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e Rat,音響系統工程師,世界上最成功的音響師之一,Rat Sound System公司創始人,也是Red hot chilli peppers,Rage Against the Machine,The Offspring,Blink 182的調音師。
Bassnectar,原名Lorin Ashton,美國著名DJ和音樂製作人。
2007年他發行了第一張錄音專輯《Underground Communication》,很快就成為Billboard電子榜冠軍,被譽為「舊金山最好的DJ」。
2009年,他發行了第二張專輯《Cozza Frenzy》,接著在Lollapalooza音樂節脫穎而出。
從2001年的《Freakbeat for the Beatfreak》開始,Bassnectar不僅創作出讓人迷眩的碎拍音樂,讓人更激動的是他的現場演出,迷幻的燈光效果,醉人的現場氣氛也是最出名的。
以下正文
在過去的一年我一直在做Bassnectar的音響顧問和系統工程師,我的工作就是解決所有的技術挑戰讓Lorin(Bassnectar)的聲音更直接的到達觀眾,完成與觀眾的交流。我關注的部分主要在提高場館對聲音的局限性這方面,在調音師Jason Decter沒檔期的時候我也會客串一下調音師,但大多數的時間我還是做他的系統工程師,做音響系統的設計工作。
我真的很享受和Lorin,Jason,還有整個製作團隊一起工作,和紅辣椒不一樣,Lorin和他的整個團隊真的很關注他表演的各個方面,這讓這個新年演唱會的音響系統設計也變成了一個獨特而又有趣的挑戰。
在當下傳統的線陣列系統的挑戰已經不再是掛5串喇叭或者更多,最大的問題是你不可能用物理的方式把兩串音箱沒有距離間隔的掛在一起,更不用說每串音箱都有著香蕉形的角度。
就算吊掛方式非常精確的讓他們接觸到了一起,如果兩隻音箱發送同樣的信號,也會導致該死的相位幹擾出現,所以兩串音箱要相隔一段距離比較好。
但無論他們放一起或者分開放,對於觀眾視線的阻擋量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對於這種四面臺的演出,賽場記分牌的視頻屏幕的設置給了我啟發:為什麼我不能把喇叭放在記分牌的屏幕的四個角?這樣就能儘量減少視線堵塞的問題,而且對於觀眾來說,雖然離觀眾席稍遠了一些,但也可以讓喇叭覆蓋的角度更寬,而且喇叭要儘量垂直於舞臺才行。而且DJ演出和其他演出不同的是,舞臺相對非常小但非常華麗,需要的低音卻大大多過於普通演出。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分析和比較,我選用了EAW的ANYA系統,ANYA系統提供了一些獨特的優點,例如他可以把兩串音響放置的儘可能的近,甚至可以兩個或更多串的喇叭一起吊掛,這樣就可以增加了水平覆蓋角度減少視線阻塞。另外由於ANYA系統的垂直覆蓋範圍是電子控制的,聲音系統可以不損害覆蓋面的調整角度,你需要做的只是給它升到一個適當的高度而已。
下面是ANYA的吊掛方式和位置
↓↓↓
這個是搭建結束後拍的照片
↓↓↓
更近距離的觀察ANYA
↓↓↓
正像我預料的那樣,這樣的吊掛方式,完美的解決了我之前提到的1-3的問題。而接下來,我會著重介紹以下問題:
4,低音一定要有力量,低音下潛需要非常低,
5,低音和主系統不能在舞臺上有太多幹擾(在我參與設計及製作之前這一直是四面臺系統最大的麻煩)。
實現平穩大聲壓,覆蓋一切的低音相當具有挑戰性,校準延時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系統工程師最普遍面對的問題。為了彌補場地不足,實現低音均勻覆蓋,舞臺外面一周搭成一個「低音環」(低音音箱繞舞臺一周)是最好的狀態,但不幸的是,這樣的話,所有低音音箱的等距點位置會有所有音箱聲波的疊加,也就是說,舞臺的中心,藝人所站的位置將會變成低音最多的地方。在過去的四面臺演唱會的經驗中,舞臺中心的低頻量增加,不光是對藝術家的表演會產生影響,會對舞臺結構,舞臺上的設備固定,甚至一些數字設備的硬碟都會有所損害。
這場演出中我們選用了L-Acoustics公司的SB218做低音系統,在下面的圖中,標記了直徑為38英尺的「低音環」的聲壓分布圖,而這個模型空間每個格的邊長是50英尺,圖中有8組低音音箱,每組5隻,一共四十隻低音,我們在距離圓心(距離舞臺中央)300英尺的地方測到的聲壓級為103dB,測量頻率區間為20Hz到80Hz,但實際的演出場地要小,所以演出時的此處的低音聲壓要比測量值大。
來看看演出過程中舞臺中央的聲壓
↓↓↓
沒錯,噩夢般的134dB!太特麼大了!但看看,這就是我們面對的挑戰,如何儘量減少舞臺中央的低音音量,並讓低音在300英尺外更大,那就太棒了。而且解決方案應該看起來也很酷,在物理上實現的儘量平滑的覆蓋。
所以我補充了一個「低音環」,在大的「低音環」裡面搭建一個內環,比大環的38英寸直徑小14英寸,一共8組低音,每組3隻,小環一共24隻低音。
我之所以選擇每組3隻低音音箱,最後增加了整整24隻音箱去彌補大環音箱造成的舞臺中央的低音死點,其實這就是讓大環小環的聲壓儘可能接近,從而去除舞臺中央過多的低音。
直徑相差14英尺,也就是內環外環的音箱距離相差7英尺,我之所以選擇7英尺是因為7英尺是40Hz的四分之一波長。40Hz也正好是20Hz和80Hz的中間值,這也是我最想去優化的頻段區間。
OK,這種設置最重要的目的是用聲波極性反相的原理大幅度的減少舞臺中央的低音聲壓。另外還需去測量聲波從外環到內環的需要經過的時間,對於這种放置方式,在25°C標準的室溫和7英尺的間隔,內環比外環要快6.2毫秒到達舞臺中心,在插入6.2毫秒延時之後,再將內環音箱信號反向從而把舞臺內的低音聲壓級達到最大的取消。
測量結果如下
↓↓↓
這樣看起來不錯,300英尺處的聲壓有所增加,而且向外的低音波瓣看起來更加均勻,紅色部分更接近圓形。
我們看看舞臺中心怎麼樣
↓↓↓
特別好!只有93dB!舞臺內部聲壓級減小了40多個dB,在300英尺處我們測量到的聲壓級為高於105dB,太酷了,這正是我需要的!當然我們做到了這些也付出了不少努力,我團隊的Paul F教了我幾個SoundVision的技巧,我實在是對那個軟體沒什麼天分...當然沒有Jason Brandt的協助也不能讓這次的系統搭建如此的順利。
完成後的效果圖
↓↓↓
近一點的照片
↓↓↓
在音箱搭建完成之後的結果也非常有趣,低音覆蓋的非常好,沒有明顯的盲區和波瓣,隨著越走越遠,有非常自然的聲壓距離下降感,當你步行到了舞臺中心,低音在環之間的聲壓被分散了,你能感覺到舞臺結構震動的聲音,但聽起來低音卻非常遠。
好了,感謝觀看,覺得好就分享起來吧!
(聲明:本文來源CoralWorks,作者·Dave Rats,翻譯·製作·CoralWorks,由艾維網編輯發布。轉載此文僅為分享經驗,觀點有異議可以商榷,文中涉及相關產品絕無廣告之意,望客觀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