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音頻聆聽
「 優人神鼓本色出演 」
2007年11月,一部由香港導演畢國智執導的名為《戰·鼓》的電影上映,這部電影由房祖名、李心潔、梁家輝、何超儀、張耀揚主演,梁家輝也憑此片摘得當年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桂冠。
電影《戰·鼓》講述的是一個原先詭譎叛逆、玩世不恭的香港青年Sid(房祖名飾演)闖禍後被父親(梁家輝飾演)送到臺灣去避禍,Sid在臺灣隱匿在深山之中,無意間邂逅了一群在深山中愛打鼓的「禪鼓山人」。
「禪鼓山人」們祥和、平靜、忘我的人生姿態與焦躁、憤怒的Sid形成了鮮明的對比,Sid主動要求加入他們的團隊學習禪鼓。
禪鼓中所蘊含的體魄鍛鍊、心靈的修養,與人生態度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Sid,他重新領略到生活的真諦,由江湖恩怨轉向禪鼓「道藝合一」境界,開啟了新的人生之路。
▲《戰·鼓》劇照
影片中的「禪鼓山人」就是臺灣的「優人神鼓」,並由「優人神鼓」團隊成員本色出演。
這一切,緣於4年前的一次偶然。
2003年,香港導演畢國智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看到優人神鼓的表演,大為震撼。事後,他說:「我要去找他們,我要知道演出怎麼可以這樣棒。我要把他們的故事拍成電影。」
一個星期後,畢國智在臺灣的木柵老泉裡山上找到了優人神鼓團隊,近距離觀察了優人神鼓的訓練和日常生活。腦海中漸漸浮現出一場香港香港叛逆小年輕來臺灣受優人神鼓團隊感化的故事,他決定以此來拍攝一部電影。
臺灣著名製片人焦雄屏與畢國智兩人曾在4年前攜案參加巴黎電影融資會,畢國智立即找到焦雄屏,他的這個故事構思得到焦雄屏的支持。
於是,他們花了4年的時間一起籌備這部電影,又邀請梁家輝、李心潔、何超儀、張耀揚、曾江、房祖名這些明星加盟,拍成了影片《戰·鼓》(又名禪打)。
優人神鼓的藝術總監劉若瑀和音樂總監黃志群,以及全體團員,也都參加了這部電影的演出,片中他們那震懾人心的表演,蕩滌靈魂,讓人嘆為觀止。
「 道藝合一 」
● 王力宏
王力宏認為優人神鼓是東方禪意的典型象徵,2011年他在自己的《火力全開》專輯中唱盡了東方傳統文化崛起,以及與西方流行文化碰撞。
這首歌中唱到「文化是武器,埋在每根神經,被優人神鼓打醒。絕不允許失敗,勝利不必等待。」很多人也是通過這首歌第一次聽說了「優人神鼓」。
● 龍應臺
臺灣著名的女作家龍應臺說:「優人神鼓是臺灣最值得推薦的表演團體,他們讓我重新思考什麼是表演什麼是劇場、音樂和舞蹈」。
● 李安
著名導演李安在看完優人神鼓的表演後,他在《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的序中寫道:其體態寧靜瞭然,眼神不理不露,一副已然得道的模樣。
● 科比
2016年6月底,從NBA退役的科比,在臺灣訪問時,專程拜訪了住在深山中的「優人神鼓」團隊。
科比入鄉隨俗,換上中式白袍黑褲的練功服,在蔥鬱的山林裡體驗最純粹的中式禪坐修行。還親自學習敲擊禪鼓,並對他們「道藝合一」追求和表演方式大為驚嘆。
▲「優人神鼓「黃志群與科比分享禪修
● 楊麗萍
楊麗萍看過優人神鼓的演出之後說:「非常敬佩這種道藝合一、用整個生命去舞蹈、人與自然結合的風格,在其中看到了禪意,不虛此行。」
▲「優人神鼓」《聽海之心》
「 用鼓聲傳頌生命的道理 」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臺灣藝術界掀起了探究「身、心、靈」的思潮,認為藝術應關照生命的超越和解脫。
為了重新了解自己和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劉若瑀回到了臺灣。並根據她從果託夫斯基那兒的所學,於1988年在木柵老泉山創立了「優人神鼓」的前身「優劇場」。
1993年,雲門舞集的黃志群也加入了團隊,擔任擊鼓指導。這個從小學「獅鼓」的男子,最終還成為了她的丈夫,而「優劇場」也在習武的黃志群的指導下,升級為「優人神鼓」。
▲劉若瑀與黃志群
優——中國傳統戲曲界裡的表演者
優人——表演的藝人
神——人在高度專注下,所進入的一種寧靜、無我的狀態
神鼓——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
「優人神鼓」是把佛家的禪定思想用於擊鼓這項活動中的成功實踐者。
創立三十年來,優人神鼓秉持「道藝合一」的理念,以「先學靜坐,再教擊鼓」為原則,注重藝術裡的生命修煉,從而在舞臺上呈現出獨特的生命狀態。
這些年,他們創作了《聽海之心》、《金剛心》、《禪武不二》、《勇者之劍》、《天人合一》、《時間之外》等作品,
他們的表演足跡已幾近踏遍世界各處舞臺,憑藉獨樹一幟的表演形貌和內涵,蜚聲海外。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藝。
道與藝之間,並非不可逾越的鴻溝。「優人神鼓的」禪鼓與「雨法雨」的禪樂一樣,都承載著對「道」樸實直觀的顯示。
劉若瑀說:「我們的作品是需要和觀眾共同完成的。」
因為優人神鼓所演繹的,不僅是一場打擊樂的盛宴,更是關於古老文化與世界觀的詮釋,是用鼓聲傳頌生命的道理。
而觀眾需要完成的,也不只是單純接納音律與舞蹈的感官刺激,更是外向探索,與內觀自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