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集就是毀經典?
在很多人心目中續集就等於爛片,但是投資方卻又不停地拍續集,這是因為電影或者電視劇大賣後,熱度就高了,哪怕知道有毀經典的風險,大家也不希望放棄賺錢的機會,這種模式還是從好萊塢電影中學習而來,像漫威宇宙就活生生把電影拍成了電視劇,而且每一部都大賣,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續集概念。
不過好萊塢很少有大片能不斷出續集,因為大片製作成本高,只要不賣座基本上續集無望,因為製片方賠不起,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續集不斷湧現的多數都是一些小成本電影,像什麼《驚聲尖笑》系列,《致命彎道》系列,《電鋸驚魂》系列,《美國派》系列,不是恐怖片就是喜劇片,就是以最少的錢去謀取最高的利益,這樣的電影模式,基本上都靠博人眼球獲得利益。
在香港電影盛行的時期,也湧現過不少的系列電影,比如說《無間道》、《黃飛鴻》系列、《五福星》系列,這些電影當年都很賣座,但是隨著演員的走紅,想要再組隊拍續集就越來越難,不過有一部恐怖片,它拍了二十一部,堪稱香港最長壽恐怖片,它就是《陰陽路》,你看過嗎?
從1997年第一部上映到2007年第21部上映,連載了20年的這系列電影,到底有何魅力能如此長壽呢?
《陰陽路》的出現其實很偶然,當時是香港電影最尷尬的時期,有票房號召力有實力的演員要麼去闖蕩好萊塢了,要麼就減少產量開始轉型,而且因為盜版的盛行,導致大製作的電影不賣座,而且不少投資方也減少了投資,為了謀求發展,香港導演們開始自謀出路,有的趕赴內地發展,有的開始醉心小成本電影,恐怖片和一些不入流的電影就慢慢成為了主流。在這樣的局勢下,《陰陽路》應運而生。
男主是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古天樂,他剛剛從電視圈開始涉足電影圈,片酬不高但是又有熱度,除了古天樂之外,電影裡的演員多數都是TVB的藝人,也是因為又好用又便宜,比如說大家的童年陰影一羅蘭,還有後來的視帝黎耀祥,tvb當家花旦蔡少芬、張可頤、黎姿等等。每一部《陰陽路》都由幾個小故事組成,這樣劇情就更緊湊,也更能吸引觀眾,大家不會因為冗長的劇情而不耐煩,反而在緊張刺激中越來越關注該系列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拍第一部的時候古天樂還是白古,到第二部就成了黑古,這部電影也是見證了古天樂的成長,古天樂對此也很有感情,所以在2017年哪怕自己已經如日中天成為電影大亨,也提議拍攝這部20周年的紀念電影。不過因為種種原因,續集質量是一部不如一部,讓人覺得可惜。不知道這21部電影你都看過嗎?最喜歡哪一部呢?歡迎留言討論!
最後偷偷說一句,小編最喜歡的是第二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