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的影視文化最初其實都是效仿香港的操作模式,包括宣發、經紀人等,後來才開始逐漸地形成自己的一種風格。
而諸位熟知的偶像練習生文化,至今其實還非常依賴日韓,但又學不精,所以往往會變成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
最早期所看的電視大多還是以港臺影視作品為多,瓊瑤劇,金庸古龍武俠劇等,還有古代宮鬥,現代豪門鬥,總之對於TVB來說,它製造出來的劇曾霸屏很長的時間。
對於觀眾來說,或許叫不出來這部劇是什麼,但是只要一提TVB就都知道。
但現在再提TVB卻已經不能和以前相提並論,一個王朝在巔峰之後,總會有問題層出不窮的冒出來。
TVB就是很好的例子,現在幾乎超一線的演員幾乎都是來自它的藝員訓練班,周潤發、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梁家輝等人,很多從TVB出來的演員,都表示只要你在TVB待過,那去哪你都能混的下去。
這句話不誇張,佘詩曼、胡杏兒曾在採訪裡說過,在TVB拍戲,你每天最多只能睡兩三個小時,因為劇組永遠都在開拍狀態,然後你可能同時手上握著不止一部戲,所以睡覺對於TVB演員來講是件奢侈的事情。
拍了那麼多戲,像內地的演員早就賺了很多錢,但對TVB的演員來說,他們之所以抗壓,還有一個原因,拍再多的戲,所拿到的錢還是一樣,哪怕你得視帝視後,也不會加錢,就跟上班族一樣拿固定薪水。
周星馳曾吐槽過這點,張衛健也一樣,他拍攝完第一部《西遊記》後,因為這部劇非常火爆,所以TVB想要再拍第二部,張衛健就覺得劇火了,你們應該賺了不少錢,那自己的薪水上是不是可以加一點。
但TVB拒絕並且還說"張衛健如果沒有那些毛,根本不可能火"於是你就看到了現在光頭張衛健。
TVB除了這些問題,還有就是劇本,起初你會覺得劇情很精彩,因為它將很多現實裡的事情都影視化,就像豪門、黑幫等包括一些敏感的東西,所以看的時候會感覺到真實。
但是久了,但能寫的都寫了,能拍的都拍了,聯想下最近正在拍攝的《陀槍師姐2021》,以及剛播出的《使徒行者第三部》等,對於觀眾來說到底是期待劇情多些還是期待演員更多些,無疑後者不行前者來湊,前者不行後者勉強撐起。
手握早期的爆熱劇的TVB,新出的劇除了《白色強人》還有些反響以外,其它也差不多都落水無聲,所以只能不斷的將這些早期的暴熱劇進行回鍋重塑,這樣做的意義又有多大呢。
有問題就要改,這是小朋友都知道的事情,TVB又不是小孩子,所以它也知道問題出在哪,所以玩夠了豪門遊戲的它,最近開始緊跟時下的潮流話題,將這些話題影視化。
"天王嫂培訓班"和"拼單名媛",一度引發大眾熱議,而這兩個話題也出現在了TVB都市處境喜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裡,劇中無論是人設也好,還是臺詞都非常直白,不知道的人一看就能看懂,真的是敢還是TVB敢。
這樣操作的TVB真的有救嗎?就近來看,將話題直白地融入到劇情裡的TVB,成功的又引起了觀眾對它的注意。
但長遠來看,如果TVB真的想要靠這點翻身,會有些困難,一弄不好可能又回到早期的"回鍋肉"時代,因為話題性其實也具有重複性,新鮮事物太多,想要突出需要花些心思研究。
無論是港臺影視還是內地影視,都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演員斷層問題,真正有實力的演員,能夠提到一個時期就說出來名字的演員沒有很多,基本都停留在某一個時期。
TVB在這個問題上很明顯,每年都有新人出來,但是真正能扛起整部作品卻還是得靠外援,所以你會發現,不少走出TVB的演員,會回來以合約形式再拍TVB的作品。
你看過第一部TVB的作品是什麼?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