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1988年出生,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現任馮店鄉宣傳統戰辦公室主任。自2016年3月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保持一顆初心,「幹一行,鑽一行,愛一行」,用紮實的工作作風,精湛的業務技能,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扶貧讚歌。2018年5月,榮獲2017年度河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8年6月,在市縣督導問題整改工作中,被縣脫貧攻堅指揮部通令嘉獎。2018年10月被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授予「扶貧紅旗標兵」稱號。
「人生最大的幸運,莫過於行走在實現初心的路上!」對於80後的她來說,在她成長的時光裡,貧困是她生活裡最大的夢魘!從小學到高中到大學,比別人相差甚遠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所帶來的自卑感曾深入骨髓;別人輕輕鬆鬆過著的大學生活是她靠助學貸款和多份勤工儉學都達不到的遠方。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她依然圓滿完成了學業,這一段貧窮困苦的生活經歷,在她心裡紮下了根,也成為了她脫貧攻堅工作最初的動力!
工作伊始,就有幸參與扶貧,她覺得這是上天的恩賜,於是她下定決心苦練本領,立志要將自己磨練成為扶貧工作中的「行家裡手」。為此,她堅持向「書本」學,深入學習中央、省、市、縣各項扶貧方針政策,堅持先學一步、先懂一步;堅持向「老同志」學,虛心學習老同志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和經驗,使得在開展工作中更能深入群眾,全面、準確掌握相關信息;堅持向「群眾」學,積極深入農戶,了解他們致貧原因,掌握所思所想所盼,量體裁衣定措施,真正達到因戶施策,實現精準脫貧。正是這份「對質量精益求精、對工作一絲不苟、對完美孜孜追求」的工匠精神,促使她的業務素質在實踐+學習中快速、全面提升,成為了脫貧攻堅一線的「排頭兵」和「領頭雁」,並被同事們稱為「扶貧專家」。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以「見紅旗就扛」的魄力積極開展工作,針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她總是想方設法攻克。2017年5月全省迎來一項艱巨的任務——問題整改與檔卡規範,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相關政策,以便指導全鄉工作,剛轉正的她,白天高強度的開展工作,製作各種填表模板,整理推送各種政策信息,核對各種變化的數據信息;晚上及時充電學習不斷變化的扶貧政策。由於長期熬夜加班至凌晨兩、三點,她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病和腰肌勞損,以至於現在天天坐「矮板凳」。
要做好全鄉的脫貧攻堅工作,離不開縣、鄉、村各級力量的協同合作。對上,她積極向鄉黨委、政府建言獻策,邀請縣級業務人員,對幫扶責任人、鄉村幹部進行了全覆蓋的業務培訓,為開展各項扶貧工作打牢了基礎;對內,積極與村脫貧攻堅責任組銜接,悉心指導鄉村兩級幹部開展工作,及時解決大家遇到的難題,有效確保了數據採集和檔卡質量;對下,積極探索微信+培訓工作模式,建立馮店鄉脫貧攻堅中流砥柱微信群和16個村微機信息員微信群,為每個行政村培養一名熟悉業務的骨幹,致力於讓扶貧人少走彎路。
工作的迫切需求和領導的充分信任,「逼」著她快速實現從家庭主婦到職場「菜鳥」到「行家裡手」的轉變,而這些都需要她比常人多一倍甚至幾倍的付出。作為一個兒媳、女兒、妻子、母親,她總覺得虧欠家人太多,對於家庭未能盡到最大的責任,很多時候讓她無奈和辛酸。孩子生病發高燒,她在工作;婆婆甲狀腺腫瘤手術,她在工作;愛人做鋼板取出手術,她還帶著電腦工作;自己做鋼板取出手術,休息不足半月便跛著腳回來上班,生怕耽誤了工作。
「老爸,怎麼好幾天沒有看見俺媽了?」「媽媽在扶貧啊」這段對話是父子倆最常見的交談內容了,實際上她的單位離家不足100米,但常常因早出晚歸一連幾天她無法跟兒子謀面。再牢固的感情、再無私的支持,經過一年多的幾乎零交流狀態,也會產生隔閡。不光她父母想不明白她為何如此拼,就連作為愛人的他也開始想不通了。一直到她哭著說出那句藏在心裡許久的話「我也不想那麼拼命啊,可是看見那些貧困的家庭,我忍不住想要做些什麼。我還有工資可拿,可是他們離開了政府的幫助,連一日三餐都是問題.....我不想看著他們重複我經歷過的生活啊」一句話,沉默了父母,也沉默了愛人。
扶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更重要的是長期反覆堅持。3年來她始終如一的堅守在扶貧崗位上,經常主動請纓加班。因為她明白,扶貧工作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只有不斷的堅持,才能將工作中的點滴經驗匯聚成河。
然而,對於全鄉的扶貧工作而言,她,不僅是鄉扶貧辦的副主任,還是4名貧困戶的幫扶責任人。為了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她常常一個人騎著摩託車下村入戶,了解貧困戶的真實情況,及時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困難。貧困戶吳孔財的母親彭幫榮因高血壓總是臉部浮腫,為了隨時掌握血壓情況,她為貧困戶送去了一部血壓測量儀,並教會她如何使用,叮囑她及時吃降壓藥,年逾七十的彭幫榮常說「要是我再年輕些,一定認你當我的乾女兒」。她知道,這是貧困戶對她莫大的肯定與認可,看到貧困戶洋溢在臉上的笑容,她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她以一名共產黨員忠於黨和人民的強烈政治責任感和事業心,恪盡職守,認真履責,忘我工作,出色完成各項任務,成績顯著,在歷次市縣督導過程中獲得督導組「底子清、情況明、做得好、做得細」的高度評價。面對任重道遠的扶貧徵程,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她堅信以夢為馬、再接再厲,每一份付出都會照亮夢想的天空。
您身邊還有張清這樣平凡中見偉大,堅守中見精神的人嗎?歡迎留言給我們【人物】欄目提供稿件或線索!
來稿請署名(真實姓名、筆名)、詳細地址、聯繫電話、個人簡介等,附個人正面照一張,並註明「陽光村務」欄目投稿。投稿郵箱:sjb7920817@126.com(商城縣紀委監委宣傳部)。 我們保留對稿件的增刪權。我們對有一稿多投、剽竊或抄襲行為者,將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經濟責任的權利。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專有使用權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通過網絡向公眾傳播的各種方式。
歡迎提供新聞消息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