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生命的意義在於運動」
都知道運動的好處太多了
尤其是經過疫情後
相信很多人都將運動計劃提上了日程
那麼,問題來了
什麼時間段運動最佳呢?
最近的一項新研究給出了答案!
早上8-10點
效果顯著優於其他時間段
運動百般好,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防癌……但你得選對時機。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表觀遺傳學和代謝中心主任Paolo Sassone-Corsi教授團隊,近日在著名期刊《細胞·代謝》上發布重要研究成果。
他們發現——早上運動顯著增強了糖酵解,以及脂質和胺基酸的代謝。有趣的是,糖酵解僅在早上運動鍛鍊中被激活。
這項研究說明,早上運動能放大運動帶來的好處,例如全身能量平衡的調節。
基於這個研究成果,研究人員認為,對於身患糖尿病等代謝紊亂相關疾病的人而言,早上運動或許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治療方法,而益處遠不止於此……
近期西班牙和奧地利學者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比起在其它時間運動,晨練才是預防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最好的方法。
那早上最佳時間段是什麼時候呢?
答案是:早上8-10點!
早上8-10點運動與前列腺癌發病風險下降26%,與乳腺癌發病風險下降27%有關,相較於該項研究中報告為下午或晚上更活躍的參與者,晨練的好處更明顯。
該結果是在綜合計算運動時間、受試者年齡等因素後綜合得出的!
目前,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均是男性和女性發病率較高的癌症,如果每天掌握好晨練的時機,一點點小的改變,或許你就比別人多一點點健康。
先晨練還是先吃飯?
4個誤區要避開
好事兒也得講方法,有些人不知道晨練中的風險,若不小心做錯,不僅越練病越多,還有可能危及生命!
1
空腹晨練
晨練前最好別完全空腹,也別吃得太飽,可以喝水、吃一點蛋糕類的碳水化合物食物,補充能量,有助運動。
運動需要能量,早晨鍛鍊的能量來源是靠體內積蓄的脂肪分解提供的。如果完全空腹晨練會導致心率失常,甚至猝死。
如果選擇跑跳類的晨練方式,不要吃得太飽,運動前還要記得做拉伸和熱身。
2
晨練後睡「回籠覺」
有些老人晨練後習慣睡個「回籠覺」,其實這對健康有害無益。
晨練過程中人體肌肉、關節、骨骼活動加速,心臟加速泵血,血液循環隨之變快,如果運動後上床休息易造成心、腦、肺等缺血缺氧,對心肺功能恢復不利;另外,「回籠覺」會讓老人生物鐘混亂,影響晚間睡眠,白天更易睏乏,形成惡性循環。
3
每天都去晨練
晨練還真不是要天天都練。需要視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千萬不要為了鍛鍊而去鍛鍊。
如果感到身體不適的時候,例如有感冒、發燒等症狀,或者一些疾病正處於急性期或者發病期,就應該避免進行晨練,前一天睡眠狀況不好的人,也建議暫停晨練。
4
晨練趕早,認為越早越好
大部分的老年人喜歡在六點左右,但老年人晨練如果起得太早,這個時候人體生物鐘還沒有調好,反而容易造成生物鐘損傷,非常不提倡,尤其是冬季不宜太早。
相同能量消耗下
高強度運動更有利於健康
近日,著名期刊《自然·醫學》發表了劍橋大學S ren Brage團隊的一項涉及10萬人的新研究成果:任何強度的運動都有益於健康,但是,在運動消耗同等能量的情況下,中度和強度的運動佔比越高,獲益越多。
這意味著將每天低強度運動消耗的能量,通過中高強度的運動形式(底線是大約1小時4公裡的快走)消耗掉,哪怕總能量消耗沒有增加,也是與死亡風險降低30%以上有關。
在同樣能量消耗的情況下,如果不想花太多的時間運動的話,選擇高強度的運動速戰速決,反而獲益更多,想想也不虧……
但是,或許這一樣研究成果並不適用於任何人,想要通過高強度運動來達到運動目的,還需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比如這3類特殊人群:
1. 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患者應選擇小量和中等量有氧運動,這些運動可能在初期會導致血壓輕微升高,但長期堅持後,肌肉中的毛細血管擴張,還能通過改善情緒降低血壓。(綜合健康榜)
推薦運動: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遊泳、騎車、健身舞等。
2.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結合柔韌性、有氧運動、力量訓練的運動方式,能更好的控制血糖。運動時,不妨先做拉伸運動,抻抻腿、扭扭胯,既能增加全身的柔韌性,也為之後的較大運動量做準備;
推薦運動:散步、太極拳、自編體操有氧運動,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 最後可做局部的力量練習,如舉啞鈴、仰臥起坐等。
3. 心臟病者
一般來說,最適合心臟病患者的運動是步行,最好走平路,不要爬樓梯。剛開始每周運動了2~5天,每天兩次,逐漸增加至每天都運動。
生病期間,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會下降。身體不舒服,就應暫停運動或減少運動量。當運動中出現眩暈、胸悶、胸痛、氣短等症狀,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切忌硬撐。
運動應循序漸進,慢慢加量,不過度;激烈運動前後一定要做好熱身和拉伸;最關鍵的是,一定不要帶病運動!
recolte多功能小電鍋
煮、炊、蒸、油炸、燒烤一鍋五用
溫度調節防幹燒功能烤涮一體電熱鍋
附創意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