數時候都會在自己的戲裡給自己安排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包括在《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他也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導演的角色。
但他始終很清楚,自己如果要做導演,就不能同時特別沉浸在演員的行業裡。
「演員要放下很多東西,要沉醉在角色的塑造中,」 祝東寧對網娛君介紹道,「很多時候,這些角色會無形中讓演員本人的性格發生改變,但作為導演,為了更準確地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必須要站在圈外去掌控全局。」
中國導演的 「英雄夢」
事實上,他的確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他想去嘗試更多的風格。
或許是受到曾經拍攝的抗戰劇的影響,祝東寧有著極強的社會責任感。
在他看來,影視是傳達正能量的一個途徑。
就像80後小時候接觸的古惑仔、90後接觸到的偶像劇,影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對年輕人有著很大的影響,而當下的中國影視行業中,實際上很少出現能對青年人產生影響的「精神領袖」。
他把這概括為中國的「英雄主義」。
「我未來可能還會拍抗戰劇,我想拍一個特別好的抗戰劇。」祝東寧對網娛君說道。
儘管目前這還只是他自己的一個想法,但在他眼裡,中國是有英雄主義故事的,這種故事很多都存在於歷史劇中。
就像漫威塑造的「復聯英雄」能夠帶給很多人精神力量一樣,祝東寧也希望能通過塑造英雄形象來賦予觀眾更多思想上的正面力量。
但同時,為了能讓這種題材的劇吸引到更多年輕的觀眾,祝東寧也表示,希望在未來能夠有更多有一定流量的年輕演員加入到這樣的劇集當中。
「只是時代不同而已,有些故事依然是能打動人的。」在他看來,年輕人能通過偶像來了解一段歷史,從中獲得積極的能量來面對生活,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但同時,他也不希望自己被情感或者抗戰題材所限制。
「我現在還年輕,不需要找到我最適合做的東西,等到我五、六十歲,覺得能把一個方向做到極致的時候,我才能找到我自己。」在採訪的最後,祝東寧說道。
近期熱文
易烊千璽專訪 | 《創造營》決賽直擊
《九州縹緲錄》 | 偶像男團進化方法論
2019綜藝下半場 | 網大編劇眾生相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claudia1212 1028627745 6497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