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夏前三期已經放完了,主觀上感覺目前呈現出來的這三期沒有去年好看,所以開一個吐槽貼。
!!!注意:
本文純吐槽不好看、不喜歡、看不懂的地方,不吐不快,不辯證地討論節目的優缺點。
所以請大家:不要抬槓!不要抬槓!不要抬槓!
覺得節目非常好看,沒啥槽點的讀者盆友現在退出還來得及。
槽點1
名詞解釋:樂隊是什麼
與上一季還存在一些音樂知識乾貨的talking環節相比,本季樂夏的非表演部分都在用盡全部力量做一個名詞解釋:樂隊是什麼。
每一集都要在片尾給每個樂隊提煉一句「名人名言」,花大量的筆墨去渲染樂隊成員之間的兄弟情,營造樂隊就像家一樣的故事氛圍……
說實話這樣的故事看一兩個還覺得好看,三十三支樂隊看下來無處不在的情感牌看得人實在有些乏味。
當馬東和年輕的霓虹花園調侃祝你們以後也經歷解散、重組的時候,仿佛玩樂隊已經成了一種固定的套路,我感覺自己仿佛看的是樂隊的一千零八個小故事。
槽點2
360度無死角懟臉攝像
回想樂夏第一季,大家不僅看到了舞臺上的主唱,還看到了會穿搭的貝斯手蔣含,顏值頗高的鼓手hayato,吉他手宋捷……而第二季,我就問問除了主唱老師那360度無死角的大臉,還能記住什麼?
本季樂夏的舞臺攝像極其偏愛懟著主唱的臉360度無死角拉近,甚至拉到主唱在鏡頭裡也只剩下一張嘴,近到不能再近就用一個失焦做轉場,其他樂手除了手部特寫之外鏡頭少得可憐。
(連主唱臉都拍不全的情緒特寫鏡頭)
更讓人頭痛的是,三十三支樂隊不管是什麼風格,幾乎都是按照這個套路來拍攝的,偶爾閃過的幾個觀眾鏡頭拍攝的非常敷衍,幾乎起不到任何的情緒渲染作用。
槽點3
看膩了的超級大樂迷
比起上一季經常有人員變更的超級大樂迷,樂夏2前三期的超級樂迷非常穩定,一直是大張偉、周迅、馬東、張亞東坐鎮,但與此同趣味性也少了很多。
馬東今年手裡的問題卡似乎只寫了:你們當時為什麼解散?為什麼要來參加樂隊的夏天?第一季邀請你們沒有來,這一季怎麼就來了?這幾個以不變應萬變的問題。
大樂迷中最嚴肅的張亞東上一季還有關鍵詞「特別好」,這一季話少的簡直像是關了自己的話筒;美麗的大樂迷周迅一直沒有很強的存在感,於是大張偉變身真·人間彈幕和馬東在臺上說起了相聲。
如果說去年還有吳青峰在大張偉彈幕過了頭的時候恰到好處地嗆他一下,拉回這種即將跑偏的氣氛,那沒有吳青峰的大張偉真如脫韁的野馬,把什麼都能用笑一笑化解掉,看多了未免有些膩人。
槽點4
瞎胡剪的專業樂迷發言
作為一檔綜藝節目想要製造熱點可以理解,但以這種作惡的方式來煽動情緒、製造衝突,會讓很多人開始覺得專業樂迷就是胡說八道,這種風氣只會讓整個歌迷群體變得更加反智,更加容易被煽動操控,讓真正的專業樂迷變得不敢說話。
這樣看來之前節目組做的那張大逃殺的海報,怎麼看都更像是給專業樂迷做的,希望不要照著國內大部分腦殘綜藝的思路繼續作惡,等真把節目做成「專業樂迷的西天」的時候,就真沒啥好看的了。
槽點5
看不懂的樂隊晉級與淘汰
下面幾支樂隊的晉級和淘汰,都是我本人看不懂,存有疑惑的,但這個可能比較複雜,現場效果和節目呈現的真實效果可能也有偏差,不過還是寫在這裡,不作具體闡述,同時推薦以下樂隊中被淘汰的三支:
左右樂隊、島嶼心情、聲音玩具、法茲樂隊、達聞西樂隊
聲音玩具:
法茲樂隊:
達聞西樂隊:
用一句老話說,別把觀眾當傻子,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
國內老一套那種譁眾取寵的腦殘綜藝套路,觀眾真的都已經看膩了,第一季之所以能打動那麼多人就是因為看起來和那些妖豔的腦殘綜藝不太一樣,跟著他們學是沒前途的。
我吐槽完了,我誰的粉絲也不是,說得對、音樂好就喜歡,做的爛就吐槽,所以還是那句話:別抬槓。
好了,你們繼續,不吐不快。
【The end】
研究員:蘇試試
脾氣暴躁,神經脆弱。謹慎關注,理性留言。
我們不能停止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