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潮又有錢」的波普藝術

2021-01-08 漢辰藝術ART

大家有沒有發現,越是現代的藝術流派,越有一種不太正經的感覺。

比如,我們經常看的各種顏色變換的瑪麗蓮·夢露。

安迪·沃霍爾《瑪麗蓮·夢露》

簡簡單單的複製人像,各個顏色看上去還有種廉價印刷品的低質量效果,鏤版定線不精確造成套色錯位,怎麼看怎麼覺得粗劣低級。

但就是安迪·沃霍爾的這幅《瑪麗蓮·夢露》,成了波普藝術不朽的傑作,所以這到底是個什麼藝術?

簡單來說,波普藝術起源於二十世紀中葉的英國。關于波普(Popart)這個名字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一說「Pop」是(Popular)的縮寫,意為流行藝術、通俗藝術;

二呢,「Pop」是「棒棒糖」(lollypop)的一個簡化口語詞,用以表達戲謔、愉悅和反叛。

到了50年代中期,波普藝術在美國,才算真正達到了鼎盛階段。因為美國的兩種社會根源:「流行」和「金錢」催生了波普藝術更加的繁盛。

想要看懂又潮又有錢的波普藝術也不難,我們就從它的幾位藝術代表來看看:波普藝術是怎麼「不正經」的?

奠基人——理察·漢密爾頓的拼貼元素

《四張自畫像》05.3.81,理察·漢密爾頓,1990

開始的漢密爾頓是個正兒八經的普通畫家,他熱愛畫大自然和人體肖像。

當然,他還是達達主義大師——杜尚的忠實追隨者。看看杜尚的小便池藝術,或許也就不難理解,漢密爾頓的藝術也絕對是讓人瞠目結舌的。

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捕捉能力的他,在1956年的一次「這就是明天」的展覽上,創作了一幅極具顛覆性的作品——《究竟是什麼使今天的家庭如此非凡,如此有魅力?》。

《究竟是什麼使今天的家庭如此非凡,如此有魅力?》理察·漢密爾頓 ,1956

畫面中,女主人公坐在公寓的沙發上,扭捏造作性感裸露;中間站著的男主人公體格健美,右手拿著一根誇張放大的棒棒糖,上有「POP」字樣;家中放滿了各種現代化和流行文化產品。

特別是那個誇張的「POP」字樣的棒棒糖(lollypop),其實就是象徵著一定的管窺:這裡都是大眾流行的,批量生產的,廉價易逝的消耗品。這幅畫中的所有元素,也都是從海報、廣告和畫報上的圖片剪裁拼貼的。

《Interior》,理察·漢密爾頓,1964

至此,一個新的時代到來了。理察·漢密爾頓作為波普藝術之父,主要通過多種媒介技術來開創了波普藝術的先河。

他的作品充分彰顯了現代藝術的真實性和波普藝術的寫實主義,也將表現藝術、設計和大眾文化三者之間的關係做了充分的詮釋。

重複與再創作——安迪·沃霍爾

說起波普藝術的標誌性人物,那絕對是安迪·沃霍爾。他創作的可口可樂、金寶湯罐頭、黃色香蕉等等都是波普藝術的標誌「符號」。

1962年,安迪·沃霍爾創作的《金寶湯罐頭》據說是因為沃霍爾收到了侄子給他的一張生日卡片,上面正好印著當時非常流行的金寶湯罐頭;還有的說,沃霍爾很喜歡吃這種罐頭,就靈機一動,拿它做了藝術。

《金湯寶罐頭》,安迪·沃霍爾,1962

不管是什麼原因選擇了這個罐頭,安迪·沃霍爾都是想用它宣告自己對商業的譏諷和蔑視,他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反消費主義者」。

當然,他最著名的,還是我們最開始提到的《瑪麗蓮·夢露》。

《瑪麗蓮·夢露》,安迪·沃霍爾,1967

當紅影星的肖像泛濫式的被商業利用,沃霍爾更多的想通過偶像的相片,被不斷地用令人不安的顏色無限複製時,它還會引起人們地崇拜嗎?

當時的社會,對商業偶像的崇拜已經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所以藝術家故意用這種手法來暗示民眾的低級趣味和消費主義對文化的消解。

安迪·沃霍爾是波普藝術的領袖,他極大地拓展了波普藝術的創作邊界,革新了波普藝術的創作理念,影響了幾乎全部的波普藝術家。

廣告漫畫風——羅伊·利希滕斯坦

談起波普藝術,除了讓你想到沃霍爾,最具代表性的波普藝術家中,即使你不記得羅伊·利希滕斯坦的名字,但你也會一眼認出他的作品。

羅伊·利希滕斯坦《Whaam!》,1963年

羅伊·利希滕斯坦

利希滕斯坦在1951年,開始了屬於他的波普之路。

而在1961年,他的第一件波普作品《看!米奇!》才問世。《看!米奇!》創作的契機是因為:他的一個兒子喜歡看米老鼠。

羅伊·利希滕斯坦《看!米奇!》

後來,他吸取了新印象派「系統的色點」的精髓,最後形成利希滕斯坦作品的最終形態,各種明亮的顏色+各種小波點,比如這些:

基本上,他就是把人物原型複製下來,用丙烯放大,然後通過平塗色塊,甚至連廉價彩色印刷工藝中的網點,都被不厭其煩地複製了出來。

羅伊·利希滕斯坦說:「我試著利用一個俗濫的主題,再重新組織它的形式,使它變得不朽。這兩者的差別也許不大,但卻極其重要。」

羅伊·利希滕斯坦《吻》,1964年

羅伊致力於漫畫和廣告風格的結合繪畫,作品簡潔、明快、時尚感強烈。標誌性色調和標誌性的圓點繪畫手法,特別符合商業社會追求鮮明個性,引人注目、廣而告之的需求。

當時的一些美國人發現,他們所面對的商業化社會、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夢想,正是在利希膝斯坦的作品中,得到了真實反映,這種藝術樣式如此親切,是一種對美國化生活哲學的肯定。

一時間利希膝斯坦的畫作風靡美國,並以強烈的美式風格,席捲歐洲各國和其他地區。

正如波普藝術的定義一樣:它們是面向大眾的、反傳統藝術的、幽默詼諧、甚至有些惡俗……

與「哲學化」強調深度的藝術作品相反,波普藝術是在打破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通俗易懂,把高高在上的藝術拉回到生活中。

儘管70年代以後,許多藝術家逐漸脫離了波普風格,但是作為一種態度和方式,波普藝術的內涵和精神,繼續在世界藝術中演變和延續。

文 / YiYi

圖片來源 / 網絡

相關焦點

  • 致敬波普藝術風格 膠囊系列
    跨界包裝 致敬波普伊夫·聖·羅蘭先生一生熱愛藝術,熱愛收藏。無論是時裝還是美妝,他曾多次將藝術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美和時尚上升到全新的高度。1965年,聖羅蘭先生的第一個藝術系列「蒙德裡安系列」問世。他以荷蘭畫家皮特·蒙德裡安的經典畫作為靈感,設計了一系列無袖連衣裙,被形容為「像畫作一樣完美的藝術品」。
  • 「裸體畫」和小黃鴨——從波普藝術到潮流玩具
    這種奇妙的藝術就是「波普」(Pop Art)了,講起它的身世,頗有點離奇的意思。這一切,都要從一幅拼貼畫講起。波普開始於一幅「裸體畫」?二戰後的歐洲,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升,早已厭倦了戰時枯燥悲涼的灰色世界,人們的消費習慣不再滿足於生存與溫飽,而是開始鍾情於時髦。與此同時,藝術領域也發生著明顯的變化。
  • 愛「拼」才會贏的藝術——波普藝術
    其實「波普」是Pop一詞的音譯,它是Popular的縮寫,意為「流行」。所以波普藝術也應該被理解為流行藝術。我們聽說過流行音樂,流行服飾,流行顏色等等,那麼「流行藝術」也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樣,是一種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的、流行的、通俗的藝術。
  • 羅伯特·韋恩布萊特粉彩藝術邂逅波普藝術
    去年9-10月期間,在中國太原市舉辦了波普藝術與粉彩畫藝術的聯展,其中展出了安迪·沃霍爾的收藏版畫與羅伯特·韋恩布萊的粉彩原畫、和限量粉彩藝術衍生織物,展覽免費對公眾開放。什麼是波普藝術?波普藝術是一種流行風格,它以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誕生於英國,「藝術應反映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應表現在藝術中」這藝術觀念被波普藝術家所遵從,波普藝術從而出現在大眾視野。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安迪·沃霍爾作為波普藝術領袖,作品深受大眾喜愛,在太原,安迪·沃霍爾邂逅粉彩藝術。什麼是粉彩藝術?
  • 【美術】能看得懂的波普藝術
    一起來感受一下波普藝術的魅力吧 「複製」難道就不是藝術了麼 安迪·沃霍爾是波普藝術的標誌性人物 創作了金寶湯罐頭、可口可樂、黃色香蕉等作品 最著名的作品非《瑪麗蓮·夢露》莫屬
  • 美國波普藝術之父:羅伊·利希滕斯坦
    和安迪·沃霍爾一樣,利希滕斯坦是美國波普藝術最具代表性和象徵性的藝術家。下面的紀錄片完成於 1990 年,也就是藝術家去世七年前製作的專題紀錄片,內容包括了克裡斯·亨特( Chris Hunt )在羅伊·利希滕斯坦工作室中對他的採訪;羅伊·利希滕斯坦繪畫和創作過程的現場記錄;美國波普藝術重要推手——畫廊主利奧·卡斯特裡( Leo Castelli )對六七十年代美國波普藝術伊始時細節的憶述;以及羅伊·利希滕斯坦飽受爭議的創作主題——對美國漫畫的模繪和再造中所涉及到的漫畫原著者的回應
  • 始於1962——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
    他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將高雅藝術、通俗文化、先鋒藝術融合,打破商業藝術和純藝術的界限,創造了一種人人都能欣賞的藝術,締造了波普藝術的不衰傳奇。他對藝術的革新至今都深刻影響著全世界的藝術家。對於沃霍爾來說,海報提供了更大的表達自由,作為面向公眾且具有傳播功能的藝術形式,它們無須束縛於美術館的白盒子裡,可以被放置或張貼於城市各個角落,各個熙熙攘攘的街道,被更多人看到,尤其是那些從不參觀美術館的人。而這一想法正是波普藝術的基礎。本次展覽中展出的多幅海報,將以更多元的視角呈現沃霍爾作品中藝術與商業廣告的關係。
  • 從波普藝術到紋身美學,反抗讓藝術更有鋒芒
    從波普藝術到紋身美學,反抗讓藝術更有鋒芒 波普藝術又稱通俗藝術 興起於在1950年代中期 並在1960年代達到頂峰 它始於對傳統藝術和主流文化觀點的反抗 紋身不也是如此?
  • 感受波普藝術的靈魂 藝術家安迪沃霍爾藝術作品展在寧開幕
    在波普的世界裡生活就是藝術,藝術就是生活。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8—1987)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對波普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
  • 到底啥是波普藝術?讓9位藝術大師告訴你!
    波普藝術代表著流行文化,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事物作為創作的基本元素。在此基礎上再來製作出新穎別致的波普風格的海報、插畫甚至是包裝設計、封面設計等平面作品。波普風最大的特點是用色大膽鮮豔,並且善用對比。有時還會選擇圓點等紋理圖案作為點綴。
  • Roy Lichtenstein: 波普藝術之父 ,隱秘的古典主義者
    然而,和聲名狼藉的波普藝術家安迪•霍沃爾不同,李奇登斯坦並非沽名釣譽之徒。他的作品帶著調侃成份,卻沒有憤世嫉俗的意味。他一直在紐約的工作室裡靜靜地、知足地工作,創作「藝術的藝術」,直到1997年辭世為止。生活充滿了未知,他卻並沒有因此沮喪失意,反而從中汲取了靈感。確切地說,他的作品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思考,而不是現成的答案。
  • 碧萃詩跨界時尚 中國醫美迎來「波普藝術」
    當屬波普藝術,翻開歷年的「時尚密碼」,從巴黎時裝秀的T臺之上到眾多品牌的限量款中,從明星時尚私服到時尚大咖的衣櫃,波普藝術成為眾多女生的「時尚標配」。近日,醫美熱門品牌碧萃詩跨界波普藝術推出全新包裝,一度成為小紅書、抖音的熱門話題。
  • 波普藝術風格家居設計要點 打造另類時尚家居
    對於年輕一族的80、90後來說,很多人都追求個性化,所以在家居裝修中經常會看到很多另類的裝飾設計,有的人還在家居裝修風格上還大膽的用上了波普藝術風格,那什麼是波普藝術風格,波普藝術風格家居設計要點有哪些呢,我們去了解下:什麼是波普藝術
  • 鳳凰藝術 | 漫談「潮藝術」簡史,她們選擇了哪8種類型?
    波普藝術(Pop Art)升級版波普藝術的源頭在英國倫敦,愛德華多·保羅茲(Eduardo Paolozzi , 1924-2005)在1947年開始創作了一系列拼貼作品,他1947年所作的《我是富翁的玩物》中出現了出現「POP」這個字樣,被認為是波普藝術最早的案例,但是在理察·威廉·哈密爾頓(Richard William Hamilton, 1922-2011)
  • 安迪沃霍爾,波普藝術標誌性人物,你不得不看
    談到波普藝術,不能避開的就是Andy Warhol, 20世紀美國持續爆發式增長的經濟時代中誕生了這位改變藝術世界的藝術家。1928年8月6日,美國匹茲堡,一對來自斯洛伐克的移民夫婦迎來了他們的第三個孩子,安迪·沃霍拉(Andrew Warhola)。
  • 波普藝術的開端——羅伊·利希滕斯坦的美學發展
    利希滕斯坦發展出一種全新的美學語言,他將日常生活中的視覺文化轉變為高雅藝術的主題——這就是後來被稱為波普藝術的開端。卡普羅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在羅格斯大學任教,他從音樂家約翰·凱奇(John Cage)那裡學到的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前衛藝術的蓬勃發展。凱奇啟發了包括卡普羅在內的許多藝術家——讓他們在藝術裡擁抱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非將藝術凌駕於生活之上。
  • 為什麼波普藝術有一股鬼畜味兒丨混亂博物館
    ,模糊了傳統觀念裡藝術與非藝術、高雅與通俗、文藝與商業的界限,這也與波普藝術的「大眾流行藝術」具有一脈相承的特質。然而當我們更進一步的時候就發現,波普藝術同樣是讓很多人無法理解的藝術。為何到商場買一堆番茄罐頭擺成一排就是藝術了?
  • 國際波普大師RON ENGLISH攜新作震撼來襲!
    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如畫作、廣告牌、雕塑,角色等,Ron English巧妙地將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與美國波普偶像破壞者的幽默暗示完美結合,成為世界公認的波普藝術家及潮玩教父。在這裡,不僅可以聽到Ron English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更能近距離感受Ron的全新作品帶來的震撼!本次展覽,Ron將透過他超現實的獨特稜鏡,重新構想了波普文化的圖像。
  • 【當「無雙譜「遇見「波普Pop Art「】
    19世紀現代漫畫(插畫)由法國開始風靡歐洲、美國,並最終誕生了波普藝術的插畫、廣告畫風潮,可能正是受到了東方年畫、插畫繡像、瓷器人物畫、浮世繪的影響。那麼,把無雙譜作為新寫實主義波普風的先輩也並不為過。
  • 美沃斯:醫美與波普藝術的碰撞-碧萃詩BEATRICE
    碧萃詩:醫美遇見「安迪·沃霍爾」以波普藝術引領醫美新風尚「碧萃詩」在美沃斯上的大受關注,一方面來源於其品牌背後是常研所這一國家級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常研所匯集行業「金牌」科研天團,尤其是在玻尿酸的研究上堪稱業界「標杆」,在「碧萃詩」的品牌中,注入了玻尿酸的「反相技術」「均質技術」「假陽性去除技術」三大技術,建立了完善的產品體系。