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坐在徐州義行律師事務所的會議室裡聽到該所的女律師們朗誦上面這段話的時候,心中暖流競湧。「堅守良知」——這是潛藏在彭城書院所有教授與學者內心深處的信念,如今在這裡,在一群女律師的夢想裡又一次得到了印證。真是「德不孤,必有鄰」啊!
文人需要良知,律師需要良知,官員需要良知,商人需要良知……只有良知被喚醒的社會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與正義。「良知」是人本能的道德意識,但是在世俗的演進中,有人堅守,有人丟失,一個人人堅守良知的社會一定是大同與和諧的社會;一個良知喪失的社會必是一個道德淪喪,公德失卻,綱常離亂的社會。
從文化的角度解釋「良知」並非難事,然而要在生活中演繹出「良知」的內涵,讓他人感知「良知」的存在卻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這就需要「良知者」行為世範,正己化人,用仁愛之心、慈悲情懷、浩然正氣以及甘於付出的精神把「良知」二字落實在一言一行上。這樣的人世俗難覓,正如《弟子規》所言「俗者眾,仁者希。」
幸運的是,在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在徐州律師界,一直有這樣一個人,她鐵肩擔道義,仗劍為真理;她樂於奉獻,熱心公益;她認真履職,爭創第一……她讓我們看到「良知」的真意;她給我們樹立「良知」的範本;她用自己的青春歲月寫就兩個大字:良知!她就是江蘇義行律師事務所創始人、掌門人——朱靜女士。
去年5月1日,彭城書院開壇七周年之際,《徐州日報》文化版上推出了該報記者劉蘇關於書院的專訪文章。朱靜女士看完後深受感動,隨即通過書院老師聯繫上了筆者。於是,我們在盛夏的某個黃昏,在書院的講壇邊,開始了一場關於歷史、文化、道德、情操、責任、擔當的對話。我發現儘管我們的職業相差很大,但是思想與意識又如此相近。我注意到眼前的這位女士,濃眉大眼,笑容滿面,說話的節奏感很強,每句話都洋溢著豪爽,透出善意,充滿著正能量。
當朱靜女士知曉書院即將舉辦的女德研修班資金有些缺口時,當即決定資助一萬元,解了書院的燃眉之急。書院師生深為感動,有一位學友雙手合十,笑曰:「朱女士真是菩薩在世!」
因為朱靜女士真誠的愛心,我與她,書院與她從此結下了善緣。隨著了解的深入,對她愈加敬重與景仰。這真是一位具有菩薩心腸的律政佳人。朱靜在創業伊始,甚至更早的時候,就非常熱衷於社會公益事業:幫助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資助困難大學生、設立貧困助學金、資助困難家庭……她近年來所做的公益事業不勝枚舉:
2000年9月,在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設立10萬元「助學金」,解決10名貧困學子的學習生活費問題;
2002年,響應團市委的號召,連續3年每年資助賈汪區塔山鎮10名貧困小學生每人的學費及生活費問題;
2008年起,已連續6年春節前到開發區大黃山鎮老戶人村資助75歲以上老人近70人,每人300元生活費;
2008年—2013年,積極參與徐州報業傳媒集團的「愛心資助活動」,連續資助5名學子上大學,每人每年5000元學費,直至他們大學畢業。
2009年開始,參與徐州市慈善總會的多項愛心資助活動,總共資助10名3至10歲的孤兒,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費;
2013年—2014年,資助銅山區劉集袁莊村袁姓老人每月300元生活費,資助邳州燕子埠毛寺村老人張周氏每年5000元養老院生活費;
2014年9月,響應市婦聯及「善行天下」愛心組織號召,資助豐縣梁寨及邳州燕子埠兩名失去雙親家庭貧困的女孩……一系列充滿大愛的善行,讓這位「律政佳人」的仁愛情懷與道德良知釋放到全社會。她常說:「我們的社會需要大愛,需要每一個人的愛心,需要良知和責任。現在我們事務所取得了這麼好的業績,更應該好好回報社會,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感,更是我們作為社會一員,作為律師的責任和義務。恰巧又是這種有情有義的做法再加上較高的業務水準,讓義行律師事務所能在法律服務的大道上越走越遠。這也是義行律師事務所名稱的由來,任何時候我們要堅守道德良知;堅持正義之行。」
「捨生取義」的人世間罕見,憑著良知堅守正義的人我們周圍也不是很多。所以,一遇見朱靜女士,我便心生歡喜。其實,她不僅是一位堅守「良知」的道德模範,還是一位有著「良能」的著名律師。在徐州乃至江蘇律師界提起義行律師事務所的朱靜可以說是無人不曉。從事律師工作近20年來,朱靜女士認真遵守執業紀律,恪守職業道德,成功地辦理過近千起疑難、複雜、有重大影響的刑、民、經案件,免費為百姓解答諮詢近萬人次,深受客戶的滿意和委託人好評。
近幾年來,積極為政府的三重一大工程及重大投融資項目提供專業法律服務。如為徐州高鐵建設、三環高架、軌道交通建設等重大項目提供全過程法律服務;為徐州新盛建設集團城投債發行、徐州高新區投債發行、新沂市城投債發行、邳州市城投債發行、銅山區城投債發行等均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專業法律服務一系列的成功,使得朱靜不僅在專業領域及社會各界上擁有較高的知名度,更是專業領域擁有很高的美譽度。
朱靜不僅自己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更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將自己的「義行律師團隊」帶上了成功之路。她一手打造的江蘇義行律師事務所,從原來的10個人現在已發展為60餘人的律師團隊,成為江蘇第一梯隊的律師事務所,蘇北律師同行業中的佼佼者。事務所實行嚴格的公司化管理運作模式,全所上下一盤棋,步調一致打勝仗。朱靜主任獨創的「義行五大法寶」——模擬法庭、訴訟可視化、合同實訓營、LTT沙龍、知識管理,為事務所的核心競爭力培養及可持續發展力的形成更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義行律師事務所在朱靜的帶領下先後獲得了徐州市司法局授予的首屆「十佳律師事務所」「五佳律師事務所」「律師行業省級文明單位」等多項榮譽。
而朱靜本人也先後被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政法委、團省委、省經貿委等單位評為:「首屆江蘇省優秀青年律師」、「江蘇省依法治企先進個人」。被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婦聯、市司法局、市慈善會等部門授予:「徐州市首屆十佳青年律師」、「徐州市第八屆十大傑出青年、誠信青年標兵」、「徐州市首屆十大傑出女性」「徐州市三八紅旗手」、「徐州市最具愛心慈善行為楷模」等榮譽稱號。
在取得一項項業績的同時,朱靜和她的義行律師團隊還常年堅持從事公益事業:每年代理法律援助案件多起,為弱勢群體免費打官司;設立雲龍區婦女維權站,依法維護廣大婦女的合法權益;設立「徐州市青少年維權崗」, 依法維護廣大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與徐州慈善總會聯合開展「慈善社區行」活動;常年開展義務送法「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的法律諮詢、普法宣傳,深受社會各界好評。
在榮譽紛至沓來時,朱靜律師寵辱不驚,依然固我。她說:「榮譽都是外在的,為了榮譽而付出就會丟失本真。人生最可貴的就在於無論處在什麼時候都能堅持本心,堅守良知。」
「自信的微笑,源於對生活的灑脫,看庭前花開花落,我依舊是我,內心的角落有清風拂過,歲月如梭,我依舊信步生活……」
這是一位詩人朋友給朱靜寫的一首詩,字裡行間充分表達出了朱靜現在的狀態和心態。無論作為一名律師,一名人大代表,還是一位普通公民,朱靜無疑都是盡責和成功的——這就是這位「律政佳人」的人生境界!
行文結束時,想到元人吳萊的兩句詩:「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這句話比喻剛柔相濟,任俠儒雅,既有情致,又有膽識的人生境界,後人縮其句曰「劍膽琴心」。拿這四個字描述朱靜女士,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筆者與朱靜女士相識至今,溫暖至今。因念其德,感其心,敬其人,遂述此文,以表心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