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自討苦吃,自得其樂!

2021-02-07 曾仕強

我們的使命就是「責任」這兩個字,我們事業之外必須肩負家庭的責任,肩負團體的責任、社會的責任、國家的責任,還有人類的責任。我看所有民族所有人像我們這樣有責任,你找不到了,他們自己高高興興、快快樂樂過日子就好了,背那麼大的責任幹什麼?但是老子跟孔子告訴我們兩句話,這兩句話大家好好去體會。第一句話:自討苦吃,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討苦吃;第二句:自得其樂。一個人只有在自討苦吃的情況之下,才可以自得其樂,因為苦跟樂是永遠在一起的,不分的,一陰一陽,沒有苦哪有樂?沒有樂哪有苦?人人都自討苦吃,人人都自得其樂,每一個人感受好像魚跟水一樣,只有自己心裡明白。任何事情,說起來好像比較容易,幹起來便會相當困難。因為每一步的完成,都離不開奮鬥,總有許多難題必須克服。

怎樣從奮鬥中找出快樂呢?可以歸納出下面三種方法:

第一,從過程中尋找樂趣。有些人過分重視結果,一心一意等待良好結果的出現,以致忽略了工作的過程。其實每一件工作,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自然十分親切有味。

一心等待成功的結果,不如在奮鬥的過程中,經年累月地投入自己的層累曲折,並且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逐漸增加。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努力奮鬥。

第二,在競賽的氣氛中獲得快感。漫長的奮鬥過程中,常常要和一些人競賽,若是得到勝利,當然有成就的快感。萬一落後,也可以同自己的過去相比較。發覺自己是進步了,只是進步得不如別人那麼快。於是用心檢討,找出真正的原因,再不斷增追,也是一種樂趣。

只要記住:人生原本就是長期的競賽,今天的落後,並不表示一輩子都要跟在人家的後面。暫時的不如人,唯有切實尋找病根,真正根除,才能迎頭趕上,並且後來居上。

第三,專心投入工作即能產生樂趣。有些人不夠專心,經常想東想西,結果工作做不好,更加遊移不定。如果能夠專心投入,把許多遊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煩悶。這樣一來,漸漸從工作中領略出趣味,有時真的會「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中國人所說的「專心」,實際上和西方人所主張的有所不同。西方人從小被教「一心一用」,養成「一段時間只能從事一件工作」的習慣,他們所說的專心,比較偏向「在一段時間內,將心思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從生活上觀察,比較缺少「兼顧」的可能性。

我們自古以來,就重視「兼顧」。因為中國人喜歡「一心多用」,養成「邊做事邊玩,邊玩邊做事」的習慣。中國人所說的「專心」,是指同時可以照顧若干方面,不過在應該集中心思的時候,就必須集中,千萬不能渙散。

西方人的方式,努力一段時間,再休息一段時間。中國人方式,努力一小段時間,就放鬆一小段時間。西方人星期一到星期五專心工作,星期六及星期天專心休閒。中國人每一天之中,專心工作之中,兼顧片段的休閒。

專心不專心,自己最清楚。不需要嘴上功夫,真正對自己負責最要緊。因為經年累月的努力幹,終究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別人。

1、關於良心網

誠結易友,智會良師!分享易經的智慧,探究道德經的玄妙。學習中國式管理理念,實踐中國式管理方法。這裡是國內唯一經曾仕強教授授權的易經、道德經服務交流平臺和中國式管理智慧學院。更是天下易友的家園!

2、歷史消息

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查看公眾帳號,進入後再選擇查看歷史消息。

3、訂閱

微信搜索zengshiqiangyyh或者曾仕強易友會/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查看公眾帳號。

服務熱線:400-650-5617

良心網:www.liangxin.net.cn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曾仕強14歲那年親歷的靈異事件
    這位國學大師就是曾仕強,他曾經在14歲的時候親眼見過一個非常奇怪的東西,曾仕強將自己的這一段親身經歷用來作為對人們學習國學的啟發。一、曾仕強遇見「鬼」的經歷那一年曾仕強才不過14歲,小小年紀的他說懂事卻也不盡然,內心還是對一些不明物體存在著一些害怕。
  • 曾仕強教授身歸大道兩周年祭心得
    2020-11-15 15:40:42 來源: 曾仕強 舉報
  • 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 消息竟然是從曾教授微博發出的走好!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 消息竟然是從曾教授微博發出的走好! 11月11日19:54分,臺灣 學者曾仕強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又一 隕落。 我的名字叫做曾仕強。可是我39歲的時候,我的身體非常的衰弱。簡直是一點都不強。總覺得頭重腳輕,兩腳無力。
  • 「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離世,享年84歲!又一顆巨星隕落了
    「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離世,享年84歲!又一顆巨星隕落了。11月11日,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曾仕強這個名字可能不太關注傳統文化的觀眾感覺很陌生,曾仕強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 ,曾任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曾仕強的一生致力於弘揚中華的傳統文化,他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經典作品。
  • 中國式管理學之父曾仕強,他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你認識他嗎?曾仕強(1934年8月28日-2018年11月11日),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一生致力於弘揚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說是為了中國文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嘔心瀝血。做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是常人所不可及,比不上的。除了優秀,天秀,我也不知道要如何形容他了。
  • 曾仕強《愛情與婚姻》講座全集
    曾仕強《愛情與婚姻》經典語錄1.
  • 曾仕強:世上真的有鬼嗎?如果碰到了怎麼辦?我14歲那年親身經歷過
    一、深夜提水「撞鬼」,勇於對峙嚇退「惡鬼」曾仕強於1934年出生在福建省的一個家庭中,自幼聰慧好學的他對中國的儒家思想頗感興趣,雖然他非常敬畏老祖宗的「易經」思想,但曾仕強內心卻始終不相信世界上真有鬼神存在。直到經歷了1948年的那個夜晚後,他的思想發生了轉變。
  • 曾仕強:14歲那年我親身經歷過
    ——唐·李商隱《賈生》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曾仕強是何許人也。曾仕強,號稱"中國式管理之父",中國式管理說白了就是對稱管理。不過曾仕強不僅僅是在中國式管理方面有所建樹,他的很多著作都是跟中華傳統文化有關,比如說《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比如說《胡雪巖的啟示》,再比如說《易經的奧秘》,他曾靠著這些作品成為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五名。
  • 走出迷茫,學會自討苦吃
    每每讀到匡衡自討苦吃,鑿壁借光讀書的故事,心中頗有感慨。如果每一位大學生也能像匡衡一樣,或者有匡衡一半的讀書勁頭。哪還有考試掛科的事情發生,哪還有拿不到畢業證學位證的說法。越能吃苦,越願意吃苦,越吃苦越高興、越開心、越充實,今後的路反而走得越順利。年輕時期刻苦讀書的匡衡,長大後滿腹才學受到漢元帝賞識,後來成為丞相。回到現代。
  • 曾仕強論《三國智慧》:25 良才甚擇主,26 走馬薦諸葛,27 無三不成禮
    曾仕強教授通過對《三國演義》的分析,將三國中性格各異的眾多人物,特別對其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命運進行分析、點評,展現三國人物的成敗得失,以及每個人物是如何處理發生的各種歷史事件的,他又為什麼會這樣處理?從而重點闡釋:通過對三國中為人處世的智慧的理解和感悟,在遇到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和變幻莫測的險惡環境時,借鑑三國的智慧,現代人應該如何應對?敬請觀看學習《三國智慧》。
  • 曾仕強:我一直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看風水,直到身體出問題才懂得
    說到《易經》,便不能不提著名的國學大師曾仕強,他曾經多次在演講中提到過,多虧《周易經》救了我,不然可能早就沒命了!曾仕強:我一直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看風水,直到身體出問題才懂得曾仕強在39歲的時候,突然的感受到自己的身子無力,不管做啥事情都沒有精神,就像一個老人一樣,他非常的恐慌,明明自己才39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 自討苦吃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自尋煩惱,自討苦吃是貶義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含貶義。自討苦吃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自討苦吃(zì tǎo kǔ chī)成語釋義:討:招惹。自己找苦吃。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感情色彩:貶義成語自討苦吃的例句:1、一位身著皮茄克的少年從人群中擠過去,真是自討苦吃。
  • 曾仕強:很多企業家不講本分的東西,偏要講做人做事的大道理
    曾仕強曾經在點評《胡雪巖》電視劇評價胡雪巖說,「做人要左右逢源,八面玲瓏,又說他不欺世盜名也不委屈求全」這句話時說了如下金句:現在很多企業家也是這樣,你要出去講,你就講你本分的東西,可你不,你偏要講做人做事的大道理。
  • 曾仕強:怎樣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壞心眼?只需要問他這一個問題
    這位教授便是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的曾仕強教授。著有多本和管理相關的書籍,最讓人熟知的便是他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一位心懷善念的曾仕強教授,一生著書數部,在多個國家遊歷講授,由於多年積澱的豐富見聞,對許多事物的觀點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曾在函谷關現場講授《道德經》,當場就吸引了2000多人前來觀看。
  • 《曾仕強經典語錄》-精選摘錄
    曾仕強先生是中國式管理之父,先生通過將傳統中華文化融入企業管理中,充分彰顯了傳統智慧的張力,在此分享幾條先生語錄一起學習領會:一、「中國式管理即人性管理,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
  • 我們,重新自得其樂!
    夾在我和這父親之間的,是地鐵裡豎著的扶手槓,小女孩非常自得其樂地,在上面爬上爬下,嘴巴裡發出大人難以聽懂的各種「怪「聲音。雖然,只有槓子和她,但她沉浸在她的」遊戲「世界裡,仿佛在冒險,或者在探索,一旁的我可以體會到她的快樂。
  • 聽曾仕強教授講「天命」
    對此,曾仕強教授有一番話值得思考,他稱"人要知道自己的天命"。"天命"就是你先天帶來的人生規劃,你的使命就是發現它。怎麼發現,很簡單,你如果做一件事,"做到欲罷不能,不給錢、再辛苦也要做",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找到了你的"天命"!
  • 曾仕強:黎明前,永遠最為黑暗!
    曾仕強教授解讀說,「不明晦」,則給我們最大的信心,代表光明終將消除黑暗。黎明前,永遠最為黑暗,當黑夜過去,光明就會再度顯現。上六是明夷卦的上位,表示黑暗到極點,明德遭受傷害最深。依據《易經》物極必反的道理,黑暗到了極點,象徵光明即將來臨。上六當位,此爻是明夷的卦主。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曾仕強,是我國的國學大師,曾著有《胡雪巖的啟示》、《中國式管理》等書籍,最讓大家熟悉的,就是曾仕強教授曾在《百家講壇》講解易經的奧秘,吸引了大量的國學愛好者。而有很多人學習易經半途而廢,覺得易經並不準確,其實他們是沒有讀懂易經。
  • 為什麼廣東人愛「自討苦吃」?
    為什麼廣東人愛「自討苦吃」?涼茶令人「苦不堪言」,為什麼老廣們就愛「自討苦吃」?一起到廣州科普遊VR全景展廳中尋找答案吧!為什麼廣東人愛「自討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