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繼《星際穿越》之後最偉大的科幻電影,徹底「湮滅」了人性

2021-02-18 蛇與鳥的海底雲層

《湮滅》是繼《星際穿越》之後,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我是說,沒有之一

之所以敢這麼講,是因為相比之下,再沒有一部科幻電影,可以用如此精湛的手法,講述一個從根本上藐視人性的故事。

看完之後,久久不能平靜的我,在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文字。

是的,即便如此讚嘆,我也不敢說,自己是否喜歡這個故事。

畢竟,到今天為止,我也不過是個凡人。

從一開始,緊張的情緒,就已在平靜的水面下暗流洶湧。她是誰?她在哪?發生了什麼?為何還沒有人出來解釋?故事總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生推進,衝突,它的敘事,又始終保持著有條不紊的節奏。

沒有一句多餘的臺詞,所有的邏輯,線索,都藏在字裡行間,等待你的探索。第一遍看的時候,或許你會有許多想不通的疑惑。但只要再看一遍,你就會發現,原來每一個「不合情理」,都在「情理之中」。

沒有其他科幻片司空見慣的大場面,也沒有一驚一乍的套路。它用恰到好處的特效,就營造出了一個前所未見的世界。那裡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你總覺得它不過就是某個南美的溼地叢林,卻又有著說不上來的詭異。

連耳邊不停繚繞的配樂,都在傳染著詭秘的情緒。誦經式的吟唱,和孤獨的木吉他輪番交替,一邊召喚著迷途者的皈依,一邊哀嘆著人性的渺小。

如果你是一個硬核科幻迷,科學工作者,或是像我這種都不沾邊,但對未知事物永遠保持好奇的人,那麼你可以現在就拉到文章末尾,找到資源,看完再回來繼續往下讀。

如果你還有點猶豫,沒事,曾經我也是。

畢竟此前,對於題材頗為相似的《降臨》,我也是抱著很高的期望,卻留下很深的失望。最怕就是明明前面拋出了一堆宏大的命題,最後卻挖坑不填,草草了事。說好的外星語言需要數月推解,突然說看懂就看懂了。明明時間悖論錯綜複雜,突然說「因為我穿越了」,所以危機就被化解了。

這部《湮滅》也有類似的評價,引用CydenyLau(來自豆瓣)的一句影評:「影片所傳遞的中心信息過於抽象化,從而失去了與觀眾建立聯繫的最佳機會。換言之,在最需要深入淺出,尋找一個情感上的宣洩口的時候,《湮滅》喪失了升華主旨的意願。

然而當我看完,細想一番之後,才恍然大悟:導演壓根就沒想讓觀眾找到情感上的宣洩口。因為,當面對遠比我們高級的生命形態,所謂的」人類情感「,可能一文不值。

如果你已經看完整部電影,但還有許多疑點沒想明白,那就和我一起,再回顧一遍。

我將從我所理解到的角度,為你從頭解析這部電影。而如果看到最後,你有什麼地方並不同意我的解讀,也歡迎你發消息來討論。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三年前,黑水國家公園的一座燈塔被某種外星物質包圍,他們稱之為「閃光」。政府秘密調查研究了許久,所有的調查小隊,無人機,都有去無回。而這個名為area x的區域還在不斷擴張邊界,再沒有進展,人類文明很有可能被這個神秘的物質吞噬。


女主角lena的老公kane,曾經作為調查隊員深入其中作為唯一的倖存者,在一年之後突然神秘歸來,但全身器官衰竭,命不久矣。於是lena為了拯救kane,和另外四位女科學家一起,深入area x調查真相。

然而在境內,她們發現,「閃光」可以折射所有物質,甚至改變動植物的dna,她們有的被變異動物殺死,有的自我變異,消散。最終,只有lena倖免於難,燒掉了位於中心的燈塔,摧毀了結界

然而歸來之後的lena,和作為「閃光」複製體的kane,面對詰問,卻陷入了「你是誰,而我又是誰」的困惑中...

那麼問題來了:

最後的lena,到底是誰?

和很多人想的可能不一樣,我認為,lena還是那個lena,只不過,她不再是曾經那個lena了。

要理解這句話,我們先得理解這幾個問題:


一,lena是誰?

首先,lena是一名生物學教授,開頭她在課堂上,對細胞分裂與物種起源的講解,就暗示了本片的主題:我們人類,跟所有細胞一樣,是從「現有」細胞中,「分裂」出來的。

其次,她曾是一位服過7年兵役的軍人,因此她同時還具備軍人的戰鬥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

那麼,為什麼是lena?,她為什麼會成為這個故事的中心?

身為一個生物學家,她知道要救自己的丈夫kane,必須搞清是什麼導致了他的異常。而身為一個士兵,這支全女性的科學家小隊需要一個有經驗豐富,和生存警覺的戰士保護。

(當所有人都還沒搞清狀況的時候,她第一個舉槍)

身為一個妻子,是她對丈夫相濡以沫的感情,與夜以繼日的思念,支撐著她抵禦恐懼,追尋真相。

但同時,身為一個騙子,正是她的欺騙,造就了kane的慘劇,與隊員的慘劇。

因為她的出軌,kane才選擇了進入area x,一方面或許可以保護她的安危,一方面,或許可以逃避他自己內心的矛盾,一死了之。

而她自己,也同樣在逃避。

隊友anya本是個熱情,主動的人,但lena逃避和這些「陌生人」有更進一步的接近,隱瞞自己和kane的關係,懷疑在疏離中慢慢積攢,最終釀成慘劇

也正是如此,最終在燈塔裡,面對那個鏡像一般的自己,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傾瀉怒火。

她是一個戰士,而她最大的敵人,一直是她自己。

二,「閃光」是什麼(shimmer)?

shimmer /ˈʃɪmə/ TEM8

(shimmering,shimmered,shimmers)

V-I If something shimmers, it shines with a faint, unsteady light or has an unclear, unsteady appearance.(模糊,不明確,不穩定)

電影裡對這個結界的解釋很明確:

因此會有長著鯊魚牙齒的鱷魚,像惡性腫瘤一樣的花,活人肚子裡的異形腸子,以及吃掉了人的聲帶就能說話的熊。


但這種變異是不穩定的,每種生物會怎麼變異,看似完全沒有規律。

事實真的如此嗎?

物理學家josie的故事能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


從這段情節可以看出,josie是一個沒有生活目標的人。只有疼痛所帶來的恐懼,能讓她真切的體會到活著的證明。

但另一方面,她又十分抗拒這種空虛。

正是人類複雜的情緒,帶來了這種痛苦的矛盾。那麼如果可以成為一棵樹,一朵花,或許,就沒有這種煩惱了吧。

於是josie走了,消失在了花園深處。

而最後,導演連一個特寫的鏡頭都沒給,也正是想說,當身為人的形態被消解,誰是誰,都沒有什麼不同。


因此,這個結界,就是一面鏡子,內心的你是怎樣的,你就會變成怎樣的。

還記得發生血腥屠殺的那個小屋嗎,導演特地設計了一個樓梯的鏡頭,和開篇lena的家裡如出一轍。

同樣,即便是還未有明顯變異的anya,她的行為和結局也源於她的內心。

外表魁梧的她,實際上是個孱弱的孩子。力氣不大,膽子也小,每逢遇事她第一個驚慌失措,最後的徹底崩潰也自然是情理之中。

而燈塔,正是這個「輻射」的中心。

也只有在這裡,變異能更完全,純粹。就像燈塔本身所象徵的那樣,它是希望,它是明燈。

kane也是直到這裡,才分裂出了另一個自己。

而那個複製體的整齊髮型,更是映射出了他的內心,對於家庭的留念。

(當初臨行前kane的髮型)

(在area x被困數月後kane的髮型)

這裡發生的一切,以及lena,和這個世界的結局,引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三,我們是誰?

ventress的這番話,振聾發聵。

這個無親無故的將死之人,也正是本片最看破一切的人。

「閃光」所帶來的,不是變異,而是進化,是超乎人類理解的重生。

人的意識,在大腦死亡後,便將不復存在。而這種進化,能超越肉體的限制,消滅愚蠢的本能,換來細胞的永生。

但這是人類對自我的認知,所無法承載的。

我們都有自己的小日子,小心思。但這些酸甜苦辣,愛恨情仇,在天翻地覆的洪水面前,連一粒沙子都不是。


這可讓多少英雄救美,保家衛國的科幻故事,淪為了笑柄。

面對這份無法理解的恩賜,ventress選擇摘掉了眼睛。這不是她的複製體,這是她對「閃光」的擁抱。她的湮滅,是她自己的選擇。

但lena不接受,身為一個逃避自我的人,一個歷經千幸萬苦,才終於抵達終點的「人」,她拒絕接受這種抹去一切的「進化」。

於是她想要掙扎,想要逃走,但站在她對面的那個「它」,並不是「外星生命」,而是她鏡中的自己。「它」的一切行為,情緒,都是她自己的投射。

因此最後,我並不認為是「它」取代了她,如果導演用觀眾眼前的影像說謊,至少都會有一個反轉的暗示。真相是,「它」依照她內心的動機行事。而毀掉燈塔正是她內心深處的願望,所以那個「它」才會伸手接下手榴彈,並自己走回地洞,點燃一切。

但最後的最後,她,還是那個她嗎?

四,她成為了誰

"人體細胞會新陳代謝,每三個月會替換一次,舊的細胞死去,新的細胞誕生,新代替舊。將一身細胞全部換掉,歷時七年。也就是說,在生理上,我們每七年就是另外一個人。你就是你,你也不是你"

開始kane喝下的水裡,除了血,還有一道虹光,這象徵著彼時的那個他已經是「閃光」折射後的產物。

但歸來後的lena喝過的水杯,並沒有。她在喝之前還遲疑了一番,想必喝水這個動作,是她對自己的檢測。


但她手上的銜尾蛇紋身,是一個經歷過變異的鐵證。

答案是,她的確不是那個在燈塔裡分裂出來的「它」,與此同時,她也的確進化了。在經歷過這一切之後,不管她再怎麼拒絕,逃避,改變就像歲月的痕跡,是不可逆轉的。因此,她是她,她也不是她。

她究竟是誰,就要看你,是怎麼定義你了。



五,尾聲

我們都在同一片天空下,但在我們心裡,那個月亮,可能不是同一個月亮。

而作為那個不一樣的少數,也總要面對如炬的目光,

和成碑的犧牲。

所以,這部電影,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END-

(後臺回復Annihilation,獲取本片觀看連結)

相關焦點

  • 【獨家】科幻作家韓松:《星際穿越》讓我自卑
    當然了,從《2001:太空漫遊》,到《普羅米修斯》,再到《地心引力》,再到《星際穿越》,美國人的每一部太空歌劇,都拍得那樣的讓人神魂顛倒。你以為前面一部已經登峰造極了,可是,他們還能變出新招。這種創造力和建構力,說實話讓我感到自卑。我覺得自己身為一名中國的科幻作者,太辜負這個時代了。那麼說到這部電影,它有三個妙處。
  • 宇宙中最奇異的事件,"黑洞"、"蟲洞"影響未來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
    它是以情感為紐帶(這是諾蘭之前最受批評的觀點),這也是為什麼主演馬修·麥康納說這部電影不是科幻小說的原因。》最令人欽佩的一點是,在這個以電腦圖像數量來評判科幻電影的時代,諾蘭仍然堅持用最原始、最真實的方法來創造一個新世界。
  • 同樂城影評為什麼說《星際穿越》是科幻電影裡程碑
    《星際穿越》主要以相對論、黑洞、緯度空間等如今熱門的理論課題為基礎,描述出一對父女那超出時空界限的愛和親情。並且有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索恩和他的弟弟,也就是《星際穿越》劇本的創作者喬納森的協助,才能拍攝出這樣的史詩級科幻大片。
  • 《星際穿越》影院重映:一部科幻電影,為何會讓你淚流滿面?
    其中,就有《星際穿越》。這是一部讓很多人刷過多次的電影。在當下全球知名的電影導演當中,克里斯多福·諾蘭是一個永遠無法忽視的存在。今天我們將探討的是上映於2014年的諾蘭導演電影《星際穿越》,一部太空科幻題材電影。本片豆瓣9.3分,是諾蘭排名在豆瓣排名第二的電影,第一是《盜夢空間》。
  • 《星際穿越》影院重映:一部科幻電影,為何會讓你淚流滿面?
    今天我們將探討的是上映於2014年的諾蘭導演電影《星際穿越》,一部太空科幻題材電影。本片豆瓣9.3分,是諾蘭排名在豆瓣排名第二的電影,第一是《盜夢空間》。與以往的作品相同,諾蘭賦予了這部科幻電影與眾不同的氣質,它既非太空歌劇式充滿個人英雄的冒險故事,也非凸顯宇宙未知領域所帶來的驚悚恐怖氛圍,而是蘊含著濃濃的人文關懷和真情感悟。
  • 一部細思極恐的科幻之王作品——星際穿越
    電影《星際穿越》是一部讓唐在將在電影院中歡呼起來的電影。是的,這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沒有之一。總而言之,過去的大多數科幻作品都是通過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幻想而產生了一個衝突或冒險故事,而《星際穿越》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對人類、技術和人類發展本質的反思。
  • 國內院線重映的《星際穿越》,為何被稱之為裡程碑硬科幻神作?
    正在國內院線重映的好萊塢裡程碑式硬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因諾蘭大神的威名和《盜夢空間》的重映帶來的熱度而備受期待。》、以反潮流為鮮明特色的《前目的地》、在封閉空間演繹虛擬時間旅行的《原始碼》等,但這些影片最大的特色,就是以科幻為主要元素,講述關於人類與人性的故事。
  • 這十部科幻電影,少看一部都別說自己是科幻迷!
    近年來出現的許多令人驚嘆的科幻電影,有些你可能這輩子都忘不了,有些你可能還沒聽說過。所以,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觀眾最喜愛的幾部科幻電影。《盜夢空間》讓我們很難區分夢境和現實看了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傑作《盜夢空間》之後,你可能會很難區分夢境和現實。
  • 《湮滅》讓世界又多了一部科幻神片!
    這幾年,影迷們承受了太多次科幻大IP撲街帶來的失落感:《異形:契約》、《銀翼殺手2049》、《攻殼機動隊》、《星際特工
  • 《星際穿越》:時間魔術大師諾蘭,不朽的經典太空科幻巨製
    ,《星際穿越》也通過這段有去無回的太空冒險對人性進行詳盡的探討。片中庫珀等人來到表面被水體覆蓋的「米勒星」,原本預計快去快回的旅程,在無預期地被黑洞強大引力所造成的巨型潮汐給嚴重耽擱之後,不僅讓獨自留在船上的羅米利因為過了23年老了許多,地球上兒女也都在一夕之間長大成人。而《星際穿越》這建立在科學之上的劇情設計,也通過片中人物的反應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連結,把這部電影拉抬至過去許多科幻電影都不曾達到的層次。
  • 《星際穿越》的神跡:當男主角掉入黑洞之後
    近日5年前的硬核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重映,讓電影迷和科幻迷好一陣悸動。這部近10年來,銀幕上的重量級科幻佳作,自上映以來,就被電影迷和科幻迷們津津樂道。在大師級導演諾蘭的駕馭下,蟲洞、黑洞、五維空間、星際旅行,在大銀幕上,在浩瀚蒼穹的震撼畫面下,和親情、人類歷史、人類哲學雜糅在一起。最終被演化成一場波瀾壯闊的,人類關於科學的探索開拓史。
  • 《星際穿越》的神跡:當男主角掉入黑洞之後
    近日5年前的硬核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重映,讓電影迷和科幻迷好一陣悸動。這部近10年來,銀幕上的重量級科幻佳作,自上映以來,就被電影迷和科幻迷們津津樂道。在大師級導演諾蘭的駕馭下,蟲洞、黑洞、五維空間、星際旅行,在大銀幕上,在浩瀚蒼穹的震撼畫面下,和親情、人類歷史、人類哲學雜糅在一起。最終被演化成一場波瀾壯闊的,人類關於科學的探索開拓史。
  • 細說《星際穿越》:5年多過去,它仍舊是最好的科幻電影
    諾蘭在這部電影裡,完美地平衡了商業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在這部影片裡,他雖然弱化了他以往慣用的非線性敘事,但在電影裡諾蘭盡情地發揮著他的想像力與才華。 電影《星際穿越》最終的成績也十分亮眼:全球票房累計超過6億美金;在豆瓣上取得了9.3的高分,在TOP250中排在第16位,同時IMDb上獲得了8.6的高分——這成績在諾蘭生涯中,僅次於《盜夢空間》。
  • 《星際穿越》:致敬科幻與反科幻,諾蘭的典型與非典型
    《星際穿越》在2006年曾經吸引到史匹柏進行準備,而在史匹柏的夢工廠與2009年從派拉蒙轉投迪士尼之後,喬納森·諾蘭向派拉蒙推薦了諾蘭。這部電影的寬屏全景以行星際景觀為特色,並且建造了一些在當時幾乎是最大,最詳盡的星際飛船模型。但是他在這裡營造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巨大的行星和雲霧的渲染也營造出一種真正的迷失感。最終,這部電影在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了最佳視覺效果的獎項。
  • 科幻穿越丨這9部電影有助於你更好的看懂《星際穿越》
    故事主角均有真人做原型,經過層層考核選拔出的七名太空人,在經過嚴苛的訓練後,相繼完成數次太空任務,成為舉國英雄,成功地使美國在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中保持了領先地位。本片的看點並不在廣漠的宇宙,而表現一群雄心壯志的太空人如何努力適應太空環境的訓練。沃爾夫為創作小說,曾花大量時間考證這七名主角太空人的日常生活,所以這部高度忠於小說的電影亦可作為一部精準詳實的紀錄片來欣賞。
  • 最嚴謹的科幻神作《星際穿越》
    一部好的電影,總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隨著國內電影院逐漸恢復營業,許多經典老電影紛紛排擋,為影院復甦助力。無論是經典戰爭片《1917》還是奇幻大作《多力特的奇幻冒險》,都在國內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可其中最耀眼的,無疑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
  • 最嚴謹的科幻神作《星際穿越》
    可其中最耀眼的,無疑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星際穿越》從8月2日開始上映,如今已上映一周,這部老牌神作威風不減當年,截至至今重映票房已經超過8000萬,這是大部分新電影都做不到的成績。
  • 《星際穿越》【重發】Interstellar 2014影評
    諾蘭的星際情懷和純粹光影照耀星辰。#科幻視野突破時空三維,故事立意宏大寓言人類命運,特效克制但浩瀚宇宙美不勝收,人情深刻唯愛永恆,諾蘭消滅了所有花哨和討好觀眾的套路,用最純粹的光影最探險的敘事釋放了宇宙的終極萬有引力--愛。
  • 高分電影100部之《星際穿越》:明明是科幻電影,卻禪味十足
    《星際穿越》是好萊塢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Johnathan James Nolan)執導的一部科幻電影,電影裡的每一個場景與想像,足夠天馬行空且震撼,卻都是基於科學理論的推斷。
  • 《星際穿越》重映票房驚人,這些太空電影值得一看!
    《星際穿越》重映票房驚人,這些太空電影值得一看!外太空,這片神秘的境地,自古以來就引發了許多人無限的憧憬和嚮往,試圖去解決無限的謎題。對於太空的探險是一個難以拍攝主題,卻更是許多優質電影經久不衰的主題。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哪些太空探險電影值得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