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和吳孟達,那是多少人心中最完美的搭檔。
有周星馳的電影,必然有一個胖胖的,笑起來猥瑣的吳孟達。
沒有吳孟達的周星弛電影,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在《賭聖》裡,周星馳是有特異功能的賭徒,吳孟達就是他貪財的三叔;
《逃學威龍》裡,周星馳是在學校臥底的警察,吳孟達就是他愛偷懶的下屬;
《鹿鼎記》裡,周星馳是誤入宮中的韋小寶,吳孟達就是教他武功的海公公;
《九品芝麻官》裡,周星馳是一身正氣的包星星,吳孟達就是他的侄子包有為;
我們曾以為他們會永遠一起,可世上沒有不散的筵席。
自從兩人「絕交」之後,很多人都說周星馳離不開吳孟達,吳孟達也很難離開周星馳。
這不由讓小編想起了30年前,在那個滄海桑田的1989年,他們一起吃盒飯的日子。
在當時,華爾街爆發的金融危機,一時間哀嚎遍野,上一秒還坐在辦公室喝咖啡的資本家,下一秒瞬間淪為窮光蛋。
即使過去了兩年,恐懼籠罩下人們的依舊人心惶惶,風聲鶴唳。
幸運的是,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非但沒有受到牽連,反而迫使電影行業開始崛起。
那一年周星馳27歲,吳孟達36歲。
相識於微末
吳孟達比周星馳大9歲,出道更早,曾經也爆紅過。
1979年,吳孟達22歲,憑藉《楚留香傳奇》中「胡鐵花」一角一夜爆紅。
按他的說法,當時的自己可不比現在的周杰倫差。
可是年少不知事,在吹捧中吳孟達漸漸迷失了自己。
在中國臺灣放縱了一年,回港後也不接戲,每天花天酒地,還迷上賭博。
就這樣入不敷出,陸陸續續地欠下了30萬港幣。
等到高利貸都找上門要錢了,他才開始慌。
那年,他28歲,想過回老家自殺,想過連夜「著草」(粵語,「潛逃」的意思),但想了一夜,終究沒膽量。
第二天,他起了個大早,去九龍找「大耳窿」(放高利貸者),給那些大佬們「認低威」(低頭認錯),希望大佬們給條活路。
我沒錢,反正大家求財,讓我慢慢還好嗎?
從此,他洗心革面,潛心專研演技,努力演戲還債。
也正是在人生極為狼狽、落魄的時候,他遇到了周星馳。
當時,周星馳就住在吳孟達家的隔壁街,也算是街坊鄰居了。
再加上兩人都是演員,也就漸漸熟悉起來。
和吳孟達的落魄一樣,那時的周星馳還只是個跑龍套的,放到現在也就是個十八線的小透明。
周星馳因崇拜李小龍,所以從小就立志要當演員。
可是當演員的門檻不低,至少要英俊瀟灑、高大威猛。
周星馳外貌不算出色,身材也不夠高大,連續考了兩年電視臺培訓班。
畢業後也不被看好,只接到一些不太重要的角色。
就這樣,兩個同樣處於低谷的人,因為對演戲的熱愛走到了一起。
因為年紀和閱歷的差距,吳孟達一直把周星馳當成自己的子侄後輩,周星馳也把吳孟達當成自己的長輩親人。
我算是他的半個老師,半個爸爸吧。
因為周星馳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吳孟達一直照顧他。
世界從未讓他們有過半點親緣關係,但是人的感情就是如此得不可思議。
打鐵趁熱,兩人再度合作。
1992年,周星馳連續上了7部電影,其中《審死官》《鹿鼎記》《武狀元蘇乞兒》《逃學威龍》裡,吳孟達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周星馳御用搭檔」,幾乎成了吳孟達的代名詞。直到今天,吳孟達接受訪談時,幾乎有一半問題都和周星馳有關。
他的事業、生活,不可避免的和周星馳這個名字並列。有記者問吳孟達:
你煩嗎?
他說,不會。
他永遠不會煩,即使記者問一千次一萬次,他都會樂呵呵地重複他和周星馳的點點滴滴。
就像一位慈祥的父親,不厭其煩地炫耀自己的孩子,心裡美滋滋的。
在孩子出現困難時,他會竭盡所能地幫他。
周星馳被人圍攻時,他多次跳出來力挺。周星馳和黃聖依鬧矛盾時,他打電話給雙方,當和事佬。
沒有哪個長輩會因為自己後輩有出息而厭煩的,周星馳永遠是他的驕傲。
沒過多久,導演劉鎮偉在這部戲中看到了兩人的顛覆式表演,頓時如獲至寶,趕忙找人詢問他們的消息,找他們聊合作。
劉鎮偉的劇本,周星馳的想像力,配上吳孟達風趣、幽默的表演方式,瞬間擦出火花。
三人在討論下靈光一現,出現了「不學無術」的另類英雄阿星,害人利己的小人「三叔」,一部改變兩人命運的《賭聖》有了雛形。
那時吳孟達對於周星馳來說,就是大哥,還有半個老師。
因為戲中有關於男女感情方面的劇情,可周星馳壓根就不懂。
於是,兩人沒事時,吳孟達便陪著他,兩人開著車到情侶們專門約會的地方,去看他們怎麼談戀愛,會講什麼,會做什麼?
為了獲得靈感,兩人不惜犧牲色相,假裝同性戀,夜裡開車到香港各大情侶約會聖地閒逛,什麼尖沙咀碼頭、天星碼頭都去過。
一邊逛,一邊偷聽情侶間的對話。
情侶間的對話總是讓人琢磨不透,這個「今天吃什麼?」,對方卻回一句「你看我這戒指好看嗎?」而且還能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下去。
兩人就這樣,聽著這莫名其妙又有點好笑的對話,慢慢提煉其中的笑點。
周星馳知道吳孟達和他一樣,都喜歡吃鮑魚,但當時兩人都是窮光蛋,一隻鮑魚算的上天價。
拍戲第二天,為了讓這個念頭能夠付諸行動,周星馳變著法買了一個鮑魚罐頭,裡面有兩隻,一大一小。
吳孟達吃小的,把大的讓給周星馳,吃完後兩人哈哈大笑,周星馳砸吧著嘴,意猶未盡的說到:「你看我們也吃的起鮑魚了。」
說這話的時候,兩人感到無比心酸,剛剛進入電影圈不久,不但沒有多少收入,在劇組萬事都得聽前輩的。
但兩人每次拍完了一個特別滿意的場景,都會躲在一個角落裡,開個鮑魚罐頭,一人一顆,這一吃就是一年。
多年後,吳孟達在《魯豫有約》上回憶起這段日子,他消瘦的肩膀輕微顫抖,稍嘆著氣說:「在那段時間,這是最難忘的鏡頭。」
兩個命運多舛的人攜手渡過那段激蕩歲月,日子很苦,卻很快樂。
1990年8月,《賭聖》上映後反響熱烈,
導演劉鎮偉告訴他們:「效果很好,票房應該會大賣。」
首映當天,兩人偷偷摸摸地去電影院研究觀眾反應。
買的是午夜場,躡手躡腳進去,坐在最後排的角落。
電影放了一半,觀眾笑倒一片,兩人才把七上八下的小心臟放回肚子裡,捂著嘴偷笑著離開影院。
最終,《賭聖》上映半個月大獲全勝。
不但超過同時期的周潤發、梁朝偉主演的電影,更刷新了當年香港電影票房的紀錄。
兩條在泥潭掙扎的魚,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兩人身價開始暴漲,從此不用再為錢擔憂。
周星馳給母親買了幢新房,換了新車;
吳孟達片約不斷,不斷給大牌配戲,上午和周潤發,中午和梁朝偉,晚上再和周星馳。
同一年,兩人接拍《賭俠》,有了和劉德華一起同臺飆戲的資格。
那個擁有特異功能的賭徒阿星和市井潑賴的三叔,用「無釐頭」的方式,掩蓋了劉德華的主角光環,再次拿下當年香港票房亞軍。
兩人真的火了,有的時候早上剛到公司,就有人編劇、製作人拿著劇本,帶著支票,排著隊找他們籤合同,拍電影。
周星馳從星仔變成了星爺,吳孟達從阿達變成了達叔。
之後,兩人開始長達11年的合作,一共有27部。
周星馳像是給自己立了一個規矩,自己的票房記錄,必須要由自己來打破,得以創下一個個票房奇蹟。
同樣的小人物,兩人明確分工,周星馳演的心酸、可笑,吳孟達演的貪婪、世俗。
在電影裡,他們演過很多關係,像知己、父子,攜手演遍了市井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兩人雖然無所作為,卻是不需言語的知己。
後來,周星馳自己做了導演,不善表達,這毛病讓他與演員之間的溝通很不暢。
你要這樣這樣,明白嗎?
不是,不是這樣,是這樣。
你剛才又說明白了!演得是什麼,不拍了,不拍了!
這樣的場景經常發生,因為演員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既心急又煩躁的他在劇組罵人,發脾氣。
他發脾氣時,所有人都不敢說話,離他遠遠的,躲在吳孟達的身邊。
這個時候,誰上去勸說都要被臭罵一頓,除了吳孟達。
他就像劇組裡的消防員,總能成功安撫大發雷霆的周星馳。
吳孟達曾在採訪中自豪地說:
田雞、如花……他們都被星仔罵過,但他一次也沒有罵過我。
每次劇組氣氛極為僵硬時,他就會慢悠悠地走到周星馳身邊,聽著周星馳的各種抱怨,最後祭出一杯奶茶,解決周星馳所有的怒火。
然後,整個劇組排排坐,喝奶茶。在甜滋滋的奶茶中,一切的怒火都一一消去。
因為不論戲裡戲外,吳孟達都是他的大哥。
在港片盛行的年代,兩人天衣無縫的默契配合,讓所有人都記住了兩個身份:「喜劇之王」和「金牌配角」。
2001年,周星馳自導自演了一部《少林足球》,再次引起香港影壇的震動。
當時香港的電影市場低迷不振,就連周星馳也曾慘遭幾次票房滑鐵盧,出現高開低走,影迷失落的情緒讓港片舉步維艱。
但周星馳力挽狂瀾,再次燃起了大家心中對港片的希冀。
他扮演一個為夢想奮鬥的小人物五師兄阿星,而吳孟達扮演一個信心盡失,淪落街頭的殘廢人。
「黃金搭檔」的組合,橫掃當時的香港金像獎,拿下最佳導演和影帝獎,更是瞬間風靡全球,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世界史上25部體育最佳電影」。
相對這些榮譽口碑,我們還記住了星爺那句經典臺詞:「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和鹹魚有什麼分別。」
周星馳和吳孟達兩人做到了,年輕時,我們看電影滿懷大笑,長大後再看,心中感慨萬千,早已物是人非。
他們即便卑微到泥土裡,渾身充滿了市井、掙扎、心酸和無奈,所以才會像底層人一樣撒潑耍懶、插科打諢。
可他們也依舊緊守小人物的倔強,爭奪一分一秒的發光發熱,放到現在也讓人心有餘悸。
原來他們的電影,從來不是喜劇,都是悲劇。
但即使是父母也不可能永遠陪伴著孩子,更何況是朋友。
很多媒體常說,吳孟達和周星馳交惡,是因為周星馳的《功夫》沒有邀請吳孟達。
其實,當初《功夫》在準備前期,周星馳就口頭上邀請吳孟達了,讓他把檔期空出來。就是電影中,林子聰演的那個大胖子。
兩人關係好,吳孟達想都沒想就答應了,然後把所有工作都推了。
可天有不測風雲,2002年香港大規模爆發SARS病毒。
學校停課,單位停工。戲,自然是拍不成了,被迫延期。
吳孟達左等右等,都沒等到,就跟北京的一個劇組籤了約。
可不成想,剛籤約不久,周星馳就找上門了,說《功夫》可以開拍了。
一邊是高額違約金,一邊是自己人,吳孟達推了周星馳,去北京拍戲。
事情其實很簡單啦,就像一個朋友約你喝茶,你等了他一個小時也沒有來,但是這時候另外一個朋友同時也約了我喝茶,因為等他而失約了另外那位朋友,大家都是朋友,心裡不開心就發發牢騷咯。
因為是自己人,所以知道即使你當時有點生氣,你永遠都會原諒我。
我們之間不需要客套和偽裝。
但《功夫》的拍攝中途出了事故。
《功夫》是一部動作片,武術指導是業內有名的洪家班。大製作+好劇本+好導演+好動作指導,這部電影人人都覺得不會出什麼意外。
結果沒過多久,周星馳就跟武指洪金寶鬧翻了。
這部戲是周星馳對自己偶像李小龍的致敬,他對劇中的萬事萬物都追求完美,對什麼都要精益求精,自然對武術動作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堅持。
但洪金寶是何許人也?行業裡鼎鼎有名,號稱「天下第一武指」,哪裡容得他人指手畫腳。
結果,以前負責緩解氣氛的「救場王」吳孟達又不在,最終洪金寶帶著自己的人馬憤然離組,周星馳只能請袁和平幫忙。
後來,又出現了「倒周行動」.....
當發現全世界都在與你對抗的時候,你自然會變得「懂事」,脾氣也收起來了,跟劇組人員的關係也好了,但周星馳也更沉默了。
而如今達叔已經66歲了,雖然還可以繼續演戲,但掉個「威亞」也要吸氧。
吳孟達第一次拍攝科幻片《流浪地球》
他也直言自己老了,也不缺吃喝,不想太累,只求有餐「安樂茶飯」。
周星馳呢,大導演,有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人手。
雖然57歲,但依然在努力拍電影,幾乎年年都有新作品。
或許就是因為兩人心態的不同,最終相顧無言吧。
就好比畢業後,慢慢安靜下來的班群,我們沒有忘記對方,但大家都不再無話不說。
只是追求的目標不同,人生軌跡不同。
以前泡妞、吹牛都能聊上一整天,而現在不是生病死人的大事,就找不到藉口聯繫對方了。
你不聯繫我,我不聯繫你,彼此都在等對方,卻最終把感情等到冷了,淡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少林足球》之後的兩人看山是山,看海是海。
他們站在十字路口,一個選擇往南走,一個選擇往北走,「黃金搭檔」從此成為了千古絕唱。
多年後的現在,我們再回過頭看,兩人在電影中的悲劇是假的,在生活中的悲劇卻是真的。
周星馳雖然在導演這條路上,一路高歌猛進,站在了山巔之上,卻始終是孤獨的。
在感情上,從莫文蔚、朱茵……他最終一無所獲,人生過了大半輩子,也不知為何痛心疾首,至今都是孤身一人。
2013年,柴靜採訪周星馳的時候,他帶著鴨舌帽,用帽簷遮住額頭的白髮,無奈的說道:「我就運氣不好,一萬年太久了。」
在友情上,周星馳性格怪異,幾乎沒有多少朋友。
洪金寶、王晶說他脾氣不好,不懂得尊重人,如果不是為了票房,都不想和他合作。
「大師兄」黃一飛害怕和他拍戲,因為周星馳對待演員特別嚴格,《少林足球》中大師兄被砸啤酒瓶那幕,在拍攝時砸一個不滿意,兩個不滿意……足足砸了上百個瓶子才過。
大部分和周星馳合作過的人,都說過他不好,但吳孟達是個例外,他從來沒說過周星馳不好。
如今對於吳孟達來說,演戲已經是拍一部少一部。
2016年,周星馳邀請了他拍《美人魚》,他表示了拒絕,身體已經大不如前。
去年春節上映的《流浪地球》,吳孟達幾乎到了身體極限,背負80多斤的航天服,每拍完一條,就要停下來吸口氧。
人生聚散無常,起落不定,大多數人都在苦中作樂,就像這天上的雲,上一秒惺惺相惜,下一秒形同陌路。
現如今的兩人早已滿頭白髮,星爺58歲,達叔67歲。
他們一同經歷過人生低谷,見證輝煌,起起伏伏30年,用草根人物的人情冷暖、悲歡離合,給我們帶來無數的快樂。
但兩人之間最快樂的時候,還是1989年。
那時候他們尚未成名,還被叫做星仔、阿達,兩人在片場吃著鮑魚罐頭,星仔吃大的,阿達吃小的,能夠天南地北的聊天,從泡妞到拍戲,想聊什麼就聊什麼。
現在的兩人,難道真像吳孟達說的:「兩人有種老死不相往來的感覺。」
其實不盡然,或許兩人冥冥之中都在等。
就像吳孟達參加《魯豫有約》時,魯豫問他:「如果有一天,你們還會合作拍戲嗎?
吳孟達頓了一會後說:「只要我不死,他還沒退休,我們還是會合作。」
他們之間仿佛隔著一張紙,明明都記著對方,卻沒有人去捅破這張紙。
你在這頭,我在那頭,咫尺之間,卻看不清對方的心意。
感情就是這樣,你以為它無堅不摧,其實它脆弱易碎;你以為它虛無縹緲,其實它是最堅強的後盾。
記住,這樣想的不只你一人。
每一個朋友都是上帝送你的星星,他或許不能照亮你人生的道路,卻總會在某個地方等著你。
所以不要總是低頭趕路,抬頭望望星空,看看那些守候著你的朋友。
去跟你就久未聯繫的好友發一條微信吧。
告訴他,你想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