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記得點擊關注哦~
【酒桌上令人討厭的3句話,如果你曾經說過,那麼下次別再說了】酒在我國有比較深遠的歷史,並且古代的一些詩人會覺得,喝酒其實是一件很風雅的事情,他們追逐與以詩會友,以酒會友,尤其是大詩人李白,更稱自己為「酒中仙」。但不管是「但願老死花酒間」的寄情,還是「白日放歌須縱酒」的灑脫,酒在我國文人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但現在的酒桌上,「風雅」之情,卻少了很多。一種人對酒是出於純粹的喜愛,另一種則是追求一種形式上的東西。前者能體現「德行」,後者往往能暴露人品。
這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酒品,酒品不好的人,在酒精面前無下限,一種是喝酒之後罵罵咧咧,陌生人不待見,朋友不愛搭理,甚至連親近的家人都被弄的很反感,另一種則是想盡一切辦法,勸別人喝酒。
勸酒的人是十分「不受待見」的,小斯人其實是最反感這種人,自己喝就算了,拼了命的勸別人,熟人還好,直接拒絕就算了,如果不是很熟悉的人,能喝還好,礙於面子也不好拒絕。但如果人家不能喝,或者身體有什麼特殊情況,那可就尷尬了。
「勸酒的人」,也能體現一個人的酒品,我們通常認為,這些人的酒品很差。而他們除了「假熱情」,還有就是想活躍氣氛,只是表達方式讓人很不舒服。再加上近些年很多人的身體呈現亞健康狀態,啤酒肚、酒精肝越來越普遍化,勸酒的人更是讓人「敬而遠之」,所以在酒桌上,飲酒一定要適量,一下3句勸酒的話也不要說,如果你之前說過,以後記得,別再說了。
1、不喝不給面子
這無疑是勸酒時候最尷尬的一句話,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喝尷尬,不喝也尷尬,而且這種「霸王條款」一樣的勸酒方式,是很「低級」的,因為勸酒不會從對方角度出發,如果恰逢對方身體原因遭到拒絕,自己下不來臺不說,這個「梁子」可能就要結下了。
2、我幹了,你隨意
這種情況,遇上酒量比較大的,就比較麻煩了。因為如果你喝了第一杯,那麼可能就「無休無止」的開始,反正人家幹了,你喝多少隨心。可是有多少人真的能隨意呢?為了「面子」,一杯一杯的往肚子裡灌,而在對方的眼裡,卻以為遇上了「知音」,這樣一來二去的,不喝多了才怪,而真正醉過了的人才知道喝醉酒有多難受,並且因飲酒過量,胃出血、胃穿孔也是很常見的事。
3、感情深,一口悶
這句話說出來,如果是關係好的朋友,可能會夾雜著一些玩笑的成分,如果關係一般,就有歧義了。「著只有感情好,才會喝唄?那如果我不想喝,就是挑明了咱們的關係不好唄?」這樣一頓飯下來,不僅吃喝的不痛快,雙方的心裡,也免不了心生芥蒂。
以上3句勸酒話,相信各位應該都曾經歷過,至於是否感到反感,就只有自己心裡知道了。其實我們都不是「嗜酒如命」的人,小酌的確可以釋放壓力,放鬆心情,但是大飲就恰恰相反了。很多「嗜酒如命」的人,最後真的「栽」到了酒上。因此,為了健康,一定要掌握好度,至於「勸酒」這種行為,也更是沒必要了。
結語:
我是食小斯,認真分享美食技巧與經驗,這裡可能有你不知道的小常識。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與鼓勵,獨享不如眾享,喜歡可以【分享】【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