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天書到修正Hull期權聖經,華爾街歸來的諾獎門徒

2020-12-28 澎湃新聞

原創 不覺春曉 交易門 來自專輯角色

師從諾貝爾獎得主的劉強出生在60年代,成長在70年代,從物質生活相對貧瘠的中國到美國,又從美國回到迅速發展的中國,從徵戰華爾街到修正Hull的期權聖經,劉強與金融衍生品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從「讀天書」到修正Hull期權聖經

華爾街歸來的諾獎門徒

文 / 春曉

1

想當數學家

劉強打量著停在自己前面的這輛二手車,感覺不樂觀。這輛9年新的褐色豐田汽車開了10萬英裡,駕駛位的車門搖搖欲墜。劉強專門帶了室友來幫忙把關。室友在美國打工兩年,自己也開車。室友檢查說發動機沒問題。但劉強懷疑這車在美國東北的大雪天中開幾圈,門就會掉下來。

賣家開價650刀,劉強操著蹩腳的英文對賣家說:要不這樣吧,150美元你賣不賣?那時非官方市場1美元兌換10 元人民幣,如果150美元能買下,也要1500元人民幣。

劉強在來美國留學前,在北京一個校友的公司打工,每個月才拿200元人民幣薪資。到美國時,他兜裡只有幾十美元。因此1500元對當時的他來說並不便宜。

一番討價還價後,劉強以165美元買下了人生第一輛車。那輛二手車後來陪伴他度過了在康奈爾的博士生涯,他後來還去舊車廢料場(Junkyard)撿了一個門給車子換上。

1990年8月的那一幕,劉強至今難忘,那是他到美國之後做的第一個交易,也是他美國文化入門第一課。

車到手之後,幫他檢查車的室友才漫不經心地告訴劉強,還要花500美元買保險,車才能開上路。

「什麼?」這是劉強第一次聽說「保險」這詞。當時他拿到了博士獎學金,學費全免,還能享受每個月1200美元的生活補助。雖然馬上要當上「萬元戶」了,但他才剛剛到美國幾天,一分錢都還沒有拿到。

在湖北農村長大,劉強家境清貧。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的5年,他說自己一天「都沒有吃飽飯」。那時他領取學校給貧困生的乙等助學金,十幾元一個月。他中午、晚上各吃四兩飯、一個菜,共計7毛。不計早餐,每個月至少也得花20元。也就是說,除了助學金,劉強還要靠家裡額外補貼10多元才剛夠吃。

「讀大學時,初中班主任給我寄過錢,眼鏡不小心摔壞了,全是裂痕。高中校長還說要給我買眼鏡。」他回憶說。

1978年,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學》發布,立即風靡大江南北,數學家陳景潤成為無數高中生心中的偶像,劉強也是其中一個。

「那時信息不發達,大家都看到了這篇報導,所有學生都想當數學家。」到了1981年,選擇高考專業時,劉強毫不猶豫地填了華羅庚大師任主任、陳景潤任教授的中科大數學系。

後來到中科大報導後,負責招生老師到劉強寢室,專門跟他解釋,高考前老師只到了湖北省會武漢與考生見面,數學系的名額省會的學生已經瓜分了。劉強高三時在宜昌,連電話都沒有通。雖然劉強高考數學得了滿分,還當了宜昌地市的理科狀元,但也讀不了數學系。他被分配到了中科大近代化學系下面的高分子物理專業。

2

四年拿康奈爾博士

化學是劉強高中最不喜歡的一門課。大學他自覺讀得渾渾噩噩,畢業時兩個班80多個人,劉強排名到了25%左右。

等幾年後到美國常青藤大學康奈爾(Cornell),他即將攻讀量子化學專業博士,心裡更沒底了。「感覺一個專業還沒搞明白,又轉了一個專業。」

劉強在康納爾校園1991年

劉強的博士導師是諾貝爾獎得主Roald Hoffmann教授。Hoffmann教授因提出有關化學反應的理論獲得198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教授為人親切隨和,完全沒架子。讓劉強驚詫的是,美國學生都對他直呼其名。劉強最開始一直恭恭敬敬地稱呼他為Professor Hoffmann,花了半年的時間,才開始用名字稱呼。

在康奈爾,博士生們每周六早上都和導師一起開會。從剛進校的時候聽天書,劉強慢慢也能參與發言。

和城裡學生相比,劉強的英語底子差。他從高一才開始學英語。當時他在宜昌夷陵中學(取名來自三國三大戰役之夷陵之戰)就讀,老師為了節省時間,不教發音,劉強和其他同學學了語法,就硬著頭皮參加高考。到了美國之後,他的英語口語基本上是從頭開始學。

不過人被逼到某種程度的時候,總是能超常發揮。在美國待了半學期,劉強的口語很快能應付簡單對話了。

在康奈爾讀博士,先要上兩年的基礎課。通過不斷上課,又跟著導師開會,劉強對做研究慢慢找到感覺。每次開完會,他都去圖書館翻閱《Chemical Abstracts》(化學論文題目與摘要資料庫),看到感興趣的文章,他就複印下來,拿到小組的會議裡和老師分享討論。

當時他的社交非常簡單。康奈爾所在的Ithaca是個典型的美國小鎮,學校是當地最大的用人單位,民風淳樸,劉強除了出門去超市買菜,幾乎一心一意都撲在了學術上。

從讀博士第三年開始,劉強以半年一篇的速度發論文,一共發了4篇論文,其中兩篇發在化學領域頂級刊物《美國化學會志》上。在康奈爾讀了四年,Hoffmann教授就通知劉強:你可以畢業了。

1995年劉強(上排中)完成博士答辯後與導師Hoffmann教授(上排右二)及同學合影

劉強決定繼續在康奈爾繼續博士後的研究,並趁機尋找一些高校的就職機會。

他的博士後導師Brady教授,是諾貝爾獎獲得者Karplus教授的學生。Brady主要利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Karplus創立的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 研究生物分子的性質。Brady教授雖然德高望重,但與劉強以「稱兄道弟」的姿態相處。

劉強雖然從頭開始學分子動力學模擬,很快指出了Karplus實驗室一個使用了十幾年的做法的問題。Brady一直以理所當然的心態繼承和使用這個模型,最開始,他並不相信劉強。「有一天,他把生物系的一個老兄請來,讓我跟他解釋,這個人比老闆聰明一點,我跟他一說就明白了。」

喜歡花時間消化、琢磨細節,這個習慣一直伴隨著劉強的職業和學術生涯。劉強說:「雖然我反應慢,但不懂的問題會花時間琢磨透。很多聰明人是還沒聽別人講完,就覺得明白了。但我是別人都明白的時候,我還沒明白。我會花時間去想細節。」

3

「智商250」

1996年夏天,劉強在康奈爾大學做博士後研究的第一年,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端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原來是當年湖北宜昌的高中同學、一個後來考上北大的學霸。

劉強一直認為學霸比自己聰明,但高考他還是比對方多考了20分,就贏在他拿下滿分的數學上。

學霸同學後來也來到美國深造物理學,畢業以後去了華爾街上班,在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工作。他興奮地告訴劉強,華爾街的工資待遇都不錯,讓他也試試來華爾街發展。

劉強當時一心想找學術界的工作,對華爾街一無所知。但一方面學術界的坑位很稀缺,另外太偏僻的地方他也不想去。他後來就拒掉了新墨西哥州的教授職位。同學的一番話,打動了他的心。要不就去試試?

學霸同學給劉強推薦了John Hull那本被稱為期權聖經的書《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他跟我說要去華爾街,就得看看這本書。」

對金融一無所知的劉強剛開始Hull的書,像讀天書一樣。他還聽從同學推薦,惡補編程知識。他聽說華爾街都用C++,就跑到圖書館把所有C++的書翻了一遍。「看了半年,也沒看懂」。

到了1997年1月,劉強開始給華爾街投簡歷,第一個面試機會來自高盛。高盛財大氣粗,給劉強買機票讓他從Ithaca飛到紐約。這是他這個窮學生從來沒有享受過的待遇。在高盛,劉強從早上9點面到了下午5點。當天晚上,獵頭告訴他,高盛願意給他Offer。

「當時想法比較幼稚,因為學霸高中同學有7萬美元年薪,高盛只給我5萬5,我覺得很沒面子,就跟獵頭說拒掉高盛。找其他的公司。」他說。

其實客觀來講,5萬5的年薪在當時的美國並不低,當時劉強的博士後導師已經工作了十幾年,年薪也就5萬美元。而劉強不知道的是,高盛以高額獎金雄霸華爾街。

1997年,劉強正式加入頂級投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的自營部門(Prop Trading desk),成為一名分析師。

部門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面試劉強時說,不用擔心,像你這種智商250的,公司的工作太簡單了,我怕你今後會感到無聊。

但他內心卻很惶恐。「我編程水平很差,只看過書,沒有動手過,Hull這本書也沒看懂。當時真的不知道我要幹什麼,能幹什麼。」

劉強所在的全球貨幣市場交易組負責做短期債券的自營。劉強花了半年時間,戰勝心中的惶恐,全面掌握了模型和技術。半年以後,他成了公司裡Excel/VBA專家,其它部門常常有人跑來請教劉強問題。

在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工作時,劉強平生第一次炒股。他以110美元買入亞馬遜,第二天漲到140,還高興得不得了。過了幾天一看 跌到了80。最後他以110元又賣出了。亞馬遜最近(2020年6月11日)的價格是2546美元左右。

在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前,劉強還買入了一家做遠程桌面的公司股票。泡沫破滅之前,這家公司的股票價格從50多元跌到20多元,劉強在25元的時候還加了倉,最終跌到10幾塊,他割肉出來了。這兩次折戟,劉強反省,決定再也不以散戶的方法炒股了。

劉強1998年在紐約世貿中心

4

華爾街最牛交易員的邀請

那時華爾街很講出生門第。劉強的第二個東家是大名鼎鼎的高橋對衝基金公司,兩個創始人是哥倫比亞的MBA,做模型的是牛津博士,可轉債交易組長是康奈爾的,公司的general counsel 是哈佛的,他之後來了一個MIT的帥小夥。

除了學歷,膚色也很重要。在華爾街工作年限越久,劉強強烈感覺到作為一名中國人面對的隱形天花板。猶太老闆照顧猶太人,他提拔了一位猶太人當team leader,資歷和能力都比自己差很遠。加上劉強本來的個性也並不是長袖善舞型,在公司政治中更顯笨拙。

「我可能一輩子都吃的是技術飯,和人打交道比較欠缺,父母也是老老實實的鄉下人,社交方面完全沒概念」。他說。

1999年年底,劉強接到大學同班同學、知名華爾街交易員江平的電話。江平盛情邀請劉強加入自己在雷曼兄弟的團隊。他當時正成為華爾街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以及雷曼歷史上最傳奇的交易員。

劉強那時剛剛離開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到高橋就職,負責可轉債定價模型的開發與維護。那時他的年收入已經比入行時翻了幾倍。雖然江平的Offer非常誘人,但劉強還是拒絕了。他剛跳到高橋,況且老闆對自己不錯,他覺得沒幹幾天就離職過意不去。

回想起來,劉強開玩笑說,可能自己「錯過了人生中第一個『發財』的機會」。

「第二個錯過的發財機會是什麼呢?」我問劉強。

「2004年回國,當時成都房價還不到5000/平,但是我根據自學的知識 ,分析租售比發現房價過高。這大概是我第二次錯失『發財』的機會。」他說。

5

修正Hull期權聖經

出生在60年代,成長在70年代的劉強,跨越了貧困動蕩的六七十年代,又親歷了改革開放、逐漸豐裕七八十年代,從物質生活相對貧瘠的中國到美國,又從美國回到迅速發展的中國。他還記得初出國門,看到美國的高速公路和別墅時的震撼,以及離開中國時的飢腸轆轆。

2004年,劉強回到闊別多年的中國定居。回國之前,他還擔心公共區域沒有抽水馬桶,回來後發現中國變化巨大,很多方面甚至超越了美國。

「我出國時,國內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 回來後發現很多同學都開車,而且他們都發財了,去美國旅遊去的地方比我還多。」劉強說。

國內好幾家知名高校向劉強發出邀請。劉強在眾多的Offer中選擇了離老家比較近,適宜生活的成都。

在華爾街的鋪墊和積累,讓劉強下決心就要把衍生產品琢磨透,做一些有意義的研究。在中國高校,他有充分的學術和科研自由,也能第一時間在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中應用他的科研成果。

劉強開始系統性地梳理和進一步學習金融、數學知識。華爾街的經歷成為他研究的素材和靈感,但卻遠非他科研的終點。

2012年年初,劉強所任職的西南財經大學受教育部委託,組織編寫金融專碩教材《衍生金融工具》。劉強負責「Black-Scholes期權定價」這一章,期權定價無疑是衍生產品最核心的內容。撰寫這本教材,為劉強修正 Hull的經典教材提供了靈感和鋪墊。

「我在華爾街做模型,知道如果股票需要支付股息,期權定價有點複雜,華爾街常見的定價模型是有限差分法。遇到需要處理股息的情況,數學操作叫做內插法」。後來寫這本書的時候,劉強發現Hull不是用的內插法。困惑下,他用Hull教材裡面的例子計算,發現算出來的誤差比較大,他敏感地判斷這個地方可以做文章。

2019年,劉強和西南交大郭姝辛博士的論文《簡單而準確的已知股息二叉樹期權定價新方法》(A Simple Accurate Binomial Tree for Pricing Options on Stocks with Known Dollar Dividends)在衍生產品領域頂級學術期刊《衍生品雜誌》(Journal of Derivatives)上發表。他們改進了美式期權在有股息存在的情況下,用二叉樹確定期權理論價格的準確度及便捷性。

《衍生品雜誌》被Hull教材引用高達44次,僅次於《金融學雜誌》(Journal of Finance)的引用次數,可見其在衍生產品領域的重要影響力。

業界和學術界權威人士認為,劉強的論文成果很有希望取代或補充Hull教材(第九版)第15章第12節及第21章第3節的內容。

讓劉強吃驚的事情還在後面。Journal of Derivatives大概在5月31號把他的論文發表在網上,6月中旬,劉強就收到歐洲某對衝基金的來信,詳細詢問一些論文中的細節,希望把他們的模型變成代碼。

國際頂級對衝基金的交易員非常關注學術界的最新進展。策略研發是量化團隊的核心任務。華爾街的量化團隊中,許多每周都會去研讀美國最頂級金融期刊上的論文,並篩選出靠譜的、可以給他們的策略研髮帶來靈感的文章。如果大家認為哪篇文章靠譜,適合進一步發展策略,就會請Quant去進行測試。

「衍生產品的研究來說,比起學術價值,最重要的是有實際應用性」。劉強說。

教書和研究給劉強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成就感和樂趣。他回憶起自己1997年年初,買了Hull的《期權、期貨及其它衍生產品》第三版進行研讀,還感覺像讀天書。1997年6月,他入職華爾街,當年10月Merton和Scholes因期權定價理論獲諾獎,他也沒有關注。等到他回歸中國,修正Hull的教材時,這本書已經出到2015年第九版了。

劉強(右一)2015年在成都歡迎博士導師、諾獎得主Hoffmann教授(左二)來訪

2015年,劉強的博士生導師、諾貝爾獎得主Hoffmann教授到中國訪問。時光荏苒。劉強再次見到導師,這時離他拿到博士已經20年了。

點擊,了解交易門深度精粹

原標題:《從讀天書到修正Hull期權聖經,華爾街歸來的諾獎門徒》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期權世界一點通精選21部必看華爾街電影
    編者按:現在公眾號有置頂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點開「期權世界一點通」公眾號。
  • 「期權怪傑」泰立布——「華爾街的孤獨求敗者」會如何捕捉他的「黑天鵝」?
    如果你想開設期權帳戶玩轉期權、或學習更多期權知識,歡迎在文章頂部添加我的微信找我一起玩喲~01 打破真理在華爾街這片星空中,大多數熠熠生輝的明星是那些受過嚴格科學訓練的數量金融師,這些名牌大學的理工科博士和教授們為複雜多變的產品建立各種模型,以期控制風險。
  • 「期權怪傑」泰立布——「華爾街的孤獨求敗者」會如何捕捉他的...
    然而在一片叫好聲中,一個反對者的聲音也格外引人注目,有人稱他為「期權怪傑」,也有人說他是「華爾街的獨孤求敗者」,這個人就是納西姆·尼古拉斯·泰立布,一個背叛自己知識領域的人,一個反對數量模型的數量金融大師。 泰立布最愛講一個故事:18世紀以前,歐洲所有的人都確信天鵝是白色的,因為這是世代相傳、耳聞目見的「真理」;沒見過黑色天鵝,自然無法預計世上有黑天鵝這東西。
  • 期貨 | 「期權怪傑」泰立布——「華爾街的孤獨求敗者」會如何捕捉他的「黑天鵝」?
    如果你想開設期權帳戶玩轉期權、或學習更多期權知識,歡迎在文章頂部添加我的微信找我一起玩喲~01 打破真理在華爾街這片星空中,大多數熠熠生輝的明星是那些受過嚴格科學訓練的數量金融師,這些名牌大學的理工科博士和教授們為複雜多變的產品建立各種模型,以期控制風險。
  • 英文的標準修正本聖經(RSV)翻譯「童女」為「女子」,怎麼回事
    問:有人告訴我:英文的標準修正本聖經(RSV)翻譯以賽亞書第七章14節時,不是作有「童女」懷孕生子,乃是有「女子」懷孕生子。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他們在1970年三月的一篇有關《新英文聖經》(NEB)的報導上,說希伯來文almah 在聖經別處地方指的都是「女子」,而不是「童女」。這是真的嗎?almah 這個希伯來字在聖經裡除了賽七:14 之外,還出現了六次:A、創二十四:43,就是上文懷疑派所引用的。
  • 怎麼樣讀聖經?
    (以弗所書一章十七節)每一個願意讀聖經的人,一開頭定規會併到同樣的難處;那麼厚的聖經,不知道從那裡讀起?再併到一些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對於讀聖經就灰心起來;這也是魔鬼的詭計,叫人不再愛慕神的話。筆者謹就個人在讀經上的一點實際體會,把讀經的方法具體的寫出來,給初讀聖經的人作一個參考。在沒有開始讀經以前,有一件事要注意的,就是要把聖經每一卷的次序,和每一卷的簡稱記熟。
  • 《曙光格鬥天書》0.36-WIP(2020/08/18)
    工程浩大,想快也快不了,用時兩天,依舊僅僅完成了「諾愛兒·梵蜜莉歐」和「雷其兒·阿爾卡特」這2名角色的資料。每人8套技表,共16套技表。
  • 如何讀聖經
    你們查考聖經。(約5:39)你們沒有念過嗎?(太12:3)那位太監在坐車的時候讀聖經。(徒8:28)庇哩亞的人天天查考聖經,(徒17:11)如果每個人在外出工作之前,都堅持先讀聖經,並與家人一起讀經,這該是多麼的美好啊!中午的時候,我們既要餵養自己的肉身,也應餵養自己的靈魂。晚上下了班,應當從上帝的聖言得到補充和更新,以此來結束一天的勞動。
  • 湯姆斯・皮特菲是如何從一名普通的期權交易員變成億萬富豪的?
    他在股票和期權的全球化交易之路、幫助電子交易所提升交易速度以及幫助奠基算法交易的盛行三方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位億萬富豪的傳奇經歷成為了華爾街的一個神話,他就是現代證券電子化交易的推動者―——湯姆斯・皮特菲。 在湯姆斯・皮特菲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個小雕塑,是愛麗絲夢遊仙境。
  • 如何讀聖經?
    ,分享本文內容作者:餘潔麟 來源:餘潔麟2008年3月29日在UCR的交通註:因為此文是口語,多有不準確嚴密之處,雖經刪減,仍有遺漏,望諒解。——隨手傳福音首先講什麼是聖經。聖經裡有一句話,解釋聖經的本質是什麼,就是提摩太前書三章十六節。這節聖經說,聖經都是神的呼出。神的呼出就是神的氣。表面來說,聖經是人寫出來的,但是,在人寫出來的話背後,有神的靈的感動。
  • 讀聖經時,你戴著「有色眼鏡」嗎?
    然而,這個形象不符合聖經對神的記載。特別是過去幾年裡,我愈加體會到:神就像聖經所描述的那樣,是一位充滿熱情的創造主、救贖主。他是我的天父,他關心我,用慈愛和大能的手引導我人生的每一個腳步。我想:天底下沒有完美的父親,但神是完美的。我很快也要成為父親,到時更要多多禱告,向這位世界最偉大的「父親」,學習一位父親應有的品格。
  • 讀聖經的好處
    讀聖經的好處講員 季鳳文 牧師經文:提後3:15-17;路24:45聖經是照人良心的明鏡;聖經是醫人的良藥聖經是黑暗中的明燈。聖經是愁苦時的喜樂。聖經是人處事的法則。聖經引導人進入天國。來11: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可11:24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 可16:17-20信的人必有神跡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 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
  • 基督徒,不可唯讀聖經
    文 | 若望在當前中國教會中,有一種觀點值得注意,他們認為《聖經》涵蓋了全部真理,基督徒只要「唯讀聖經」就好了,不必看其他書籍,甚至是各種神學、靈修的書籍。這就需要我們大量閱讀《聖經》以外的知識,才能提高見識,明白《聖經》的內容。雖然歷史上有些文化層次不高的人,在聖靈的引導下明白《聖經》,但這僅僅只是個案,只是神對某些人的特殊恩賜而已。雖然「唯獨聖經」是多數基督新教持守的信條,強調《聖經》的權威。但是如何解釋《聖經》才是根本,因為很多異端邪教的錯誤教導中,都是來自於《聖經》,只不過它們曲解了而已。
  • 華爾街火拼
    正是在2011年,30歲的Jaime Rogozinski創建了一個論壇——WallStreetBets(以下簡稱「WSB論壇」),也就是「下注華爾街」的意思,這位創建者曾在美國華盛頓的美洲開發銀行擔任信息技術顧問一職。公開資料顯示,WSB論壇主要關注股票、期權、外匯等投資,是GME事件的散戶大本營,也是Reddit的百萬個子論壇之一。
  • 如果你不讀聖經,請把家裡的聖經都扔掉
    一個識字又有聖經,但私下裡從來不讀聖經的人,可能也不是真正的基督徒。真正的基督,怎麼可能不想看看基督到底說了什麼呢?威廉.丁道爾,一個為了讓普通人可以有聖經讀的人,被英國國王全世界通緝,最後被叛徒出賣,被捕,被火燒死。一年後,英文聖經得以在英國廣泛傳開,普通人可以讀到神的話。
  • 湖南:《讀「天書」的人》登陸湖南省網絡大課堂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曾彥彥 記者尹婷報導 3月23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省教育廳主辦、湖南省氣象局聯合出品,湖南教育電視臺和湖南省氣象服務中心聯合製作的網絡課《讀「天書」的人》正式登陸湖南省網絡大課堂,為全省中小學生呈上一桌別開生面的空中氣象科普大餐
  • 聖經無誤論與世界觀(下):如何讀聖經?
    那些說所有宗教皆相同者的世界觀與聖經的世界觀不同。許多人之所以讀聖經會遭遇困難,就是其背後的世界觀作祟。對基督徒而言,上帝還在改變我們。我們在一個過程中,就是上帝將我們從「老我」的黑暗中拯救出來的過程。我們還未完全成聖,所以讀經時,有時候也是遭遇困難。西方世界所流行的世界觀,其中一個是唯物論。其論點是,世界是物質的運動與能量所構成的。你我不過是分子運作的產品而已。
  • 布雷克:如何讀聖經(含音頻)
    你們查考聖經。(約5:39)你們沒有念過嗎?(太12:3)那位太監在坐車的時候讀聖經。(徒8:28)庇哩亞的人天天查考聖經,(徒17:11)如果每個人在外出工作之前,都堅持先讀聖經,並與家人一起讀經,這該是多麼的美好啊!中午的時候,我們既要餵養自己的肉身,也應餵養自己的靈魂。晚上下了班,應當從上帝的聖言得到補充和更新,以此來結束一天的勞動。
  • 聖經無誤論與世界觀(下)│如何讀聖經?
    Poythress)(注1)譯者:呂沛淵  上帝知道你讀聖經時心裡的掙扎與懷疑,因為總是有一些難題,是自己無法回答的。有些不信的人說,你看聖經裡有錯,要怎麼回答呢?我建議我們還是需要問,到底上帝是怎麼說?換句話說,我們需要回到聖經,更深入地了解聖經。
  • 基督徒只需要讀聖經,而不用讀其他的書籍嗎?
    經常會聽到有的信徒,特別是那些「很屬靈」的人講:我只讀聖經,從來不讀那些「亂七八糟」的書,並以此為榮,炫耀自己的信仰堅定。隱隱的我看到了極左思潮「讀書無用論」和「書讀得越多越反動」的幽靈在晃動。基督徒真的只需要讀聖經,而不讀其它的書籍嗎?最近,拜讀吳兵牧師的新作《幸福365》,給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的感覺。吳兵牧師是金陵神學院神學碩士,他不僅僅對神學有一定的造詣,而且喜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